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恶少 作者:春溪笛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恶少 作者:春溪笛晓-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到李老爷子发话,莫凡笑笑说:“我也挺久没来了。”

  李老爷子盯着莫凡直看,别人不知道这家伙的来历,他可是很清楚的。哪年莫家那老东西生日,这家伙不送上一份好礼?要不是那老东西总在他面前炫耀他的新藏品,他怎么可能拼了这身老骨头跑来密宁?

  莫凡滑不溜秋地推脱,李老爷子也不恼,退而求其次地说道:“那先给我们找个吃饭的地方总可以了吧?”

  莫凡还没说话,其他人就看不过眼了,纷纷插嘴道:“李老,包在我身上吧,我来过好几次了。”“我也知道一个地道的粤系酒楼。”“这边的特色菜也可以尝尝。”

  他们这几个之所以会来密宁,一来是为了掏到点好货,二来是为了和李老爷子打好关系。一路上莫凡和李老爷子不太亲热,这会儿莫凡推着不应承,他们自然就抢着表现。

  莫凡当然不会出这个头,他笑眯眯地说:“几位叔叔跑得熟,李爷爷就听他们的吧。”

  小滑头!

  李老爷子无奈地点头说好。莫凡来密宁的目的他不太清楚,但他知道这家伙肯定有事要办,过一会儿他肯定会溜得不见人影。

  做生意李老爷子很在行,这几年把事业交到了几个儿子手里,闲日子多了,就和莫家爷爷有了一样的爱好。可是这行水深,市面上到处都有赝品和次品,有时候几十万砸下去还不如扔个钢蹦响亮。被人蒙了几回后他也来气了,卯着劲要玩个够本,因缘际会之下,也就认识了莫凡的爷爷。

  莫凡爷爷眼色好,运气也不错,据说就没干过赔本买卖,每次入手都是一等一的好货。李老爷子和他赌了几回,都输了,于是开始比儿孙,莫凡爷爷却只是夸儿辈和孙辈孝顺,丝毫不提成就。李老爷子得意了,以为莫凡爷爷儿孙不佳,没少嘲笑他豁了老脸出来赚棺材本。可有一次他长子在西南出了点状况,他在那跟上火蚂蚁一样瞎着急,莫凡爷爷一个电话打给莫建东,事情两下子就解决了。

  李老爷子回去一查,乖乖啊,真了不得,他们家可是华国近几年的“新贵”。只不过那都是儿孙那辈的事,李老爷子震惊了一会儿,第二天该怎么往来还是怎么往来。

  只是有时候总会关注一下莫家的近况,暗暗感慨人家生了三个好儿子,个个都是顶出息的。

  大儿子莫建德不说了,华夏美食遍布大江南北,甚至是世界各地,就连不少名牌大学出身的人也挤破了头想进。

  二儿子莫建东,那还用说吗?瞧瞧吧,华国建国以来有几个非世家出身的人能成为一区之长?华国如今最稳固的位置有两种,一个是首都那一系的,只要最高首长一天在任,他们就是站在最顶端的人;一个是其余四个区的区长,如果没碰上郑老去世那种特殊时期,或者原任退休、原任犯下原则性错误,在那个位子上的人是不可能被拉下来的,动的只有换得跟走马灯似的下级干部。这种制度外界褒贬不一,但对莫家来说无疑是极好的,只要莫建东在任期内不出大错,假以时日,莫家还愁不兴吗?

  三儿子莫建礼虽说在财权方面都比不过两个哥哥,但他耍着一支好笔杆,作为胡一岸的关门子弟,他在文坛里算得上是同辈里声誉最高的。莫建东有如今的声望,华夏美食能有如今的规模,能说没有这位弟弟在引导舆论吗?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他们三兄弟可真是骨挨着骨、筋连着筋,每一个都是彼此的助力,少了哪一个,都没有如今的莫家。

