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决议早都定下了,推演只不过是在反复检讨中探寻漏洞。
“啪”的一声,林唯圣收起了折扇,指着大员地图说:“我还是不太赞成第一套计划。何必全部扣下这些荷人呢?赶走他们即可!”
没有人回答,大家都在等着他的下文。
“我们只看到史料上写荷兰人在1626年在新港社传授荷兰语,又传宗教,同时又出兵帮他们征伐麻豆社,可能以为他们铁心跟荷兰人混了。不过也对,如果没有我们出现还真是会这样。但不要忘了,我们来了!我们比荷兰人实力大多了,放跑他们,他们一定会往赤嵌方向跑,还会向台北和基隆跑,这需要二十天左右。
台北宋氏家族的家谱里曾记载过,从淡水就是现在的台北,运货至大员要十二天,不过据记载是在1652年。所以打个折算他们十五天吧,我们完全可以处理完后续手段后,再从海面上封堵住淡水和基隆,或者他们的其它出路。新港社的人看到强大如此的荷兰人跑路了,也许刺激更大,也许会选择旁观,弄不好…哼哼…你们也知道,资料上记得很清楚,当郑成功打败荷兰人时,这帮子原住民是怎么对待教过他们的老师。”
当知道能够穿越后,林唯圣一直在做直接拿下热兰遮的计划。
当然,他事先绝不知道伍大鹏早就提过这个方案。笑话一样,真选择了台湾还能和荷兰人和平相处?他们连高山深处的原住民少交了一张鹿皮的税都大打出手!那么穿越过去后怎么能友好相处?向他们交税?
林唯圣清楚地知道,正是这一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把这儿从一个转口贸易站转变成殖民地。所以他直接向董事会上交了自己的方案。伍大鹏当时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特别顾问的建议,并对他的计划感兴趣。
伍大鹏抚摸着自己的下巴,若有所思地问:“林先生,如果荷兰人退出热兰遮拉起一支队伍,先不要说打不打得过我们,不停地骚扰我们的话,我们可受不了。你知道游击队的厉害吧?”
林唯圣没有接过这个话题,却悠悠地说:
“我原来是一个普通的台湾人,一个愿意多想而少发言的人,我反感搅到意识形态领域中,可是,现在你们给了我机会,而且让我们年轻二十岁。我忽然非常想表达我的声音。
我要问,你们真信《地雷战》、《地道战》吗!?你们真信《游击队之歌》吗!?这些电影和歌曲我全看过也听过,发生地雷战、地道战的地点我都实地考察过!”
“哈,你是美分哪!那你们怎么被打到台湾去了?”李子强心里马上想到这一点,但强忍着没有说出来。
伍大鹏问林唯圣说:“那你的意思是荷兰人组建不了反对势力?”
“对,绝无可能。甚至可能还会被原住民们送回来。”
看来第二套方案的实施是正确的了。
他们准备了两套方案,第一套就是依靠强大的武力全面切断热兰遮城和西北方向的平民区,同时分兵乘登陆艇进入台江内海,在热兰遮城的东北方向登陆,再组织阵线,切断他们的赤嵌的联系,来个关门打狗。总共不到700人的军队,不足挂齿。
第二套就是他们现在正在检论的。
他们面前的地图本不是什么真正的地图,只不过是根据事先的拍摄资料,然后结合历史上一些关于热兰遮城的油画描绘而成,根本没有比例这一说。
伍大鹏说:“大家还有补充的吗?”
一直没有出声的伍坚强说:“大鹏,俺还是坚持原先的看法。还是正面打,什么分兵迂回侧击,俺可不敢保准成。只有正面打击才敢说百分之百。”
这个看法很有说服力。
众人都点头认同。林唯圣坦然接受了孙德发赞赏的微笑。
“好,开始实施第二套方案!”
伍大鹏的拳头砸在了桌子上。
在啤酒的作用下,叶子鸿和苏离白睡意很浓。刷刷牙睡了吧,用矿泉水刷完牙后,他们看了下手表才知道,现在只是他妈的七点半。
回到他们的帐篷,俩人放好蚊帐,钻进睡袋,本以为很快能睡着,可躺下后又来了精神。
打一局cs?
好啊!
俩人拿出笔记本电脑,登上了紫云号上的服务器,开始对战。
电台和服务器穿越前就架设完毕。通讯信息公司决定暂时完全使用无线局域网技术,至于无线有线混用技术,以后的看情况再说,反正设备带了。
每一台台式电脑都加装了无线适配器。同时运用的标准协议,在该协议支持下,可达到11mbps的网速。
中午十二点钟,当紫云号上架起十二米高的无线信号放大器天线后,顺利地建起了局域网,同时各部门也建起了oa办公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
叶子鸿频频被暴头,但毫不气馁,仍是应战。此时忽然有人加入,看名字是叫暴怒的小哥。此人加入叶子鸿方,顿时局面大改。苏离白被打得不想玩了,才知道叶子鸿是多么的有毅力。
你是谁?不知道我们是在双人对战吗!苏离白愤怒的问。
我是谁不重要,关键是看你虐人不爽。
你再不说,我设密码了啊,不让进。
就你那水平,你们两个也不行,这么土的游戏玩得这么烂!大叔!
