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魔女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魔女传-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章 上山祈福
名闻天下的蜀中道教名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自从汉代的张天师在此传教以来,云蒸霞蔚之间便沾染了许多的仙气,神仙道人的传说将这里的历史描摩得光怪陆离,让人心生景仰之余,也不免有些狐疑,于是,从古至今都有些好奇的人来到此山中,寻胜揽奇,总希望在崇山峻岭,险峰绝壁之间,访得只是在想象中存在的得道高人,如果有幸机缘凑巧,修成不坏的神仙之身,得脱尘世之烦恼苦闷,更是求之不得了。

  千年易过,从汉初至明末,山上的道观规模日益扩大,逐渐形成已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等数十间殿宇,香火兴旺,非当年所能比拟。山上冷僻清幽,恒常不变,世间纷纷扰扰却已换了不知几朝几代,乱世多如牛毛,盛世却如凤毛麟角,人民所受疾苦真是令有心人欷嘘不已,可中国的百姓能吃苦,无论多大的委屈,只要能有个虚幻的神灵庇护,日子便也能熬得下去。因此这青城山在明末这样的乱世却自香火鼎盛,日日晨钟暮鼓不绝于耳,道人们享受着吃不完的供养,倒比太平年间快活自在了许多。

  话说这年冬天,正是崇祯正年,山上的道教圣殿………上清宫又值一年一度的打醮日,已连续下了连续一月的鹅毛大雪,雪积得有半人深,山路几乎断绝,可仍然阻拦不了苦难中的人们求仙的热情和决心。在山下往上看去,人群如镶嵌在白色大布上的深色斑点,在瑟瑟寒风中如蚁群般向山顶蠕动,人们瘦削蜡黄的脸上充满了对神的敬仰和虔诚。自天启年起,四川地区连年大旱,庄稼欠收,无数民众在生死线上挣扎,朝不保夕,却都舍得将最后一点粮食供养那些饱食终日的道士们,只为了换得些许苟活下去的慰籍。打醮日也是道士们接受供养的日子,连续三天的点灯*,所花不过锱铢,所得却如山积。不过道士们的好日子已经快到尽头,因为再过三年,就有个姓张名献忠的草莽英雄崛起于距此千里之外的陕西,又在崇祯十二年开始转入四川,大肆屠杀,几乎将整个四川人民杀绝,这青城山上的道观和道士们也难逃劫难,千年香火地转瞬间成了断瓦残垣所,这当然都是后话了。

  来打醮的穷人极多,富人却也不是没有,四川自古称为天府之国,秦代便修建的都江堰灌溉了大半个川中平原,再加上发达的手工业,年景虽不好,对于那些富庶的人家来说,靠着往年丰厚的积蓄,也大抵可以维持着小康以上的水平,因此还雇佣得起一帮的仆人,丫环。上山的人群中,偶能见到一队队青灰色的暖轿,轿中坐着的就是些达官贵人们,他们无一不穿着厚重的冬衣,把肥胖的身躯死死的裹在貂皮大衣中,不时探出头来呵斥着轿夫,可怜那些轿夫们,为了些许微薄报酬,在大雪地里咬着牙,拼着命,深一脚浅一脚地蹒跚而上,远处上清宫的天灯已经在清晨的寒风中点起,一盏接着一盏,穿殿过阁,连绵不绝,将人间的悲欢喜乐传递到那遥远的天上。

  有一顶轿子在所有的轿子中显得颇为醒目,轿身为喜庆的大红色,帷帐上画了许多奇花异草,怪兽猛禽,轿子并不显大,却雇了八个轿夫抬着,似乎坐着特别的人物,轿子所过之处,香风阵阵,沁人心脾。轿帘掀起处,却露出个面相严厉,衣着华丽的老妇人,对着轿夫大声骂着:“小心点,别晃来晃去,你们这些乡下的贱种,别把我的小祖宗给惊吓了!”说着,还拿出一条长鞭朝她认为最不出力的轿夫背上抽去,将那矮小的轿夫衣服抽出了一条大裂缝,露出了其中单薄的内衣。轿夫却连大气也不敢出,只唯唯地点头,更使了吃奶的力,在雪里扎挣着。

