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张家来说吧,如果莫家还是依附于霍家,张家也许会给莫家一些方便,但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直接给予支持。
世家有世家的矜持,黏成一团、抱成一派这种事他们不会轻易做出来,毕竟谁也不想当最先打破平衡的出头鸟。
而那一次,从霍家脱离出来的莫家正巧碰上了最好的时机。郑老去世后,各家都涌向东南和中南地区,西北稍微逊色一些,但也许多人盯着。
莫建东主动调往西南,西北那边就相当于直接给人腾了位置。对于失去了靠山、又非常识趣的莫家,许多家族都毫不吝惜地给了它一点儿小甜头——尤其是隐隐和霍家有些不对盘的家族。
因此莫家在各家忙着分权的夹缝之中悄然扎根西南,稳打稳扎地开始“筑基”。
这几年来莫凡和霍劲也不是没见过面,莫凡进了西南大学以后也陆续跟进了许多课题,每年在首都举行的全国学术会议他都会出现,而霍劲往往会代表着首都大学出席。
可想而知,两个人针锋相对的场面几乎成了每年的压轴戏。
首都大学的人早就后悔了,当初怎么就白白地把莫凡放走?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当初他们直接接触的是霍劲,而莫凡活动的地方主要是开阳,对于莫凡的印象自然流于表面。再加上莫凡在首都一高的表现确实太糟糕,所以他们都被误导了。
现在后悔也没用,只能请卯足劲把霍劲一人多用,省得哪一年的全国学术会议突然被西南大学或者开阳大学爬到头上来。
当然,这都不是看热闹的人要关心的。他们只知道每年除了一堆老头子发表一通冗长而高深的演讲以外,多了一场好戏!
以往干巴巴、写出来也没人能看懂的全国学术会议通过他们每年这么一争论,突然就变得通俗好懂、高|潮不断,许多媒体都不吝于腾出一个版面来宣传。
张习远更有才,他让底下的人抓拍莫凡和霍劲直接对上的场景,以各种方式强调“莫凡和霍劲是宿敌”:但凡两人的观点有点小冲突,就说他们想要针对对方;要是两人的设想有点相像,就说他们企图排挤对方;如果两人的课题一点关系都没有吧,就说他们已经不屑于这种学术上的争辩,准备直接在真正的较量上见真章。
这就惹出事来了。要知道凡是远东娱乐炮制的新闻在感情上是有一定倾向性的,旨在突出莫凡的进退有据、从容淡定,霍劲的心胸狭窄、人品低劣。
其实张习远就是想刺激刺激霍劲。当初明明是他来招惹莫凡的,怎么能说翻脸就翻脸?为了给好友抱不平,张习远就那么明里暗里地给霍劲添点小堵——反正他也不准备在军政这两条路上混了,根本不需要害怕霍劲。
这种举动落入凌辰、赵宇彬那一挂人眼里就成了莫凡的挑衅。
现在谁不知道莫凡和张习远这堆“祸害”很要好?远东娱乐这种举动分明是要抹黑霍劲嘛。
于是他们第一时间将网络这把利器用了起来,干脆利落地抹黑回去。
两边的人就这么对上了。
莫凡和霍劲发现这种状况时都有些哭笑不得,不过都没准备去解释。
在别人眼里他们反目得越彻底,对他们就越有利。就像华夏美食的海外部分自从一分为二以后,以前想要打压他们的人似乎也一分为二。打压当然还是有,但也出现了很多分别拉拢他们、想要他们“内战”的家伙,这就相当于把集中的火力分散到两个靶子上面了。
几年下来莫凡两人都觉得“反目成仇”假象保持下去也不错,到后来涉及霍莫两家各自的利益,他们也不介意来几次真正的较量。
总而言之,经过他们这几年的默契配合,在别人看来他们以前的交情是半点都不剩了。
这也是刘恒说起“首都有人过来”会那么着急的原因——这几年莫凡和霍劲一碰面,周围都是战场!
虽说西南这边是莫凡的主场,可霍劲那边来的人还真不少,据他了解,梁家的梁凯来了、赵家的赵宇彬来了,还有现在在网络市场上迅速扩张的凌辰、卓明辉也过来了。
这么一对比,莫凡这边反倒是人单势孤——方乐、钟岳他们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也就只有张习远借口操办“国际美食节”这个大型活动来这边玩儿。
刘恒当然是标准的“莫派”,不想莫凡落了下风。
知道刘恒这么着急也是在为自己着想,莫凡微微笑了笑:“首都有人来又怎么样?难道还怕了他们?不过早点知道也好,我给他们准备点‘好节目’。恒哥别急,我去把张习远也找来热闹热闹。”
一个电话过去,正在和旗下小艺人调笑的张习远果然也很兴奋。
张习远这伙人本来就是爱玩的人,不然在首都时怎么会被当成“祸害”?而且张习远他们和霍劲那一挂人可不一样,霍劲他们是要实现什么“理想”,张习远他们呢,就想着怎么过得舒坦、怎么过得惊险好玩。
在那个“未来”里张习远没有从商,结果一头扎进了最危险的部队里想找刺激,打拼成了年轻有为的“叛逆少将”。
现在张习远虽然转战娱乐这一块,性格里的好战因子却依然活跃,听到霍劲带着班底过来“砸场”,他怎么能不掺一脚?
