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1649- 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了发光材料暂时用不上,剩下的穿越者们哪一样不要?

    不过从他们需要的产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穿越者们发展的思路。

    还有氯化钠与硫酸反应时,生出的氯化氢也是好东西吧?

    用焦炭还原硫酸钠得硫化钠时,生出的一氧化碳也是好东西吧?

    如何密封,如何提高纯度那是另一回事。穿越者们早有准备了。

    再说现在这个时空,对纯度要求很高吗?如果设备都腐蚀坏了,那么穿越者再走另一条路。

    到现在我们完全可以看出,穿越者们一开始就决心走一条综合利用,综合产出的邪路,暂时不走细化、精化、专业化的正确道路。

    技术宅男们的无数种技术畅想,被这些长期工作在化工一线上的中年大叔们击得粉碎。

    那么这个所谓的制碱厂,一定会被建成四不像。

    当汉唐集团化工公司的决策下来后,化工公司经理王强看到技术员侯致本不太高兴,他拍了拍技术员侯致本的肩膀说,老兄,一切从实际出发吧,等你把氨生产搞出来再说吧。

    设备我们有,可煤呢?如果用木炭制取氨,那我们所有的木炭产出量,都用上也不够。

    技术员侯致本是化工公司经理王强在穿越后结交的朋友,化工公司经理王强发现他身上有那面世界难得的善良,好像四处漂泊的经历没有让他的心变硬,反而磨砺得更柔和而明亮,只有一个小小的缺点,性子有些急躁。

    当然这对我们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我们现在真的是年轻人。

    技术员侯致本知道化工公司也带了一些液氨,但那是先要给陆地冷库用的,如果用来生产碱,那么不管是用比利时人索尔维的氨碱法,还是最好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的联合制碱法,都是远远不够用的。

    所以路布兰式制碱法现在是最实用,当然也就是最好的了。

    技术员侯致本无奈地叹了口气,事实本来如此。

    化工公司经理王强先把他安排到河口基地,怕他看了生气。

    技术员侯致本握了一个拳头,像是发誓一样说:“放心,我们一定能生产出氨来。”

    “当然,有了它,我们真就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

    布袋镇制碱厂建在布袋镇的下风口,离盐场远,离正在兴建的硫酸厂远,甚至离石灰厂都远。因为这种方法没经过实践检验,穿越者们有些怕。

    化工,从来不是玩笑。

    没办法,如果真完全使用原始而落后的路布兰制碱法,以穿越者们一次的投放量来看,这周围是没法呆人了。

    大量的盐酸浓雾会要人命的。

    18世纪末的时候,他们欧洲人生产的碱加一起才有多点产量,都不够穿越者们看的,所以他们欧洲人用露天制取的方法行,穿越者们的不行。

    低压反应釜是普通碳钢的,只要温度不超过425c,它一点事儿也没有。实际上氯化钠与硫酸的第一步的反应,所需的温度远远达不到这样高。

    如果温度超过425c后,那就真坏了,普通碳钢里面的碳就会石墨化,从而改变材质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不过,超过425c穿越者可以选择耐高温的耐热钢和低合金钢,他们的口袋挺深。

    什么设备都可以打压,当初李子强可没有敢动孙德发的反应釜和耐高温高压设备。

    第二步木炭还原硫酸钠反应就更简单了,高温煅烧吧。

    河口基地的粘土式耐火砖完全适用,已经经过了红星水泥厂的检验。反应窑体上的集气器是现代设备,可以把反应出的一氧化碳送回窑体。节能减排从穿越者做起,实际上难度不大。

    第三步硫化钠与石灰石的反应更容易了,高温煅烧吧。

    最后用水溶法分离。溶液经浓缩后碳酸钠结晶析出而硫化钙不易溶于水,自然沉淀。

    关于第一步反应时生成的氯化氢,穿越者们早就安排好了,一个淋水洗涤塔就搞定了。他们用木炭填充洗涤塔。在塔内使从塔底上升的氯化氢气体被下降的水吸收,制得盐酸。

    当然他们还有后手,等下一阶段时,他们将此氯化氢气体与预热的空气混合通过铜和锰的氧化物,生成氯气。再让它通过石灰水,可制得永远需要的消毒粉。而且或可能制备氯酸钾……但是以目前的情况看,氯气还是用电解盐水的方法制取简单些。

    小样吧,这样一个破玩意还整上了联合化工生产思路了。

    化工公司的人一点也不担心自己设计的硫酸厂和制碱厂,这才哪儿到哪儿。但是其它行业的人真心害怕。这些土不土,洋不洋的设备能行吗?

