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续五天,每日一城。被制造出来的神迹,似乎变成了真的神迹,甚至连很多元起部下的将士,都认为是有神明在暗中帮助自己,士气也越来越高涨。反观高句丽,虽然东川王下令封锁了消息,但神迹出现的事情,还是像长了翅膀一样不胫而走,弄得国内军民惶惶不可终日,认为元起大军是天神派下来,惩罚高句丽的天兵天将。

    五天后,元起所部来到了辽东,辽东和高句丽接壤,到了辽东,元起随时可以向高句丽用兵。时任辽东太守,是元起在宛城任职期间,拔用的义阳新野人邓芝。当初邓芝跟随着元起一起返回了幽州,随后不久,就被元起任命为辽东太守,邓芝上任之后,对公孙度残党进行了清理,让地域辽阔的辽东郡,彻底掌握在了元起的手里。既是后方的粮食产地,又是海战的第一道防线。此后的两年中,邓芝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政务才能,把辽东搭理的井井有条,郡内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元起来到辽东城外的时候,邓芝早已率众出来迎接了。随着邓芝进入郡守府中,元起向邓芝询问起来他对高句丽人的看法以及对策。邓芝如数家珍的把高句丽人的情况一一向元起作出说明,大体和诸葛亮说的差不多。但却更要具体、详细。最后,邓芝为自己的言论做出了总结:“主公。高句丽地处偏远,今日平定,明日复反,我军劳师远征殊为不易。因此,芝以为,主公应攻心为上,伐谋为下,一战而收服其心,震破其胆,令其不敢再反。”

    邓芝说完,诸葛亮笑着鼓起掌来:“想不到伯苗不但精于政务,战法亦不俗啊。”元起也跟着笑道:“伯苗之才,屈居于辽东,确实是有些屈才了,我意,打下高句丽和扶余之后,将两国改为一郡,届时,伯苗便去新郡任太守。”元起的话,令邓芝心中很是感动,扶余和高句丽是两个与辽东接壤的王国,邓芝自然知道,这两个王国的领土每一国都不在辽东之下,日后合并为一郡,简直就是国中之国,不是元起十分信任的人,绝不会被元起任命为新郡的太守。

    邓芝站起身来退后两步,向着元起恭敬的鞠了一躬,正色道:“邓芝本是布衣,声名不显于世,主公不以芝卑微,将芝带来幽州,并委以太守重任,芝心中感激,愿肝脑涂地以回报主公大恩。”

    诸葛亮看到邓芝激动地情怀,不想让邓芝承受太过沉重的心理压力,于是开玩笑的说道:“伯苗,主公这还没拿下高句丽和扶余呢,他不过是给你一张画饼而已,你看你,还认真起来了。”

    诸葛亮的话,逗得元起和邓芝同时大笑了起来,大笑声中,元起还若有若无的看了诸葛亮一眼,心中对诸葛亮越来越满意了。当初元起把诸葛亮放到大都督司马的位置上,经过这一年多的锻炼和积累,诸葛亮的进步是很明显的,无论是处理政事,还是治理军事,甚至是协调同僚之间的关系,都处理的游刃有余。元起相信,等诸葛亮亲身经历了这次讨伐高句丽、扶余,抵抗鲜卑的战役之后,他在临阵指挥方面的才能,将会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进而得到质的飞跃。

    因为此次作战时间紧迫的关系,元起没有浪费时间,在到达辽东的第二天,元起就率领所部,联合邓芝率领的辽东郡兵,合计一万五千人,对高句丽发起了猛攻。

    一日之内,元起大军连克三城,其所部将士因神迹出现的原因,士气高涨,战斗起来极为勇猛,且悍不畏死,简直和传说中的天兵天将没有区别。在打破城池之后,元起采用了邓芝攻心为上的策略,对城内的异族子民进行了安抚,告诉他们,自己是幽并大都督、骠骑大将军、冠军侯,是秉承天子的旨意,来高句丽给这里的子民带来更好生活的,同时,元起还不吝耽误一些进军的时间,亲自视察了城中的粮田和耕具,指出高句丽人落后的耕种方式和已经被时代淘汰的耕具,是不可能让土地收获到丰收的,并让军士们拿着先进的耕具,给高句丽人民做示范,让他们知道如何才能最有效率的对土地进行开垦。

