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剑之遗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双剑之遗计-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天柱对大山有着深厚而又特殊的感情,因此,对山的了解也比常人要多得多。以前在郑家寨做大王时,山就是自己的家窝,每天都可以闻味着山的气息,陶冶在山的怀抱中,或者聆听禽鸟的歌唱,或者早晨在山顶上沐浴**裸的阳光,赏心悦目,怡然自得。好像山就是为自己而成,自己又是为山而生。离开郑家寨,和薛剑跟着师傅,仍然与山为伍,这就是自己和山的情结。自己对山的熟知,可以闭着眼睛在山中走路而不迷失方向。

    他看到一只牙獐刚走过的十分清晰的爪印,顺着爪印他很快找到了这只牙獐,他将牠猎捕并且打晕,扛在肩上往回走。老鹰嘴近在眼前,陶春山和郭秋生均在这里等候,他引带他俩回到千仞岩住的地方。

    千仞岩有数间石窟,并非纯属天然,有凿修过的痕迹。之前大家因人多,根据情况分窟而居。薛剑见师弟郑天柱将两个陌生人带来这里,颇觉不妥,但看到两陌生人浑身是伤,气色弱沉时,到嘴边的话又噎了回去。也许师弟带他俩来有他的道理。自己不明原因,不必多猜测,再说师傅还有几天就能出关,自己的担心也许多余,到时再问问师傅不迟。如此一想,心里顿时宽释许多。

    郑天柱忙着宰杀牙獐,薛剑过去帮忙,忍不住还是问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郑天柱道:“我还未来得及相问原因,当时的情况很紧急,许多官兵在追捕他俩,接近老鹰嘴时他俩已经身受重伤,无力抗拒官兵,我下山时刚好碰到,救下他俩。问了姓名,他俩都是湖北人,一个叫陶春山,负伤轻点,另一人叫郭秋生,负伤较重。出于江湖道义,我救了他俩,等会再问明情况,若有疑惑之处,过两日让他们走路,师兄看是否有不妥当之处?”

    “只能如此,我们得谨慎些,不能因小失大,忘了责任。”

    “师兄教诲的是,有时侠义之举反而会害了自己。还有几天就是师傅闭关期满之日,师傅出关后,我们同他老人家合议一下,听听师傅的高见。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俩人图谋不轨,只要我们有防备,也不怕他俩能掀起什么大浪来,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郑天柱在说话间,剥了牙獐皮,破堂开肚,将冒着热气的内脏取出来一一放进盆中。俩人配合,很快将獐肉分成小块丢进锅烧煮起来。**,仅半个多时辰,热腾腾、香喷喷的獐肉已盛在了桌子。郑天柱用筷子夹起便于撕咬的小块獐肉分别给黄灿和慧慧,然后请两位客人入座就餐,自己和师兄亦围桌而坐。

    席间陶春山简单描述了事情的起因,因官府经常欺压百姓、犯下强取豪夺的一些罪行,俩人看不惯,忍不住经常仗义出手,闯出了纰漏,无法再在老家呆下去,被迫出外谋生。此次碰巧又亲眼目睹一个官吏平白无故地将一位善良本分的老汉打死在街头,一时义愤填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俩人便出手打倒了几个官兵,并且打死了这个官吏,出了祸端,一路躲逃,最后还是被官兵发现了行踪,被追逃至此,庆幸被恩公所救……

    一切顺理成章,听不出半点破绽,怎能容人怀疑?薛剑姑且相信之,郑天柱更是庆幸自己出手相救的及时,不然就留下了终身遗憾。有道是:英雄被灭,官宦猖獗,天下岂不更黑暗了?!