    如果不是考虑人员安全的问题,其他穿越者们真想把这些硫酸厂和制碱厂都建在一个孤岛上。

    尽管化工公司的人拍着胸脯保证一切平安无事,比px项目都安全,绝不会引起群体**件,他们没触动当地土霸的利益。

    可其他穿越者们还是怕,谁能听懂你们说什么。

    他们的小心眼儿又表现出来了。

    让我们回顾一下布袋镇的开发经过吧。

    布袋镇地名缘起于外绕沙嘴,深居泄湖内,似布袋状而得名。昔称“布大瑞”讹传为“布袋嘴”,骚人墨客称为“岱江”,也是日据时地方士绅以取七福神之布袋和尚雅号,以布袋为名延用至穿越前。

    穿越后,穿越者们怕弄错仍用原名。

    穿越前,布袋镇位于台湾嘉义县西南沿海,北邻东石乡,东北连朴子市,东南连义竹乡,西滨台湾海峡,南隔八掌溪接台南县北门乡。

    同热兰遮城一样,都位处嘉南平原之上,地势低平,系由八掌溪多次冲积而成,形成原因与红星工业区所处的地区是一样的。

    只不过它比较远了一些,离热兰遮城大约直线距离为五十公里,不过,它还是有一条路可以到达的,虽然不好走,但至少有。

    穿越者们选择在这里另开基地是有原因的。

    穿越前,它就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在台湾岛西南沿海。沙滩广布,地势缓斜,河流注入淡水量少。

    此地季风强劲,尤其是冬半年干燥少雨,日照长,气温高,蒸发快,海水含盐量高,波尔美浓度高,含盐量竟达千分之三十五。被人们誉为“东南盐仓”。

    穿越后,穿越者们特地去那里查看一番,还好变化不大。

    只不过奇怪那里的制盐者为何不用晒盐,而是用费工费时的煮盐技术。等着看了一下资料,才发现那还得等郑成功十二年来此地,才带来了晒盐技术。

    不过随着穿越者们深入到布袋镇地区,细心了解后,才发现,原来此地的煮盐者不是不会晒盐。

    煮盐的工具,只需一口铁锅,可以拿了就走。而要是采用晒盐之法,先期投入大,不知道荷兰红毛蕃又要如何对待,那会是关门打狗啊,那么开垦盐田的前期投入就完全泡汤了。

    我靠,真的是一切都可以解释的呀!

    荷兰东印度公司,只是殖民掠夺不发展当地的论据又多了一条。事实上,穿越者们的内心里,更希望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发出个万亩盐田好让他们接收。

    (关于郑成功收回台湾之前只会煮盐这一点,有个台湾朋友和我争论,他认为这是技术上的限制所制,至少许多公开的资料都是这样说的。但小子认为,百十来公里的海峡不可能达到屏蔽技术的作用,除非在那面的世界,再说晒盐算个什么神秘?所以我查过相关资料后得到本文的这一结论,不知各位书友大大,认可哪方?)

    布袋镇的煮盐者为数不多,只有一百来个人,都是从福建沿海过来煮盐的。尤其是厦门人。这里与厦门比较近,交通方便。

    这里还有个港口,不大,比较破烂。穿越者们看不上眼,所以一直都没派专人去接收,不值得,认为可以传檄而定。

    穿越者们也怕出意外,别再吓跑了他们。在他们到达布袋镇之前,他们安排吴化龙领着他的兄弟先去那里宣扬汉唐公司的政策。

    那里都是正了八经的明人。

    感谢美乐芝、酒后不乱性、书友527829、jiangsong、云刀图等朋友们的支持。感谢其他115位书友的订阅。

    如果学院式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么穿越式小说就是对一个民族历史的拷问和反思!

    ――――小样有型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两个打工的古人能影响我?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只可惜空气里充满各种异味。

    宋士达董事一手抱胸,一手摸着下巴,想了想说:“哼哼,言之过早。如何驱使土著?略说一二……”

    哈哈,考验来了,此事必成!

    李四兴奋地舔了舔上嘴唇,挺起了腰杆,说:“学宋董!”

    宋士达董事不自觉地乐了,忘了刚才看到他恶心人的动作。

    宋士达董事细声细语地说:“但说无妨。”

    他心里想,好啊,如果真教会了他,以后自己可轻快了。

    这古人的智商可以!考验过后,可以大用……

    王三却在旁边细心观察,在心里把宋士达董事的动作和说话神气模仿了一遍。如果他知道有“酷”这个字的话,他一定会真心说,太他妈酷了!

    “诱之以利,但不可多给,绝不可使之安逸。每天以固定工作数量待之,按成果付费,让彼毫无闲暇,以防心有它务……各司其责,每人负责一部,使其无从掌握所有技术。

    编竹框只会编竹框,编竹底只会编竹底,捆扎只会捆扎。哼哼,只会一样技术有何用处?小小的竹盘尚且如此,何况那些高深之物?吾深然之!”

    我操,你他妈是这么理解流水线生产法的!

    宋士达董事强行按奈住自己的愤怒,慢慢说:“哼哼,你还学到什么?”

    “宋董,您有一言,我大为赞之!”

