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予以赏赐。久而久之,黄金台成为了幽州蓟郡的一处象征。但是随着岁月的变迁,燕国早已不复存在,又经历了数个朝代,黄金台的名声也随着岁月的洗礼,变成了今天的幽州台。但仍不失为一处名胜古迹。

    元起站在幽州台上,心中思绪万千,一时之间,感慨不已。这个世界究竟是另外的世界,还是时光回朔,我来到了古代?但是似乎有有些不一样。扶摇子看出了元起有心事,站在台上叹息了一声,悠悠问道:“元起,你可是有什么心事?”元起回头看了师父一眼,也是叹息着说道:“站在幽州台上,可仰视苍天,俯视大地,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在这样一处充满着先贤古事的地方,徒儿看到的,却是江山摇摇欲坠之困境。

    扶摇子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不错,可怜高高在上的天子和大臣们却还茫然不知,犹自内斗不休,唉,将要病入膏肓矣。想当年为师去投军,却屡屡遭到上司轻视。让为师空有一身本事,却找不到报国之门,若非如此,为师又怎会甘心隐居山林?

    师徒二人在幽州台上又呆了一会儿,便下山回府了。毕竟,这个世界是个十分注重礼节的,待会中秋酒宴上若是看不到这师徒二人,恐怕元鹰就要发飙了。

    等到师徒二人回到州牧府,酒宴已经快要开始了。依律法,幽州境内的主要官员们,必须在中秋佳节之际,来到州牧府汇报这一年的工作情况。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有资格向元鹰汇报工作,只有幽州治下十一位郡国太守和国相,以及九十位县令才有这个资格。这个世界初期,皇帝为了防止诸侯们拥兵自重,所以大肆推行推恩令,准许各地藩王可以将自己的领地再划出一部分,分给自己的子侄。这一政策虽然稳固了统治,但同时也造成了十三州又一部辖下郡治的混乱。比如用幽州举例,幽州境内就划分成十个郡和一个辽东属国,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自然就是太守,元鹰以前就在并州出任州牧。而属国的最高长官就叫国相,简称相。进入到州牧府,元起立刻就感到了喜庆的氛围,倒不是元起的第六感作祟,而是府中招待各地官员们的流水宴,已经从大厅中摆到院子里来了。大厅所有的门窗都被打开了,可以让里面的人看清楚外面院落里的情形,也方便坐在院子里的人随时向大厅中的人敬酒。元起跟在扶摇子身后,一路向大厅中走去。已经落座的官员们,看着这一老一少昂然向大厅方向走去,纷纷低声议论了起来。

    “快看,那两个人是谁啊?怎么如此不知礼节?看样子是要径直去大厅里落座啊。”

    “就是就是,咱们身为一县县令,尚且不能坐到大厅里去,这两人,疯了不成?”

    “要我说,保不齐是什么沽名钓誉之辈,来打秋风的。”

    “嘘!噤声!你们难道没看过并州传来的战报么?”

    “看过了啊,咱们的州牧大人斩杀上万辛蛮精兵,凭着这偌大的功劳,升迁为幽州牧啊。”

    “既然看过战报,就应该知道那少年是谁了?”

    “是谁?啊——难不成是州牧大人的那位号称‘小霸王’的公子?”

    “除了‘小霸王’元起二公子之外,谁还敢这么理直气壮的区大厅里落座?”

    顿时,院子里噤若寒蝉,没有人再敢于发出议论。弹指之间灭掉辛蛮数千精兵,一招将辛蛮左兵卫斩落马下的“小霸王”,威名还是很响亮的。

    扶摇子年纪虽然看上去已近七旬,却耳朵尖得很,将院子里众人的议论一句不拉的听了进去,微笑着回头对元起低声说道:“元起,你很有名气嘛,这么多人都知道你的名字,还送了你一个‘小霸王’的称号。”元起压低了声音,轻飘飘的拍过去一记马屁:“还不是师父教导有方?”扶摇子小声笑骂着:“混小子,你大破辛蛮的时候,为师还没见到你呢,干为师何事?”