    郭秋生因伤势严重,勉强食用了少许饭菜便支撑不住,脸色苍白,额头上满是汗水。郑天柱颇为关心,马上将他扶至石窟内的一草铺上,让他躺下,随即从身上的袋中摸出一粒疗伤灵药给他服下,在他入睡后才离开。陶春山说了不少感激之语,郑天柱听了反而觉得倒胃和别扭,眉头渐渐锁了起来。陶春山似乎察觉到了,借助身体受伤之借口,也起身告谢,到石窟休息静养。这样大家各行其事,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第二日同往常一样,薛剑、郑天柱带着黄灿和慧慧在早间晨练。清晨山顶气息与景观的特殊非民间可以比拟和描述,尤其是在晨曦初吐的那一会功夫,更是让人心旷神怡到极致。黄灿和慧慧就是在这近似仙境般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也渐渐抚平了心中的创伤。人的一生最美好的珍藏要算童年时光的记忆,里面有许多天真的童话和单纯的梦想。

    陶春山在早餐后因无事可做,便在千仞岩山顶间走走,见前面绿树成荫,风景如画;黄灿和慧慧正在林间玩耍,尽情尽意,忘乎所以,这一幕画面实在感人,便不由自主地随口吟道:

    绿树红花相映中

    林荫道间情趣浓

    鸟语成奏和鸣曲

    竹马青梅玉玲珑

    薛剑因为不放心黄灿和慧慧在山巅之中嘻戏玩耍,谨防失足,故而出来相找。刚巧听到陶春山吟诗,不由心头一震,这诗文的韵味似曾耳熟,有翰林学风,又似乎不像……是真有问题,还是自己多心了?这俩人是居心叵测,还确实是落难?会不会是一出苦肉计的戏?许多问号充塞脑海,他来不及多想,隐身一颗树后,看看还会有什么情况出现。等了一会,见陶春山折身返回,口中再次吟道:

    心事浩茫天地间

    东周走过有秦汉

    百姓贫苦数朝见

    唯有君王笑开颜

    薛剑目送着他的背影,内心变得沉重起来。咬嚼陶春山所吟诗句的内涵,看得出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正义之士,如果真是如此,在他俩落难之际赶他们走,有悖于做人的初衷,英雄也失之交臂,自己无颜面再谈正义。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仅凭只言片语就判断他俩是好人,似乎更不妥当,自己责任重大,大意不得,假若他俩包藏祸心,或是朝廷中李亚图使用的苦肉计前来潜伏,为鸳鸯宝剑和小皇子而来,自己容留他们,岂不是玩火**,后果将不堪设想……薛剑此时难以决断,迷茫了!



………【第四十五章 智者千虑有一失】………

    ()    几日过后,郭秋生的伤势渐轻,已能基本行走,而陶春山已差不多好了。俩人一道来向薛剑和郑天柱告辞。陶春山道:“感谢恩公的救命之恩!感谢二位大侠的宽留和照顾!我和义弟的伤基本痊愈,来向二位大侠告辞。心情甚是复杂,有很多掏心窝的话想说!大恩不言谢,望二位大侠多多保重,咱们后会有期!”

    郑天柱是个直性子人,见他说得深情和诚恳,现在又打招呼要走,之前的一点疑虑也消失贻尽,开口道:“郭壮士身体还未完全康复,不宜长途跋涉奔波。再说,官兵也还可能盘桓在山脚下,现在走还不在时候。你俩人安心在这里养疗,过几日我腾出时间来送二位下山。师兄,你看如此做是否妥当?”

    薛剑这几日在暗中非常留心地观察他俩,见二位均是勤劳本分之人,而且言语间经常流露出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情绪,印象已改观,现在二人不顾个人安危提出要走,凭感觉更不可能心怀叵测带有目的,多两个可心的正义之士只有好处而无坏处,于是道:“师弟所言极是,二位不必拘谨什么,这里条件虽然简陋些,尚还能住,如不嫌弃,二位壮士尽管在这里住下,刚好师傅今日要出关,是个好日子,你俩还可见见我们的恩师。”

    “恭敬不如从命。”陶春山想想又转换口气道:“只是这么大的恩情,我俩人无以为报,还要再相扰二位恩公,颇感惭愧之至,惶恐至极,内心十分忐忑不安,还是走比较妥当。如有缘,来日定可再相见……”

    “二位请释怀,不必如此!”薛剑道:“都是武林中人,一般的血性,谁能没有个落难之时,举措不便?”能为社稷之忧而忧者,为百姓之急而急者,备受我等尊敬和爱戴!再说,二位下山后又能投奔哪里?在何处安身?”

