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邦大传-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不正是楚地的歌谣吗?楚军纷纷兴起了怀乡情结,想到自己或许即将孤独地客死他乡,更念及家中的父母妻儿,不禁悲从中来地掩面痛哭。

惊醒后的项羽睡意全消,立刻起身喃喃自语道:

“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占领楚国了吗?为何汉营中会有这么多楚人呢?”

叹息中,项羽坚强的意志慢慢地消失了。

这便是历史上所谓的“四面楚歌”!

的确有不少楚军已被汉军捕获或主动投降了,但人数还不致太多。

这显然是张良和陈平有意的设计,让营中楚军教汉营军队和诸侯部队练唱楚歌,利用大合唱的声势,加上由远处传来的几可乱真效果,彻底打击垓下守军的士气。

这一招果然非常成功,连项羽都深受感染而沮丧不已。

虞兮虞兮奈若何

最后时刻已到,项羽决定死得像个英雄。

他起身穿上全副武装。下令在营帐内设酒宴,并由虞美人作陪。

马夫也将骏马名骓牵到帐营前。

由军中精选出的八百敢死骑兵队,准备冒死突围。

这是最后的酒宴。

项羽嘱咐部属,他突围而出后将展开壮烈的生死决战,其后垓下的楚军便可向汉军投降,以免不必要的死伤。

他要求虞美人和所有重要将领不可轻言赴死,必须在楚国灭亡后尽力保护自己的族人。

他相信刘邦和韩信都是楚人,应不致给楚人太大的难堪。

说罢,项羽起身,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阙歌曲便是项羽的最后遗言了。

我的力量可以撼动山河,我的气势更是举世无匹!

但是时局却对我大不利,使得我的武运无法发挥!

武运无法发挥,名骓失去雄姿,真是令人遗憾啊!

虞姬啊虞姬,我们这下分离,是无可奈何的千古遗恨啊!

项羽高歌时,虞美人也起身和歌。

《楚汉春秋》记载,虞美人之对歌如下: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史记》和《资治通鉴》虽未明载虞美人下落,但依此歌词之意来看,虞姬其实已清楚表示自己将要殉身以明志。《项羽本纪》中记载:

“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这一场最后的酒宴,就在悲歌与泪水中落幕了。

项羽的最后奋战

项羽即刻上马,率领着骑兵敢死队八百人,在夜色掩护下由小路突围而出,然后如烈火般突袭汉营守卫,全队向南奔驰而去。

项羽并不打算逃走,只是由于军队太少,他必须选择一个较有利的战场来和汉军决战,以突显其最后的武勇。

天将明时,巡回队发现项羽已突围,立刻向刘邦报告。

刘邦命骑兵团司令灌婴亲率五千骑由后面追击。

由于夜里视线不良,不少敢死队员在途中走失或跌落深谷,到天亮时能跟得上的只剩百余骑而已。

项羽乃下令余骑在阴陵作一次集结。由于这个地方已属沼泽地带,若对道路不熟将很容易陷入绝境。

在前引导的斥候于是向农夫问路,却反而被骗,使得全军陷入沼泽中。

随后汉军的前锋部队追及,楚军死战以保护项羽,项羽乃得突围到达东城。

这个地方属平原区,是决战的好场所,不过楚军只剩下二十八骑。

后面即将追到的灌婴骑兵部队却至少有千余骑。

众寡悬殊,但项羽仍决定在此作最后奋战。

他对最后的二十八骑表示:

“我跟随叔父起兵抗秦以来也已经有八年了,亲身参与及指挥的战事多达七十余次,几乎每战必赢,没有不被我击溃的敌人,因而能够称霸于天下。

“然而今天却逢此困境,这是上天有意灭亡我,而不是我的作战能力有何过错啊!现在我准备展开最后奋战,为你们杀开一条血路。我设定三个目标:溃围、斩将、刈旗,让诸君来为我评估,到底是我的天运不足,还是我的能力不够!”

随即他将剩余的楚军二十八骑分置在四个方向,汉军也由四面将项羽和楚军重重包围着。

项羽遥指一汉军将领表示:

“我将亲自斩杀那位将领,各位可以看看我是否做得到!”

