地上那个一脸鲜血的苏州举子,刚才还在哀嚎不止,此时见得一身红色官袍的李纲出来,连忙又爬起身来,指着李纲嘶吼:“李纲,我等应燕王之试而来,尔等岂敢如此欺辱天下文人。便也不怕燕王怪罪。今日你纵兵行凶,殴打于我。明日看你用什么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却看这燕王将是一个什么名声!”
总是有人会如此自视甚高,文人相轻,飞扬跋扈正少年。
李纲闻言,眉头一皱,慢慢开口说道:“你在东京考不得进士,在河间考不得属官。枉读诗书这么多年,却还在此撒泼打滚。与街边泼妇有何区别?没有本事,想靠撒泼的办法得到官位,与那街边孩童啼哭又有何区别?”
便是李纲两言,说得这士子面色一白,开口又道:“原道燕王有求贤若渴心,此番看来,这燕王也不过尔尔。李纲,你在燕王府下为官,想来也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在场士子几百,答今日之题,哪个不是觉得有辱斯文?今日之事,便看这燕王府今后如何为天下人所耻笑。”
第六百零八章 朕恕你无罪
这士子言语直指郑智与李纲,说燕王郑智不过尔尔,说李纲欺世盗名。如此话语,已然犯了众怒。
头前那打人的军汉,闻言提着长刀直奔头前,便是再要教训一顿。
便听李纲出言阻拦:“回来吧。”
军汉闻言,停住了脚步,面色气愤。前后看了看,见得李纲依旧摇头示意,只得又往回走得几步。
便是那士子见得李纲阻止了军汉上前的动作,只以为李纲顾及名声,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再为难自己,又以为自己几语说到了李纲的痛处,开口又道:“李纲,你年纪轻轻,年长不得两岁,进士榜上也不见你排名靠前,治学之道也不见你有何惊人言论,文坛之上也少见你有诗赋文章,你又有何资格出题来考天下士子?”
便是这一语,当真说得众多士子连连点头。文无第一,读书人大多自视甚高,朝廷大考出题之人,要么是位高者,以地位服众。要么是名大者,以文才服众。李纲之名,若不是因为这燕王府政务上多是他在做主,这天下当着还没有几个人听过这么个进士。
李纲闻言,却是也不恼怒,抬脚又往前走得几步。环看四周,看得众人停下了议论之声,方才开口说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大学》有言,格物致知,修身齐家,诚其意,治其国。格物之道,方能有知,汝格物不明,是为无知。今泼赖于此,乃少修汝身,是为无德。无知无德,何以为官?”
李纲一字一句,说得抑扬顿挫。儒家所言,并非真正一无是处。格物之道,便是对于万事万物的深入理解,科学数学的道理,便也是格物的道理。李纲此言,说得就是这士子对于简单的逻辑问题都搞不明白,便是无知。无赖之举,便是无德。
郑智要考逻辑思维,其实道理也是简单。逻辑思维就是一个人对于事情的分析能力,遇事能正确的分析其中的来龙去脉与道理,便也更能正确的作出应对。腐儒腐儒,便是在于迂腐愚笨,腐儒为官,便是祸害。
这士子听得李纲之言,脸上一阵发白,文人吵架或者辩论。要么引经据典说出道理,要么高谈阔论发表自己的高见。李纲显然不怕与人辩论,引经据典也好,高谈阔论也罢,这士子与李纲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
“李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为官之人,德为重,何以为德?今日汝纵容军汉殴打于吾,不过仗势欺人,汝之德,又在何处?”辩论之法,还有一道,诡辩之道。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士子在这么多人面前,岂能虎头蛇尾,又岂能轻易认输。
李纲闻言轻笑,微微扬起头来,开口又道:“《大学》还有一言,是为君子慎独,独处之时都要谨言慎行,汝于大庭广众,却是出言不逊,泼赖破口,腌之语。何以言德?以直报怨,便也是圣人之言,今日容汝在此诡辩,便是吾之德也。”
说到此处,李纲微微一停,又左右去看,看得几眼,忽然面色一变,指着那人开口喝道:“《大学》还有一言,诚于中,形于外。汝今不尊君王,不律己行,形于外之鄙,诚于中之陋。小人行径,竟不知耻。吾今有德,容你之辩。以直报怨,便拿你下狱,掌嘴以知止。”
李纲话语,皆出大学。却是也并非李纲脾气有多好,真有多少心思与他人辩来辩去。话语已然有怒。却是怒也用《大学》来说,知止能定,定能安,安能虑,虑能得。
这士子见得李纲面色严正,话语带怒,再看得前方几十军汉,又回头看得同来的士子竟然没有一人往前来帮,心虚不已。强作了些勇气,开口喝道:“李纲,今日你仗势欺人。。。欺人太甚。今日之辱,他日必报!”