“你可真会享受。”张习远一屁股坐在莫凡对面,翘起二郎腿欣赏外面的景致:“连施余英那个工作狂人来到你这边都忍不住跟我要年假玩两天,我都想把远东娱乐搬过来了——你们走后没多久西北换了卫家明当区长,还带了徐家的那谁殷勤地给自己捧臭脚,你肯定想不出西北变得有多糟糕。我倒还好,爷爷还在谁也不敢动我,可其他人受不了啊!好好的西北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我都不想呆下去了。”
这些事莫凡其实早就听张习远提过。
霍家现在处于鼎盛状态,真要出手也不是打压不了卫家,可是用什么理由打压?揪住徐家贪污受贿的证据把卫家拉下水?不行的,当初徐家出事后他们还不是摘得干干净净?不仅没被牵连,还成了受益者。
要是师出无名地针对卫家,会犯了首都城里的忌讳。几年前霍劲对莫家做的事还能说是“内部矛盾”,处理好了还能立威。可霍家如果想对卫家动真章就完全不同了,卫家跟你既没有利益纷争、又没有激烈矛盾,你无缘无故打压他做什么?下一步你会不会打其他家族的主意?
谁也不想和一个乱咬人的疯子呆在一起。
虽说看着米缸里有老鼠却不能抓出来的感觉非常不痛快,但莫家现在还在发展期,霍家也刚刚在新一级台阶上站稳脚跟,都不适合贸然动手。
目前他们能做的只有让自己这边尽量多地汲取一切养分,尽量快地茁壮成长。
收起心里复杂的思绪,莫凡笑着说:“别提这些了,我们还是想想该怎么‘招待霍少’吧。”
今年的第一次重逢,他也很期待啊。
霍少到来(上)
“国际美食节”可并不是夸口;欧、美、亚、非、澳各个区域都来了不少代表;至于他怎么把这些人请来的;那简单了。最近国际上对华国的政策有所改变;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种联合一致的“经济制裁”已经不复存在;这种友好的交流活动是各国都乐见其成的;所以张习远对外宣传时没有遭到任何阻拦。
霍劲还在飞机上就看见了远处一片青碧的草原。这是莫凡选择的地方,这里有着最纷乱的民族聚居地、有着最广袤的草原。
在郑老私下留给他们的“华国发展纲要”里面也曾斟酌着提到过这边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只不过当时需要迅速做出成果的改革项目来当先驱;郑老终究没有选择西南这块棘手的版图,而是着眼于有着最好地理条件的东南地区。
一老两小独处时;郑老还曾担忧地说起西南的边境问题;最敏感的就是别国与华国之间“三不管”地带。其实不是不管;而是不能管,也管不了。特别是西南最西端的一些传统宗族,国家意识非常淡薄,甚至不承认自己是华国人。而西南最南边一些岛屿也始终游离于华国管辖之外,没有郑老这种强势的铁腕人物在,这些问题实在很难解决。
霍劲很清楚莫家在西南的动作。即使莫家跟张家交好,当地驻军平日里非常支持他的行动,那些最艰难、最敏感的问题却也只能做到“压下去”,根本做不到“独裁”。
没办法,这是连那个“未来”都没有解决的事,而且那时的局势似乎无法挽回了,霍凛都透露说军方已经着手准备“武力解决”。
如果莫凡在西南的动作能够缓和一下大势的变化,也许以后他们真正能够做些什么的时候会轻松很多。
当然,霍劲并不是来“视察疆土”的,他只是借这个跟自己也算有点关系的“国际美食节”来见见莫凡。这几年他们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见面还都只是在公众场合,私底下的电话往来也只是相互商量一下遇到的难题。
他心里实在想念得紧。
虽然见了面也不能做什么,但也能看看莫凡最近的变化不是吗?而且老长一段时间都在埋头做事,自己和梁凯、凌辰、赵宇彬几人都挺久没休息过了,来西南这边走一趟也算休个假散个心,犒劳一下自己。
霍劲走出机场通道,居然已经有人在那迎接。对方面带笑容,非常礼貌地说:“霍少,莫少和张少叫我们来接您!”
梁凯和赵宇彬、凌辰对看几眼,都觉得莫凡这边消息真够快!也是一直盯着首都看吧?有时候他们都搞不懂这两个人了,一见面明明是剑拔弩张,可如果莫凡去首都,霍劲一定是第一个知道,然后迅速而体贴地给他安排好行程;如果霍劲去了莫凡在的地方,莫凡也会第一时间派人来接待,其友善程度简直比朋友还像朋友!