  能有三个好儿子,而且三个儿子都很团结,李老爷子能不羡慕吗?任谁都羡慕。

  到了他这个年纪还有什么念想?当然只有想着念着自己的儿孙了。

  儿子比不过,就比孙子。但莫家人都很低调,除了本来就呆在东南那边的莫雨外,基本都没怎么露面。

  上回莫凡爷爷难得地在他面前炫耀了一把,李老爷子就上心了。他如今已经算是半个内行人,怎么可能不清楚莫凡爷爷手里那块“帝王绿”是有价无市的宝贝?放到外面绝对能叫出天价。

  李老爷子瞧着眼热,转头用自己的门路一查,才知道原来人家的孙子也早就风光过了。虽说外头的传言褒贬不一、不可尽信,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也是个能来事的。

  孙子儿子都比不过,那比东西总成了吧。李老爷子又来劲了,听说莫凡要来密宁,立刻拍板说要一起过来。其实李老爷子也没别的想法,就是想借莫凡的门路弄块好石头,既然莫凡能无声无息拿下那块块头十足的帝王绿送给自己爷爷,那他在这方面肯定有点能量。

  怎么让这小鬼松口呢?李老爷子在心里仔细地盘算着。

  莫凡却已经把目光转向了晴天丽日下的密宁。这边有着华国的第二高峰,也有着华国海拔最低的湖泊,有大大小小的牧场,也有寸草不生的沙漠,有财富,也有危机。

  莫凡把方向定在西北,但具体的地方却是和王言平商量出来的。

  王言平和首都王家有点关系——就是王胖子的那个王家,如果说西北军区分成五份,那么可以看成是赵家这边占了三份外,王家和韩家各占一份,密宁这带正巧就是王家那一份的驻地,王言平这算是投石问路,看看首都王家会不会拉他一把。既然打定主意要在离开中南往外发展,助力当然是越多越好。

  这几年被梁家压得翻不了身,王言平始终都咬牙坚持——即使实力不如人也不能短了志气!这回釜底抽薪地转战西北,要是不做出点成绩他就彻底没脸了。

  莫凡虽然和首都王家没什么往来,但王胖子是他们这伙人里面的,王言平的这种心思借那个胖子往首都王家那边一传,那边立刻就抛出橄榄枝:把密宁市委书记的位置拿了下来。原因无他,首都王家正需要王言平这样的助力,把他扶上去了,王家能说话的人也多了;而且王言平还有个和莫家连成一体的弟弟王和胜,如今的莫家在一些家族的书桌上也已经列入“可以结交”之列。

  一切都很顺利,可也不是事事顺心的。西疆有高山冰川雪水为源,有草场绿洲为底,民风和过去的西南也不相上下,都有点“不想凑你玩儿”的感觉。若不是客商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他们恐怕并不愿意让外乡人落户西疆。这是建国初的自治制度带来的不良后果,那极大的权限令他们有了“领土私有化”的错误意识。

  莫建东在任上的时候走过大半个西疆,亲自看过、交流过,协调方案一个接一个地往外掏,那时候西北政府和自治主体的关系倒是好得水乳交融。可惜的是后边卫家明接手西北显然没有处理好这一块,白瞎了以前争取到的好局面。

  有这种矛盾在,王言平这是外派过来的市委书记注定没有其他地方的书记权力大。

  不过莫凡也没太担心,以前莫家一无所有,还不是这样一步步走上来了?王言平的开局已经比当初好多了。

  莫凡在意的是流窜在西疆边境的一干毒贩。美洲那边的手伸得很长,直接打下了毗邻华国的小国伊利汗,如今伊利汗种满了罂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毒品输出国。它就像是一根毒刺梗在西北的边缘,仿佛随时会蛰上来。

  毒品带来的是家破人亡!

  鸦片的害处,只要是华国人就忘不了吧?

  没把这根刺拔出,拿什么谈改变?可要动这个问题,牵涉就太广了。往小里说,对于那种亡命之徒而言断了他们的财路就像杀了他们的父母,一着不慎就会遭到他们反扑;往大里说,谁知道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操控着这一切?

  所以西北这几年在西疆问题上丝毫不见起色,并不能说是卫家无能,只能说这个问题确实很棘手。

  莫凡跟着李老爷子一行人走在密宁宽阔的街道上,心里忍不住叹息。

  这么美丽的地方,为什么总有人想毁了它?