李纲闻言一笑,便也知道今日之事到此为止了。也懒得再多言,开口只道:“十日之后,此处放榜,诸位士子回去多待十日,再来此处听唱名。高中者,必有重用。”
说完李纲转头就走,往府衙而入。
李纲进得府衙之后,几十个军汉却是出来了,满场众人,皆散了去。便是那挨打的士子,也不知躲入哪里的人群消失得无影无踪,便是连个名号都没有留下来。便是这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日必报的话语,大多时候都是给自己的台阶,却是李纲也懒得放在心上。
李纲要忙的事情还有许多,便是那些试卷,也要一一阅过。有考卷,也还有策论。
大宋的中心,东京汴梁,似乎慢慢又进入的正轨,京畿而来的春小麦,让这一座巨大的城市慢慢恢复了一些元气,瓦舍之内,娱乐又起。
皇城之内,依旧歌舞升平。赵桓自从懂事之后便深居简出,却也并非赵桓就是那等无欲无求的性格,如今登基为帝,朝堂换血完成,大权在握,似乎也该开始享受一下身为帝王的乐趣了。
今日是种师道第一次面见新君,也格外着重,衣衫一丝不苟,一头白发梳了又梳,拢了又拢。
赵桓与赵佶倒是有些区别,赵佶是多开朝会,却是又不愿在朝会上多待,只为一个勤政爱民的名声。
赵桓却是不一样,少了经常的早朝,多的是在御书房小范围内议事。倒是也让东京这些达官显贵少了每日三更起床的折腾。
李邦彦便是这御书房的常客,基本上每日都会往皇城内走一趟。便是赵桓对于耿南仲的宠信似乎都不如李邦彦了。
种师道大礼拜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枢密院副使种师道拜谢吾皇圣恩。”
种师道升官了,也就是因为升官了,所以才有这个机会得赵桓召见。所以今日拜见,种师道的礼节也格外的到位,双腿跪地大拜而下,以表谢意。
“不须多礼。”赵桓打量着种师道,头前也见过一次,此时却是也能感觉到种师道的不一样。几个月时间,这个种相公当真老了太多。
“多谢陛下。”种师道慢慢爬起身来,往一边站了站,躬身侍立。
“听闻种卿操练禁军之事颇有为难?”赵桓随意问道,显然也听李邦彦随意说了几句。
种师道点了点头,答道:“陛下容禀,东京禁军多是老弱,操练起来意义不大,臣打算往淮南重新招兵操练,组建精壮军汉,如此可堪大用。淮西匪患,致使淮西百姓流离失所,都往淮南避祸。如今淮南流民甚多,久怕有变,招收流民入伍,本也是我朝惯用之法,也是一举两得之法。还请陛下定夺。”
赵桓听得种师道言语,本也没有在意,正欲点头应答。
李邦彦连忙开口道:“陛下,太上皇如今就在淮南濠州。”
李邦彦一语提醒,赵桓闻言一愣,看了看种师道,又看了看李邦彦,面色微白,口中轻声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赵桓如今,只有一个心结,此时看起来老老实实的燕王郑智都算不得心结。唯有太上皇赵佶才算得上心结。
