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现在主要应该修出离心和菩提心。(慈诚罗珠堪布讲解)
第七十章 菩提心海
枫梦看着小鹰等人,眼中射出深刻的感情,无数次轮回中彼此互相成为父母和子女的次数数也数不清楚。纵然互相也做过仇人,但是仇人顶多不过是一刀,父母则要为孩子付出一生,这样的恩情早超过了仇恨。只是各人业力因缘不一。比如巴尔等人与自己的因缘已足,所以可以让他们回忆起过去生的轮回,并且让他们顺利学法,努力修行。但是那些地狱的诸多怪物们和自己的因缘却不是那么好,再加上业力的障碍,枫梦纵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也看不见,更不用说让他们回忆过去,好好听法了。
佛经上有个故事,佛陀对他的弟子说:『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很重要,有缘与没缘相差很多。同样的事情,有时候换一个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祂的弟子阿难尊者有点怀疑他的说法,佛陀为了让阿难了解他的道理,就带着阿难到了东市,指着一个老婆婆说:『这个人跟我没有缘,我说什么她都不会听。』阿难不太相信,想着佛陀佛法无边,世上怎么有佛陀渡不了的人呢?佛陀当场做了个实验。他去敲老婆婆的门,说他要说法给老婆婆听,连续两次都吃了闭门羹。第三次,佛陀特地把门变成透明,让老婆婆看得到他、无法拒绝,没想到老婆婆竟然还把眼睛遮起来,说不看就不看、不听就是不听,倔强得很!阿难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想说佛陀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祂自动要来说法,这个老婆婆竟然这样不给面子!然后,佛陀就叫阿难去敲老婆婆的门。阿难做好被赶出门的心理准备,硬着头皮敲了门,没想到老婆婆很欢喜地请他进门,搬椅子给他坐、还泡茶给他喝、拿东西给他吃,并主动要求听他说法。佛陀对阿难说:『你们上辈子结了好缘,你说什么她都听得进去。』阿难终于相信:有缘与没缘差很多!教化众生,缘份最要紧。经上曾说,佛在一个地区讲经说法,众生不是很接受。佛又叫舍利弗往教,受大拥护。其他弟子问佛何故?佛说舍利弗过去生中,遇到一窝蜜蜂,他对它们发愿说,将来我得道先度你们。今天这些听众是从前一窝蜜蜂转世的,有缘相遇,特别亲切,愿来受教。
过去有位法师,修行多年,想度化众生,但是却无人愿意听,后来一个老修行人知道了,说:“我帮你制造缘分,你有什么财物?”这位法师说:“只有一件衣服多余,算是财物。”那老修行人把衣服拿去变卖,买了些糖和食物,找了处蚂蚁多的地方洒下去,然后在旁边为这些蚂蚁举行皈依仪式,之后就让那位法师去山中修行十五年,之后出来讲经说法,常常有许多十几岁的少年虔诚听法,这就是之前的蚂蚁转世。
有一名叫印亮的比丘尼,曾来过五明佛学院两次,她小时候常能忆起自己前世是一只鸭子,一次偶尔的机会,她去拜访本焕老和尚,在顶礼时前世情景历历在现,她不禁痛哭一场,并很快在那里剃度出家。(她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在学院也呆过一段时间,她画的画以前我那里比较多。)原来,本老在“文革”期间为公社放鸭喂鸡,他常给那些鸡鸭皈依三宝,为它们念经咒回向,而印亮比丘尼就曾是其中的一员。
小鹰等人和枫梦过去有很多的因缘,但是可惜积累的福德资粮太少,所以虽然愿意听枫梦指导讲法,修法,但是要想开悟,却还很差些火候。
“枫,你是不是要离开我们了?”小鹰预感到了什么,开口问道。
枫梦微微点头:“显现上我是要离开了,十方无量无边的宇宙中还有许多与我有缘,而且他们自身得到度化的因缘也已经成熟,我还没有达到佛陀的境界,也就不能化身无数。所以只得把有限的分身分到这些世界去。能够学习到这么殊胜的佛法,并且能够修行成就,跳出轮回,这一切都是佛陀的恩德,报答佛陀恩德的唯一办法就是去帮助众生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人人成佛,所以我必须要去,但是我也没有离开你们,因为我们大家的法身都是无处不在的,一旦你们证悟了空性,就知道我们本来是一体的,根本就不可能分开。好了,好好修证吧!最后为你们传授莲花生大师最殊胜的开示,请每天念诵参悟,必有所得!”
