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登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步步登高-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篇章才刚刚读了一半,电视里面的会场却突然有了一点混乱,随即画面切换,电视变成了央一台的重要新闻播报,教室里面的人都是微微一愕,大家都看出来了,是电视台切换的画面,而不是谁故意捣乱换台。

    望着画面上圆鼓鼓的尖塔建筑,张枫心里猛地一跳:“这不是莫斯科么?”

    画面一转,拿着话筒的央视记者出现在画面前:“现在我在莫斯科为您报道,我身后的建筑就是大名鼎鼎的克里姆林宫,今天凌晨,莫斯科生了军事政变,政变军人占领了克里姆林宫,军方言人声称,他们已经控制了局势,详细情况我们还在进一步了解……”

    ……

    十五日,央电视台突然插播紧急新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生政变,保守派力量占领克里姆林宫,历史不可逆转,只是时间出现了稍许偏差,政变比前世整整提前了四天时间,接下来,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相互角逐。

    九月初,双方争斗逐渐落下帷幕,叶利钦胜出,俄罗斯宣布独立,境内的苏共成为非法组织,展的轨迹与张枫梦境一模一样,但时间却提前了三个多月,仿若是秋风扫落叶一般,九月十八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俄罗斯总统。

    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

    国内的形势也突然间为之一变,保守派的力量开始亮出自己的声音,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到处都是保守派的声音,以压倒性的力量在舆论宣传占据了上风,大街小巷的广播到处都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宣传,时事政治和学课本当都加入了不忘阶级斗争,警惕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和平演变的内容。

    于梅和张枫的章登载到了人民日报上面,编者按里给予了“高瞻远瞩、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评语,几乎一夜之间,于梅和张枫就成了闻名全国的精英人物。

    于梅家里,张枫从档案袋里面抽出第二篇章,放在于梅面前道:“于老师,该是拿出这篇章的时间啦。”

    于梅接过来看了看,微笑道:“这篇章要是放出去,怕是得碰个鼻青脸肿了!”

    张枫嘿嘿一笑,道:“鼻青脸肿就鼻青脸肿吧,又不是第一次,”顿了顿却道:“于老师,这一次就不要署我的名字了吧?”



………【第87章 改革派?】………

    两个多月的调理,于梅的气色有了翻天地覆的改变,肤的变化是最直观的,肌肤细腻柔滑光润,仿佛珍珠一般散着淡淡的光晕,秀柔顺细密,黑黝黝的仿佛黑色的瀑布一般垂在肩头,已不复初见时的满头短碎了。

    以前不是不喜欢留长,而是实在留不长,稍微长一点梢就会变得枯黄分叉,多方医治也不见效,所以于梅从小就是短碎,如今型一变,顺带着气质也完全不同了。

    袁红兵捏着酒杯子,笑吟吟的道:“老头子对这篇章可是赞誉有加啊,我看你们也别谦虚了,跟上次一样,没必要换来换去的。”

    张枫看了袁红兵和于梅一眼,苦笑道:“这个名声对我目前来说,没有半点好处哦。”

    袁红兵微微一笑,道:“也不见得就有多少坏处,但从长远来说,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历,即便是因为这点名声当下受些磨难,但对你来说也不至于就过不去吧?何况,越是这样,对你以后的好处越多,想来这次青干班毕业之后,回去还会被人挤兑一段时间的。”

    张枫略一沉吟便点头应承下来,袁红兵在仕途上的经验不是他能够相提并论的,虽然拥有了两世的记忆,但官场上来说,还是一个实打实的新丁,他之所以选定这条路,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势,成为让人仰慕的权贵,可不是抱着多么崇高的理想来奋斗的。

    所以只要是对以后升官有利,他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说实话,第一篇章基本上都是以他为主,到了现在这篇,却大多都是于梅操刀,他只不过是将后世的一些方向和观点拿出来罢了,说到真正的理论水平,他跟于梅自然是没法比的。

    在党校的这几个月,他从于梅这里学到的东西却要远远过党校那边了,不管是于梅还是袁红兵,灌输给他的都是从实用出的,空洞的理论只是让他了解一下而已,官场的很多东西都是这段时间从袁红兵跟于梅身上学来的。

    因此,只要他们两人说有利,张枫就会采纳,有关第二篇章的署名就这么定了下来。

    与第一篇章一样,写好之后,袁红兵带着亲自飞了一趟北京,如今于梅两口子已经不在张枫跟前隐瞒自家的家世,但也没有专门解释过,张枫却也不曾过问,他心里其实只对袁红兵的家世有些好奇,于梅家里的情况早已知道得一清二楚。

    于梅将稿收拾好之后,回过头来问张枫:“周安县的事情如何了?”