只要说到赵佶,赵桓再好的心情也立马成了愁眉苦脸。
李邦彦看得赵桓表情的变化,已然知晓到了为主分忧的时刻了,便与种师道说道:“还请种相公回避片刻。”
种师道闻言躬身一礼,慢慢出得书房之门。便是赵桓闻言也是一脸期待,挥手示意左右内侍出去。
待得书房只有两人四耳,李邦彦方才开口说道:“陛下,太上皇之事,臣有一计,只是身为臣子。。。”
“但说无妨,直言就是。”赵桓已然等不及了。
“陛下,太上皇不愿回京,原因不过帝位权柄。而今陛下大权在握,不论宫内还是朝堂,皆已妥善。种师道此番南下招兵,便也正是机会。不若借种师道之手,把太上皇召回来。只要太上皇回得宫内。只需。。。。”李邦彦毒计在心,却又是谨小慎微,没有僭越之语,便停住不说,只等赵桓示意之后,方才说出,如此便也是自保之法,十足的聪明。
“只需什么?快快道来。”赵桓便也十分配合,只要能解决此事,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皇家威严颜面,哪里管得那么多。
“陛下恕罪,臣大胆僭越。”李邦彦还在卖关子,不仅是自保,却是也在加深赵桓的印象,在赵桓面前凸显自己的能力。
“朕恕你无罪,快点说。”赵桓已然把身体都前倾下来。
“只需几个心腹内侍宦官,待得太上皇入得宫内,拿其软禁在深宫之中,如此便可万无一失。”李邦彦说出此语,却是自己内心狂跳不止,脸上也布满了细密的汗珠。这种话从臣子口中说出,杀头也不为过。却是风险与收获总是相伴的,李邦彦深知赵桓之心,才敢如此话语,却是说出来之后,也止不住心虚。
未想赵桓闻言,竟然点了点头又问:“如何用种师道招太上皇回京?”
李邦彦见得赵桓的反应,已然心安,刚刚躬下去谨小慎微的身形,已然站直。
第六百零九章 局中,棋子,感人肺腑
“陛下,种师道此去淮南招兵,必然会见到太上皇,种师道忠心耿耿无虞,必然对太上皇毕恭毕敬。种家世代忠良,种师道此番招兵重任在身,将来也就会是大军之帅。太上皇岂能不拉拢于他?陛下不若就拜托种师道一事,让种师道帮陛下把太上皇带回来。”李邦彦面色阴沉说道。
赵桓闻言眉头一皱:“李卿之意,莫不是拜托种师道去劝太上皇回来?”
李邦彦摇了摇头,又道:“此事不宜与种师道和盘托出。陛下只需下一道旨意给种师道,让种师道守护在太上皇身边,听从太上皇旨意行事即可。再叫种师道带一封陛下亲笔书信给太上皇即可。”
“书信写何内容?”赵桓已然站起了身,脚步都不自觉往案几之外而来。
“书信之中,陛下以涕泪俱下、感人肺腑之言,自述无才无德,国家大事不知如何定夺,反王之患不知如何应对,朝中臣子多后进之辈,不敢言决国家大事,奏请太上皇回京复位,力挽社稷不失。陛下愿再回东宫,侍奉在太上皇身边学习治国之道。”李邦彦一字一句,目光不时偷偷查看赵桓的反应。见得赵桓边听边点头,方才敢多说下去。
“好计策!”赵桓面色大喜,踱得几步,却是皱眉又道:“若是。。。。若是太上皇与种师道沆瀣一气。。。回京逼宫,又该如何?”
