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1649-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应给我们补上1000个人……”

    范例部长微笑着说:“他们才给了两倍的补偿,我给你们三倍的,现在安江造船厂的荷兰木匠,还有河口基地的几个我都给你送来,现在明人工匠越来越多,不差这些人了,三倍多有了吧?”

    金明池主任笑了,连说:“有了,有了……我的坑口还正缺木匠呢,还有那个码头还得扩建……”

    韩力子厂长在旁边看着,心里笑了,想,那些荷兰工匠只能送这里来,要不还能送哪儿?明显是集中看管容易嘛!

    但是韩力子厂长没说什么。三个人又聊了一会天,讲了讲现在的天下形势……正聊着呢,马旁技术员,风尘仆仆地从外面进来了。

    他现在也升职了,应该叫马经理了。

    汉唐集团把化妆品、日用品及服装服饰一系列都打包成南仕莲公司,马旁自然升为了经理……但是同范例部长一样,里里外外就他一个人。

    马旁经理曾经笑着说,哈,啥经理啊,和在那面世界的淘宝店一样的,这个明商来热兰遮海关大楼里,到我那儿一点击火柴一项,我这面就去给他们联系发货了……不过马旁心里面还是很高兴,因为他在海关大楼挂出了公司的牌子。

    咱现在是正了八经的出口公司呢,他心里叹道。

    马旁经理进来时,一身都是尘土,胖脸上也是左一道右一道的。

    他直嚷嚷说:“赶紧地,老韩,给我倒水喝,渴死我了……这四轮马车可晃死我了!”

    韩力子厂长给他打开了一瓶汽水,笑着说:“路面才平整不久,勉强能通四轮车……你坐船来多好。”

    马旁经理张开大口,一口气喝完,说道:“安保部不是给这里送特工大队的装备吗,我搭个便车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 征兵记 (五)
    在计划中,汉唐集团的安保部门还有一个任务需要专门完成。

    他们要从台湾北部地区抽出五百人,这个不属于招募范围中的兵员,是安保部门另有安排,这个计划汉唐集团里人人都知道……大明版敌后特工大队要诞生了。

    本来名字叫大明敌后武工队的,结果被江铁生组长领了一帮子人给喷黄了,于是改成了比较中性的大明特工大队……一个名字而已,大家都没有太在意。

    江铁生组长的这个法治小组当时才刚成立不久,便发挥了第一个作用,这一点很振奋小组成员的人心。

    未来大明特工大队的成员,主要是从舟山带过来的那一批明人士兵中选拔出来,剩下的也要从山东带过来的劳工中选拔一些。

    选拔的标准比较简单。身体各项要求符合是基本条件,更主要的就是在劳动中是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其实那些郑家送来的明人士兵,在理论上应该是这次征兵的主体,但是私下观察了一下,再一深入了解,长叹一口气了。

    这些货都是被强征的货色,而且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身体状况还比不了台湾本土的农民,用小赵医生的话说,肌肉组织里基本没有脂肪,干瘦干瘦的……算了,边劳动边恢复吧。

    里面倒还是有一些有匪性的家伙,一个个獐头鼠目,从面相,从行为上都能看出来,他们当然没有被人从远处偷窥的经历,他们在净化营时,三五十人的聚在一起,总想着干点什么。

    当这帮子人在基隆净化营中呆了一天后,就开始不太老实起来,也正因为他们三五十人的成了团队或是帮派……基本上别的明人不敢惹他们,在净化营里的某个区域里,还他妈的无敌了。

    发生了好几起打骂其他明人的行为,两个小帮派还他妈的打起来了……差点出人命。逼着明人安保队员向天开枪了,藤条好一顿抽……大脚好一顿踹,打得两帮人不敢再动手了。

    像这样的人一共有十几个小团伙呢。

    不过,这些人都没有用汉唐集团去操心,那些明人安保队员和从厦门连全家都聘来的监工们也都注意到这些人了……用吴化龙的话说,他离这帮子人三里外,都能闻出他们身上的匪味,好说,好说。

    当时,金明池技术员和吴化龙、达鲁,都在远处的一个山头上,看着这个大净化营里的状况。

    这时候,汉唐集团安保队的所有成员,都集中在了布袋镇新兵营里,正在大搞自我提高呢。

    吴化龙和达鲁暂时管理明人安保队员和土著安保队员,担任了各自队员的代理队长,继续执行看管、监工和保护汉唐集团技术员的任务。

    金明池技术员不耐烦地放下了望远镜,说:“老吴,你真有办法对付这些明人烂仔?!现在矿上正是关键时候,安保队也正在台南开会学习……你确定不用我们帮忙?”

    “金主任,真是太小瞧俺龙官了……莫说是这些明人烂仔,就是鞑子也不在话下!红毛蕃过去牛逼不?现在都不敢看俺们的眼睛……不信你可以问问达鲁。”

    达鲁连忙说:“金,金主任,真,真是的!”