    “唉……”陶春山一付孤苦无依的样子道:“我俩奔逃在外,家里音讯杳无,不知死活。异处无亲眷,它乡无故人,已无安身之所,立命之处,所以谈不上投奔,漂泊到哪里再说哪里话。”

    “我师兄已经说过,二位请宽心留居,无什妨碍。我们生逢乱世,豺狼当道,民不聊生,国不安泰,我们空有一腔热血,却感到报效社稷之无门,均沦落在此,都是同样的命运,所以二位不必再有顾虑,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有饭大家一块吃,有难大家一起挡,我们同舟共济吧!”

    就在大家说话的当儿,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黄龙真人闭关时垒在洞口的碎石块被一股强大的掌力震塌,薛剑和郑天柱如飞似地赶了过去,见真人红光满面地走出洞口。俩人放了心,抢着喊师傅,并且不断地问长问短,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真人带着慈祥的微笑用双手在俩人的肩上拍了拍道:“辛苦你们了!”

    来到石厅,黄灿和慧慧争着喊爷爷,欢天喜地,围着他转悠个不停。

    陶春山和郭秋生给真人请安。真人一愣,不知俩人是何来路。薛剑上前一五一十地将俩人的大概情况向师傅禀明。真人听后沉思一会,未作褒贬,也没说他们什么,这使俩人感觉有点尴尬。真人岔开话题,相问闭关之时有无重大事情发生,薛剑回答基本没有。陶春山和郭秋生听他们谈论内部事情,为避嫌疑,主动离开了石厅。

    俩人离开后,真人的脸上流露出很浓的牵挂对两个徒弟道:“按时间推算,南大侠等人筹备武林盟主擂台赛事应该有了个结果,我们蹲在这山头,消息实在是闭塞,外面的世界有啥变化,我们一概不知,等同于聋子、瞎子一般……”

    郑天柱抢着答道:“师傅不必担心,这两日我就下山去探明情况,回来告知师傅。”

    真人摇了摇手让郑天柱不要插嘴,继续道:“我相信南大侠、杨员外等人的能力,除非朝廷官兵阻扰过甚。按理讲民间设擂比武论英雄与朝廷犯不着干系,应该得以顺利进行。萧弦小英雄向我和南大侠推荐神算子马明坤去争夺武林盟主,不知其人修行怎样,虽然已有耳闻他的口碑不错,但能担起大任要有足够的分量才行。你们继续承担旧任,把这山头给贫道看好,这两日我亲自下山走一趟,是时候了!”

    “师傅闭关多日,贵体尚须保重!”薛剑听师傅如此安排,心里放心不下,不由急道:“有事弟子服其劳!我去或者师弟去,何须劳驾师傅亲临犯累。师傅调养几日,如若遇到难以决断之事再向您请教不迟。”

    “师兄说得对!”郑天柱坦然道:“师傅对我们恩重如山,传以武功,授其做人之道理,在用人之际,如若我等连这起码的小事都做不了,岂不空活于世,枉谈什么抱负。弟子赤胆忠心,还望师傅给予成全!”

    “为师对你俩有信心,切莫会错意。”黄龙真人停顿一下又道:“暂时不谈此事,明日我来考校你俩的武功,看看是否有长进。黄灿和慧慧要用心栽培,如禾苗一般,浇灌得当,给予光浴才能茁壮成长。暂不多讲,你们忙事情去吧,为师想歇一会。”

    薛剑刚走开两步,又折回身问真人道:“天柱所救俩人,是好是坏我看不出名堂,天柱亦相信他们,我们是否留他俩暂住……”

    真人手指一竖放在嘴边,示意小声,隔墙有耳。低声道:“凡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仅凭片面之词,轻信就会害自己。留住谈不上过错,救人更是仗义之举,只是有个疑问,为何他处不跑,偏偏就向我大泽山老鹰嘴躲遁?是巧合吗?如事非得已,便是一条绝路,俩人都是练武出身,江湖中人,应该清楚和明白这个道理,上万官兵围剿大泽山,他俩没有道理不知道。反过来说,如果他们苦大仇深,真正是落难之人被追逃至此,我们不仅要出手相救,还要为他俩以后的安全着想,这是我们做人的原则。你俩人听好了:观察之,谨慎之,把握之,预防之!”

