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场的时候,却无奈的发现,自己部队的外围,已经被元起压制住了,自己已经抽不出人马来抵挡赵虎的这次突击了。

    无奈之下,于禁丢掉指挥用佩剑,反手拿起长枪,等待着和赵虎的最后一搏,如果能利用小范围内有限的兵力,成功的将赵虎击杀,说不定还能借这个机会杀出重围;如果不能的话,那也就不用多想了,常山赵赵虎的枪下,已经有数十位名将成为亡魂了,大不了,于禁用自己的性命,为其再填一缕亡魂而已。

    声动,风起,银枪到!破日枪在赵虎的运用下,刺破空间,转瞬之间便刺到了于禁的眼前!于禁横起长枪,将枪杆拉伸在身前,双手在枪杆上反方向用力,使长枪在拉伸中急速的转动起来,形成一片枪影。

    于禁的长处在于行军布阵,他的武艺距离一流武将可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于禁毕竟在军旅之中混迹多年,还是有自己的看家绝技的,现在他施展的,就是他用了十年的光阴,摸索出来的拿手绝活,最善于防守的一招,这一招就像是一扇转动起来的风车,把身体的各个位置都保护在内,说白了,就是于禁给自己设置了一道乌龟壳,自己躲在壳中,凭借着坚固的防御挡住对手的猛攻,然后再伺机反击。

    以往,于禁凭借着这一招,数次挡住了对手的必杀一击,可是这一次,于禁的乌龟壳没能在起到任何的作用,破日枪势如破竹的切入于禁的枪影之中,七探盘龙枪法瞬间施展了出来,在重重枪影中忽然爆发出了七道银光,银光闪现之中,七条银白色的白龙忽然暴起,将于禁的枪影震得支离破碎。

    不等于禁做出下一步的应对,赵虎清啸一声,借着小白龙的冲刺,青釭剑的剑光暴起,在于禁的长枪上一闪而逝,然后重归于无形。于禁只感到手中一轻,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手中的长枪,已经被锋锐的青釭剑斩断了近三分之一的长度,现在自己手中握着的,只不过一根失去了枪头的木棍而已。

    失去了武器的于禁,再也无力阻挡赵虎的银枪,赵虎双手疾挥,破日枪再次幻化出七条白龙,从不同的角度,扑向于禁的身周各处要害。

    噗噗噗噗——接连七声利刃破体之声响起,赵虎收枪立马,眼神冰冷的看向于禁。于禁保持着刚才的姿势,没有任何动静,而这种安静,在下一刻便被打破,于禁的身体忽然颤动了起来,七处要害上猛然喷溅出七股血箭,殷红如朱砂!
………………………………

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手吧

    随着于禁的身亡,荆襄军团这支精锐,再也无力抵挡元起和赵虎两个方向的冲击,很快便被打破了阵型,被分割成了大小十几块,陷入了各自为战的窘境。

    当齐天带着飞龙军,彻底击溃孟达残部之后,调转马头,从另一个方向向荆襄军团发起了冲击,让荆襄军团的处境,变得雪上加霜。在三队人马的夹击之下,荆襄军团最终还是被击溃了,这支集合了荆州、益州两地青壮,让于禁耗费心血,历时两年训练成军,被泰山引以为傲的精锐,终究还是在天归军和飞龙军这两支更为精锐的军队围杀下,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踏上战场,也是最后一次。花费了泰山大量财力、物力的荆襄军团,仅仅是昙花一现,就凋谢了。

    在击溃了全部的益州军之后,元起来不及清理战场,立刻下令带上所有伤员,向后方撤退。元起此举,让那些没打过仗的朝廷大员们疑惑不已,这明明已经打赢了,为什么还要撤退呢?战场上那些散落的武器、衣甲、战马,那可都是钱啊,再说,还有数万的俘虏呢,这些益州军的战斗力,他们可是都看在眼里的,要是把这些俘虏带回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训练,重新整编成军队,那可是一直不容小觑的力量啊。