    台湾北部地区准备正式成立一个行政区,把原先的台北地区和基隆地区合起来……大家的意见都是认同金明池技术员担任这个行政区主任一职,但是这个要董事会来批准……当时正是过年期间,董事会决定把一些其它的人事变动一起在年后发布。

    但是,基隆地区的一些技术员却开始公开叫起了金主任,金主任的,吴化龙和达鲁这两货也跟着叫起来了。

    金明池技术员说:“我可不是叫你们乱杀无辜啊……能打就别杀,能关就别打……用劳动惩罚就最好了。”

    吴化龙和达鲁“啪”的来了个立正,高喝了一声“明白”!

    “但也别手软,眼下的安定局面来之不易,一定让他们用心明白什么是汉唐集团的规定!”

    “是,金主任!”

    “叫老金最好,别跟着别人乱叫……你俩知道为啥叫主任?”

    “……”

    “……”

    吴化龙和达鲁两个人带着安保队员直接进入净化营了。也许明人烂仔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们两个在远处用望远镜看过多少次了,认准了人后,几个轮次的选拔和拆分,按照物以类聚的办法,就把这帮子人分出来了。

    几脚上去,就把他们打发到深山区的硫矿区了……那里是一类监管区,监工都是枪上带刺刀的安保队员……敢私自离开警戒线,真就直接开枪打。

    还好,两人在剔除这一些人员时,没有发生命案……最多打出血了。

    金明池技术员看过吴化龙写的小学生一样的硬笔报告书,满意地点点头,直接把文件归档了。

    他当时是真没有心情管那些明人的烂事。

    发展,快速发展!这才是正道……一但基隆这个煤矿正式投入开采,那可就不是现在这样,一个小煤窑一个小煤窑的开进,煤层太薄太小了些……只能完全靠人力开采,只能说是有比没有强。这还是幸亏有土制矿山炸药辅助呢。

    不过,由于这一批次的明人不是汉唐集团的俘虏,也不是犯罪人员,不能像白人那样和一些海盗、小偷之类的犯罪分子一样对待……极少数的人员可以以违反了规定为借口,大规模的,就不太合适了……

    金明池技术员坚决反对类似那面世界里黑砖窑式的管理。

    这个倒不是他想当圣母……但他也不是那些恶狠狠的**。

    原因很简单,金明池技术员一直认为,矿工,是产业工人的最早模式……他一定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矿工,那么他就敢在汉唐集团所有技术员的面前,拍着胸脯说:“我金明池的台北地区,真正有自己的产业工人了!他们一个人可以比十个农民创造的产值还高!不信,你们都来看看!”

    到那时,该有多牛逼啊……所以黑砖窑式的管理不行的。

    金明池技术员曾经竖着一根指头,对着吴化龙说:“老吴,你记住,奴隶是建不成金字塔的,建不成帝国大厦的!”

    吴化龙大声说:“是,我明白!”

    “……你知道金字塔和帝国大厦?”

    “……”

    明人工作的工地上,还会安排监工,但不会像对另两种人那样凶狠,一样管吃管喝,而且还发工钱……这一点虽然不是区别是不是奴隶的关键,但是对提高生产积极性的作用却是巨大的,这帮子人可不是白痴,真给你怠工,光抽鞭子还是作用不大的,他们人太多了。

    好在这帮子人还算明白自己的处境,劳动换食物,这个是人之常情,他们还能给马票……这就相当可以了。

    后世的台北和基隆两地区现在慢慢开始有了人气。

    这里开始有了商业行为,而且比较固定了,有了一些规律可以遵循……更为重要的,这里有了非常稳定的消费群。

    来往的商人们是一块儿。

    他们可不是过去拿着针头线脑来换土特产品的小商贩,都是正了八经的行商。

    台湾北部地区的硫矿、煤矿都是他们也看中的,另外还有一些鹿皮和山野货之类的产品……淡水河两岸的木材也是他们看中的。

    汉唐集团曾经专门为台湾矿产方面出台了一个政策,规定可以承包开发台湾的任何矿产品。

    当然,汉唐集团有按一定比例的优先购买权。这一点,去年潘家自己开建的盐场,郑家与汉唐集团在硫磺方面的合作都做了很好的表率。

    郑家出人出物,在台湾北部的火山屯地区开采硫矿,采出的硫,上交汉唐集团三成作为开采税。

    当初这一项合作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

    郑家在台湾北部管理此事的人认为,他们郑家是光明正大的上交了矿产税,所以有权开采,那么,那些三五人成伙来偷采硫矿的,不就是小偷了?

