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1649-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它的外延可以扩展到制药、化工、农业、精密电子仪器的库存等等。

    关于冷库的种类,大家有过争执。主要是在到底是氨制冷方法好还是氟制冷方法好,这两种方法不可能通用,所以必须做出选择。

    有人摆出氟制冷方法的好处。首先它安全,稳定,基本无毒,而且所需设备较少,可以直接制冷,还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这些都是有利于汉唐集团的使用,也符合穿越的实际条件…

    提出氨制冷方法的人只提到一点,他说:“两年内我们可以提供液氨,氟里昂要多久?液氨的用处极大,氟里昂呢?要是专门为氟里昂现建一个工作间,设备又要用多少?我们要真正以穿越者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啊!”

    主管冷库工作的人叫周行烈。他原先是一家大型冷库的技术员。他的头头因为收了回扣使用了劣制阀门,因而导致了氨气泄露。

    可更这不幸的是,他被人按上了黑锅,光荣下岗了。

    他同样也落入了宋士达的魔掌中。

    在汉唐集团的计划中,这座冷库大约有一万立方米左右。周行烈心想,这哪里算冷库,顶多叫冷站。但他还是尊重大多人的称呼。

    在购买冷库设备时,完全是他一个人跑前跑后。冷库里的基本设备,比如压缩机、冷凝器等装置,各种阀门、压力表、测温仪和高低压管道,他一一都看了个遍…

    卖设备的人好奇地问:“自家建的冷站?”

    周行烈骄傲地说:“是的,我自己家的!”

    卖设备的人在心里撇了下嘴,心里说,牛逼啥啊,不就是一个冷站嘛!周行烈没有办法不认真。

    这和氨制冷方法的工作特点有关。

    制冷学原理是一个能量转化过程,即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又通过氨液在系统内不断地发生形态变化,进行冷热变换完成制冷。

    所有设备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氨在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因此任何一个节点坏了,整个系统就他妈的全完蛋了。这一点真心比不了氟制冷方法。

    周行烈心知肚明。可还没有办法,只能如此。

    在氨制冷方法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液态氨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的热量之后,汽化成低压低温的氨气,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氨气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被冷却水降温放热冷凝为高压氨液,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氨液,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这样,氨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所以,他对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这四大件要求极高,专门要求再另行采购一套这四样设备,最好是德国格林森制冷设备。这样他可以签下军令状来保证冷库可以安全运行三十年。

    在实际的制冷系统中,完成一次制冷循环,制冷剂需要通过上述四大件之外,还通过许多辅助设备,这些设备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周行列考虑过汉唐集团的机加工能力,认为在短时期内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他完全可能再兴建一座冷库。

    当时宋士达还好奇地问:“如果我们完成不了氨的生产目标,那这些设备不是白白空置了?”

    “空置?”周行烈的眼神像是在看一个完全不懂制冷专业的小白一样,说,“我可以用酒精,或者二氧化硫,或者水和硫酸做冷媒嘛,氨制冷法设备就这点好,就像我们这些技术员一员,皮实抗造,适用广泛…”

    宋士达董事笑着说:“当然,当然。我一定安排好。”

    汉唐集团的冷库从选址到建设完全是周行烈一个人把关,这也是唯一没有使用明人临时工和劳力的建筑物。原因很简单,冷库对建设要求高了一些。

    周行烈把位置选在距离热兰遮城码头十公里处,一处地势较高且比较平整的地方。

    他算了下,至少五年内,这里还不至于发展成人烟稠密的地方吧?他这已经是按那面世界的发展速度来计算的,但后来的结果,让周行烈深深后悔,那是后话,先不提。

    冷库建筑有三点主要要求。

    第一要冷库建筑的墙壁能防止水蒸气的扩散和空气的渗透。室外的空气侵入时会增加冷库耗冷量,还带入水分,水分凝结引起隔热结构受潮冻结损坏,所以要设置防潮隔热层使冷库具有良好密封性和防潮隔汽性。

    因此周行列设计了双层夹硅藻土拌锯沫的墙体,完全可以有较的隔热防潮,中间的硅藻土拌锯沫甚至可以一年更换一次,那样更好。

    第二要冷库建筑的地基能承受低温的影响。在冷库的低温下,土壤中的水分易被冻结。因土壤冻结后体积膨胀,会引起地面破裂及整个建筑结构变形。为此,低温冷库地坪除要有有效的隔热层外,隔热层下还必须进行处理,以防止土壤冻结。

    关于这一点,周行烈比较重视,因为氨制冷设备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比较高。所以他直接加大混凝土的投放量,而且毫无成本的概念,把任何变形的可能性完全消灭掉。

    他还就不信了,我直接上一米五厚度的混凝土,你还敢给我变形?!