    两人一边低声交谈,一边走进了大厅中。此刻,大厅中坐满了人,身为幽州牧的元鹰,自然是坐在中央的主位上,他身边左右两侧的第一个座位都空着。从第二个座位开始,左边坐着的,是元鹰直属的官吏们,另外元起部下的张冲和田谋也在其间。右手边,坐着的都是幽州各地的地方官员,坐在第二个位子上的,是一位身穿白色锦袍,面容刚毅的将军,年纪大约在三旬左右。此刻,这位将军正饶有兴致的看着自己。在这位将军之下,依次坐着十余人,想来都是各地的郡守和辽东属国相。

    扶摇子和元起昂然走到元鹰身前,分别在元鹰下手左右的第一个空位上坐了下来。随着两人的入座,大厅里响起了一片低声的抽气声。能够坐在大厅里的,都是一郡太守,眼界和消息自然不是外面那些县令可比的,纵然惊奇,也只是发出抽气之声,却没有人进行讨论。

    那位先前关注元起的白袍武将,看着坐在自己上首的元起,微一沉吟,便向元起说道:“想必,这位少年英雄就是昔日大破辛蛮、斩杀左兵卫的虎威将军了?”元起闻言,不敢怠慢,连忙抱拳行礼:“某正是元起,还未请教将军尊姓大名?”那白袍将军微微一笑道:“某乃是辽西太守公孙入云。”“某久仰公孙将军威名,将军之名如雷贯耳。”公孙入云还了一礼:“元将军言过了,入云虽薄有功绩,怎比得上将军‘小霸王’之名号?现今在这燕赵大地,谁人不知元将军大名?”或许是因为元起奋勇抗击辛蛮,斩杀辛蛮左兵卫的事情,让公孙入云觉得很对脾气,所以公孙入云对元起说话的口气,竟有惺惺相惜的意味。

    元鹰看到元起和公孙入云相处融洽,心中感到一阵欢喜,随即安排侍从上酒上菜,正式开始了酒宴。

    席间,众位官员觥筹交错,相互敬酒,其乐融融。更有些胸中饱读诗书的官员们,开始吟诗作对起来,赢得一阵喝彩。
………………………………

第二十二章月圆之夜(二)

    就在众位官员作诗取乐的时候,一名郡守手持酒杯来到元起面前,说道:“久闻州牧膝下有龙虎二子,次子元起更是文武双全,今日是中秋佳节,各地官员汇聚一堂,不若,请虎威将军赋诗一首,以映衬良景,如何?”

    公孙入云附在元起耳边,轻声说道:“此人乃是涿郡太守崔守,原是青州人士,颇有才华,善于内政,因战乱,避祸于幽州。向崔守看去,元起发现其本人,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声姿高畅,竟是一位美男子。举起手中装满白水的酒杯,元起站起身来,对着崔守说道:“原来是崔守兄,久仰久仰,起年纪尚幼,不惯饮酒,以茶代酒,敬崔守兄一杯。”依照这个世界惯例,十二年为一轮,一轮之内的人相交,如没有血亲或是同门情谊的,可以称呼为兄,所以元起才称崔守为崔守兄。

    崔守微笑着举起酒杯,和元起对饮了一杯。然后说道:“还请虎威将军再做佳作,守洗耳恭听。”听到崔守的话,大厅中的一众官员都把视线转移到了元起的身上,等着元起的佳作。毕竟,传言为虚,眼见为实,虽然元起文武双全之名听得众人如雷贯耳,但毕竟谁也没有亲眼见到元起作诗不是?沙场上的事做不得假,但这吟诗作赋,捉刀代笔者可是多了去了。