    其实也不能这么说,自古这个地区就是明大陆的人来台湾开采硫矿的地方,虽然不是大规模的,但是大家都这么干……土著们从没有意见,红毛蕃还没有还得及有意见。

    但是郑家的人却不让了,很用心的清理,很用心的管理。

    说实话,他们做的事情,汉唐集团的管理者都做不出来。

    就算汉唐集团的人也抓到了盗采者……骂两句,踢两脚就算了,就那几背篓的东西,和整个台湾北部几千万吨的可采硫矿没法比,派出专门人员管理……金明池技术员认为太不值得了,都不够那工资……

    郑家的人却不这样认为,这个地区都是我们郑家交税才能开采的,你们凭什么也来开采。

    郑家的人,手下劳工多,打手也多,就开始任性起来,非得经常清山,非得抓到偷采者不成,他才不管为此生发出的各项费用……永胜伯那面本来就对他的硫矿供应非常满意,哪里有什么成本核算的观念?

    那打赏是经常大把,大把的赏赐下来,汉唐集团的人算是看明白了,其实古人才是最任性的人,越有权和钱的古人还越这样呢。

    郑家的人倒也不傻,他抓到了偷采者也不打不骂,却强制人家劳动,倒是给饭,不能让饿死,但是要工钱那是不可能的了……

    后来金明池技术员知道这事了,责令郑家的人放了那些“小偷”,你们都是明人,别太欺负人了,差不多就够了。

    郑家的人绝对给金明池技术员面子,嘻嘻哈哈地就给放了。说实话,再也没有人来此地盗采了。

    这件事倒是小事,但是引起了金明池技术员的思考。几个月前吧,他写了一篇对台湾矿产品开发的看法,托人把它发布到了网上。

    他认为,只要明确了明商们开采矿产的地区和时间界限,进行合理的税收,反而是对矿产品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第三百三十六章 征兵记 (四)
    在从米国得到的视频中,一帮子米国中年大叔穿着米国内战时的军服……可以看出来,他们的军服还是属于当时的南方联盟军。

    他们一个个装逼一样地站得笔直,一共八个人,除了炮长,其他人似乎分为一至七号炮手。

    林胜利厂长看到他们中的傻逼炮长,身上穿的好像是上尉服饰。只听到他命令道:“准备发射!”

    得到这一命令后,拿着推弹器和炮刷的一号炮手和三号炮手,走到了炮口右边站定;二号炮手则站在了炮口左边,准备一会儿接纳炮弹和药包并装入膛内;三号炮手用炮刷对炮膛进行了清理后,做出了护住火炮的火门的样子。

    四号炮手站在后膛左边,他一会儿要通过火门在药包上打孔。在装好药包后再插入拉发点火管,系上拉火绳。

    还是在那面的世界里时,认真观看这个视频的人挺多的,不过没有人注意过林胜利的失落,再说了,他有什么可失落的?就是一个视频。

    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特别是安保队的人……他们很有可能要玩玩这个东西了,至少要来教导别人了。

    视频中五号炮手站在炮车的后面,他在六号和七号炮手准备弹药时,都一直等待在其身边。

    六号和七号炮手在整个火炮的射击中似乎是最忙的,在视频最后面的花絮中,他们要一直不停地切割引信并把它们装入炮弹中。

    那个炮长接着下达了发装填弹药的命令后,全体都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的目标是300米远处横列摆放的五个油桶。

    位于炮车后部的七号炮手,这时正装模作样地查阅贴在车盖子上的表格。

    视频还给了这张表格一个特写:上面详细的列有对应炮弹、装药和射程所需要的射角,同时也详细列有对应炮弹的飞行时间。

    这个表格,米国佬也给他们了,但是林胜利当时没在意,因为这玩意要自己一点点测试,别人的数据不好使,只能算是一个参照吧。

    那个七号炮手在查到所需射角后,就大声的告诉炮长。

    炮长使用象限仪来确定射角,并用瞄准具调整,同时用粗俗的语言命令三号炮手和四号炮手使用炮尾的手杆来调整火炮,同时火炮还要根据风向和风力做适当的修正。

    当然,米国佬在这中间往往少不了对这两个倒霉鬼的女性家属的问候。

    视频中还传来了不远处观众的笑场声,真他妈的不严肃。

    这时七号依据命中时间,适当的切割了延迟引信的长度,之后从炮弹引信孔中抽出活动堵塞,将引信轻击入引信孔的适当位置。

    炮弹准备好后,五号炮手开始行动,他将其装入所谓的“炮手帆布背包”,也就是一个用来搬运炮弹的背包之内,将它搬运至炮长的位置。

    炮长对炮弹进行了检查,以确保炮弹是否装有引信,是否是所需要的弹种,药包有没有泄露火药或遭到其他损坏。

    那个炮弹检查完成之后,炮长下达了“继续进行”的口令,五号炮手接到命令后径直走向炮口,在那里将炮弹交给二号炮手。炮弹有条不紊的由二号炮手放置在炮口,由一号炮手用推弹器将其推进炮膛,完成之后一号和二号炮手离开火炮站定,站在炮口后面背向敌方。

    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