    元起的和善以及先进耕具和耕种方法,让大量的高句丽人走出家门,围在身边问个不停,恐惧,逐渐从他们的脸上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对丰收的渴望。无论是哪里的子民,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土地里,能收获到更多的粮食,对于这些最最普通的劳动人民来说,谁能带给他们丰收,谁能让他们一家老小过上温饱的日子,谁就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在元起的努力之下,高句丽人对燕军的仇视,消弭于无形。在已经占据的三座城中,元起每个城只留下一百名军士,他们的任务更多的不是守城,而是把更多的农事上的知识传授给普通的高句丽人民。

    第二天,元起继续率军前进,再次上演一日之内攻克三城的大胜。不过,这一日的战斗与昨日不同,高句丽的抵抗已经不再那么强烈,甚至,还有一个城的子民,杀掉了残暴不仁的将领,自发的开城投降。原因无他,昨日元起的义举,已经获得了高句丽子民的认可,他们不再认为元起是前来掠夺他们财富的入侵者,而是认为,元起是来指引他们的引路人,将会带领他们过生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有的时候,底层民众的心,就是如此单纯,即便你是国王,但你如果不能给我安定的生活,我也不会认可你国王的地位;即便你是外族人,但你如果能让我的生活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么我就会对你敞开心扉,认为你是我的朋友。

    第三天,元起依旧保持着连克三城的势头,这一日,有两个城的子民,在其守城将领的带领下,主动打开城门,奉上酒食,迎接元起大军入城。

    丸都,王宫之内,东川王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战报,脸上既震惊,又愤怒。他不明白元起对自己的部将子民们施了什么魔法,竟然让他们主动对元起投降。不过,东川王心中清楚,最多再有两天,元起大军就会杀到丸都城外,届时,摆在自己这个高句丽王面前的,除了投降,就只有死路一条。

    不甘,是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尤其是像东川王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心中的不甘就更加强烈,他绝不能容忍自己安逸的生活被破坏,自己的王权被肆意践踏!于是,东川王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来人,传令让丸都南方所有城市的军队,放弃抵抗,丢掉那些贱民,即刻汇集到丸都来,本王要在丸都和燕军决一死战!”

    东川王的想法是疯狂的,在丸都南方,还有七座没被元起大军占领的城池,每座城池中,都有着一千到三千不等的军马,再加上丸都城中的两万多驻军,东川王准备集合起四万大军来,和元起所部的燕军,来一次破釜沉舟的正面对决!他就不相信,自己集合起来的四万大军,凭借着丸都城的坚固,还不能打退元起的一万五千人吗?

    于是,在东川王的命令之下,南部七城的军马,奉命调动了起来,他们不得不丢下自己的父母妻儿,在一片悲泣的哭声中,拿着武器,踏出了家乡的城池,向着丸都城集结。
………………………………

第二百零二章 感情牌

    两日后,东川王出现在了丸都城外的军阵之中,在他身后,是数十名部下将领和四万大军。原本,东川王是想依靠丸都城的坚固来抵抗元起大军的,可是在最后一刻,他又改变了主意,决定和元起所部在城外一较高下。

    促使东川王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元起每占据一座城池,都会留下一百名军士传授城中普通劳动人民劳作技巧,一百人虽然不多,但是数日下来,元起已经占据了十六座城池,因此,他的部队中,非战斗减员就达到了将近两千人,现在跟随在元起身边的,只有一万三千多人了,这就让东川王大大松了一口气,他认为,以自己集结起来的四万大军,破掉甚至是消灭元起的一万多人,是没有任何难度的,能在正面战场击败元起的燕军,一定会让自己的声望更上一层楼,更好的对麾下子民进行统治。

    排众而出,东川王来到了战阵最前列,看向对面两百步之外的元起。东川王扬声喊道:“元起,你无端开启战事,入侵我高句丽,令两国民众生灵涂炭!今日,本王要你有来无回!”