    可是现在元起就像是看不到这些东西似的,直接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不得不令人疑惑。这些朝廷大员们,有心想上前去询问元起为何要着急撤离,可是却又畏惧元起那满身的血迹,对于这些饱读诗书,只善于治理内政的大臣们来说,浴血奋战之后的元起。和传说中的九幽杀神的形象倒是差不多,因此,这些大臣们只好打消了向元起询问的念头,转而把心中的疑惑,问向了皇甫初。

    对此,皇甫初解释道:“诸位不要忘记,这里可是汉中,是泰山的地盘,大家真的以为泰山是出兵剿匪,凑巧碰到了咱们。把咱们误认成了山匪吗?其实,泰山早就已经探听到圣上御驾亲征的风声了,这一切,都是泰山布的局……”

    能当上朝中重臣的,哪个不是心思玲珑之辈?听到皇甫初解释到这里,他们怎么还会不明白,泰山这是要造反啊!而且泰山这反,造的很隐蔽,既不落下骂名。还能顺利的将元协杀死。

    难怪元起这么着急的要撤离。连战场上遗落的大量物资都顾不上了,原来他是在担心泰山破罐子破摔,率领大军前来追杀!想清楚这一节,一众大臣们再也不敢浪费时间,纷纷登上马车,或者跨上战马,加快速度向后方撤离。须知,现在燕军加上天子带来的军士,也只有四万多人,汉中可是驻军二十万的重镇,要是泰山不顾一切的追杀过来,就是磨也能把自己这些人磨死了,在绝对的人数优势面前,再精锐的部队也只能落得折戟沉沙的悲惨结局。

    在元起的催促下,燕军带着伤兵快速向斜谷关方向撤退,那里,还有朱皓率领的一万名大军驻守,只要达到斜谷关,整合人马,凭借着斜谷关的坚固,也就足以抵挡十万人规模以下的攻势了。

    在撤退的过程中,落后的三万燕军终于赶了上来,他们原本是和元起一起从燕京出发的,可是因为战马的原因,被天归军和飞龙军远远地甩在了身后,直到战斗结束了,这才在庞统的率领下赶了过来,不过这样也好,有了这支生力军的保护,元起也不在那么担心泰山的追杀了,如果泰山敢来,那就让他知道燕军铁骑的厉害。

    两个时辰之后,经过一路疾行,元起最终还是带着元协的尸体,以及三十多位朝廷大臣,安全的抵达了斜谷关,进关之后,元起下令让先前参与战斗的将士们暂时休息,但要保证甲不离身,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同时,元起命令庞统率领的三万燕军铁骑做好警戒,配合朱皓率领的一万大军,守卫好斜谷关,一旦发现有益州军追来,立刻向关内示警。

    元起的命令刚刚下达,得到休息时间的将士们还来不及散去,就听到朱皓在城关之上高声喊道:“禀燕王,前方十里卷起扬尘,应该是有大队人马正在赶来!”

    来得好快!元起顺着阶梯走上了城头,向朱皓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地上的尘土被漫天卷起,在半空中形成了一条土龙,能造成这种景象的,奔跑中的人马应该不会少于十万,眼下,能随意调动这么多人马的,只能是泰山了,泰山,追上来了!

    十里的距离并不远,在全力的策马奔驰下,转眼即至。站在斜谷关城头上所有的人,都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关下追来的人马正是益州军,泰山骑在小的卢之上,被身边的文武大臣簇拥着,从大队中央走了出来,向着关上喊道:“本王是汉中王泰山!听属下禀报,说圣上被山匪挟持,本王特来救驾!请关上守将打开关门。”

    事已至此,泰山依然如此厚颜无耻,惹得一些朝廷大臣立刻开口骂道:“逆贼!你还有脸口口声声的说什么救驾?圣上已经遭了你部将严颜的毒手,龙驾归天了!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泰山听到元协已死,心中顿时乐开了花,可脸上却装出一副惊讶的声色,开口说道:“不会?本王只是让严颜将军前去救驾的啊,怎么会伤害圣上呢?如果这是真的,那本王立刻便将严颜枭首,送到关前谢罪!众位大人说话可要讲证据啊,你们怎么就能断定是本王部下的严颜将军伤害了圣上呢?”

