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年春耕,漆水之西的区域就因为壮劳力被大量抽调,耕作面积不及往年,这要是在耽误了收割,损失可就巨大了,到时候别说圣教没有足够粮草支应大军,怕是还要闹气饥荒起来!”
“所以圣教回军救援,抢收夏粮是肯定的,而一旦撤兵,兵力少了肯定不够,兵力多了,继续呆在朱雀城下就没有多少意义了,所以全部撒兵的几率最大!”
冷卓听着,不由地眯缝起眼睛来,圣教退兵了,这就意味着朱雀城之围已解,这场大决战,以他们的胜利而告终,当然在这时候,也将是收获巅时候,来了在想走可没那么容易!
“是不是得准备准备,送给他们一份大礼,要不然就这么让他们安然的退走,岂不是显得我们很不懂待客之道!”
刘伯温笑了笑,道:“少主,现在我们得面临一个抉择了!”
“抉择?”
“是的,尽管我们现在有将近四十万兵力,但想要吞吃下圣教跟唐军却没有那么好的胃口,朱雀城距离湘水不过三百余里,圣教军要想退却,不过两三日的功夫,只要步步为营,缓步后退,我军就很难找到机会!”
“就算是投入大军,发动一场大战,但这个结果却肯定不是少主想要的,圣教军内还有足够的粮草,士气犹在,真的要打,很可能会形成最大规模的决战,最后的结局,不管胜负,对我们都不是一个好结果!”
冷卓闻言点了点头,是啊,冷卓很想趁着这机会一下子将圣教,唐军联盟彻底打垮,但圣教军还没败,而且他们的后方距离这里很近,只要安排妥当,缓步后退,根本就无懈可击,除非冷卓再次发动半月之前的大战。
最后的局面,无论胜负,都是两败俱伤,冷卓还真是有点伤不起,而搞不好,好不容易到手的胜利都可能丢掉。
“先生的意思是放过圣教军,瞄准唐军打喽!”冷卓反应不慢,既然不能一口吞吃,就只能择一方来吃了。
“圣教虽战力略逊,但胜在数量,我们在这方面不占优势,对方后方又近,退守从容,显然不是一个好攻击的对象,而且现在在楚西,九川府在我们手中,我们随时都能威胁圣教,所以圣教日后不足虑!而唐军则不一样,劳师远征,粮草断绝,后方补给困难,只要缠住唐军,静待对方粮绝,我方就以最少的代价歼灭唐军!”
冷卓想了想,似乎这是最好的选择了。
(未完待续)。
第二卷 风起楚扬 第八百三十五章 天河水战
在圣教,唐军中有所取舍,接下去要做的事反而没那么多了,而冷卓则只要继续等下去,静观其变就可以了。
又五日后,圣教军已开始小规模的撤军,而从这几日陆续传回的消息看,圣教军的撤兵很有秩序,而在撤兵沿途,之前搭建的那些营地以及攻破的城镇此刻都派上了用场,一支支的圣教军开始抽身离开,显得有条不絮。
圣教军中有能人,这一点冷卓从来都没怀疑过,而显然这大半年的战争,也让圣教中的很多将领得到了锻炼,具备了指挥大军作战的基础,虽说圣教军的素质普遍不高,日后也是一个大患。
不过此刻跟圣教军比,冷卓更在乎城北的唐军,圣教一撤,唐军孤掌难鸣,最关键的问题是,唐军后勤已出现了不小的麻烦,襄阳前进军团,以及派出的若干支精锐在断唐军后路,并不断的针对唐军的收粮队进行攻击,这些都导致唐军的后勤吃紧。
如今圣教退兵已是大张旗鼓,板上钉钉,朱雀城的防御没有放松半点,但对于唐军的监视更是占用了大部分资源。
“这是在各处的军师送来的一些唐军走向推测,目前摆在唐军面前的路并不多,一条是北上,一条是西进,还有一条是水路!”刘伯温舒展开楚州地图,用棍子在上面标注起来。
“先生以为,唐军走哪一条路的可能性更大?”冷卓看着这三条路线,沉吟了一会,问道。
“很难说,从襄阳城诸葛军师那里传回的消息,唐军昨日突然调动江上水师,一副枕戈待旦的状态,似乎随时都可能要南下!”