赵桓与李邦彦的思虑显然不在一个角度之上。李邦彦多是想着如何把赵佶骗回京。赵桓更多是担心自己的帝位万一不保该如何。就如话语所说,若是种师道真的对赵佶言听计从,带着大军回京逼宫,后果哪里敢想。
“陛下放心,种师道其人,多忠心,却是不敢插手宫闱之事,种师道对太上皇毕恭毕敬,对陛下也是毕恭毕敬,此人多迂腐,不必担忧。此番就是要种师道这份忠心,消解太上皇的戒心。太上皇其人,本也是城府极浅之人,有种师道带着大军护卫在侧,又有陛下亲笔书信内容,必然会少了那么多戒心。直以为仗着种师道入京便可安然无忧,如此正中下怀。”李邦彦话语越来越直白,对于赵佶与种师道两人也分析得极为透彻。
种师道当真便如李邦彦所说,手握大军却是任人拿捏之辈,岂会做带兵逼宫之事?种师道不论是帮赵佶,还是帮赵桓。皆要落得一个不忠不孝的名声,两难之选,种师道唯有不选。
赵佶最大的缺点就是轻信人言,登基这么久,朝政之事,多出蔡京之手。能让一个人身兼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唯有两个原因,一个便是城府浅,轻信人。另外一个就是赵佶懒,对待自己的工作极为懒惰。
尽管赵佶对赵桓有戒心,但是这个忠心耿耿、毕恭毕敬的种师道出现得正是时候。种师道与种师道身边的大军,便是赵佶内心防线的最后一个倚仗。
只要赵佶回宫,那么回宫之后的事情,便看赵桓自己的手段了。赵桓,才是这个大宋朝名正言顺的皇帝陛下。如今这个皇宫之内,也是赵桓在掌控。
赵桓不断在书房之内踱步,李邦彦头上的汗珠也越来越多,话已全盘托出,谋划也滴水不漏。便看赵桓定夺。
许久之后,赵桓停了步伐,走到案几之后提笔,开口说道:“召种师道进来。”
李邦彦大气一松,连忙转头去叫种师道。
种师道进得御书房,见礼站定,便看头前赵桓下笔疾书,李邦彦上前磨墨。房内并无一句谈论,却是有一种压抑的气氛。种师道唯有躬身等候。
待得写罢,案几之上,一份金黄圣旨,一份书信。几方大印反复去盖。
赵桓却是亲自出得案几之外,走到种师道面前,先把圣旨拿出,语重心长开口道:“种卿,朕深知种家世代忠良,此事托付于你,朕也放心。种卿接去旨意吧。”
种师道接过圣旨,听得赵桓语重心长之语,直以为是说练兵之事,连忙拜得一下,口中说道:“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完接过圣旨,种师道打眼看得片刻,却见圣旨之上说的不是练兵之事,看完之后,又躬身道:“陛下孝义无双,臣一定护得太上皇周全,把太上皇伺候好。”
赵桓点了点头,又把书信递上,开口道:“种卿定把此信亲手交到父皇手中。”
种师道又接过书信,听得是给太上皇赵佶的,便也不敢去看,叠得几下,准备放怀中放去。
不料李邦彦计上心头,上前开口道:“种相公可看一眼此信,如此便能知晓陛下深意。”
种师道闻言看了看赵桓,却见赵桓转头去看李邦彦,见得李邦彦点了点头,赵桓方才转过头来与种师道点了点头。
种师道见得赵桓点头,又把书信拿了出来,打开之后,看得片刻,已然大惊失色。
却见种师道连忙跪拜而下,口中说道:“陛下大孝大义,古今罕见,大宋有此明君,江山社稷之福也。”
李邦彦当真聪明非常,突然起意让种师道先看信件,书信内容不过就是用感人肺腑之语说出赵桓愿意退位让贤的事情,种师道先知此事,必然会在赵佶面前多番夸赞赵桓的大孝大义。
甚至也能简介防止种师道真的作出那等逼宫之事,有赵桓退位在前,种师道便更不可能做出什么僭越之事了。
李邦彦这一招实在高明。
却是赵桓的戏也演得极好,只见赵桓双眼已然有泪,口中哭道:“本宫之皇位,得于父皇。本以为只要本宫励精图治之下,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