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小姐开始莳弄着这些不知名的野花,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了。在莳弄期间,她分开头上的绿纱罩向着四周看去,什么新物件也没有出现,依旧是一个平常的清晨,远处的山头轻轻笼着一些雾气……
话说刚来到台湾之时,她住在那所谓的热兰遮宾馆里,生活到是非常方便,足不出户便把一切都解决了……但却总感到有一些恐慌不安。
她一连几天,躲在窗户上的窗帘后面,偷偷向外望去。
此处的各色人等穿着有些怪异,但是满脸平静,行动自然,偶尔有一两个带着满意的笑容走过,不知道是为何,总之,比她在厦门见到的民情好得多……这让她心里安定了下来,好像在海盗掌管之处,也并没有什么可怕之物。
郑家三叔所言,也未必是虚。
于是她心情中的恐惧感消弭而去,开始安定下来。
她马上发现此间房屋大有不便之处,那就是只要一进屋门,屋内一切都被人一一观览而去。比如那每天敲门而入的服务员,虽然认真打扫,却也将所有私密之物一一看去,这不妥当,哪怕是婆子也是不好。
陪嫁的丫鬟寻到那郑家三叔,表达了王家小姐的忧思……那郑家三叔眉开眼笑地答应了,回话道,好说,好说,王小姐有此想法那便是心中安定了,这个想法甚好!
不两日,郑家三叔便着人送来绿纱屏风……一一放置好后,王家小姐更是心中大定,拿出笔墨,一心书词写诗……这里的服务员嘱咐过,此间屋里不可以有明火之物,要不然她早就焚香弹琴了……但是为何不可有明火?想必是此地怪异之处,暂且由她们去了,不值得细细询问。
她带来的两个丫鬟,经常互相眉来眼去,偷偷议论小姐……她们早就了解了小姐的性体。
这王家小姐自从听到婚约之事,那是性情大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害得两个丫鬟也是如此,不再像以往那样偷偷出门……真是闷煞人也。
话说那郑家三叔倒也悉心关照,只要他在此处,每天一早必着人来询问要求……此时正是两名丫鬟叽叽喳喳地快乐之时,她们二人倒与郑家三叔的童子说得开心。
那一日,那名童子在早晨又是如期而至,她们三个人又开始叽叽喳喳,王家小姐一时听得心烦,便于屏风后面低声喝斥道:“还不将我爹爹的电报快快拿来?看我不对你等施行家法…”
那小童子不明就里,他一缩脖颈,咋舌作色,王家小姐生气了,赶紧跑掉。
两名丫鬟挑眉相视,暗暗一笑,忙把各自的表情端正,低眉顺眼地转到屏风后,将手中的电报小心呈上。
王家小姐顿时笑靥百生,爹爹又来电报了……想必如我一样心焦……她急忙展开观看。
爹爹的话语立时在王家小姐的耳边响起:
“祖贤我儿,一切安好。家中太平,勿以为念。昨夜,老夫忽得一梦,只见那百花盛开,我儿在那花丛中笑焉,料定我儿结局必是妙不可言。前三日,你来电报所要之物,想必近日将会送到……”
王家小姐细细地看了两遍电报,方才折叠好,装入自己的镏金梳妆奁里,那里装着爹爹的所有电报。
屏风外,两个小丫鬟听到了王小姐盖上梳妆奁的声音,便知道王小姐看完电报了,心情一定很好。
两人眉眼都是笑地转过屏风来,笑着说道:“小姐,还有天大的喜事啊,郑家三爷着人说,那香山别墅现在修好了一处,里面一应事物,丝毫不比这里差,而且更是大了许多,我等估摸着,近几日便可搬去,郑家三爷又从那厦门寻了七八个下人,三四个婆子,再加上我家翰林老爷派来的人手,若大个别墅定是照应得来……”
王家小姐沉吟了一会儿,道:“那郑家三叔近日忙甚?我见他出出进进……疾行如风……”
“好叫小姐知道,永胜伯大胜啊……听说郑家军在那同安之地,大破鞑子万人,所获无数……”
“同安、泉州两地,何来万人之军?如此之日,休得再谈兵血之事!”
两个丫鬟马上闭上了嘴,却同时在心里撇了嘴。
小姐呀,过去你还不是也舞过剑?不也愿听那两军对阵之事?自从知道有了这婚约之事……整日舞文弄墨不说,连大门都不出了……
王家小姐觉得自己的话可能重了些……又故意说道:“今日该谁去送电报,又该谁去热兰遮市场购物?”
“我去购物,春梅去排队送电报!”
“不对,该我去购物,秋菊去排队送电报!”
