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元起却是明白得很,这些事,单独拿出来确实不值一提,但是综合到一起,就显示出大乱将至的预兆了。若不是有着后世的知识,元起也不可能在这些事情中看出什么端倪来。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潜龙
看完了荀略记录的绢册,元起闭目沉思了一会儿,然后一边思索着,一边缓缓说道:“你记录的事情非常有价值,眼下,我们除了组建斥候之外,还有一些事情要做。第一,某稍后给父亲写一封家书,告诉父亲一定要阻拦董猛进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第二,你代某写一封通告,府中要征召一匹有才能的人担任幕僚,免得两位如此辛苦。第三,贾先生去通知众位将军,加紧练兵,万一大乱将至,新军也能派的上用场。”
荀略和贾愿点头应诺,各自去忙活去了。
元起挥毫泼墨,给元鹰写了一封家书。信中没有任何关于董猛进京的笔墨,只在信的最后,提醒了元鹰一下,让他不要忘记当初离开蓟城时,元起告诉他的话。以元鹰的智慧,元起相信自己的父亲一定能领悟自己的意思。元起之所以用这样隐晦的方式提醒元鹰,是因为他不确定现在朝中的形势到底如何,元协对朝政有几分的影响。若是这封信落在有心人的手里,他们也看不出什么东西来,避免元鹰落人口实。
给元鹰写完了信,元起想了想,又重新摊开了绢布,准备再给齐天写一封信。好几年没有见面了,元起心中还是很挂念齐天这位结义大哥的。
两封信写完,元起的心中才算是舒了一口气。他不知道这两封信是不是能够阻止历史重演,不过重要的是态度,虽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剩下的事,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
安排人手把两封信分别送了出去,荀略和贾愿刚好完成了任务回来了。元起又和他们二人商量起了组建斥候的事情。最后,三人决定,在军中和民间,挑选身怀特长并且忠诚度高的人,进入这支斥候部队,先由贾愿教授他们心理上的揣摩、对事物的洞察等功课;同时元起让赵武传授这些人足够自保的武技;最后,元起将亲自指点他们各种伪装之术。整个过程,只有元起、荀略等少数几个人知情并参与其中,对其余的人,暂时保密。
三人商议好之后,荀略和贾愿分别拿着元起的手令去民间和军中选人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元起一边关注着荀略贾愿那边的进展,一边指点孙策修炼武艺。短短几天的时间,在元起的指导下,孙策的枪法又有了进展。自从元起告诉孙策,活用招式、以达到无招胜有招的道理之后,孙策的枪法刚猛中多了一点飘渺的味道,有点像是黄勇的银龙锁月刀法,不过距离黄勇刀法中那种犹如天外飞仙、羚羊挂角的感觉还差很远。但是这也没关系,孙策的枪法本来就不是走飘渺的路数,只要在刚猛的大开大合中,达到刚柔并济的程度,就算是大成了。因此,不能说孙策的枪法就比黄勇的刀法差,只是两人的路数不同而已。
在和孙策不停地切磋较技过程中,元起也有了一些不明显的进步。虽然不明显,但是元起也很开心了。修炼武艺,本来就是越到后面,进境越慢,更多的是靠感悟,感悟透了,说不定一夜之间就会踏入一个新的高度。当然,刻苦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好的天赋,没有刻苦的训练支撑,也不可能登上武学的顶峰。就拿元起来打比方,别看元起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可是在不为人知的背后,他流了多少汗水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两世为人的勤修苦练和感悟,加上超人一等的天赋,再加上灵魂穿越时的空间洗礼,扶摇子的指点,诸多的因素堆叠到一起,才造就了今日威名赫赫的小霸王。气运、机遇、刻苦、天赋,是元起通往成功的保证,缺一不可。
十几天后,荀略和贾愿挑选好了秘密部队的人员,一共有三千一百零八人。这些人要么是忠诚的士卒,要么是幽州治下有一技之长的百姓,当然了,这些人都是有家眷和历史清白的,忠诚度相对是比较高的。
在人员挑选出来的这天晚上,元起带着荀略、贾愿把这些秘密人员召集到城外一个偏僻的山谷中,同时元起还把赵武也叫了过来。元起告诉这些秘密人员,组建这支部队的初衷,是为了无孔不入地刺探天下所有的情报,能够把当今世上第一手情报,准确无误的送到元起的手中。并且告诉他们,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就将在这座山谷里进行各种各样特殊的训练,只有通过训练的人,才会被派出去执行任务。这个特殊的秘密部队,被元起命名为潜龙。潜龙的总部,暂时就设置在这个无名山谷中。
潜龙部队由元起直接负责,同时元起也兼任教官的职务,传授他们伪装、作图等特殊技能。荀略担负他们的一应装备和军饷,起着后勤保证的作用。贾愿则是他们的第一任领导者,既负责安排具体的任务,同时还负责沟通潜龙和元起之间的信息传递。赵武则是武术教官,传授他们潜行、剑术等等作战技能。
潜龙中的所有人,没有名字,或者说,在彼此相互称呼的时候,不能叫出真名,而要以代号相称。贾愿的代号,是一号。元起对潜龙的要求只有一个,不管用什么手段,要让全天下有用的情报,随时呈现在元起的面前!