可说他们是朋友吧,真正对上时却根本毫不留情。
别的不说,光说现在莫建东在西南地区、霍继海在中南地区,两边如果有利益冲突可真是斗得比谁都狠。莫凡自己就做得不太厚道,他仗着自己以前这中南那帮老学究相熟,直接跑去中南那边挖人才到西南发展;霍劲看不下去了,从首都挖人去中南发展不说,还一直盯着莫凡的动作给他来点不痛快。
若非莫建东还没正式当任西南区长,两家恐怕会发展为在年终的全国大会上直接揭对方的短。
就连梁凯这个最早认识莫凡和霍劲的人都糊涂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涵养?背地里掐得再怎么狠,见面都是笑脸相迎的。
底下人的疑惑霍劲当然不会去点破。
事实上这几年被官场磨得越来越圆滑的莫建东、霍继海两人在某一个层面上也已经打成了“秘密协议”,无论在正事争得再怎么狠,他们依然是神交的故友。这种“争”对两家都有利,就算彼此针对时挑出的错偶尔让其中一方损失了,也是为了避免更大的失误不是吗?总比被不怀好意的人抓住把柄要好。
两个“大家长”有了默契,其他人就不需要了解这些了,知道太多反而放不开手脚去做。
霍劲微微挑起唇,坐进莫凡准备的加长车里。他都接受了,梁凯几人自然也跟着上车。
洛兴是西南的第一省会,也是这边最大的城市,东连西南古城池、北连西南大草原,这两年经济高速发展,高楼大厦蔚然成林。
比之东南沿海、比之首都,这边的绿化面积十分广阔,一眼望过去绝对少不了满眼的绿。而且城里设有连成网络的非机动车道,在莫建东来到这边以后每个月都给政府人员设置了为时一周的“绿色生活周”,主动带头踩自行车上班。
在“人民公仆”的带动之下,洛兴兴起了一阵自行车狂潮,不仅“绿色生活周”那一周内满城都是自行车,平时也经常见到成群结队的车友们穿行在繁华的都市之中。还有不少自行车爱好者隔三岔五地组织活动,整个洛兴为着这小小的举动而变得火热而健康。
莫建礼已经跃升为文坛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前年他过来看望自己的哥哥看到的就是刚刚“起步”的洛兴,回去以后立刻着手将洛兴的改变写了出来。有人骂他捧自己哥哥,莫建礼也不急,笑着说:“你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确实更多的人开始对一直只有“落后”印象的西南感兴趣。
其实就是由于西南落后太多,所以更容易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就像要你在白纸上直接画画很容易,要你在画到一半的画作上修改就有点困难了。
莫家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进眼里,就是因为莫建东选择了这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地方。这边还没有错综复杂的各方势力,最适合莫建东这种实干家发挥。
事实上莫建东也做得很好。
别的地方霍劲没看见,眼前的洛兴充满活力的样子他却是看得见的。
梁凯几人也看到了,他们都有些迷茫。
虽说他们一直知道西南发展的不错,可看到洛兴以后,他们觉得自己现在呆的城市太他|妈不适合人住了,瞧瞧人家那环境,瞧瞧人家那笑容!弄得自己都想钻出车外跟他们一起骑自行车溜达溜达了。
如果莫建东和莫凡是在努力营建这样的华国,自己这边继续针对他们是不是有些不对呢?
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凌辰先回神:“别发愣了,丢人。也就地广人稀的西南能这么干,其他地区哪有可能实现?现在各大城市都挤得恨不得一寸地当一尺用,想改善交通也就只能打打搞地铁的主意。”
赵宇彬点点头:“也对。”
梁凯说:“这倒不是,西南很多举措上边已经关注上了,可以推广的也都拟定了实施方案。比如这个‘绿色生活周’,今年六月恐怕就要下达文件。二十一世纪的三大问题是粮食、能源和环境,粮食方面我们的杂交稻已经领先过一次,如果这次能打出‘绿色华国’的名号,国际形象会继续回升。”
卓明辉笑了:“我说梁凯,你还没进体制内就满口官腔,以后可别经常找我玩儿,这种调调我真的吃不消啊!”
梁凯却看着坐在第二排的霍劲。虽说霍劲和莫凡当初确实闹翻了,平时也没再往来,可他总觉得有哪里不对……这种双赢的状况怎么好像有点熟悉?
霍劲从后视镜看到他们各有不同的神情,依然没插话。梁凯几人都还没有正式成长起来,有些东西还是要他们自己慢慢去体悟。
霍莫两家平时暗藏的机锋再怎么锐利都好,只要大家都坚守原则就不会吃亏。想要搞好地区建设,正视批评是必须的,如果这个批评能来自有着相同理念的 “对手”那就更好了。
莫建东和霍继海、莫家和霍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坐山观虎斗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如果是两头老虎正在厮打,一般人都会想等它们打到两败俱伤再出来捡便宜。霍劲和莫凡呢,就卖力营造出两虎相斗的假象,没事打打架当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