    元起端坐在玉麒麟上,策动麒麟缓缓上前两步,高声说道:“东川王!你暴虐无度,让治下子民惶惶不可终日,饥饿穷困,民不聊生,本王今天就要代天子替这些百姓讨还公道!”

    随着元起的慷慨陈词,东川王身后数十名将领中,有半数以上的人都低下了头,用以遮掩他们充满怨恨的目光。不错,正如元起所说。东川王身后的这些将领,没有一个是傻瓜,他们怎么会不明白东川王的心思呢?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

    诸葛亮策马来到元起身边,向着四万高句丽军士大声说道:“各位!吾主乃是天朝上国的冠军侯。此番前来,实为秉承天子旨意而来。天子,是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天子。天子给你们土地,给你们钱粮,让你们世代繁衍于此,从未曾亏待过你们半分。可是你们的东川王,却一直歪曲事实,向你们灌输敌视天子,教唆尔等与我为敌人。而他们却中饱私囊,霸占了原本属于你们的土地?是谁贪婪无度,侵吞了你们的钱粮?是他!就是你们自认为是同族人的东川王!”

    诸葛亮伸出手,直直的指向东川王,继续说道:“你们的东川王,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征调南部七座城池的军马前来供卫丸都,作为军人,你们服从命令,是令人敬佩的。可是你们想一想你们的父母、你们的妻子儿女,失去了你们的保护,他们将会陷入何种艰险的处境?!如果冠军侯不是带着诚意和友好而来,你们在南部七城中的家人,早已暴死街头了!冠军侯秉承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仁慈,善待你们的家人,你们说,谁是真正为了百姓?”

    诸葛亮的一番话,让东川王身后另一半的将领也纷纷低下了头。高句丽虽然是个王国,可领土只有辽东一个郡那么大,地域的限制,决定了高句丽的人口数量。在高句丽这快弹丸之地上,稀少的人口,造就了国内稍有名望的家族,都是互通姻亲,很多人都和南部七城中的居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诸葛亮的话深深地触动了他们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东川王下令强行把七城军士全部调来守卫丸都,必然会让七城的防卫,陷入前所未有的空虚之中,只要数百敌军,就可以轻易控制住一座城池,如果元起真的狠下心来,一声令下,恐怕七城内所有的居民都要人头落地了,可是元起却没有那样做,和东川王的所作所为比起来,元起倒更像是关心族人的同胞了。

    留出一段时间,让高句丽将领们暗中做了比较之后,诸葛亮又抛出一枚重磅炸弹:“我天朝上国的威严不容侵犯,冠军侯此番率兵前来,乃是上天的旨意。神明护佑着我军一路行来,胆敢有违天地旨意的人,必定会受到神明的惩罚,神明将会指引我军的战刀,砍下那些冥顽不灵之人的头颅!”

    自从和元起一起研习了鬼谷十三篇之后,诸葛亮的辩论之术,变得更加犀利,连番恩威并施的话语,让除了东川王之外的每一个高句丽人,心头都是沉甸甸的忧虑。天降神迹的事情,在场的人都已经听说了,甚至还有不少人,亲眼见到了辽东城外那座气势雄浑的冰城。高句丽人素来敬仰神明,早就对元起大军受到天神庇护的事情,心存敬畏了,此刻听到诸葛亮的话,心中的畏惧变得更强烈了,一小部分士兵,甚至都已经丢掉了手中的武器,俯下身子向着元起的方向行礼。

    “干什么!你们这是干什么?!”东川王见状,气急败坏的吼道:“愚蠢!那些天降神迹的事情,都是他们编造出来的,都给本王拿起武器,拿起来!”