  他们可爱的华国啊。 

冬去春来(下)

  同样是春天,新苏联却还是有点寒冷。有着五海之港别称的联邦首府比之华国的首都总是有些冷清;大抵是气候的关系;街上的行人并不多;车子也是挺久才有一辆。
  冷清;这个词能很好地形容它如今的面貌。
  经历过建国初那段时期的人对这个国家的感情是复杂的。它先是慷慨地给予华国一百多项技术支援,而在几年后又迅速收回它伸出的手,那种作派就像把人捧到高处然后狠狠摔下来一样,给华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自那以后;华苏关系进入冷冻期。到了九十年代初它自己也陷入了动荡之中,那一次历史拐了个弯,它熬过来了。二十世纪初,它赢来了第二次动荡,投资者们蜂拥而至;“洗劫”了这位勉强重生、岌岌可危的老大哥。
  如今新苏联的经济依然萧条,它的手上只剩下枪杆,所以它牢牢地抓住军工一项,以最狼狈的姿态防备着整个世界。
  霍劲很清楚自己这个异国人其实并不受欢迎。他不知道原本早已解体的新苏联为什么会坚守至今,但也没有任何同情它的意思。
  同情一个国家?口气未免也太大了。
  霍劲走出莫斯科的机场,一个身穿长大衣的青年就笔挺地站在出口处等待着他。那是个典型的俄罗斯人种,鼻子高,眼睛深,而且体型高大,霍劲在国内也算是高个子了,他却比霍劲还高出一小截。
  看见霍劲,他上前来了个拥抱:“欢迎来到莫斯科,上次我们去华国还要谢谢你们的款待,这次换我当东道主吧。”
  霍老爷子以前兼管过外交那一块,在新苏联这边有不少老熟人,萨肯阿莫托夫约瑟夫就是约瑟夫家的长子,以前随他的父亲访华时到过霍家,和霍劲见过几面。霍劲也微笑回抱对方一下:“约瑟夫,很高兴见到你。”
  约瑟夫领着霍劲往外走。目前的新苏联也许是最不追赶潮流的国家,约瑟夫开来的车看上去中规中矩,看得出是苏联原产。在车前放着小国旗,工农联盟的标志和一颗镂空的五角星因为车外灌进去的风而晃了晃,关上车门后又静静地定在那里。
  约瑟夫家是标准的红色家庭,他父亲阿莫托夫目前的军衔是海军上将,祖父更是战功赫赫。而约瑟夫年纪轻轻也已经成为了少校,眼下他正在休假,所以才能抽出空来接待霍劲。
  霍劲这次被特派到华国驻苏联大使馆,大约有一到两年的任期,要管的事不多,大部分时间可以都用来“访友”。虽说行动会受点限制,但并不影响他的计划。之所以选择新苏联,是因为它在前几年的大萧条中慢慢复苏,似乎有破土新生的势头。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当初苏联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跃而起,和A国并称为两个“超级大国”,霍劲想看清楚这个国家的爆发力到底源自于哪里。
  到约瑟夫家吃了午饭并约好下午的行程,约瑟夫亲自把霍劲送到大使馆。目前的驻苏联大使叫陈维,四十二岁,是霍老爷子一手拉上来的,约瑟夫走后他就带着霍劲去他未来的住处。
  走到大使馆内部,陈维感叹说:“我出来的时候你还在念书,现在你已经这么大了。”
  霍劲笑了笑:“陈叔却还是老样子,将军肚没显,头发没掉,看来没被传染成酒鬼。”
  陈维说:“现在苏联在推行限酒令,要不然一下雪就在街上踩着几个酒鬼尸体。对了,葡萄酒倒是很受欢迎,因为现在国际上大力宣扬它的益处,它都快被排除在限酒令之外了。现在很多人可是非常羡慕我们国内的葡萄酒产业,因为它的价格已经像饮料一样便宜。”
  霍劲笑了起来:“国人爱跟风,眼看那么多人说好,大大小小的葡萄园眨眼间就遍布各地了。”