“被困唐军无论走哪一条路,天河都是重点,不解决襄阳水军,唐军的无法安稳的登陆。就算他们能再次投入大量兵力,粮草度江支援。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而如果天河防线被破开。襄阳水军大损,无力护卫水道。那唐军破围的几率很大。以唐军的战斗力,在被逼上绝境,爆发出的力量很可能会让我们损失惨重,而唐军只要占据一处靠鄱阳海的地方,就能从容退走,甚至唐军很可能会攻襄阳,到时候,很可能将襄阳变成现在的朱雀城,毕竟襄阳城距离中州只有一江之隔!”
“唐军有没有可能也度过湘水?如果那样的话。我们也很难去围歼唐军!”
“如果圣教不担忧鸠占鹊巢的话,不过我想圣教不会让近二十万唐军进入他们的地盘,毕竟他们只是短暂的联盟,实际上,关系并没有那么好,所以圣教一定会阻挡唐军渡河,而唐军如果后撤,很可能走鄱阳海畔这一条路,就算最坏的情况,在这里,唐军也能得到圣教的一部分支持,而走广陵府这条路,距离远不提,全都是陆路腹地,对我们更为有力。”
冷卓摸了摸下巴,道:“这么说来,唐军想要走,就必须在天河之上跟我们打一场大水战,而胜负将直接决定日后的走向!”
刘伯温点了点头,道:“襄阳不能失,一旦襄阳有失,唐军将能据襄阳而虎视楚州之南,只要修养个半年,在获得足够补给后,唐军完全可以卷土重来,而这一次只要步步为营,就会牵制我们全部的精力去应对!”
冷卓想想那种情况,就有点毛骨悚然,好不容易才在朱雀城下赶走了这些家伙,再在襄阳城重演一遍,冷卓也感觉有点玩不起。
“襄阳城那边的实力如何?”冷卓现在真有点位襄阳城担心了,尽管襄阳城的城墙不比朱雀城脆弱,但是襄阳城内的兵马可远不及朱雀城周边的精锐,那里留守的兵马大多还是去年反王降兵重整改编的,而最为关键的是,襄阳城内除了粮食还算比较丰盈外,守城器械十分匮乏,几大武库不是被唐军搬家,就是被浪费个精光,这一点跟朱雀城的情况没法比。
如果水军一有失,襄阳将面临唐军大军的围攻。
“襄阳城内的各路兵马经过重新整编后,编组为两部分,水军部分,下辖四个水师营,而城内兵马经过编练后,组成了四个师团兵力,而其中两个在杨再兴,蒙毅将军的带领下攻入广陵府,襄阳城内暂时只有两个师团,大约五万人!”
“除此外,在鄱阳府各地,还有六支小师团,分别驻守鄱阳府其他诸郡,兵力全加起来大约有六万,这些几乎就是我们全部的力量了!”