  却有个稚气的童声劝着那老太太,“这么冷的天,他们怪辛苦的,别骂他们了,这样我听着心里也难受。”

  说话的是一个年未及笄的女孩子,穿着大红色的紫貂皮大衣,还覆着件葱绿的孔雀毛披风,脚上蹬着大毡筒羊毛靴子,秀美伶俐,青春活泼,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在白皙的脸上转动着。

  “傻孩子你懂什么,那些穷鬼,不打不骂不听话的。”

  “可是他们这样真得很可怜,爹爹教导过我,要怜惜下等人,别让他们太委屈了。”

  “你爹爹也是书生气十足,你别看这些穷人,如今对我们个个陪着笑,俯首贴耳的,那是因为我们有权有势,得靠着我们混口饭。可一旦给了他们造反的机会,他们便会象野兽一样扑上来把我们撕碎,你信不信?怜惜他们?等你有天落在他们手里,看他们怜不怜惜你”

  女孩子叹了口气:“奶奶也把人想得太坏了,您对我可不是这样的。”

  “那些下等人怎么能和您这位千金大小姐比呢,我们薛家在这成都府可是首屈一指的人家,你父亲乃三榜进士,当今皇上钦命的四川按察使,你小姨还是贵妃娘娘,皇亲国戚说的便是我们这样的人家。今后,你可要多和黄先生学学礼法,可不许再象从前那样和下人嘻嘻哈哈的了。”

  原来这女孩正是大明朝四川按察使薛成忠的独女,名唤薛可儿。她自幼丧母,父亲爱她如掌上明珠。不料这孩子生来便有不足之症,大病虽不曾有,小病却年年不断,家人四处寻医访道,都无法根治。她虽生得弱不禁风,却极聪慧,看书过目不忘,不到十岁,整部四经已能背诵。她虽生富贵繁华之乡,却颇能怜贫惜贱,同情下人,家中上上下下,都喜爱不已。今天十二月初一,是她十二岁生日,又恰逢一年一度的上清宫正值一年一度的打醮日,家人为了替她祈求平安,早早地就将她唤起,梳洗完毕,匆匆吃了早饭,就直往青城山而来。

  成都到青城山也有将近二三十里,走到山脚,花了二个时辰有余,那些抬轿的下人早就疲乏不堪,可那薛成忠为了赶个好点时辰,却不停地督促快行,一行人,由老到幼,加上随行的奴仆,浩浩荡荡,足有二三百人,锦旗招展,排场显赫,行人为之侧目。

  薛可儿和她奶奶赵老夫人坐在队伍中间的上等暖轿里,她已经来青城山好几次了,风景早已看熟,却还是常好奇地将头探出,四下张望,银装素裹的大好河山,深深地打动了这位敏感善思的女孩,心里早已默念起了读过的咏雪诗句,陶醉其中。赵老夫人却没有这样的闲情,她本是乡下的普通妇人,大字不识,因为儿子有了出息,才摇身变成了贵夫人,因为吃过些苦头,更喜欢颐指气使,不可一世的日子,对待下人正和她孙女相反,刻薄严厉,待人不留余地。一路上,象刚才那样鞭打下人,已经好几次了,只是人人畏于其子,而敢怒不敢言。

  眼下,她儿子薛成忠的轿子在队伍的最前面,薛成义面目清峻,斯文中透着威严,年未半百,却已须发皆白。内外交困的明王朝,让每一个想在乱世中稍有所作为的臣子,都忧心如焚,挽狂澜于既倒,不是随便说说那么容易的,千疮百孔的国家,即使呕心沥血也难以济事,更何况薛成忠这样的有为之臣是凤毛麟角。眼下,他人虽在去打醮的路上,心中却还惦记着最近以来接连出现,日益猖獗的四川匪患。前月,他接到不少府县的文书,又有一伙匪人在成都郊外的灵岩山呼啸起事,为首的叫张温,手下几员大将,个个凶狠无比,掳*女,烧人房舍,最甚者竟将活人生生剥皮取乐,使人在极端痛苦死去,而匪徒却以此为乐。他派了不少官军前去围捕,怎奈张温那伙人神出鬼没,在四川的大山中,四处游窜,遇到大队官军就退避三舍,只挑小队的袭击,所以围捕多日,辛苦一场,除了损兵折将,赔了些兵器粮草,就一无所获了。更让薛成忠恼怒的是,张温这帮人气焰日盛,几天前竟然冲进一个县的县衙,将县令,文书等各级官吏,人人剥皮,放进大锅中蒸煮取食,行事之时,敲锣打鼓,煽动四方百姓皆来观看,并发表演说,公开向他挑战,扬言一月之内,荡平成都府。