    一些丢掉了武器的高句丽人,在东川王的呵斥下,又把丢在地上的武器重新拿了起来,呆滞的目光,显示着他们此刻内心的矛盾,心乱如麻。

    没有让这些人的质疑持续多久,元起向着身后一挥手,燕军的战阵忽然分裂成两部分,在战阵的中央,露出一条可容十余人并行的通道出来。数千名高句丽人,相互搀扶着,出现在战阵的通道中,向着战阵的最前列走来。他们,正是南部七城中的居民。为了避免元起麾下战斗力的减损,同时也为了让这些子民已经踏上战场的家人,免于横死刀下的惨剧发生,诸葛亮亲自挨家挨户的游说,耐心的向这些子民讲述道理,让他们随同燕军一起来到战场,号召那些被征调到丸都的家人,放下手中的武器。

    诸葛亮这么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眼下,战事吃紧,幽、并北边的整条防线,每一寸地方,都面临着鲜卑人的进犯,随时可能燃起战火,留给元起平定高句丽、扶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正如邓芝所说,攻心为上,伐谋为下,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平定高句丽,不但对整个战事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可以把高句丽变成稳定的后方,缩短供养前线军士的补给线。用七城居民感召高句丽军士,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办法。

    东川王素来高高在上,怎么可能会认得眼前的这些普通百姓?怒斥道:“元起!不要以为你找一些人来冒充本王的子民,就可以扰乱我军心,这些伎俩,太可笑了!”

    东川王不认识眼前的人,可不代表所有人都不认识。一名东川王身后的将领忽然翻身下马,对着燕军战阵中的一名老人问安道:“父亲大人,你怎么来了?”

    随着这名将领的开口,越来越多的人对着燕军战阵中的高句丽人群,或问安,或行礼。一时之间,隔着战场,两边的亲人们哭泣着互诉衷肠,哭声、喊声、问安声……不绝于耳。
………………………………

第二百零三章 枪王之威

    东川王眼看自己的部将一个接一个的下马与敌军阵中的亲人相认,身后的士兵一批又一批的跪倒在地,对着敌军阵营泣不成声,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涌上了东川王的心头。

    现在,东川王已经明白过来了,元起阵中的民众必定是南部七城的居民无疑,他也同样明白了,元起不杀这些居民,而是把他们带到战场上来,乃是极为高明的攻心之计。

    东川王向着身后的将士们声嘶力竭的喊道:“起来!你们都给本王起来!你们的亲人是被元起胁迫的,你们只能拿起武器,杀光燕军,才能真正救出你们的亲人。”

    “不是这样的啊,儿子啊,冠军侯对我们极好,还传授给我们先进耕具和耕种之法,我们都是自愿来的,被没有人胁迫我们啊。”最先被认出来的老者,在听到东川王的惑众之言后,向着自己的儿子喊道。

    随着老者的哭喊,其他人也都纷纷诉说着元起的种种好处,劝慰着在东川王身后的亲人,放下武器,不要再为东川王效力。

    大部分高句丽将士,在亲人的劝慰之下,纷纷丢掉武器,摘下头盔,放弃了抵抗,但还有一小部分将士依然坚定地拥护着东川王。

    一名高句丽将领拔剑在手,扬声怒喝道:“大王平日对你等不薄,你等竟敢临阵退缩?再有乱言动摇军心者,杀无赦!”

    燕军阵中,忽然飞奔出一匹白马,马上大将舞动长枪,仅仅用了十几个呼吸就来到了高句丽人阵前,手起枪落,一枪把刚才发出呼喊的高句丽将领刺杀于马下。在元起麾下,骑白马,舞长枪的大将,除了赵虎、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