    枭首?谢罪?元起冷笑一声,解下腰间的包袱,扔下了关墙,对着泰山说道:“泰山!不劳你动手了,严颜的首级已经被本王斩下,现在还给你!”

    几名益州军跑上前去,将元起掷下的包袱取了回来,呈递到泰山的面前。泰山用双股剑挑开包袱,严颜的首级赫然跃入泰山的眼中!

    一名朝廷文官在关上大喝道:“泰山!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什么话可说?你说,是不是你指使的严颜来谋杀圣上的?”

    泰山摇着头说道:“本王怎么会做这样卑鄙无耻、大逆不道的事情?众位大人一定是误会了,不如打开城门,容本王进关再与各位细说其中的缘由。”

    皇甫初踏前一步,对着泰山怒喝道:“贼子!你真的以为我们都是傻子吗?放你进来,我等还有活路吗?有本事,你便攻破斜谷关,杀进关来!实话告诉你,圣上是驾崩了没错,可是圣上留下了遗诏,将天子位禅让于燕王!你就断了心中那龌龊的念头!”

    听到皇甫初的这句话,泰山的脸色瞬间阴冷了下来!又是元起!又是元起!!!为什么每次都这个令人讨厌的元起,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抢走自己的所有风头呢?泰山本以为自己在占据了半部荆州和益州全境之后,可以挣脱永远压过他一头的元起,没想到,即便现在自己已经是贵为汉中王,依旧被元起抢了风头,而且还是最大的风头!

    泰山暗中握紧了双拳,心中在快速的转动着念头,他在思量到底要不要下令攻城,一旦这道命令下达下去,如果能杀光斜谷关内所有的人,来个死无对证,就可以让他清除掉所有的障碍,顺利的登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天子位;但若是不能攻破斜谷关,那么,自己就是身败名裂的下场,二十多年来的种种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在泰山犹豫不定的时候,城关上的皇甫初忽然对着元起拜倒在地,口中高声说道:“老臣皇甫初,恭请圣上继位!”在皇甫初的带动下,钟繇也反应了过来,连忙和其他的三十几位大臣一起,跪倒在了元起脚边,齐声说道:“恭请圣上继位!”

    他们的呼声,远远地传下关来,让犹豫不定的泰山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踏平斜谷关,将里面的人斩尽杀绝,一个不留。先前他在利欲熏心之下,设计害死了元协,本以为自己可以借机登上天子位,没想到元协竟然立了这样一道遗诏,把帝位传给了元起!自己非但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反而还损兵折将,失去了于禁、严颜、孟达等军中大将不说,还损失了四万多的人马,这其中,甚至还包括被他寄予厚望,准备日后拿来平定天下的精锐荆襄军团!现在,他还要眼看着皇甫初和钟繇等元老级的大臣,将元起捧上帝位!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泰山接近到了爆发的临界点,他的右手,缓缓地举了起来,随着他的动作,十万益州军们已经把手放在了腰间的刀柄上,只要泰山挥落手臂,他们就将拔出战刀,誓死踏平斜谷关!

    当泰山的手臂就要举到顶点的时候,一道粗壮的声音,忽然从关墙上传了下来:“大哥,你收手吧!”
………………………………

第三百七十八章 男儿有泪不轻弹

    一直在旁看着的张武,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了。张武是耿直,脑筋也不是十分的灵光,可今天的事,他却也看了个明明白白,他知道,泰山是真的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个以忠义为本的大哥了。

    尽管张武的内心中,十分不愿意和泰山为敌,但是既然泰山已经和他割袍断义,张武那就只能彻底的站到元起这一边。他此刻站出来,是希望泰山能稍念旧情,就此罢兵,避免两方人马生灵涂炭,也避免泰山向更深的泥潭滑落,更避免自己和泰山兵戎相向。