靠,一直大笑的叶子鸿也火了,俩人立刻共同对付那小子。一连七局后,俩人也都不想玩了。
苏离白埋怨道:“最后一局你要是不乱丢闪光弹,我们就赢了。”
叶子鸿叹了口气,说:“这不是关键,是我专业级的电竞鼠标没拿来。”
算了,俩人几乎同时打了个哈欠,明天还要安装蒸汽机安装锅炉。睡了吧。
上一章没有一个书友打赏。
这一章希望得到书友大大的打赏。
第三十九章 炮艇和加特林
两艘登陆艇卸完货后,随着海洋之心号回到河口。它们同样要接受改装,要分别给它们加装上加特林机枪。登陆艇上原本的14。5毫米机枪当然不在了,但机枪支撑座还在,万向节也在。
林胜利原来是某军工厂轻武器车间副主任,下岗后,一直在一些小机加工厂打工。他和李子强是在猎枪吧认识的,那一阵儿,李子强搞自强式枪时,经常在吧里问东问西。而林胜利回复的最多,最后被李子强从河北成功地拐到长沙了。
一开始帮李子强搞土枪,他没当回事,又不是为了贩卖,纯是爱好。
他直接把李子强的酒瓶状枪仓给否了。土枪就是土枪,蛋疼地增加加工难度,还没有什么效果,不要被现代子弹形状误导,直筒子弹一样用。
可是后来又要加工三七炮、加特林,林胜利警告了李子强,别整大了。
李子强笑笑,说:“你放心吧,这都是菲律宾方面要的,你知道现在机加工生意不好做……到时候拆成零件分三四批运出去……”
三七炮实际上最简单,解决了炮钢就万事大吉,它的密封和击发装置好办,李子强也没要求用高低机。一个摇架,一个平衡机算是技术含量最高了。林胜利又否决了李子强使用高温高压管道的办法,这可不是土枪,只要是炮,对膛压都有一定的要求。他找以前的朋友,花了大价钱从一家早已倒闭的军工厂的仓库里弄到了四根。
李子强说:“还有没有了?有没有口径大一点的?花钱我们不怕。”
林胜利说:“拉倒吧,有四根就不错了。再多就出事了。你那家矿业集团要建军队啊!”
可是炮弹呢?用人工加工吗?
李子强说菲律宾那面解决。林胜利更加放心了,没有炮弹的火炮说成工艺品也是有可能。
加特林的结构可能是机枪中最简单的,可是李子强要求把电动机也整合上去,这就犯难了。滚筒和枪机的配合倒不算什么,关键是李子强说只能用的子弹,而且还要限定每分钟的子弹发射数量,给了个不大于三百发的要求。
当时林胜利立刻反对,三百发还不如用手摇!你多弄一个十多公斤的设备放上去,转速还没有手摇快,闲得蛋疼吗?!再说ak47的子弹对枪膛腐蚀性比较大,再快就伤害枪管了。
李子强立刻断了把加特林安到伍大鹏直升机的念头,也断了安到动力滑翔伞上的念头。头脑中,他抬着加特林怒射,身旁的子弹壳如注般倾泻的场景顿时化为灰烬。他爽快地承认了自已确实是蛋疼,同意了手摇式的设计。
现在登陆艇就是要到紫水号那儿接受改造。
伍大鹏等人登上了紫水号,两座三七炮早已经架设完备。宋士达看了后有些失望,这就是李子强口口声称保卫穿越者江山永不变色的大杀器?
整个炮管才两米七长,还是单管,总重量还不到两吨,就算是两座也很难给人威武的感觉,尤其是在一千多吨位的紫水号的衬托下。
他小声对孙德发说:“听说原先是人工降雨用的?”
孙德发说:“你别看它小,在这个世界范围内它是无敌的。有效射程八公里呢!”
李子强和林胜利正围着所谓的炮台转来转去。为了防震,底座与甲板加焊了一层两厘米厚钢板,底座是用特制的铸钢法兰,嵌套为圆柱型滚动齿轮槽,可以为三七炮提供三百六十度平射角度。
李子强拍着挡板骄傲地说:“我们第一艘炮艇诞生了!”
“好!”众人不管他分类正不正确,纷纷鼓掌。
宋士达也轻轻鼓掌,但眼神却看向远方。
一共有四艘渔船在远处尝试着捕捞,今晚的晚饭他早就放出话了,总务公司绝不会再提供中午那样的盖浇饭配矿泉水了。要一水儿的海鲜大餐!当然这要取决于渔船们的收获了。不过,从他们汇报的情况看,情况喜人啊!