    第三要冷库建筑的房顶能有效的防止吸热又能低温流失。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周行烈直接用那面世界常用的方法,水泥顶再加木梁加瓦的办法。

    汉唐集团的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建成了冷库。
第一百六十八章 董事会不能漠视民意
    黄铁矿烧渣就是用接触法从硫铁矿中制取硫酸后所剩的残渣。

    接触法是制取硫酸中最简单的方法,在那面的世界里常用,就是把硫铁矿加上焦炭在焙炼炉里烧,一直烧,然后抽取烧出的二氧化硫,加水就妥活了。

    至于其间的除尘净化、催化反应、减排增效过程不用提的。

    总之,汉唐集团心里明镜似的,硫铁矿接触法生产硫酸才是正道,刚开始时的纯硫生产法只能说是应急而已,那样产量太低啦!

    接触法加工硫酸的关键设备都带了,好歹李子强还是个理工生,当时一说也都能听明白,不敢打压得太狠。

    黄铁矿烧渣本身含有百分之五十的铁和其它金属,本来应该算是一种综合利用率很高的物料,可是由于它本身又含有百分之三左右的无效硫和百分之四十七的脉石,所以,它很难直接用于炼铁方面。

    在那面的世界除了极少部分用于建材方面,剩下的就任由它们倾倒到河床上,或去侵占大量土地了。眼下得利再说。

    徐志明技术员低声地对众人说:“你们见过那些废料的摆放场吗?就是火星的表面了……”

    当时,方正国技术员因为有做过冶炼厂技术厂长的经历,暂时担任牵头人,他接过话来说:“见过啊,老徐,红色的,褐色的,黄色的……那风要是一吹……”

    徐志明技术员工作的那家小型冶炼厂却从这些不要钱的废料中,精心用强磁法选了一批含铁较高的物料,然后下大力气搞除硫流程,在进行烧结后,结果还真制成了球团矿。

    那时,那家小型冶炼厂的高炉是三十立方米的,而且已经临近服役晚期,只有两台热风炉,热风管道差,风温波动大,经常会使高炉处于低风温,高冶强,低负荷,高焦比的状况……每一次的上岗操作,都让炉前班长徐志明揪心,生怕出什么意外。

    当然,不是这样的高炉……他们也不会被逼到想办法用不花钱的黄铁矿烧渣的份上了。

    小老板也豁出去了,手下的技术员工也给力,二十三天烧了三百一十三炉次,一共产铁1008吨,检验后,一级品占百分之七十三,含硫小于百分之零点零二的二级品占百分之二十七,全都合格!

    当时生铁的价格为2000元左右一吨。

    几个技术员偷着算了算,原料不要钱,按燃料和相关辅料价钱,动力,水费,工资以及相关管理费用,应不该超过一千七,而且这只是试生产,如果再扩大一点,改成年产十万吨的话,一年三千万没问题,很好,很有搞头。

    还有技术员兴致勃勃地说:“你想啊,要是把炉体再改造一下,直接就能把高焦比降下来……”

    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小老板却哭丧着脸对大家说,赔了……搞不下去了。小老板一一说出后,大家马上都听明白了,绝不是小老板哭穷,真的是赔了。

    这和他们的选矿过程有关。他们采用的是直接是用重…浮联合流程去硫,说大白话就是直接用水冲,这样直接把相当一部分硫冲洗掉……那水当然就直接排放到河里了……结果就被环保部门巨额罚款啦。

    这一次民愤太大了,没人能罩得住。更别说他们在冶炼过程中,空气释放的污染了。

    这也就是在偏远的地方还能有七八十年代设备的生存空间。可这次不行了。

    当时那个小老板苦笑着说:“别为了挣钱把老百姓都得罪了,我们散了吧,国家也快取缔我们这样的小厂了,罩不住了…”

    这以后,徐志明走上了在机加工行业打工的道路。直到他被调到汉唐集团工业公司的冶炼部门。

    在汉唐集团人的眼里,这方法是宝贝啊!没有在一线干过的技术员,他都想不到的。台湾的硫铁矿最多啊!纯硫这东西,它本来在自然界中就是少见的。

    当徐志明技术员把那时详细的工艺过程一一写出来,都没有用实地考察,马上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大家都是专业人员,经历也许不同,但基本常识都摆在那里。

    徐志明技术员当时微笑着看着众人的论证,不时回答着他们的询问。

    那时徐志明技术员在龙牙岛上心里还暗暗高兴呢,这穿越真是好啊,自己调到了冶炼部不说,身份马上从徐师傅变成了徐志明技术员。

    现在就算是工作了,一帮子人在一起聊点专业的事情挺有意思的,一天三顿都管饭,饮料还随便喝……他轻松地走到立式冰柜前,很自然地拉开,又打开了第三瓶的可口可乐,平常他就最爱喝这个,一天只不过喝一瓶,一直不太舍得买。

    徐志明技术员摆了一个舒服的坐势,准备随明接受大家的询问。那一时刻,他完全是一脸的自信。

    当时,一百五十立方米的高炉炉壳设备被踢出局后,冶炼部门的设备吨位变得游刃有余起来。

    这当然有利于三十立方米高炉的建设。甚至建设速度明显要比孙德发董事的接触法硫酸厂要快。

    当时孙德发董事还奇怪呢,说,你们就算建好了,我这面也提供不了黄铁矿烧渣啊?

