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屠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好屠夫-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切已经落下帷幕,郑智慢慢露出一丝笑意,前后谋划,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手段虽然狠辣了些,却也是柴进自找的苦头。若是柴进如卢俊义那般做一个逍遥自在的员外,自然也就没有了这一遭的祸事。

    却也是世道不对,如今这世道,便是卢俊义那般闲散的员外又能如何?也不是被宋江吴用之辈坑得个家破人亡。

    郑智刚刚回到大帐坐定不久,看戏的吴知府随后便来了。

    两人寒暄几句,吴知府笑道:“相公,这朗朗干坤之下,竟然有几千贼人冲击军营校场,实在骇人听闻。”

    郑智笑道:“便是那柴进谋划多时,手下才聚得这么多悍匪,谋反之心,昭然若揭,吴知府回去也该起一封奏折往东京说明此事。”

    吴懂听言,笑道:“这是自然,还是相公手段更高,保得沧州太平,若是下官遇得此事,哪里还有对策。佩服佩服!”

    郑智微笑眯眼看了看吴懂,说道:“吴知府,如今沧州已然太平,以后州县的政务上,还望吴知府多多帮衬才是。”

    郑智话中已然有暗示,也有敲打。意思便是你现在也知道了我的手段,以后在我手下做事当乖乖听话!

    吴知府听得郑智言语,忙道:“相公放心,下官当竭心用力,帮相公治理好州府的政务。”

    郑智点点头,也不多说,这些事情点到即止,说多了反倒失了一份和谐。

    此时裴宣手拿奏折进了大帐,递到郑智手上,郑智快速看了看道:“如此甚好!”

    裴宣听得郑智说好,伸手去接奏折,说道:“相公,那便快马发往东京去了?”

    郑智看得裴宣来接的手,却是没有把奏折交到裴宣手中,而是递给了吴懂,开口说道:“吴知府,你也看看!”

    郑智这意思便是让吴懂也按照自己这奏折内容去写公文。

    吴懂接过奏折就看,也是吴懂对这前后事情只知道个大概,还不知细节,这奏折来得刚好,也正好让吴懂知道怎么把这事情向上汇报。

    却是这吴懂看完奏折,面色已然惊骇,通篇其实就一个内容,便是后周皇族造反了!

    郑智看得吴懂惊骇的神情,开口道:“事情前后,吴知府也是知道的,此番如此大事,合该赶紧报到东京知晓。”

    吴懂把奏折还给裴宣,答道:“如此大事,下官这就回去写公文往东京。告辞!”

    郑智起身拱手送走吴懂,裴宣也下去安排人送奏折往东京。

    郑智也准备收拾妥当一番,脱了铁甲回城内家中,却是这武松又在帐外求见。

    武松进的大帐,看得郑智正在卸甲,连忙上前去帮忙,这稍微改动了一下的步人甲实在有些繁琐,五六十斤不说,还到处是绳结与纽扣连接,穿卸都是麻烦的事情。

    郑智一边卸甲,一边开口问道:“二郎找我有何事?”

    “禀相公,如今卑职在清池城里也有了住处,差事也妥定了下来,相公的事情也落定了,想告假半月,回阳谷一趟,把家中大哥接过来!”武松说道。其实七八天前就想回阳谷去接武大,却是郑智这边军务繁忙,有这处斩的大事,自然也是走不开,这事情一落定,武松便急着来告假。

    “回阳谷?”郑智听言愕然一下,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事情。

    武松听得郑智语气,以为郑智不答应,忙道:“相公,实在是如今这世道,盗匪横行,让家中大哥自己来沧州,实在怕途中生了事端,卑职才想自己回去接他过来,十二日假也行,来去勉强也够。”

    “你此番为孝,告假之事自然妥当,不过还要拖得两日,我与你同去。”郑智自然想起了那西门庆,按照时间来说,武松这番回去,只怕真要遇到这个事情,武松也要吃上几番苦头变成那个行者,郑智说同去,自然也是要帮武松解决一些后患的事情。