  薛成忠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积极地调兵遣将,今日的打醮,他鉴于最近匪患猖獗,本是打算取消的,但他的幕僚黄道周却向他建言,让他不仅要参加,而且要大张旗鼓地参加,用自身作为诱饵来吸引张温前来袭击,再布下奇兵,达到一战歼敌的目的。他犹豫再三,最终同意了,因此,今日看似平静的雪岭高山,其实却含藏着成千上万的官兵,就等着贼人出现了。不久,一场预料中的廝杀也许就将在茫茫雪地中上演。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变生不测
照薛成忠的想法,那伙匪徒虽然凶悍无比,却只是些起于草蛮的泥腿子,贪图小利,不识大义,只要以利益作为诱惑,没有不乖乖上钩的。所以早在打醮日的前几天,他就叫人放出风声去:今年的醮日不同以往,不仅规模更大,法事更繁复,更因为今年是道教祖师老子的三千岁诞辰,所以百姓供养的供养将更不遗余力,倾囊而出,估计几天下来的收入可过白银万两。薛成忠认为,如此一来,张温那伙人必来趁火打劫,更何况由于自己长期以来对他们的围剿,那伙人早也将自己视为主要的敌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自己此时出现在青城山上,便不愁他们不进入圈套。

  为了能够一劳永逸地除去此朝廷大患。他在排兵布阵上可谓是煞费苦心,在方圆几十里的青城山,他铺下了三层大网,最外一层是数千的骑兵,全部埋伏在后山的峡谷中,只等山上一声炮响,就将从中杀出,分左右两队,快速将前后山围定,不放一人通过。第二层由成都府的赵宣总兵亲自统领的,人数也有上千,分别由他手下的几个千总分别统领,偃旗息鼓,分散在青城山上的各个石洞内,青城山号称有三十六大洞,七十二小洞,大洞可容百人,小洞也可藏下数十人,因此那成千官兵,分散在那些洞中,倒也还绰绰有余。最里面一层则是他精心挑选的上百名捕快,个个身材魁梧;武艺过人,且勇敢大胆,不少人家中都有被匪徒洗劫的经历,因此面对匪徒时足以奋勇向先,以一当十,这些人被布置在了此次打醮的中心区域上清宫以及周边的几个小殿内,有的化装成道士;有的化装成上山祈福的普通民众。他本人则亲率贴身的几十名亲兵护送家人上山。

  其实对于这样大胆而冒险的计划,他的内心不是没有犹豫的,将一家大小推到如此危险的境地,尤其是自己的女儿和母亲,他感到无限的愧疚。可惟有借着带全家打醮祈福的机会才能名正言顺地上青城山,也才能吸引来所有的匪徒,达到一战定胜负的目的。他是女儿的慈父,母亲的孝子,可更是国家的柱石,社稷苍生的希望所在,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道理,他自幼便熟捻于心,当作指导自己为官为人的最高原则。更何况如今又值乱世之秋,内忧外患,兵灾连连,自己作为臣子的更应当为皇上分忧,替黎民除害,个人之进退荣辱只能是置之度外了。

  此刻,他的心思全部都放在下一步的围剿方案上,他设想过那些匪徒的种种可能采取的行动,大张旗鼓地冲上山来劫掠,那样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不过这样一来,动作太大,势必引起官府的注意,即便得手,也不好脱身。所以按照他的设想,张温那伙人极有可能是化装成老百姓,隐蔽上山,等待时机,然后一举下手,而后借着茫茫的雪山为掩护,逃之夭夭。

  想到这里,他不由地将头探出轿子,看着山路上的那些百姓们。那些百姓虽衣着褴褛,面带愁苦,却难见有凶悷之气,怎么看也不象是为非作歹之徒。难道那些人不来此地了么,自己的精心策划又落了空?他的心中不由得有些焦躁了起来。就听得仆人薛贵叫道:“老爷,到了,请您下轿!”原来不觉间,已到了上清宫的外面。