他下令楚军由四面冲刺,并到前面再作集结。

于是项羽大声喝斥,领先冲向该名汉将。

挡在中间的汉军在项羽冲杀下,皆披靡四散,项羽便火速骑到该名汉将前面,举刀将之砍杀于马下。

这时候汉军的前军指挥为郎中骑杨喜,他亲自向前拟向项羽挑战,项羽怒目大声喝斥,杨喜因坐骑遭到惊吓而无法坐稳,只好倒退数里之远。

项羽和余骑分成三处会合,汉军无法判断项羽在那个地方,只好分兵三处包围。

项羽见汉军分散,便返身再度冲杀,当场又斩杀一位汉军都尉,汉军士卒也死伤数百人。项羽集合剩余楚军,发现只折损两人而已,乃对剩余的楚骑表示:

“你们评估一下我们这次的战果如何呢?”

剩下的楚军全部感动地表示:

“真是如同大王先前所说的啊?”

乌江自尽,霸王分尸

项羽率剩余楚军再往南撤退到乌江,如能顺利过河,便可回到他的故乡会稽。

乌江北岸的乌江浦设有楚国之亭长,这位亭长一向钦佩项羽的武勇,因此已备好渡河船只欲送项羽返回江东,亭上人员也将死战以确保项羽安全。

“大王请快上船吧!这是此地仅有的船只,追兵想要渡河必须要花费一番工夫和时间,大王的安全将没有问题!”

项羽眼见又要有人为他牺牲,心中萌生不忍,因此低首摇头。

亭长见项王迟疑不定,更积极地表示:

“江东(指会稽郡)虽小,地方尚有千里,人众也有十数万,仍可拥地为一方之诸侯王,何况我们也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啊!”

项羽想到自己率子弟兵征战数载,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如今他即使渡江也难以逃过汉军的追缉,反而只会把战火延伸到故乡,徒增些屈辱和悲剧而已。

感叹之下,项羽对乌江亭长表示:

“我的天运已尽,即使暂时渡河逃难也没有什么用的。况且当年我项籍率领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西向争霸天下,如今尽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怜惜我,再度拥我为诸侯王,我又有什么颜面接受他们的爱戴呢?就算他们都不出言批评,我项籍难道就能不感到惭愧吗?”

亭长闻之也悲从中来,不由得放声大哭。

楚军无不感叹而泣。

看开了以后,项羽倒相当冷静,他嘱咐亭长道:

“我深知您的确是位可敬的长者。这匹马我已骑了五年,曾经日行千里、所向无敌,是匹少见的名驹,我不忍杀之,现在就赠送给您,希望您好好地对待它。”

说完,项羽下令剩余楚骑全部下马,徒步继续和汉军对抗,他自己更独自奋勇砍杀汉军数百人。此时跟随之楚国敢死队已伤亡殆尽,项羽也身受数处创伤,筋疲力尽之下已无法再战。

他回头看到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也在包围他的行列中,乃大声喊道:

“我们应该见过面,你也认识我吧!”

吕马童于是向旁边的汉将王翳表示:

“这个人便是项王啊!”

项羽微笑表示:

“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指名要我的首级,这件功劳就记在你的头上吧!”

由于无人敢再接近项羽,项羽大声朗笑后,便举剑自刎而死。

王翳领先冲近,割下项羽首级。

围在旁边的汉营将领也争先恐后地前来争夺项羽尸体,因而发生严重冲突,甚至举刀相向,互砍而死者达数十人。

最后由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身体的一部分,加上王翳所割下的首级,的确是项羽本人的尸首。

事后,刘邦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一代霸王的尸身惨遭五分,也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

时为公元前202年,项羽死时仅三十一岁。

中国史上最杰出的战争奇才,就此饮恨以殁。

楚国的最后结局

项羽早年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这也是他第一个封地。第一个正式官职。

项羽去世后,楚国各部落都向刘邦投降,只有鲁地拒绝接受招抚,因此汉营将领们均主张引天下诸侯军队以歼灭之。但刘邦却不表赞同,他认为天下已平定,像鲁地这种为主死节、遵守礼仪的情操是最值得推崇的,因此特别派遣特使持项羽首级,依礼节到鲁地举行祭祀,并进行招抚行动。

鲁国父兄见刘邦遵守义理,乃开门投降。

刘邦下令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穀城,并亲自前往吊祭。他感叹两人由同事成宿敌,为争霸天下而至决生死,项羽仍是他心中最尊重的敌人。见此结局而念及故人,刘邦也不禁悲从中来、饮泣不已。