    武松武二郎,郑智实在是看重非常。

    “相公,些许小事,卑职自己走一趟即可,哪里敢劳烦相公。”武松话语如此,却是内心也有感动,这郑相公为了自己,竟然要亲自去接自己的大哥,这份恩情实在不轻。

    “哈哈。。。无妨,拖得两日,你我带些兄弟同去,就当出门游玩一番,到了这河北地界,也该出门走走。”郑智卸下胸前的甲片,开口笑道。

    武松面色已然欣喜,这样的阵仗去阳谷接家中大哥,实在是面子十足,却是还想拒绝郑智话语,实在不愿这郑相公为了自己这点小事跑一趟。

    就在武松要开口的时候,郑智又道:“听闻这柴进也往山东去了,此番也一路打探一下消息。倒也是有公事在身。”

    武松听言,自然也再说不出其他话语,只是低头去帮郑智解开腿脚后面的牛皮绳结。(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四章 再起铁骑三千

    第二天,清池城内,四处都贴有布告,把昨日城外发生的事情如那奏折一般说了一遍,随后几日沧州境内全部贴上了这个内容的布告。

    郑智坐在经略府衙门内厅里,心中已然在思考招兵的事情,一个州府,能作战的士卒只有两千多人,实在太少。按照沧州的地盘与规模,还有宋辽边境的地理位置,朝廷规定的厢军禁军满员编制应该在一万多人。

    郑智当然不会真去养一万多人的军队,兵不在多而在精,若是真招满一万多人,便是一万套精良的步人甲郑智一时也凑不出来,这也是一笔巨额的资金。

    与渭州一样组建一个三千的作战部队,这个是最好的选择,马匹不缺,三千铁骑若是成型,暂时也是足够的。还有五百党项轻骑辅助。

    此事慢慢在郑智心中酝酿,头前直接把沧州大部分的士卒都裁撤了,如今再招兵,也能给之前一些不错的士卒一个再当兵的机会。

    西军两千左右,还有五百党项轻骑,再招沧州兵一千,,也是正好,免得郑智手下的士卒一直都是客军的尴尬身份,如此也利于军民的交流。

    想通许多事情,郑智拿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一番,把招兵计划写了个大概。却是有一个问题困扰着郑智,宋朝招兵也就是招刺,应征的士卒是需要在脸上刺字的,这个事情是朝廷明文规定的制度,也是郑智心中不愿去做的事情。

    粮饷这个事情郑智倒是舍得下血本,此时一个禁军士卒的规定标准饷银每月一贯,能发到手的自然没有这么多,到手一半也是多的,郑智拟定的饷银是实发两贯,还有粮食补助。

    西军汉子的饷银却是更高,在西北小种相公就发到一贯五百文,郑智直接翻倍发到三贯,也有粮食补助。

    倒是党项轻骑只有二三百文的饷银,更多的是粮食与生活物资。

    这样算来郑智以后在军费上的支出,一个月就要万贯。朝廷按照编制发下来的大概也有万贯左右,从东京到得沧州,也就只有六七千贯了,知府衙门也要支援个三四千贯。

    发响银刚刚够,却是这千余的铁甲兵器弓弩,还有马匹的粮草需要郑智自己筹备。

    兴许以后还要把党项人都配上铁甲,一副铁甲,价值几十上百贯,实在不便宜。

    郑智在正堂后面的内厅,裴宣却在堂前办公,一应沧州内外公文发送,全部由裴宣来做,裴宣也自己招了几个本地的老秀才,做了这刀笔吏的事情,也算有几个副手。

    郑智把前后思虑妥当,见得处处都要用钱,心中也有些急切,辽宋不久就要开战,几年后还要面对金国的威胁,郑智自然也还要扩大军队,花钱必然如流水一般。

    钱,已然就是摆在郑智面前的重要大事,此时虽然不缺,若真是要用的时候,自然也就不够。若是麾下真有一万的骑兵,不说置备兵器铁甲,发粮饷,还有马匹,还有军械损耗,等等。

    大宋朝廷大力支援,西北二十多个州府倾尽全力,才有几万部队与西夏一决雌雄。

    郑智想到这些事情,挠了挠头,起身把案上写满的白纸拿了起来,吹干墨迹,折叠好放入怀中,招来门外牛大,让牛大去唤外面的裴宣。

    裴宣进来问道:“相公,有何吩咐。”

    郑智慢慢站起,开口道:“老裴,公务处理得怎么样了?”