襄阳军团不能说不强大,兵力总数也几达二十万,但是冷卓却没有半点的心安:“必须要缠住这支唐军后撤,绝对不能让他们进入鄱阳府!”冷卓坚定的道。
圣教军依旧在有秩序的后撤,虽说已有近二十万大军退回楚西,但依旧有三十万大军在朱雀城下,而唐军也依旧没有动,不知在等待着什么。
七月十日夜,还留守在朱雀城南外的圣教军趁着夜幕的掩护朝着城西退却,不过冷卓却没有让圣教军太过安然,在城南圣教军退了大部兵马后,城内城外的帝国军突然杀出。
一夜激战,被封锁了几个月之久的朱雀城再次打通了跟外界的联系,平安军团占据了圣教军城南大营,并且围住了超过三万余兵马的圣教军,虽说只是吃了个尾巴,但在没有太多损失的情况下,却也算一场大胜。
圣教军没有太纠结这几万人马,相比起数十万大军安然退走,只损失三万多人对他们影响不大。
翌日的清晨,平安军团第一支兵马进入朱雀城,宣告朱雀城之围彻底解除,而源源不断的粮草车也开始朝着朱雀城运转。
当日,唐军突然朝西退却,跟圣教军平行后撤,冷卓立刻传令各军出击,尾随在后寻找战机,并安排南武军团部分兵马收复朱雀府其他郡县。
帝国五五八年七月十一日,从去年冬腊月开始的朱雀城之战告于段落,这一场超过两百万兵马的大会战,最终以帝国一方胜利而结束,而在这场旷世大战中,冷卓也正式走上了争霸的舞台。
朱雀城内,并没有因为圣教,唐军的退却而松弛下来,反而更加的忙碌,追击唐军,自然不让刚组建没有两个月的南武军团去,自是派遣精锐,由朱雀城内的守军精锐以及平安军团的近十万兵马合编新的朱雀大军团成为了主要追击的力量。
朱雀大军团下设正七个师团,依旧是两万五千人满编制,总兵力十七万五千兵马,直接以平安军团北大营,东大营,西大营,还有朱雀城四城兵力改编,而在改编中,平南侯陈南也服从了这一次大的改编计划,而这也意味着这个曾站在楚州顶峰的平南侯低头了,承认了冷卓在楚州目前的地位。
随后朱雀大军团离开朱雀城,追着圣教,唐军的尾巴而去,而城内,也完全换上了南武军团的守卫军,这也意味着,冷卓在朱雀城的地位再也无法撼动。
将手中的一些杂事交给了刘伯温,冷卓就率领近卫武士团,以及一个由二十位天灵组成的精锐出城北,绕道奔往襄阳。
七月十二日,冷卓先行来到襄阳城内,而在这时,天河水面上,走舸排船往来如梭,这些水面上的斥候已进入了白热化的绞杀。
天河,乃是帝国境内最大最宽的一条河,发源自雍州,流经蜀,中,楚,青,扬五州,它就好似一条天然的分界线,绕着五州交界流淌而过,天河水面最宽处几达一百三十余里,最窄处亦有二十余里,沿途有诸多大河大湖相连,水量充沛,尤其是夏季,天河水更是上涨的厉害,而此刻天河的水面,就好似一面巨大平坦的镜子。
这宽阔无边的河面上,一艘装备有大型床弩的走舸快船好似一条灵动的鱼在水面上快速的穿梭,走舸船厂大约五六丈,宽一丈三,船体流线型,备有三角船帆以及尾风帆,这也保证了他们能够在水面上快速的飞驰。
“水长,有船,好多的船!靠,是大型楼战船,还有大艨艟,不好,有梭子船朝我们这边来了!”
一艘走舸算上战兵一共十一人,操船五人,余下都着竹木皮甲,手持长矛,弓箭,战刀,藤盾,这是船上水卒常备的兵器,面对同行,他们自然敢上去厮杀一番,分出上高低,但是看到大楼船出没,他们连靠上去的勇气都没有。
楼战船几乎是一支船队的主力战船,象他们这样的走舸就跟大象前面的蚂蚁一样,直接就能撞你个粉碎,至于接舷作战,更是个笑话,楼战船的甲板都有五六丈高,跟一面墙壁一样,而走舸跟水面的高度才不到两尺。
而且他们这些分散各处的走舸可是水面上的眼睛,本来就是探查敌情的,而现在他们要做的自然是加快速度返回,而且是要都多快跑多快。
“转舵,撑起船帆,小五,将响箭拿出来,放出去,快!”水长是一船最高的指挥,相当于小队长,也是这条船上最大的官了。
嗖,一声响箭飞窜上半空,而后一声炸响,这响声周边三五里都能听得到,而这响箭一响,四周的走舸就会得到消息,而后接力,不需要半刻钟的时间,消息就能传回在江面上的主力船队。