  这上清宫始建于晋,到了五代又由大臣王衍再建,结构日趋整严,山门、正殿、配殿、玉皇楼次第排开。抬眼望去,“上清宫”这三个字遒劲有力,古朴端严,山门边的石壁上“天下第五名山”的刻石赫然在目,向人们宣示着它悠久的历史。

  一行人便都下了轿,拾阶而上,进入宫门,穿过老君殿到了此次打醮的上清殿,薛家人丁虽不太兴旺,也有几个房族,在他之下,老二薛成孝,老三薛成仁,老四薛成义,个个都是有几房姨太太的,今天也都趁机跟了来凑热闹,再加上陪伴的丫环,仆人,亲兵,总数不下百人,殿内虽然十分宽阔,但因为本来就有许多来上香,祈福的民众,再加上一群做法事的道士,早就挤得水泄不通,一下子又来了这么多人,便有些容纳不下。赵老夫人见状,就吩咐后边的一名亲兵头目:“叫你手下的把那些老百姓先赶出去,我们好做法事。”亲兵得令,就开始大声地吆喝驱赶起来,那些百姓见来了一群衣冠显赫的达官贵人,又有一帮威风凛凛的官兵护卫,心中本就有些惶恐,听得驱赶,个个都忙收拾起地上的香烛等物,准备离去。薛成忠见状连忙劝阻:“乡亲们别走,请安心在此打醮,千万不可因为我们而有所顾虑。”又上前轻声对他母亲劝慰了一番,总算说服了赵老夫人一行人先到配殿耐心等待一会,再来做祈福法事。

  跟着手下的亲兵护送家人去了不远处的配殿休息,他又转头回来,这大殿内外他早就安插了许多捕快,眼下他急着了解他们所侦听到的种种情况。

  他要来几根香,在大殿中间的一个蒲团上跪下,作出一副虔诚求福的姿态。这上清殿顾名思义就是供奉上清灵宝天尊,他抬眼向上望去,那尊泥塑的雕像惟妙惟肖,色彩华丽,并配以黄金做成的暖阁,里面还挂了黄色的幔帐。供案上的大香炉内插满了大大小小的香,烟气氲氤,将那案前桌图上的绣花也弄得有些模糊起来。一位面色红润,身材瘦长的中年道人正在敲打放在供案右侧的大磬,磬声清脆悦耳,萦绕在殿内,更敲打在每个虔诚跪拜者的心中。更有多位年轻道人正在案前设置两排拜墸希孀糯箜嗟慕谧喟谂攀种辛孱酰№啵摚牡雀魇嚼制鳎似鸨朔偌由峡谥械哪钅钣写剩萌颂从行┗杌栌P矶喟傩找哺膨系啬钭判闹械脑竿衲甏蝓匆鞘揭丫剂恕

  几位道士正在大殿的一角里接受着十方信徒的供奉,他们脚下的大筐内已经堆满了数不清的碎银和铜钱,看来今年又是收入颇丰。其中一位长得很壮实的道士向薛成忠走了过来,俯下身来,将手中的一杯清茶递到他手上,同时轻声说道:“大人,看了几个时辰了,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之处。”

  “噢,现在人渐渐多起来,张温那伙人必定藏匿其中,你们都要瞪大了眼睛,别放走了一个可疑之人。”

  “属下明白。”

  “还有,你马上去通知埋伏在各山洞的兄弟们,让他们千万藏好,听到这里的大钟敲响,便马上将这上清宫团团围定。”

  那道士便是薛成忠手下的一名捕快,名唤孙武。几天前,他们一帮人就已经秘密上山,化装成道士,在这里守株待兔,预备将匪徒一举歼灭,可每天除了念经,做法事,就是清扫庭院,早就等着有些不耐烦了,好容易熬到今天,更是暗地里摩拳擦掌准备痛痛快快地厮杀一场。

  得到薛成忠的指令,他便急匆匆地起身离去,离此不远有个天师洞,那里也有百名捕快在那里潜伏待命,他想先到那里去传达命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