    宋士达董事眉毛挑了一下,眼角有了些笑意说:“说吧,我不会在意的。”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话真是浅显易懂,至理名言!”

    宋士达董事笑了笑,他真忘了是什么时候说过这话。

    “哼哼,过奖了。汝以为?”

    “无法使之安逸的工钱,必使之无从积蓄;无闲暇的劳作,又使其无从习得真本领。如何不令他乖乖听我们指派?他们又能到哪里去?拼死劳作,乖乖出些血汗既可。”

    宋士达董事艰难地摇了摇头,说:“此言差矣,汝意会偏颇…”

    李四顿时有些慌乱,一时不知如何应答。我想错了?坏了,我错了!

    王三此时连忙放下学习宋士达董事动作的机会,抢着说:“宋董,我等也明白您所言‘劳动者最光荣!’这句话,我等真的明白您的意思,让他们多干活而已……如有偏颇,但请指正。”

    王三心想,把它承包给我们吧,就像上次承包竹楼那样!我们会做的……

    宋士达董事瞥了他一眼,心想,刚才是你在学我的动作吧?知不知道在那面的世界,这样做是很没有礼貌的!看在你是古人的份上,我不和你一般见识。

    宋士达董事认真地说:“这个厂子交给你们承包了……”

    李四和王三连忙再次深揖:“定不使宋董失望,已得真传!嘿嘿……”

    “嘿嘿,真传?我且问你,若是土著拼着辛苦攒下家资,汝将如何?”

    “降低工钱!”王三抢着说。

    “哼,工钱若降他们必然离开……已有家资了。我还给他们涨工钱,但更涨物价……如果还能攒下家资,我可以把宿舍卖于他们……等他们再攒下家资,我把宿舍动迁,搞商品房……听懂了吗?”

    俩古人都呆了。博大精深,尚需琢磨。

    “嘿嘿,去吧。如有差错,定不轻饶!”。

    宋士达董事看着两个古人欢天喜地地离开了木材厂,他心里怅然若失,想感慨些什么,又说不出来。

    木材厂的总负责人孙城,走了过来,直接说:“宋董,你变了!”

    “噢,何以见得?!”

    “你说话的语气啊,动作啊,和以前不一样了,有点阴乎乎的!”

    “你是什么意思!?”

    总负责人江城认真地说:“我们都知道你操心一大家子事,算计多点,可你和他们古人走得太近了,受他们影响了!”

    “两个打工的古人能影响我?笑话!你把话说明白了!”

    总负责人江城想了想说:“我感觉这两个古人打工者,总是想着捞一把就跑,他们还不爱这个地方,没当这地方是家!”

    “……”

    “别看他们早早地换上咱给的衣服,帮咱们做事儿。换衣服那是抱着占便宜的心理,白给的干嘛不要!拉人那也是为了挣回扣,建竹楼那是挣工程钱。你看他们最后连马票都不认!一天**道地不知想些什么……”

    宋士达董事小心地问:“你刚才听到我们说什么了吗?”

    “没,现在工作这么忙,没那闲心。我们还是喜欢以前那个宋董,虽然有点装……庄重,可是人敞亮。”

    知道孙城性格的宋士达董事,脸在心里红了一下。

    “宋董啊,你啥也别多想,有我们在,他妈的,谁也翻不起浪来!当年我孙城是个熊货,受了气还说自己没出息。

    这一穿越啥都想明白了,回想起自己在街边吃着烤串,还他妈高谈阔论乱讲,满脑子都是浆糊,一点思想都没有,电视上说什么自己信什么……

    所以,去他妈的古人,你看他们过个流泪的样子,你鸟他们干嘛?能干活就干,不能就滚蛋!”

    宋士达董事的脸亮了一下,真是这样的啊!

    宋士达董事连忙岔开话题,说:“枪托和枪身都处理完了吗?李董那里天天催促……”

    “唉,他们就知道催促,数控木工床让他们拿走了,我们这面只能上普通的机床,12个小时开工,差不多人人都要上机了。幸好木工机床操作简单些……幸好那些土著总算学会了制炭……”

    “你觉得培养土著行不行?”

    “会议上不是说要把木箱厂承包给那俩古人吗?怎么不用明人,改土著了?”

    “嗯,那两古人说的话有道理……”

    于是,宋士达董事把两古人的话和他说了,总负责人江城听了后,点点头说:“是啊,这两古人的话有道理,还是有点儿用。只要他们沟通没问题,我觉得可行。”

    宋士达董事看到江城不再提关于自己的话题了,就故意说:“我们把现有的枪托和枪身送过去吧,总共才招了一百个零一人,要什么三百套!”

    “对啊,”江城高兴地说,“一百套早都好了,先给他们送去,也不知道这荷兰人啥时候反攻,真令人期待啊。一定会有好多劳力来。”

    “大家都盼着呢,根据历史资料推演啊,六七月份就差不多了……”

    俩人溜达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