    “禀相公,布告的公文都发往各个县去了,还附有之前禁止百姓持兵器的公文,稍后准备去一趟知府衙门,把这粮饷的事情催一催。”自从这经略府衙门慢慢进入了正轨,裴宣愈发的有礼有节起来。

    “嗯,催饷的事情下午再去,现在与我一起上街走走。”郑智说道,上街也是要看看这清河县,这沧州府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来沧州这么久,郑智当真还没有在这清池县城好好逛逛,每日大多都是来往于经略府与城外校场这条路。

    却是此时,金翠莲也从门外进了内厅,手中还端着一个托盘,开口便道:“官人,夫人让奴把这莲子羹送过来。”

    郑智上前两步拿过托盘上的莲子羹,笑道:“还是娘子知道疼人?”

    金翠莲听言又道:“夫人吩咐,小莲熬的甜羹呢,夫人要看着凯儿。”

    郑智听言,自然知道金翠莲这是表功,又道:“嗯嗯,小莲也知道疼人,哈哈。。。凯儿怎么样了?”

    金翠莲听得郑智话语,脸上已然就是笑意,显然是心满意足了,笑道:“凯儿顽皮得紧呢,现在会走路了,夫人一刻不离看着他,生怕他摔疼哪里了。”

    “男儿汉,摔几下算什么事情,娘子倒是太爱护他了,以后大了些,直接往营里一扔,让鲁达好好管教一番。”郑智虽然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却是也知道这孩子不能太宠着了,特别是这男孩子,若是这般小心翼翼的,以后哪里能有个男子汉的模样。

    金翠莲听言却是有些着急,忙道:“凯儿摔跤了的,摔了好多次了,所以夫人才看得紧了些。”

    却是这金翠莲的心思也简单,自己带大的孩子,哪里舍得往军汉身边送,自家官人手下的军汉是怎么操练的,金翠莲没有亲眼见过多少,却是也听得多了,归根结底就是吃苦。

    郑智当然也知道金翠莲的小心思,开口道:“男儿汉,即便以后不打仗了,到营里去也是有好处的。”

    金翠莲看得郑智忽然严肃了些的表情,也不知再说什么话语,想了片刻道:“官人,凯儿以后读书进学考状元最好了。”

    郑智又道:“读书进学也要到营里去,不久之后有个才子要来沧州,以后读书的事情便让凯儿跟着他去读。”

    郑智说的才子自然就是李纲李伯纪,新科的进士,自然有才。却是这李伯纪既能学文,对军事也有兴趣,史上李纲还能领兵作战。这样的老师,也是郑智需要的,至于其他的一些思想与知识,郑智心中也想有个言传身教。

    金翠莲听得有才子要来沧州给凯儿当老师,自然也是高兴,问道:“官人,东京来的才子?”

    “嗯,东京来的,是江南常州人,新科的进士。我正要上街,你去不去?”郑智说道,这李纲还没有来,却是已经被郑智安排了差事了。

    金翠莲听言大喜,脸上都是笑意,立马回道:“去的去的,官人稍后等奴一下,把这碗送到后衙就来。”

    “嗯,顺便问问娘子与师师要不要去。”郑智说完把手中的莲子羹一饮而尽,把碗又放回托盘之中。

    金翠莲端着托盘飞快往后衙跑去。便是后面的郑智看着也是着急,怕这丫头一个不小心便是人仰马翻,连带一个官窑的好碗也砸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五章 沧州盐事