两人立刻吵了起来,叽叽喳喳的没完没了。王家小姐见状微微一笑,没有搭理她们俩,知道没有半个时辰她们俩是讲不完的。
王家小姐便开始思忖如何回复爹爹的电报。
自从郑家大胆地要求厦门商站为郑家提供无线电台服务后,厦门商站的李铮索性提议对厦门民间也开放这个业务,当相关的报告打到汉唐集团后,汉唐集团经研究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两岸的商业往来,也谈不上对无线电台设备有什么磨损,便同意了厦门商站的要求,并让他们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定价,然后再考虑对盈利的再次分配。
李铮私下里和热兰遮海关的马德华关长商量了一下,定下了一字一马票,或同等银两的价格。
他的助手贺阳吃惊地说:“我说小哥,你这也太贵了……”
李铮翻了下眼睛说:“一点也不贵。要是太便宜了,我靠,他们要是发的全是水文,你受得了啊?我父母当年都是那面世界的高中语文老师,我上大学时给我来的信,那都是五千字左右……看了都头痛。”
贺阳说:“好吧,我觉得没人敢发电报了……我去把太阳能板擦一下。”
贺阳想错了,发电报的人还真不少。
先不说郑家自己家人之间收发电报,其他中小商人也是积极加入。
但除了郑家之外广大明人们确实认为这电报实在是太贵,一字竟要一斤米之多……于是就压缩字数,力争用最少的字数表达最完整的意思……这种情况至少维持了二十年之久,最后竟逼迫出一种独特的文学小说形式:电报体小说。
你看,要不说文理互相促进嘛。
无意中催生出一种文学小说流派的李铮,当时对此却一无所知,那时他经常与江铁生小饮,两人关系近一些,有时还拉着贺阳一起聚会……
贺阳有些担心地说:“小哥,我觉得这个江铁生怪怪的……”
“呵呵,小贺,怪什么……只不过他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罢了……比如他提出搞一部民法的事情就很合理……而且他也联系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马旁技术员,强权胜会计……你要不要也参与进来?”
贺阳想了想说:“不了,伍董事长不是说现在是要少谈主义多做实事吗?”
“小贺,民法和主义有什么关系?”
“好吧,当我没说……”
“小贺,江铁生还有一点说得也有道理,我们别只顾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看方向……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来……怎么,你是不是现在发收电报的任务太累了?”
“小哥,不累啊,打字输进电脑,用软件发就行了……一天就十几份。”
李铮亲切地拍了拍贺阳的胳膊说:“这样吧,我们把时间定好,一三五发,二四六收,星期天休息,让他们明人们知道有个固定时间,到时候我再来帮你……江铁生说过,我们团结起来就是力量,不要平平凡凡地活着,先从制订民法开始……你发现没有,我们并没有法律方面的权威人士?大家都是一个水平!”
贺阳有些担心地看了李铮一眼,没有说什么……
明人们知道了汉唐集团的固定时间后,到时候就来收发了……他们还学会按照汉唐集团的要求排队了……
排队,这当然是个枯燥的活儿,春梅和秋菊当然都不愿意去……同时,去市场购物却是开心的事情,除了家乐福里面不能讲价外,哪里都可以讲价……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过了几天后,郑家三叔安排了若干人手来接她们去香山小区里住,说那里已经先行建好了一处,一切都收拾妥当了……
一行人便搬到那里居住了,果然如郑家三叔所说的那般,一切都收拾妥当了,直接就可以住了。
第二百八十九章 香山地区的早晨
香山溪从香山地区里面蜿蜒流过,正好把整个香山地区划分为两部分。
有山,有树,有水,有人,这个地区就灵动起来了,当然也就在物质条件上使它具备了成为高雅、高档社区的可能。
但是,这条香山溪同进也成为了一种阻碍。
分给郑家和潘家的住房基地,都被规划在香山溪的左岸……事实上,后来申请购买的商人都打包安置在那里了,由此可以看出汉唐集团的小心眼:他们想让古人自己去完善此地的基础建设。
目前看,香山溪左岸的安居地区里面,还属郑家的面积最大,除了已经修建好的一处,还有其他两处也正在施工。
郑家和先行施工的潘家一样,都没有请到明人第一、第二和后来成立的第三、第四建筑队,主要原因无他,汉唐集团自己的建设任务还没有彻底完成呢。
潘家是第一个开发自己住宅基地的,因此便在香山溪上先行架了一座木头桥,方便自己运送的各种物资……
郑家接着开始开发时,觉得占了潘家的便宜,派到这里管事的管家当时心道,我郑家何时占过人家便宜?!