    泰山抬头看了张武一眼,眼中中带着复杂的情绪。张武这张黝黑的面孔,是泰山这辈子记忆最深的面孔之一,毕竟二十多年的生死相依,朝夕相处,可不是一日两日便能淡忘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关威和张武这两员虎将,泰山自己的性命早就不知道丢了多少次了,自己之所以能活到今天,成为一方王者,关威和张武功不可没。可是如今的张武,已经是元起的手下大将了,是泰山亲手把张武当作弃子抛了出去……一丝悔恨,一丝怨念,一丝追忆,交织在泰山的思绪中,让他的心潮久久不能自已。

    良久,泰山才从和张武的对视中移开目光,轻笑着说道:“这不是斗杀天将,张君侯吗?怎么,要指教本王啊?”作为一代枭雄,既然已经把张武当做了弃子,那就断断没有收回来的道理。

    城关之上,张武摇着头,诚恳地说道:“大哥,今日的事情连俺老张都看的清清楚楚,又怎么能瞒过全天下的人?你走吧,俺也不想和你刀兵相对。再说,圣上遗诏,要让燕王继承天子位,这是数十位大臣们都能证明的事情,已经是事实了,谁也改变不了的。”

    泰山握紧的拳头,在张武的劝说下,终于松了开来,缓缓的放下,垂在了身侧。泰山是最看重名声的,他之所以能在今天登上汉中王的王座,和他平日里广布仁义是分不开的,让一大帮有才华的人慕名聚集在自己的身边,帮助自己成就今天的事业和地位,即便是缺失了庞统和张武这样的顶级谋臣和武将,也不会显得有太大的损失。可如果自己今天要是下令强行攻打斜谷关,那就等于是把自己以往辛苦建立起来的仁义形象全给毁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兵力不够,想把斜谷关内众人斩尽杀绝,显然是不行。

    最终,泰山从牙缝中蹦出了两个字:“撤军!”十万益州军在泰山的命令下,如潮水般退去。临走之前,泰山回过头来,眼神看向了城关上的元起,恰好,元起也在看着他,两人用眼神无声的做了一次交锋,泰山告诉元起:本王会回来的,到时候,你就得交出天子之位了。而元起则是告诉泰山:本王下一次进兵汉中之时,就是你灭亡之日!

    其实元起是很想将泰山留下来的,可是元起这次只带来了五万燕军铁骑,再加上历经大战的四万多天子扈从,也不满十万人,疲战之后,守城还有富余,但若出城和泰山野战,胜负就在两可之间了,现在元协刚刚身死,对麾下将士们的战斗力是很大的打击,这样没有把握的仗,元起是不会打的,所以,今天也只能任凭泰山安然离去了。

    目送着十万益州军逐渐远去,元起回过身来,向皇甫初、钟繇等数十位大臣们说道:“各位大人,刚才事急从权,某能理解各位的心情,现在危机已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才是。本王并无不臣之心,也不能继承天子位,还是在小协子,呃,在圣上的子嗣中选一人来继承帝位。”

    皇甫初和钟繇对视了一眼,然后各自叹息了一声,皇甫初率先开口说道:“燕王不必推辞了,这件事,是圣上经过深思熟虑的,绝不是临时作出的决定。”

    钟繇上前一步,从怀中掏出一块黄色的绢布,递给了元起,道:“这是圣上早就拟定好的诏书,只是一直没有发布而已,燕王就是圣上钦点的天子继承人,这道诏书中有着明确的昭告。”

    元起打开诏书,逐字看了起来:皇兄啊,小弟这就先走一步了,以后元氏的江山和子民,你可要帮我照顾好啊,别让后世人把我说成是懦夫,这样,我也就可以安心了。皇兄,你对我的教诲,我永远记在心中,这次御驾亲征,是我故意搞出来的,你也知道,我是个男人,每次都要你千里迢迢的赶来护驾,我的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