  葡萄酒是国内饮食业的新秀,只要是适合栽种葡萄的地方几乎都有响应的产业链,聚会、宴客,乃至于日常的餐桌上都有它的踪迹。虽然还是有人爱砸钱买进口红酒,但大体上来说,物美价廉的国产红酒占据了大半市场。而占掉了大头的正好是如今蒸蒸日上的华夏美食。
  他们投在学术圈里的钱也不是白花的,在这个迷信科学的年代,很多时候专业人士的喉舌比什么都管用——比如某次有专家说绿豆好,绿豆马上就涨价。
  比别人多了二十年的“未来”,霍劲和莫凡比谁都了解信息时代里面,舆论有多么重要,所以华夏美食从一开始就格外注重这一点。同时他们也有意识地引导国内朝着“健康饮食”的目标迈进,经过验证的好东西他们不着痕迹地推广开、已经被揭露的劣品则他们早早地掐断在摇篮里。
  虽说在这种运作之中损伤了一些人的利益,但霍劲和莫凡都没有任何犹豫。这些“敌人”并不强大,甚至不能说他们是“敌人”,所以那是他们在还没成长起来的时候可以完成的事。
  莫凡就亲自出面让人查封西南几家不合格的乳制品企业,明着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一有人朝他泼脏水,跳出来应和的声音也不少——搁在老时代他就是领人去抄家了,也不能怪人恨他。
  “好风不怕跟。”想到国内的变化,陈维也与有荣焉。顿了顿,他问道:“莫家那个小鬼怎么样了?那时候他可是一见面就拉着我问个老半天,好奇心比谁都强。”
  陈维是自己人,霍劲也不隐瞒:“他去了西北密宁那边,应该也会呆上一两年吧。”
  陈维皱起眉:“密宁虽然是新兴城市中比较好的,但也很靠近边境吧?而且偏激的当地人也不算少,所以那地方可不平静啊……”
  霍劲却并不担心,在“未来”他就已经可着劲把莫凡往独当一面那个方向磨,回来后他虽然没少插手莫家的事,但大体上还是靠莫凡自己去把握的。
  虽然莫凡在他面前显得有点气势不足、力气稍逊,但也只是在他面前而已。要论逃命功夫,莫凡和张习远那伙人简直比谁都厉害,一般人绝对伤不了他——所以霍劲才放心让莫凡同样挂上“特派”的名义跑去西疆那边溜达。
  霍劲笑眯眯地说:“陈叔不用操心,他又不是自己一个人在那边。而且张修岩以前把他们那伙人往死里操练过几次,除了王家那个永远比别人胖上两圈的王旁外,他们几个遇到危险都是比敌人活得更久的那类人。”
  陈维点点头,把钥匙交给霍劲后又交待了几句,才回去处理自己的事。
  下午约瑟夫又过来了,他是来带霍劲去莫斯科西郊的军方靶场玩儿。
  照理说霍劲来自华国,是不能进入那里的,但约瑟夫这个姓氏就是最好的通行证,霍劲很快就拿到了一张准入许可书。约瑟夫家族一向亲华,约瑟夫说:“我先来看看你有没有手生,要是水准依旧,下次我给你介绍几个朋友一起玩。”
  霍劲露出自信的笑容:“没问题。”
  约瑟夫把霍劲领进存枪室,为霍劲介绍摆在里面的枪支,他的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苏联在这方面是有资格骄傲的,枪支只是最小的部分,大头在战机和航海母舰上面,旺盛的军工产业给这个冰雪之国添了几分肃杀。
  时至今日,国内的武器还有许多是从苏联引进、改进的。霍劲对这个无能为力,叫他“合法走私”点回国内他可能有办法,要他照着整出来那是白日做梦,只能寄望于军工研究所的努力。
  霍劲随意地挑了把枪,拿在手里掂了掂重量。在“未来”他确实搞过“合法走私”,不过那时苏联解体,红色政权失势,他才有机会趁火打劫搞了几批回国。后边又陆续几次靠着别国战乱浑水摸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