    “谨遵师傅的教诲!”薛剑和郑天柱说后对师傅磕了三个响头走了出来。

    到了傍晚,黄龙真人检视了郭秋生伤口愈合的情况,并替他把了脉。真人探脉中感到此人的内力深厚绵长,非泛泛之辈可比,难怪身体恢复的如此快。从修行上看,他的内力存乎正邪之间,令人猜疑。真人站起身不露声色道:“郭壮士身体基本无恙,没大碍,再调养几日便可恢复如初,稍安勿躁。”

    “感谢恩公前辈如此关照!郭某诚惶诚恐,不知如何答谢,实在感到不安。”郭秋生一副紧张的样子,有点举足无措,这是在他醒后的第一次开口。

    “既是江湖中人就不必客气!”真人语气平和道:“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事端,即便沦落异乡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能做错事,要对得起天地良心,否则厄运难渡,天理难容。壮士既然是为伸张正义而落难,此举令人敬佩,我们为你俩能做的事不足挂齿。身体无恙为上,还是早点歇息吧。”



………【第四十六章 预言羽化】………

    ()    天微微放亮,薛剑和郑天柱来到平时练功的场子时,真人已经站在了这里。

    他俩人刚要请安,真人一个拔身,身子已飘到他俩跟前约三丈左右处,起手双掌推出,两股凌厉的劲风朝他们猛袭而至。俩人无暇说话,提气推掌,内力汹涌而出,与打来的两股气流迎面相撞,只听“波、波”两声声如裂帛,薛剑被震退三步,郑天柱被震退一步,而真人身体仅仅摇晃了一下便稳定了身形。

    真人随即如穿花绕树,身形漂泊不定,身体四周编织成一片强大的气场,荡起满地的尘埃。似有似无的身影如幻觉,薛剑感到有点头晕。真人最后在俩人中间如陀螺般旋转,愈转愈快,一股巨大的旋力将俩人旋出两丈之外,落地后还踉跄数步。

    真人收势后调匀气息,对俩人道:“你二人均有长进,天柱更快些,望你们以后勤加练习。这次考校你俩的武功,为师放心不少,以后在定力上还要多多加强,以无招胜有招,以不变应万变,切记!有件事为师也不想隐瞒你俩,我的天龄已满,寿界盈至,不久将羽化辞世……”

    “师傅!”薛剑和郑天柱听到这里齐齐跪倒地上,悲从心起,止不住泪满眼眶。郑天柱哽咽道:“您老可不能乱说!活得好好的……”

    “你二人不必难受,起来!”真人很平静地说道:“人的阳寿自有定数,强求不来。为师早就年过古稀,知足了!只是心事未了,牵挂太多,未能体会亲睹夙愿实偿之日的感受,总是遗憾……为师这里有两本书,一本记载的是功法修行,是我毕生研练的心得,天柱收之,悉心勤练。另一本是卦阵,亦是为师在传承你们师公阵法演练的基础上,再综合我在实际运用中琢磨的心得,编撰而成的,薛剑代收之,一定要保存好,千万千万不能落到心术不正之徒手中!你能学则学,不能学则传送于品质高上的有缘人。你师弟兄也可相互参详学习,取长补短,循序渐进,练功急不来,讲究悟性和积累。总之,我的门下不要墨守成规,死抱着框框条条,只有如此才能将武学发扬光大,荣我门楣。”

    薛剑和郑天柱知是师傅临终之前的嘱咐,不敢多言,接过书后均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异口同声道:“弟子谨遵师傅教诲,不负厚望!”

    真人等他俩磕完头继续说道:“今日为师便下山,如果一个月不能回来,说明我已经羽化,你们可将为师的情况在以后转告你们的师兄,要他们为正义而战,为解社稷之危难竭尽全力。千仞岩不是久候之所,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你们即可离开。黄灿一定要用心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