直指觉性赤见自解莲花生大师著强力推荐刘立千译汉布楚活佛倡印
一、书名《深法寂静忿怒尊密意自解》中之《直指觉性赤见自解》。
二、敬礼顶礼觉性自明三身尊。
三、述意我将开示《深法寂静忿怒尊密意自解》中之《直指觉性**现见自行解脱》如是直指自己觉性之法,有缘善男子,应善自领悟!
三昧耶,甲,甲,甲。
四、直指心性(觉、明、现)
唉玛火(奇哉)!一心之内圆满包容了轮回与涅盘,它的本性无始即然,而你却不知道;明和觉从未有间断,而你却不认识;它处处皆无碍显现,而你却不了解。因此,为使你能了解心性的本面而作开示。三世诸佛讲说了八万四千无量法门,除了觉悟此性外过此说者佛未曾说。经典遍满虚空不可计量,究竟教诲只有直指觉性三句话。此现量直指诸佛之密意,既无前行,也无后修,导入之法,即此而已。
五、一心
吉哈!有缘弟子且谛听!所谓心者颇为广泛传播而声响亮,但对此性不了解或邪解和了解片面,由于未能正确如实了解之故,遂产生了无量的宗派之学说。而一般平庸士夫未悟此性,对自己的本面自己不知道,故不断流转于三界六道而受苦。他们皆因不悟自心本性而成过。烦恼的声闻独觉,只了悟无我的一面,虽欲求证悟而不能如实得悟。其他因受各自宗派和理论束缚不能见到心的光明,烦恼声闻独觉执着能所而成障碍,中观执着二谛边见成为障,下三瑜伽执着观想念诵成为障,摩诃阿鲁执着界觉成为障。于无二义分之为二而致误,若二不能融合为一不能成佛,因为皆是一心,轮涅本来无分别,若去断离取舍仍流转于轮回。因此现将所作法事一齐放下,指示你一切精华即此赤见觉性自行解脱之法。当你悟到一切法本自大解脱,则知大圆满是圆具一切。
三昧耶,甲,甲,甲。
六、名相
称之为心者,就是那明明了了。说存在,它却没有一法存在,说根源,它却是轮回苦与涅般乐种种生起之根源。由于对他的见解不同,始有十一乘门。从名相讲它有无穷的名称:有人称它为心性或本心,外道则称它为梵我,声闻独觉则称无我教义,唯识家称之为识,有人称它为般若到彼岸,有人称它为如来藏,有人称它为大手印,有人称它为唯一明点,有人称它为法界,有人称它为一切种,亦有人称它为平常心。
七、明空觉性
现在为你直指进入觉性之法有三要:过去之念不留痕迹而明净,未来之念未曾生起而鲜洁,现在之念住于当下心境不修整造作。即此平常的觉了之心,若自已对自己作赤露观照,观之并无所见,惟有明明亮亮觉性现量**裸地显露出来,并非任何实成,惟有空空洞洞,这明亮和空洞不二,闪闪发光。它既不是常,非任何所成,亦非是断,然又光明灿然。其存在非单一存在,而是多种均能觉了和显明。也并非多种所合成,而是不可分割的独具一味。总之,这唯一的自觉性绝非是从他而有,如此方是直指事物的实际情况。
八、三身
在一觉性之中三身无别而完具。因它什么也不生,是空性法身,它的空性本光明亮,是报身,因它能无碍显现一切,是化身,三身是圆具于一心中之体性。
九、本来心性
今当用强制直指之法引入此性。你的当下觉性原本就是如此,它是那不造作而自明,怎么能说你不了解心性?对此觉性本来无可修持,你怎么能说修持没有成就?既然你的本觉现量就是这一念,你怎么能说你找不到自己的心?就是那个觉明本无间断,你怎么能说未见心之本面?心之思维者原本就是它,你怎么能说找不到那个动念者?对它没有任何可以作的,你怎么能说作而无得?本来不须修整,听之任之就可以,你怎么能说无法进入安静?你只要无为无作完全放下就可以,你怎么能说对它无能为力?觉、明、空(现)三者本是无别元成,你怎么能说修之反而无成?本觉是无有因缘自生元成,你怎么能说不能努力精进?念头是当下生起当下即消,你怎么能说无法对治?当下的本性就是如此,你怎么能说对它不能认识?