郑三爷那时正在新兵营里学习参观,哪里管得上这等的小事情。
当时,那郑家管家便从厦门多招了些人手,自带干粮,一口气把这里到热兰遮城的道路修整了一番,至少可以通过两轮马车了……
郑家还愁没有人手干活?随便在厦门街头问一个身强力壮的人,你愿意为郑家服务吗?一百个人中会有一百个愿意……愿意率为百分之一百。
随后又开始修整到赤嵌地区的道路,而潘家对郑家大行修路的行为,没有再行插手,只是不断地加固了木头桥……其他的,不再出面了。
汉唐集团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他们分析认为,这个时期的乡绅,还依然保留着一种古风,那就是富甲一方的士绅,对自己所处的地方有一种天然的责任感,修路修桥乃是应做之事……甚至,这还是一种表明自己能力强大与否的手段。
这也许就是自从秦始皇成功地恢复了奴隶制后,历代皇帝的权力只是管到县……但是,整个社会在农村的权力架构却依然能够正常运行的原因吧?
乡绅、士绅阶层主动就把权力机关对农村要做的事情给做了……
汉唐集团喜欢郑家用这种手段来表现自己的能力……暂时没有插手他们之间的事情,这正是一次观察士绅和大小商人之间关系发展的机会,纯属社科范畴的范例。
郑家首先配上四轮马车以后,运输能力一下子就提高了,潘家的人认真观察比较后,马上跟上,也向汉唐集团订购了……他们没有郑家那样有实力,能直接运来马匹拉车,却有办法从广州运来骡子,运输效果还真差不多。
运行了一段时间后,他们马上注意到原先能过两轮车的路面经常被压坏,四轮马车装运得多嘛……于是他们开始商量要自主动手大修道路了……同时,原先的木头桥也有些不堪使用了,于是他们就针对连修路带重修木桥的问题,共同商量起来……他们竟然没有要求汉唐集团来做这些事情!也许他们脑子里从来没有服务型政府这个概念……
汉唐集团注意到,这时候郑家竟然没有拿出大腕的手段说,我等全包了!却真的和一共二十七名购买宅基地的大小商人们,开始共同商议要用多少劳力,多少物资人,多少米粮了……他们的商议态度认真而诚恳。
汉唐集团此时明白了,这次集体行动并非是郑家小气,而这是古人,有能力的古人显示自己存在感的一种方法……
汉唐集团查找了明朝时期一些普通地方上的县志,如此显示存在感的例子举不胜举。
当时伍大鹏董事长笑着说:“你看,不用去宣传他们爱什么家乡和地方,那块宅基地的产权契约证刚卖给他们,人家自己就爱上了……当然他们大多是代表,还不是正主……”
梅乐芝经理推了推鼻子上不存在的眼镜,叹了口气说:“他们的正主现在还没有看得上这一点点的地方,不过没有关系,他们以后会在意的……哎,不是现在罢了……”
伍大鹏董事长拍拍他的胳膊,说道:“老梅,别这样伤感,没有我们,广州死的人会更多……一个民族的重生,从来没有不经过鲜血洗礼的……不流血的复兴,永远只是一个笑话……”
梅乐芝经理在心里面摇了摇头。
人,作为万物的精华,仅为了所谓的大局就随随便便被牺牲……吾不想为也。但是,在大家十多次的推演中,他们强行插手的结局就是:一头大象进到一个瓷浴缸里洗澡……结果大象没洗成澡,浴缸也被毁坏了……吾不愿为,只是个情感问题,理智上得承认,只能放任历史的发展,因为这是个事实。
梅乐芝经理后来岔开了话题。
到了这个时候,汉唐集团的人就必须出面了,再不出面,就有些不道德了……因为在香山溪的右岸,那是设计中,汉唐集团的地方,那里要建成八百多栋独立的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好大的一个区域呢。
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建,但是,如果他们真的一起下力气把路大大地修整了一番,最后的结果是,汉唐集团还得重修一次……那桥更是如此,这样可就是重复建设,造成浪费了。
汉唐集团当时就把整个地区的规划图纸拿出来了,一番精细地讲解后,27位业主对整个地区的规划了然于心……好吧,他们只要简单修整一下,先修成足够能支撑两轮、四轮马车运输的道路就行。
然后明人业主们专心去等待汉唐集团抽出时间来。这个大型的物业管理部门,必然会把那路和桥修成热兰遮码头那样的样子。
于是他们集中人力物力先把路面简单的处理了一下,又把木桥再次加固一番,自此后,他们每一家都去忙碌自家的事情了……
1650年1月2号的早晨,梅乐芝经理踏上了那座加固后的木头桥。他趴在木头桥的扶手上,看了看那不停流动的香山溪水。
这条小溪是八掌溪河系里一条较小的支流……现在是干旱季节,溪水少了些,两岸上原先的芦苇明显都被割走了,不知道会是用到什么地方,一些小野草意外地得到了生机,尽管现在是冬节了,却依然翠绿……只要得到机会,生命就要表现出它的不屈来……
河岸上的一些低洼之处还被新土填埋上了,离着越远越能区别开新旧土质,看来医疗部门的灭蚊工作早都开展了,可能很快就会在网上发布结果吧?
河床上露出大大小小的石头,形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