渔一号的船长汇报说,他都不用打开电子扫描仪,本想湿一湿网就行,都是标配的新网,处女航不湿网不吉利的。谁知道一网下去,竟打上来三百多斤渔获!其他三条渔船也大同小异。
这四条都是拖网式渔船。没有购买捕捞量更大的围网式,是因为围网式的配备设备太多不说,还要一定数量的辅助小渔船和帮工。对在17世纪永远不缺渔场的穿越者们来说,综合效益不大。
宋士达马下下命令,让他们随意捕捞,先把自己渔船上的冷库装满。手中有鱼心中也不慌。
加特林更容易安装了。连电焊机都没用。各种参数事先都测量完毕,提前加工好了卡座。加特林的给弹方式是漏斗式弹匣,每个弹匣100发,上安装。整个加特林,用林胜利的话说,也就是他设计的这个弹匣技术含量高一些,不仅精铸,还动用了数控车床加工。
尽管加特林早都完成过试射,可是李子强非要再试一下,说,“谁敢保证它放到支撑座上后就没有变化?我要做这个世界里第一个放枪的人!”可他刚说完,远远地传来ak47的点射声。李子强懊恼地叫了一声。
伍坚强连忙接通侦察小队,那面回答说,在侦察回来的时候,遇见了鹿群,队员们误以为有埋伏,抢先开枪了。并汇报了周围二十公里范围无人群居住迹象的情报。伍坚强看了一下手表,现在才下午四点,也就是说两个侦察队放出去,在十个小时内搜索了二十公里区域,表现非常不错。这可是丛林地带。
伍坚强表扬了他们的成绩,并重点表扬抢先开枪的队员。
“对,就要以我为主,在敌境内,不怕误伤!”
伍大鹏向三叔投了一个赞许的目光,和众人一样动作迅速地站在李子强的后面。有人咨询过林胜利,这加特林的万向节只支持180度的角度。
李子强利落地压下弹匣,打开保险。得意地向紧紧抱团站在他后面的人做了个手势示意要开枪了。
他摇动着转柄,一连串的子弹向海面打去。林胜利没有像别人那样关心弹着点,而是用心看着加特林的机身,还好,颤动不大,说明蜗轮传动非常稳定。二十秒后,弹匣打光了,李子强意由未尽地多转了几下。
伍大鹏搓搓手,啊哎,真过瘾啊!刚要张口试射,伍坚强不干了,他说:“董事们,感谢你们视察工作!请作指示!”
伍坚强心里话,每一颗子弹都是用来保命的,可不由着性子让你们玩!
伍大鹏尴尬地笑了笑,说:“我代表董事会说两句――――――”
晚饭是在沙滩上吃的。各船只除了必要的留守人员外,都到了食堂大棚。食堂大棚完全是用挑选出的树干搭出架子,再搭上帆布就完活了。像这样的大棚还有三个,分别放着其他物资。由于只是暂放,所以因陋就简了。
此时,食堂大棚内充斥着新鲜树木的味道,连刚刚出锅的海鲜味道都压不住它们。
四盏明亮的电石灯在众人的头上呼呼做响,把棚内照得份外明亮。
灯光下,伍大鹏等五个人依然老老实实地排队。
“这一个得有200瓦的亮度吧?”建国安好奇地问。
“300瓦还多。要不是农村长大的,都没见过。”李子强得意地说。
孙德发努力闻了闻,还行,没闻到让人讨厌的乙炔味。这说明这几盏电石灯的机加工水平不错,封闭性能很好。
“那一次投料能维持多久?”伍大鹏插了句话。
孙德发接过话:“一公斤电石,一公斤水,三个小时没问题,亮度可调。”
李子强又说:“当初发仔把他的设计图发给我时,我差点乐死,他那是设计化学发生器呢,不是灯。看吧,我这一改,一盏灯满料时才五公斤重。要是按他的设计,十公斤都不止。机加工才是王道啊!”
“就是响声太大……”建国安有点遗憾。
“响声大?亮度低一点,声音就小了。”李子强走了过去,伸手开始调亮度。
伍大鹏问宋士达:“其他人员都安排好了?”
“安排好了,等忙完这一拔儿,我们派人分别送饭。绝不会发生中午的情况。”
中午的午饭出了一点点情况。食堂由于也是刚刚上岸,就简单地做了盖浇饭。就近吃饭的人还好说,远一点的人有意见了。那盖饭的卤是肉加蘑菇配制的,不好意思,肉有点肥,卤也浓了点。等送到后,卤凝了,样子不好看不说,有点腻人。信息反馈回来,宋士达立刻安排食堂的人想办法保证木业基地的人能吃上热饭。
食堂的负责人何远清想了半天,提出送给木业基地一套简单炊具,这面送他们食料,让他们自己做吧。
宋士达听了直皱眉,说:“没有保温设备吗?连个保温筒也没有?”
“原先有啊,我在单子列过的。也不知谁最后给删了!”随后他又嘟囔了句什么,没听清。
宋士达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想起来了,正是自己把所有食品保温设备删了,冷冻的倒是加了不少。
只能按照何远清的办法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