    元起微一沉吟,然后笑着说道:“今日,某和家师登上了幽州台,心中颇有感慨。昔日姜太公受命于周室两代君主,成就伟业;燕昭王礼遇乐毅,使其连破齐国七十二城,垂名千古;燕太子丹知遇荆轲,荆轲士为知己者死,图穷匕见刺杀秦王。反观我朝,现今外戚和宦官争斗不休,边境蛮夷连年入侵,实已是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也。然而身居高堂者,上不思匡扶社稷以谢皇恩,下不思政治清明以安黎民,使得许多胸中有沟壑,腹内有经纶的能人志士报国无门,起心中甚是伤怀,现今,得崔守兄青睐,某便以幽州台为题,做诗一首。”

    大厅中的众人听着元起的感慨,都是心有同感,一时唏嘘不已,更有忠心报国者,忍不住捶胸顿足,潸然泪下。元起暗中观察了一下崔守的神色,果然看到崔守的脸上闪过一丝伤悲。先前说的那些话,不仅是有感于怀,更主要的,是元起想要借着这番话来挖崔守这位内政能臣了。元起看得出来崔守心中,始终都存在着为国尽忠的心思,现在崔守在父亲治下任职。自己完全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沉吟了片刻,元起低沉的说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听着元起的低吟,在座的文职官员们都是心有感触,有人低头沉思,有人摇头品味。就连那些武人出身,不通文墨的武将们,也都听懂了元起这首深入浅出、别出心裁的歌赋。

    沉默了片刻,有人率先喊了一句:“妙!果然妙哉!”接着,一片赞叹之声在大厅和院子里同时响起。在座上百位官员,都对元起这一首《幽州台歌》赞不绝口。

    崔守此刻也是震惊莫名。要知道崔守不但是内政能臣,还是一位名士,所谓名士,就是有诗词歌赋流传于世的,才可配称之为名士。在崔守眼中,元起这一首幽州台歌,句落既不对称,用词也不押韵,但是偏偏看似平凡的用词中,蕴含的那种意境,却引人神往。越往深处想,越是回味无穷。

    半晌,收起心中的震惊,崔守对元起弯腰行了一礼:“守今日得闻虎威将军佳作,大开眼界,佩服!佩服!”按理说,崔守是涿郡太守,元起是虎威将军,太守在这个世界时期是正四品的官职,而元起的虎威将军则是正六品的官职,虽然两人分处地方和军队两个不同的系统,但是崔守的官职依然比元起要高。完全没有向元起弯腰行礼的道理,可偏偏崔守就那么做了,这也说明崔守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见到学识比自己高的,可以不论官职出身,弯腰向对方行礼。

    崔守可以这么做,但是元起却不能泰然处之。一来元起的年纪比崔守要小;二来崔守的官职比自己要高;最主要的是,元起存着收崔守为己用的想法,这么可能给对方留下骄傲自大的形象呢?于是,元起急忙上前两步,弯腰对崔守还了一礼,说道:“崔守兄可是折煞起了。”

    崔守直起身子,看着元起,抚须说道:“天下才共一石,虎威将军独占八斗啊!”元起闻言一怔,一旁的公孙入云大笑着站起身来,走到二人面前,大声说道:“虎威将军确实可称的上是才高八斗,入云佩服。”三人相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一种惺惺相惜之意,油然而生。

    宴席继续进行着,各地太守、相以及县令们逐一向元鹰汇报这一年来幽州各地的情况,元鹰认真的听着大家的述说,并不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或是下达一些命令。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各地官员才完成了述职的过程,元鹰对幽州各地的治理情形,也有了大概的方向。

    之后,元鹰举起酒杯,对上百位官员说道:“各位同僚,本将不胜酒力,不能逐一向各位敬酒,本将便在此讨个便宜,共同敬大家一杯,胜饮!”因为元鹰长年镇守边关,所以一直自称本将。这样自称也无可厚非,元鹰本身也兼任着绥边将军之职。

    众人纷纷举起酒杯贺道:“恭祝州牧身体康泰——”

    等到众人一起喝完了酒,元鹰放下酒杯说道:“一会儿,让吾儿元起代本将逐一向各位敬酒,万望诸位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众人闻言纷纷笑着落座。

    元起急忙走到大厅中间,向四面抱拳行礼道:“起尚年幼,不可饮酒,便以茶代酒,向各位大人敬饮。”说完,端起酒杯,倒满了一杯白水,先向师父扶摇子走去。元起的举动又引起了一片称赞声——

    “那位老者就是元将军的师父扶摇子了?想不到元将军不但文武双全,竟然还如此尊师重道!”