    上次张枫被停职,由新任的政法委书记贺益兼任公安局长之后,县里曾经打电话通知了张枫,不过张枫没有理会,这段时间一直在省城也没有回去,不过高丽和方晓、叶青暗都有电话过来,将县里的事情给他汇报了,比如江振已经被贺益恢复了治安大队长职务的事情。

    最近风云突变,张枫从反面人物一下子变成了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旗标人物后,贺益虽然在公安局的动作有些收敛,却还是把江振给放走了,已经被钱庆志调到了清泉县。

    张枫原来估算着能将钱庆志以及罗庭峰等人一打尽的算计,因为上层与赵家的相互妥协而成为泡影,北原省的官场暂时也不会大动干戈,所以钱庆志等人换了个地方又活转了过来,张枫也只能先按下心里的不爽,以后重新等待机会。

    吃到嘴的肉再吐出来的可能性太小了,因此,青干班毕业后重新回到周安县,张枫的工作肯定会重新调整,继续去县公安局当局长已经不大可能,但张枫提升正科才几个月的功夫,给个副处?那也得符合规矩啊,所以,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去向,张枫心里还真没底。

    将县里的情形大致说了一下,张枫道:“县委书记赵广宁是赵北宁的堂兄,省委赵书记的侄子,政法委书记贺益似乎也是他们一路的,虽然走了周晓筠,但换来的这几位,也没有一个省油的灯啊。”

    思来想去,似乎也只有县长谭靖涵稍微靠点谱,不过那个女人,张枫还真有些不大愿意接近,折腾了一圈下来,自己在周安县的处境并没有太大的改善,反倒还多了几个冤家对头。

    袁红兵跟于梅神色都露出几分不好意思,虽然此事跟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张枫当初却是将东西交给他的,跑了一趟北京之后,最终的结果仅仅是把赵博辉从省委书记的位置扳了下来,对下面的那些人却并没有如何处置。

    这样的结果对于于博的集团或者袁红兵身后的杨家都有极大的益处,对于张枫却半点好处也没有,加上周晓筠有意无意的推动,将张枫查获毒品加工厂的帽子给扣实了,所以反而将张枫置于险地了,这一点袁红兵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

    张枫笑了笑,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距离青干班毕业还有小半个月,说不定到时候又是一番景象,现在想那么多有什么用,倒是这篇东西,于老师要尽快出去。”

    于梅笑道:“这篇章一出,咱俩又得被扣上改革派的帽子咯!”

    随着苏联的正式解体,最近一个多月来,国内的政治气候也变得纷乱莫测了,今天一个《五年计划工作修正案》,明天一个《胆子大一点——学习长讲话》,一会儿要警惕和平演变,谨慎对待改革,一会儿要加快改革步伐,总之令出多门,让基层的人无所适从,有关姓资姓社的争论甚嚣尘上,已经到了亟需统一思想的程度了,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国家的展。

    张枫跟于梅的第二篇章即是针对这个,心思想就是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提出苏联的解体原因复杂多样,但绝对不是因为改革开放,其本身严重的民族矛盾以及上层精英集团的那种俄罗斯人天生与来的贪婪占了很大的比重。

    提出改革开放的根本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不应纠缠与姓资姓社上面,主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展社会生产力,是不是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不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既要警惕右倾,更要防止左倾,计划与市场并非姓资姓社的本质区别。

    改革就是要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又影响生产力的展,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的基本点之一,张枫在梦境读过后世相关的大量理论,此时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所以跟于梅合作的这篇章非常的顺畅。



………【第88章 党委书记】………

    于梅与张枫本来就是名人,两人合作的第二篇章一出,登时呼声如潮,舆论双方争辩得更加激烈了,九月底,人民日报转载了于梅与张枫的这篇章,在编者按里面对两人的观点进行了褒扬,盛赞两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理解的尤为透彻明晰。

    国庆节,长开始南巡,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针对时下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重申了深化改革、加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国实际出,站在时代的高度之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在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向前大大的推进了一步。

    谈话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就要不畏艰险,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要大胆的试,大胆的闯。

    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周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长在谈话还多次提到于梅和张枫,评价两人对马列主义活学活用,是基层善于思考又注意总结经验教训的党员典范,正是有他们这样的基层党员,才是我们党的希望所在。

    南巡讲话,终止了党内波涛汹涌的激烈思想碰撞,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十月下旬,国家计委进行了部分职能调整,兼并了一些职能部门,正式更名为国家展与改革委员会,改委提前十年出现,随即各省市直辖区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于梅所在的省计委也改为省展与改革委员会。