    要说这清池县城,与渭州城还是有些区别的,便是从这乍一入眼的颜色上都有区别。

    渭州虽然房屋也多是木制,却是怎么看都泛出一股土黄色,便是整个周遭的环境,远山近道,都泛着土黄。也是西北风沙的缘故,黄土高原,或者是更西北的沙漠,把这渭洲蒙上了一层土色。

    沧州却是不同,这清池县城,里里外外都透着青白味道,反倒像一副山水画卷,虽然不如汴梁繁华,却是跟汴梁城里偏一些的街巷没有什么区别。

    建筑风格上倒是大同小异,大同的便是汉人的传统建筑模式,青砖或者石头的地基,木制的房屋,斗拱的房梁结构,斜面的房顶,青黑的瓦片。还有这两层的小楼结构。

    小异也就是地方建筑风格的区别,西北的建筑样式比较简单,甚至邻近的宅子,模样都差不多。沧州的风格比之汴梁便是要豪放一些,四方四正,白院墙,黑青瓦片,窗户都要大气不少。

    若是再往南,到了两淮与江南,那便是精致精美,精美的窗格花纹,精致的雕梁画栋,便是内外宅院的分隔院墙上的开窗,都有精美的设计式样。

    郑智带着裴宣与金翠莲漫步在街道上,后面还跟着牛大等几个便服的亲兵。徐氏与李师师倒是没有跟出来,徐氏显然还是那般不愿多出门,兴许是徐氏家中对于女子就是这么教育的。李师师自然是懂得要大气。也就让金翠莲一个人随着郑智出门了。

    清池县城比之渭州城都要大上不少,便是街面上卖的货物也要比渭州丰富。街面的行人也要更多,行人的装扮上也要比渭州百姓精致不少。

    郑智慢慢打量着来往的行人,这也是郑智第二次如此认真打量着来往行人,第一次便是刚到这个世界出了自己院门的那一刻。

    戴方冠的士族读书人,戴毡帽的普通人家汉子,戴头巾的底层百姓。

    这个时代,读书人与富户几乎是可以划上等号的,士族从来就是有钱人。贫寒读书人,多也是从富户没落的,社会阶级的划分已然形成。一个贫穷农家子弟能读书考试,大多也是个笑话,便是连戏文里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士族已然变成了统治阶级,掌握这整个社会绝大多数的人力物力资源,包括读书的权利。底层的百姓,不说拜师进学买书籍,便是笔墨纸砚都难以负担。

    社会的等级,就是从人的面相与精气神都能简单划分出来。

    郑智漫步在这街道上,走马观花,却是也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东西。

    反倒是金翠莲,得了郑智的授意,颇有一种大采购的味道,这个东西买给夫人,那个东西买给师师。

    买完之后也要到郑智面前来献宝,却也是郑智吩咐金翠莲买些礼物给自家娘子与师师。

    到得一个盐茶铺子,郑智停住了脚步,此番上街,郑智也是想定了要到盐茶铺子里看看的,食盐,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官府专营,直到郑智穿越之前方才解除。也是古代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郑智刚一驻足,金翠莲便上来问道:“官人,你怎么知道家中要买些盐了?”

    郑智笑着点点头,并不回答,只是往铺子里走去。后面牛大几人提着大包小包也跟了进去。

    食盐,实在是奢侈的东西,普通人家从来舍不得多用。却是自从郑智穿越过来,这郑家的食盐用量便是极大,郑智虽然喝不进放了盐的茶水,却是哪里受得了这饭菜寡淡无味,郑家的食盐自然就消耗得比别人家的更多。

    铺面里面不大,柜台之上摆放着不少木格子,多是茶叶,青的、红的、黑的,各式各样。

    里面一点才是食盐,却是只有两个稍微大一些的木格子,一个格子的盐粒呈白色,却是带有一点微黄,颗粒也感觉比较大一些。另外一个格子的盐粒白亮了不少,颗粒自然细腻一些。但都不像后世的食盐般雪白一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