    “少年得志,却不骄不躁,知礼节,尊师道,难得,难得啊!”

    “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元幽州得子如此,夫复何求?”

    “生子当如元虎威啊!”

    看着元起的举动,崔守的眼中亮起了一道光彩,心中暗自想到:元虎威却是与众不同,可惜年纪尚小,待我在观察他几年,若是成年后依然有如此风范,国家中兴有望矣。

    一班元鹰直属的官吏们也是窃窃私语着,史甲看着阎乙说道:“俺说的没错,元虎威是个重情义的人,我的眼光,错不了。”阎乙看了史甲一眼,轻飘飘的道:“元将军饶你一命,是人家元将军大度,和你的眼光没有半点关系。”一旁的人也是频频点头表示赞同。阎乙看了众人一眼,笑道:“看来,你们是认可州牧为主了?”史甲愣了一下说道:“难道你不是这个想法?”阎乙还没说话,旁边的有人就说道:“其实他心里早就认州牧为主了,否则,他怎会以下属自居?也就你没看出来而已。”史甲闻言,又转头看了看微笑不语的阎乙,顿时恍然大悟:“好你个阎乙,瞒的俺好苦!”

    且不说阎乙史甲等人小声交谈,此刻元起已经向扶摇子敬完了酒,他又重新倒满一杯白水,转身走到公孙入云身前,向公孙入云敬酒。之后依次挨个的敬下去,其间,自然少不了一众官员对元起的赞誉,元起都是面带微笑,谦逊的回礼。举手投足之间,竟也是初具了几分君主的风采。让一直在暗中观察着元起的崔守,更是多了几分感慨。

    酒宴过后,元起安排人手为上百位官员准备休息的房间,因为来的官员太多,州牧府中根本不可能住不下那么多人,所以,只有公孙入云、崔守等少数几个人留宿在州牧府中,地位差一些的官员们都被元起安排到蓟郡城中的客栈中居住,一时之间,导致城中的客栈全体爆满。元起特意吩咐去安排客栈田谋,一应花销全部记在州牧府的私账上,且不可动用府库钱两。这一来,又是赢得了不少人的赞誉。好在现在清风制作金丝叶,已是初具规模,销路也很好。元起的外公易老丈更是带着几大车的金丝叶贩卖到江东去,听说收益也很是客观。金丝叶在江东那个富庶之地,竟然卖到等量黄金的价格。正是因为金丝叶带来的收益,元起才有资本大包大揽的将众位官员的食宿花销,记在自己的账上。

    入夜,崔守跪坐在州牧府的一间客房中,点着烛火在看书。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打断了崔守的雅兴。崔守走到房门前,打开门之后,看到元起正独自一人站在门外。
………………………………

第二十三章月圆之夜(三)

    崔守急忙让开半个身位,延手请道:“不知元将军深夜来访,有失远迎,快请进。”元起笑呵呵的说道:“崔守兄,某敬你为兄长,你却一口一个将军相称,这是不是有些见外啊?”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了崔守的房中。

    崔守闻言一怔,随即笑着说道:“我倒是想称呼将军一声贤弟,只是…”一

    “崔守兄爱怎么叫就怎么叫。”元起被崔守打败了,略显懊恼的说道。崔守看着元起的神情,忍不住轻笑道:“将军少年有成,年岁未及加冠,便有了偌大名声,人皆呼为‘小霸王’,天子更是下诏亲封虎威将军,将军还有何苦恼之事?”

    元起闻言,心中一动,认真的说道:“某此次深夜造访,正是有件烦恼之事,还望崔守兄解惑。”崔守原本只是玩笑的话,可是看到元起认真了起来,忍不住说道:“将军但说无妨。”元起伸手请崔守落座,然后坐到崔守的对面,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说道:“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