三千多潜龙人员还是第一次听说,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部队存在。贾愿留了下来,开始给潜龙人员讲解心里揣摩和洞察力等方面的知识。贾愿知道元起心里着急,同时贾愿对这支潜龙部队,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期待着潜龙成员能够早一天有所成就,能够掌握第一手的情报资料,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就已经算是占了一半的胜算了。这个道理,贾愿深以为然。所以,贾愿很快进入了角色,一刻也不愿耽搁。
当元起把这一切安排就绪的时候,夜色已经深了。一边走路,一边看着深沉的夜空。元起感到心里莫名的有一些杂乱。元宏死的太过突然,导致很多事情不在像历史上那样正常发展,甚至于连熟知历史轨迹的元起,都来不及做出任何准备。也不知道元协现在怎么样,手里能真正掌握多少力量。希望他不要像历史上那样,过的那么艰难。有父亲和兄长的照应,再加上忠于元氏的那些大臣们的辅助,至少元协自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唯一的变数,就是董猛,董猛一旦率兵进入京城,势必会打破各个方面的平衡,到时候元协的情况就有些不妙了。
一想到这里,元起的心更乱了起来。自己的父亲、兄长和岳丈都在京城,再加上和元起感情很好的元协,元起实在不敢想象董猛进京之后,这些人会怎么样。这让他无比懊恼,为什么没有早一些组建潜龙,若是潜龙现在已经成型的话,就可以清楚的掌握董猛的动向,不至于让局面变得像现在这样被动。叹了一口气,元起知道潜龙的组建,绝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能完成的,想让潜龙发挥作用,至少也要等到半年之后,甚至更久。在这个信息落后的年代,消息的传递是很慢的,半年的时间,足以发生很多事情了,说不定现在董猛就已经在行军的路上了。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按照这个世界的规矩,各地诸侯没有擅自行军的权力,除非是接到朝廷的征召。否则的话,就会受到所有人的弹劾,最后导致身败名裂。但是自己不在此列,自己有元协授予征讨不臣的权力啊,只要元起认定董猛意图不轨,就可以随时率兵征讨。
元起暗自下定了决心,明日一早,就率兵赶赴京城,一定要把董猛挡在京城城外!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
清晨,朝阳散发着温和的光芒,照耀着大地。
一万名整装待发的天归营精锐安静的端坐在马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发出声音。整个队列,透着一股肃杀之气。朝阳的光芒映射在他们身上,仿佛给他们镶上了一道金红色的光圈。
元起全身披挂,握着混元戟,策马站立在天归营队列前十步远的地方,沉静的目光逐一在天归营精锐的脸庞掠过。良久,元起才缓缓开口说道:“出发!”
当一万天归营精锐同时调转马头,眼看就要挥鞭狂奔之际,荀略带着一脸的沉重,踏入了军校场,拦住了元起的去路:“主公,等一等,京城那边有消息传来了。董猛,已经进京了,是大将军范进奉天子诏,征召他入京的。”
元起听完荀略的话,一丝无奈的神色在他的脸上划过:董猛,还是进京了,真正的乱世,就此拉开了序幕。
“某父亲呢?他为何不出面阻止?”元起低头看着荀略,沉声问道。
荀略叹息着说道:“大司马出面阻止过了,但是没起到任何作用,还被范进诬蔑成别有用心,差点下了大狱,亏得一些耿直的老臣们出面,才得以幸免。”
元起的脸色一片铁青,咬牙切齿的说道:“范进你个匹夫,某必将汝挫骨扬灰!”
荀略从来没看到过元起如此狰狞的神色,在荀略的印象中,无论是什么事,都不能让自己的主公轻易动容,如今元起脸上的神色,可见他对范进又多么的痛恨了。对于元起的情绪,荀略也能理解。亲人身陷险地,谁的心情也好不起来,更何况,范进引董猛进入京城,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来,元氏江山真的要风雨飘摇了。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董猛这老贼还是进京了。荀略,召集众人升帐议事。”元起有些沉重的说道。
没用多长时间,元起麾下的一众官员全部赶了过来,按照次序分列两旁,在矮凳上坐了下来,等着元起先开口。
元起环顾了左右一眼,率先开口说道:“董猛已经进京了。此獠生性残暴不仁,过不了多久,其狼子野心就会暴露出来,所以某今日召集众位前来,看看诸位有什么对策。”
荀略站起来说道:“主公,就在刚刚,某又收到消息,阉党闻听范进请来了董猛这个外援,心中惧怕,于是设计诓骗范进进宫,与半路埋伏下伏兵,已经把范进诛杀了!随后董猛以给范进报仇为借口,大肆捕杀阉党,但凡是面白无须者,也不管是不是宦官,不问缘由,一律当场格杀,现今,京城已经人心惶惶了。”
“什么?!”元起猛然站起身来,不可置信的看向荀略,想确认这个消息是否属实,荀略坚定而缓慢的点了点头,证实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虽然记忆中的有一些出入,具体的时间提前了一些,但是事情大体的经过却是一模一样!范进被阉党诛杀,董猛又趁乱诛杀阉党,从而把持了朝政。唯一和历史上不一样的,就是元协已经奉元宏遗诏登上了天子位,不用董猛再行废立了。
元协!对了,还有元协!元起急忙问道:“荀略可知天子眼下如何?”