    冶炼部部长方正国说,我这高炉啊,胃口好着呢,不单单能吃下你们产出的废料,正常的铁矿更好。一年一万五千吨的产量那是准准的。

    孙德发董事骄傲地说:“好像是十八世纪欧洲一个国家的年产量才几千吨吧?”

    方正国部长说:“我才不和他们比烂,比他们多几百倍才好呢!”

    孙德发董事当时笑笑没说话。

    李子强董事今晚没有去布袋镇,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憋了半天,还找建国安董事润色了一下,把关于虫洞的事情发布了……网上的各种言论一下子安静下来,好像每个人都陷入了长考之中。

    还能回去?!这是好事啊……可是……

    伍大鹏董事长,在办公室里看了看网络上的各种论坛,暂时没发现什么特别的言论,心里知道这帮子人都是被雷到了,各种反应还得再等一会儿才能反馈出来。

    董事会不能漠视民意啊,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业……

    现在是个难得的空闲,伍大鹏董事长走下了办公桌,坐到了竹椅上。他从竹茶几上的小盒子里拿出一颗烟来,在竹茶几上墩了墩,点上了火。先是小口品了一下,发现里面还多了一股焦糖的苦香,味道挺好,除了还是有点冲。

    梅乐芝经理来了。

    自从他搬出热兰遮城后,俩人只在网上交流了……虽然近在咫尺,但俩人却好久没有见面了。这一阵子大家都很忙。

    “哈哈,梅经理来了,难得的稀客……请坐,请坐。”

    俩人坐定后,伍大鹏董事长说:“来点茶,还是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吧,要张家出产的……”

    现在百年孤独酒分成了两大种类,一种是刘家出产的,一种是张家出产的。两家的风格不同。

    刘家出产的入口犀利,各种味道直向奔向舌头的各种味蕾而去,给人以杀口的感觉,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爽!

    饮完,一股残香一直保持在口腔中,等到后劲来了后,那种微醺的感觉让人兴奋而激动,像是想起初恋的情人般的那种快感。

    张家出产的入口则绵软一点,当酒液在舌头上翻滚几番后,那种苦香才能真正释放出来,可等到咽下后,吴咏梅尝试着往里面加放的麝香的味道,便一下子突破苦香的封锁,一种清凉的馨香便释放出来了。

    饮完,满口的清香,喝多了后,那后劲袭来,让人心头百般流转着淡淡的忧伤,像是与情人的离别……它适合一个人单独喝,又不适合一个人单独喝。

    当然,这些是那个自称酒后不乱性的孙强在网上发表的评语。

    看的人不多,但只要看了,都认真看,认真给评语。

    很可惜,这只是若干批次中的一次而已。后来再也没出现过。

    像香烟一样,汉唐集国人人都有配给。孙强跑到热兰遮城也并不是为了专程上网的,而是要收集那一批次的百年孤独而已,也不知道他许了什么诺言,反正是他弄到了不少。

    伍大鹏董事长从书柜上取下两个陶瓷瓶,一黑一白,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百年孤独。

    伍大鹏董事长摇了摇,用力拔下软木塞子,用黑瓶给梅乐芝经理倒了半玻璃茶杯,又用白瓶给自己也倒上。

    “加冰还是果汁?”

    梅乐芝经理认真地说:“谢谢,我从来都喝原味的。”

    伍大鹏董事长没有劝他,他走到一个小木桶前,用夹子从里面夹出几块冰,给自己的杯里放上。

    那个小木桶是用硅藻土和木屑以及棉花做得保温,冰块放一两天没问题。

    陆基冷库按照计划如期建成,每一个人都有了一定数量的冰块供给。

    伍大鹏董事长轻轻晃动着茶杯,举杯示意了梅乐芝经理一下,然后喝了一大口,啊,薄荷味很足,杀口啊,爽!

    梅乐芝经理品了一口,体会了一下酒的味道,也感觉不错。

    伍大鹏董事长说:“您来是为了广州事件吧?您怎么看?”

    “我不是为广州事件来的,我只是和你当面谈一下对那些女人们的安排问题。如果你问我对广州事件的看法,我只想说,现在不是时候……我猜董事会也会是这样决定的。否则不会在这个微妙的时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