十、心性喻
心性真的是空寂无根,自心无实犹如太虚空洞,似与不似不妨观察你自心。不是空性断离之见,那自然智慧真的从本即是光明,自然智慧本身如同太阳的核心,似与不似不妨观察一下自心。觉性智慧真的相续不断,相续不断好像江河流水不停,似与不似不妨观察一下自心。各种念动真的不可认知,妄念无实好像空中微风难以捉摸,似与不似不妨观察一下自心。外境所现真的就是自现,外境自现好象镜中反映影像,似与不似不妨观察一下自心。一切有相真的都是自行解脱,自起自消,好像空中云彩,似与不似不妨观察一下自心。
十一、心外无法
不属于心之法非别有,除心而外那有能修和所修。不属于心之法非别有,除能行持和所修持外那有其它存在。不属于心之法非别有,除所守三昧戒而外那有其它存在。不属于心之法非别有,除所证果而外那有其它存在。再三观察!仔细观察自己的心。
十二、性光
当你外观虚空时,而心这时已无妄念起动之残余,你又再观自心时,亦无妄念起动之起动者,那么,无染的心性清净而光明,这就是你的本觉光明空寂之法身,好似无云晴空升起的太阳,虽无形相却能明确的知道,对于此义悟与不悟差别极大。
十三、自生
从本未生而是自生之光明,这是觉性的婴儿,可是却无父母,真希奇!这觉性谁也未造而是自生智慧,真希奇!它既无生也无由而灭,真希奇!它既现量而明在,却无人能见,真希奇!纵然流于轮回也不变坏,真希奇!纵然成佛也不增好,真希奇!它是大家都有,却无人知道,真希奇!你还翼望在他处得果,真希奇!它就是你自己,却别处寻找,真希奇!
十四、见、修(定)、行、果
唉玛!这个当下的本觉明朗而无实质,仅此,即是无上的知见。它是无缘地包容一切而是又离一切,仅此,即是无上的观修。它无造作,是世间放任无拘,仅此,即是无上的行持。它是不求而从本既是元成,仅此,既是无上的证果。
十五、四乘
指示无误之四乘:见解不错之大乘,即此当下的觉性本具光明,因其明而无误谓之乘;观修不错之大乘,即此当下的觉性本具光明,因其明而无误谓之乘;行持不错之大乘,即此当下的本智本具光明,因其明而无误谓之乘;果位不错之大乘,即此当下之心本具光明,因其明而无误谓之乘。
十六、四钉
今开示不变易之四钉:所谓见地不变之大钉,即此当下的觉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谓之钉;所谓见修不变易之大钉,即此当下的觉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谓之钉;所谓行持不变之大钉,即此当下的觉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谓之钉;所谓果位不变之大钉,即此当下的觉心明亮,三世不易故谓之钉。
十七、无住
指示三世一如之要门:过去之迹不追,抛弃过去的观念,未来不迎,断绝意识的关联,眼前念起不执不取,心如虚空。即然无法可修,则什么都不修,即然无可散乱,则坚持不散正念,在此不修不散的状况中只用**观照一切,你的觉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灿然。当它生起时,则称为菩提心(觉性),因无所修则超越一切所知境,因无所散它的本体澄澈光明,现空是本自解脱,明空是为法身。一旦悟到佛道之中无可修习,即此时:便现见金刚萨缍。