荀略微微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些疑惑的神色,回答道:“朝中发生的这些事情,都是略从叔父慈明公那里打听来的,听说天子好像是失踪了,或者说被一些忠诚的大臣藏起来了,至于具体是什么情况,略也不清楚。”
原来荀略的消息是从荀爽那里打听来的,慈明是荀爽的字。荀爽是当代鸿儒,声望很高,现居光禄勋之职。荀略的祖父生有八个儿子,并称为荀氏八龙,其中数荀爽最有才学,所以又有慈明无双的雅号。
既然是从荀爽这里打听到的消息,想必是真实的了。这么说来,情况还不算太坏,只要元协一天没落到董猛手里,董猛就不敢太过于放肆,毕竟名不正则言不顺。可是元协到底到哪里去了呢?前世元起看过那么多关于三国的的书籍,可是从来没有哪一部书中记载过元协失踪的事情。难道……元起的脑海中灵光一闪,没错,一定是父亲联合其他人把元协藏起来了。因为元起的穿越,所以引起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元鹰在元起的一再劝说下,一定会对董猛有所防备,当元鹰无法阻止董猛进京之后,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元鹰一定会把元协藏到一个隐蔽的地方去,从而尽量保证元协的人身安全。董猛顺利进京,是自己没算计到的事情,而元鹰把元协藏起来,更是意外中的意外,元起第一次有了事情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的感觉,看来想要有所作为,单凭对历史的熟悉,是远远不够的,事情是随时在变化发展的,说不定哪件事情,就会超出自己的预料,来一个措手不及。以后,还是要加强一下各方面的素质,增强自身的实力和大局观,才能在乱世中胜出,只依靠外挂,耍小聪明,看来是不行的,元起在心中暗暗想到。
得知元协暂时没事之后,元起的心也暂时放了下来。还好有父亲和兄长在京城支撑局面,才没有让形势变成最坏的结果。不过,自己也一定要尽快采取行动才行,否则的话,一旦被董猛找到元协的藏身之处,不但元协自身难保,恐怕父亲和兄长等参与隐匿元协的一干忠贞之士,也难逃董猛的毒手了。
沉吟了一会儿,元起缓缓说道:“我意,即刻兵发京城,驱除董猛。还朝野一片清平,使京城百姓免于荼毒之苦。”
众人知道元起已经做出了决定,同声答道:“诺!”
当日正午,天归营的一万精锐再次集结在军校场。在他们的右侧,一万名地归营精锐也是整装待发,列成整齐的方阵,安静的等待着元起下达出发的命令。
这次出发和早上的时候相比较,目的已经变得不同了。早上元起还不知道董猛把持了朝政,所以只点起天归营精锐相随,可是现在元起已经知道董猛进京、并且把持了朝政的事实,元起就把地归营的精锐也一同带上了。
这次出征,元起带上了赵虎、马越、左慈、黄勇、张冲、许褚和典韦七员大将;谋士方面,却只带了贾愿一人,因为元起麾下的谋士实在是有些匮乏,处理正常的州郡事物,还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再多一人也抽调不出来了。这还是贾愿趁着训练潜龙的空挡,腾出身来跟随元起一起出征。至于潜龙的训练,贾愿已经把潜龙人员移交给了张龙代管,让他对潜龙成员进行剑术、刺杀等作战手段的训练,贾愿本身需要传授的各种心理上的功课,只能等出征回来在进行详细讲解了,不过贾愿也留下了一份教学材料,再加上昨晚一夜的讲述,让潜龙成员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方向,剩下的,就看他们各自的领悟了。当孙策得知元起的举动后,带着程普赶了过来,要和元起一起出征。元起坳不过他,只好答应了下来。
至于幽州的安排,元起确定了荀略暂时总揽大权的代理身份,在元起出征的这段日子里,幽州的事物就全权交给荀略来负责了。
同时,元起还安排徐挡和张龙两人负责保卫幽州全境的安全,让他们二人暂时统领幽州军。让庞德和马岱负责加紧训练新军;夏侯若负责执法队,对造谣生事者予以惩处。让鲁肃负责筹集粮草军饷,然后交给魏延,由魏延负责运送到前线。其余阎乙、史甲等人,职责不变,协助荀略、徐挡和张龙,共同治理幽州的大小事物。
安排妥当之后,元起率领两营精锐将士,踏着正午的骄阳,向着京城的方向进发。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董太尉
京城,原车骑将军皇甫初的府宅中,有一酒窖,因皇甫初生性好酒,所以命人挖了这一口酒窖,用来储存美酒。
后来元鹰迁为大司马,回朝任职,曾拜访过赋闲在家的皇甫初。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