    青干班原定三个月的培训也因为临时增加了内容而延长至四个多月,十月底还没有结束。

    央工作组进驻北原省两个多月后才6续撤走,随后就传来对省委班子的调整,省委书记赵博辉因为身体原因彻底退了下来,省委宣传部的陶部长也调任省政协担任副主席,省委副书记李庆元被免职,随后不久便传来被双规的消息。

    新的省委书记姓杨,杨柏康,原任宁东省委副书记,原省委组织部长孙延增加了一个副书记的头衔,成为省委副书记兼任组织部长,省委宣传部从宣部空降了一名部长,一下子去掉了三个省委常委,算是对省委班子动了大手术了。

    这些消息张枫都是在于梅家里的时候听说的,比外面公布的显然要早得多,于梅再次郑重的征询张枫的意见,问他愿不愿意到省里来工作,此时于梅也已经被任命为省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从正处直接到正厅,算是一次大跨越。

    原本是要让于梅去央部委的,担任国家展与改革委员会政研室的主任,不过袁红兵暂时还不可能调动,俩人自不能因为这个两地分居,所以最后就成了省改委的主任。

    青干班即将结束,学员们马上就面临分配的问题,原则上是回原来的市县重新调整分配,但也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具体的工作分派,省委组织部却是要专门跟踪留档的,换个话也就是说,这批青干班的三十一名学员,实际上是省管干部了。

    这些学员都是要作为梯队干部进行重点培养的,所以省委组织部门的关注也在情理之。

    于梅既然能问张枫这个问题,显然是有能力影响分配的,按照她的心思,是想将张枫直接分到省改委,不过却被袁红兵拦阻了,一方面是想听听张枫是如何选择的,另一方面袁红兵更倾向于让张枫在基层多磨砺几年,这对于张枫以后的仕途大有裨益。

    张枫这段时间也是反复琢磨了许久,最终还是觉得走基层这条路更适合他,于梅这条线是他精心经营出来的,但那是留在以后大用的,不是为了起步的时候便捷,他觉得,经过两篇章的洗礼之后,已经有了足够的名望,缺少的,反而是踏踏实实的成绩。

    所以,当于梅再次问起这个问题时,便毫不犹豫的道:“于老师,我还是想去基层干上一段时间,也算是理论联系实际,多做一些实践性的工作,这对于我今后的成长,应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越是艰苦的地方越好,那样才能更好的挥自己的能力。”

    于梅没想到还真让袁红兵说着了,不禁笑道:“这样也好,不过,老师用的药你可别给断了,在省城,就是有方子也弄不出来。”

    立冬这天,分配方案终于定了下来,张枫还是回到周安县,不过职务变成了东河镇的党委书记,级别虽然还是正科,但与县局的公安局长比起来,还真不好说那个权势更大一些。

    东河镇是周安县最大的一个镇,同时也是最贫困的一个镇,位于周安县的最东侧,与常山县接壤,向东越过常山县就是省城新阳市,往北是北河乡,西侧是罗村镇,就是张枫家里所在的村镇,东河镇基本上就分布在东玉河两岸,往南有一多半的辖区都是大山。

    张枫的大舅也是东河镇的人,还是孔家桥村的支部书记,对于东河镇,他自然了解的极多,能成为东河镇的党委书记,虽然有些出乎所料,却也比较符合他的心思,而且对于如何展东河镇,根本就不用他费脑子,东河镇最适合干什么他心里一清二楚。

    周六从省城回到县里,张枫直接先去县委组织部报到。

    周安县的县委县政府大院,没有人比他更熟悉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县委县政府虽然有变化,却也不是很大,班子领导换了几个,但新增加的只有政法委书记贺益与纪委书记李树林,县委书记是原来的副书记赵广宁递补上来的,而副书记的职位却依旧悬空。

    县委组织部的部长姓刘,叫刘洛泉,因为长了一副罗圈腿,所以背后被人称作“刘罗圈”。

    张枫敲开刘部长的办公室门时,迎面却撞上了一个绝对意想不到的人。



………【第89章 搭档】………

    张枫如今不大不小也算是个名人了,尤其是在周安县这样的地方,就愈加显眼了。

    所以在步入政府大院的时候,无论谁遇到了,都会露出笑容打个招呼,或许是他担任东河镇党委书记的消息已经传开,所以大多数人称呼“张书记”,不过也有称呼他张局的,毕竟张枫担任县局的局长是有正式任命的,但却没有免职的件。

    政法委书记贺益虽然在县委决定将张枫停职的时候,临时主持了公安局的工作,但却始终没有担任公安局长的正式任命,县里虽然有这个意思,但是公安局长的任命却还要市局通过,更何况,张枫被停职已经证明是错误的决定,县委书记赵广宁可是在这件事上丢了脸的。

    也就是说,没有市局的同意之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