十八、无见
下面开示把六种边见推到穷处之教授:不论不同的见解既广且繁,你的本觉心性是自然智。它是没有能见和所见,不管见与未见而寻觅那能见者,连求见者自己也找不到,此时便是把边见推到穷尽处,见之底蕴就到这样的地步。见和所见什么也没有,若不落于根本无有之断空,这当下的觉性明明了了,便是大圆满见。对此悟与不悟并无分别。
十九、无修
不论不同的观修既广且繁,你的本觉心性平常一样的通透**,能修和所修并无分别。不管你修与未修而寻觅那能修者,若是找不到那能修者,这时便把观修推到穷尽处,修之底蕴就到这样的地步。修和所修什么也没有,若不落于散乱昏沉和掉举,这当下无造作的觉性明明了了,便是无作平等三摩地。入定不入定并无分别。
二十、无行
不论不同的行持既广且繁,你的本觉心性就是唯一明点,并无能行和所行。不管行与未行而寻觅行者,若是找不到那能行者,这时便把行持推到穷尽处,行之底蕴便到这样的地步。从本以来就无能行所行,若不落于迷乱的习气,当下之心无造作明明了了,切勿去作修整和取舍,这样便是清净行持。清净不净并无分别。
二十一、无果
不论不同的果位既广且繁,你的本觉心性就是元成三身,并无能证和所证。若是寻觅能证果者,却找不到那能证果者,这时便把果位推到穷尽处,果之底蕴便到这样地步。无论什么果皆证不得,若不落入挂虑和取舍,这当下的觉心自明元成,了悟现证三身仅是自己所具,即此便是本来成佛之果。
二十二、中道
觉性是远离断常八边,不堕任何一边才谓之中道。觉性就是那觉念恒常不断,空性乃觉性之核心,是故则称之为如来藏。若明了此义则超胜一切,因此又称它叫智慧到彼岸。超越思维从本离边故,是故其名为大手印。这仅是悟与不悟之差别。它是轮涅苦乐一切之根,故又被称为一种(阿赖耶)。它在安住无改平常之位时,即此清楚明亮的觉性,故又称为平常心。不论安它什么美妙的名称,实际就是当下的那一点灵知而已。
二十三、勿外求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可以追求。比如象在家中而外出追踪,即找到三千大千世界之顶亦无可得。除心而外再无别佛可求。若不认识心而向外驰求,如身外去找自己怎能找到自己,好比一个傻子进到一大群人中,为热闹的场面所惑,而忘失自己。由于不认识自己而去它处寻找,误认别人是他自己。同样,如果不知万物的本性,不知外境原来是心,而仍误入轮回,不见自心是佛则障涅般。所谓轮回与涅般全凭觉明与无明,就在刹那一念,二者并无分别,若还以为存在于心外是迷误。迷与不迷之体都是一个,一切有情的相续心并无有二,不须修治,自然放下即可解脱。若不觉悟这迷误之性出自自心,你便永远不能了悟法性实际。
二十四、空喻
自己应当觉照自己那自起自生者,这些境相起初从何生?中住何处?最后归何处?若加观察如井中的鸦影,乌鸦从井飞去,除井外再无其它。同理,境相(表相)皆是由心所生,即从心生起,又由心中而散失,唯此心性是尽知尽觉,空而且明,从本就是明空无别犹如虚空。自然智慧现量的光明中,确定一切这便是它的法性,现有一切是它的表相,然而它又是均在心中觉知,因此,悟到这个心性是觉而灵明犹如虚空。但心性表示如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