走舸很灵活,在水面上划过一道优美的弧,便如飞鱼一般快速的逃窜而出,而就算是对面的快船梭子也很难追的上,而就算追上了,梭子船也不会是走舸的对手。
而这一声声响箭的传递,襄阳城内也很快得到了消息,冷卓屁股还没坐热,就扑的起身,冲出了府衙,召出蓝隼,直冲空中奔向北面的天河。(未完待续)
第二卷 风起楚扬 第八百三十六章 水下的幽灵
菏泽大湖,天河水道之上又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天河湖群中,抡起水域面积,排行第二,位置则中州,青州之间。
在帝国八州大军围剿中州唐军时,由青亲王统帅的青扬联军就在菏泽大湖附近跟一路唐军在此处这大打出手,而当时投靠唐军的襄阳水军也从襄阳顺流而下,进驻菏泽大湖。
在此处,接连击败扬州水军,建立起了菏泽水军营地,而随着局势变化,驻扎在此处的水军又一分为二,主力再度逆流而上,进驻中州南口水营,斜对鄱阳海口,而留守在菏泽湖的水营却在帝国诸亲王拥兵自重,不听招呼后,唐军压力大减,挪出余力开始大肆建造战船,扩充水师。
可以说眼下,唐军最强大的两支水师都在天河之上,都是由原襄阳水军发展而来,一为南口水师,一为菏泽水师。
菏泽湖口,一条长达十余里的葫芦口道,一支庞大的水师鱼贯而出,整个大船队,拥有大小战船一千七百余条,分成三大主力水营,而每一个水营中,都拥有大型楼战船三艘,小型楼战船三十余艘,艨艟,鲨船,飞鱼,走舸,蚱蜢飞舟五六百艘。
三大水营次序划出湖口,而后形成三道织梭形状,大型楼战船居中,小型楼战船围绕在册,走舸飞鱼在前,这两翼蚱蜢,前后分别为鲨船,艨艟等中型战船,形成品字形逆流而上。
“好大的一支船队!”在这支庞大的船队后方数里的水面下。幽灵成功号潜在水中,以一个寻常的速度在水面下潜行,就算是从天空往下看,也顶多只能看到水面下有一个黑影,以为是一条大鱼而已。
成功号船长乃是郑成功,也这艘船的主人,之前郑成功跟他的幽灵成功号躲藏在苏州镜湖之中,后来顺着河道好不容易才进入大海之中。
幽灵成功号进入大海之中,可谓是龙归大海。加上冷卓有心隐藏成功号,作为一张底牌使用,所以成功号的行动十分的独立,郑成功指挥成功号进入大海后,就对在沿海地区猖獗的倭人落单的船只发动了攻击。
由于在之前倭人强大的船队在蓬莱群岛彻底击败了帝国扬州水军,导致扬州沿海已无帝国战船,倭人的船只十分的猖狂,尽管之后从苏州撤军。但看穿了帝国虚实的倭人却没有全部返回,而是留下了一部分对帝国边境开始了无限制的劫掠。
而劫掠的金银,货物装满了船就会送回蓬莱群岛,可以说每天海面上都能碰得到这样满载战利品的大小船只,而这些也成了成功号的狩猎目标,在其后一年时间里,幽灵号就好似一个海上的幽灵。四下里攻击倭人船只。大小超过二百余条,缴获金银,物资无数,这些都成了周瑜组建苏州水军的资本,而以苏定方,老将刘仁轨为首的苏州水军也逐渐有了规模,已成了苏州地方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在海上游弋一年,在苏州一番掠夺的樱花部,终于消化了所得的大量财物。随后,对着岛上的其他大名发起了战争,而这一场战争也被称为樱花统一战争,而随着内部战争开启,扬州海面上的倭人顿时少了许多。
郑成功只有一艘巨鲸战船,自然不可能去攻打蓬莱群岛,而继续呆在海上也没有了什么值得攻击的目标。加上断断续续收到的情报,郑成功指挥者巨鲸成功号从天河河口进入了天河水道,潜伏了下来。
天河水道虽不比大海宽阔,但也足够大,而且周边还有大湖。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最关键的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