项氏的长老全数被赦免,并保留原来地位。

张良之至交、对刘邦也有恩情的项伯被封为射阳侯,其余重要长老则分别封为桃侯、平皋侯、玄武侯,并赐以“刘姓”以表王室恩宠。

诚如项羽生前所言,刘邦是楚人,所以不会给楚国长老太大的难堪。

司马迁以项羽重瞳子又长得高大,因而怀疑他是舜帝的后裔。舜属鸟图腾族,在今山东一带活动。项羽传说是楚名将项燕嫡长孙,项燕虽是楚人,但长年经营楚国东北与齐国之边界地区,若项燕长子娶齐国贵族之女,依当时国际婚姻制度是相当有可能的。项羽的身材高大雄壮,不同于矮小的楚人,或许是承袭自母方的血统。

项羽是天生的战争机器,作战效率几乎空前绝后,但他绝不是位优秀的经营者,他最后的惨败其实也是可预料的。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作学问的人是知识不断地增加,修道的人却正好相反,其意念及欲望必须不断地削减再削减,以至于清净无力的境界。

能够作到无为的人,由于没有意念、没有欲望,一切顺乎自然,反而成了无所不为、无所不行了。

天下是大家的,天下是顺自然之道而运行的,所以只有抱持无为精神的人才能善取天下。而那些意念太强的、不能顺乎自然之道而行的人,即使其态度再积极、效率再高,也无法战胜自然,因此是不足以取天下的。

日本名小说家司马辽太郎在其名著《项羽对刘邦》中,以小说家特有的浪漫情操,描述项羽因式运不济而在偶然因素下为刘邦所败。

细读完其作品,我们反而更搞不懂项羽为何会输、刘邦为什么能够赢的原因,因为即使在广武对峙中,刘邦仍然胆小如鼠,根本无法和叱咤风云的项王相比。

我们倒不是坚持以成败论英雄,但成败绝非偶然因素,必有其道理和原因的。

项羽诚然是英雄人物,其言行举止令人怀思,其最后的悲剧收场也令人感叹。但他所犯的错误实在太多了,他的失败绝非武运不济、天运不足所能概括的。不论是经营能力。心态和策略规划,项羽的确是不及刘邦。

项羽认为只要会作战便可以取天下、治天下,这诚然是幼稚的笑话。

战争是反自然的行为,亦即以人的意念及欲望来改变自然的形态,而且认为人力必能胜天,这未尝不是项羽心中最执着为“意念”。

就是这个意念,使他不懂得无为的重要性。他的所言所行不断违背天意,最后却以“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为遗言,实在是位相当不了解自己的人。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最后评论道:“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刘邦大传……篇后·实用观点 双赢和沟通

篇后·实用观点 双赢和沟通

只要彼此有利害冲突或互相对立,我们最关心的便是谁输谁赢。也在这输输赢赢的人生中,我们不断确定自己的价值。

人生的郁卒也于这输输赢赢间,深藏在我们的心中。输的人在受伤中坚定复仇的意志,赢的人在威胁中充满着不安,因此我们很难体会双赢的可能性。

在突破生命的痛苦和挫折中,懂得反省的人开始提出了双赢和共赢的心态。这或许是人类未来的新希望,但如果不能体会达成双赢之困难,尽全力而为之,恐怕到人类自我毁灭的那一刹那,我们仍然无法了解人类为何无法“双赢”。

阻碍双赢达成的是我们强烈的输赢心态。

强烈而执着的输赢心态,来自于我们从小便生活在“有条件的关爱”中。

出生的前三个月,大概是人类有机会接受他人(父母)无条件关爱的惟一时机;逐渐长大后,我们必须在有条件的爱中生活。

乖孩子才被爱,听话的才值得爱,长得清纯的别人才爱,会读书、成绩好的才有资格被爱;即使最亲爱的父母。长辈、师长、朋友,也都是以这种态度来评断我们的价值。我们必须学会用别人的眼光来评断自己,确定自己的价值,这便是输赢心态的开始。

当我们赢时才有价值,输了成为大家的笑话,输赢让我们焦虑、紧张,让我们的思考被封闭了。

为他人的评价而活,拼命压抑自己的感觉,因此我们愈来愈焦虑、紧张、不快乐,不知道自己是为何而生,天天为输赢而担惊受吓,这也就是存在主义所谓的“荒谬人生”。

不能去除输赢心态,便无法共赢。

不能体认及接纳自己的感觉,我们便无法克服输赢的焦虑。

觉得自己活在有条件的爱中,努力去给自己和他人无条件的爱,是克服输赢心态最重要的修心步骤。

能接受自己感觉的,才能接纳他人的感觉。

接纳他人感觉是沟通最重要的基础。

沟通也是达成双赢最重要的策略。

但沟通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沟通常和说服混为一谈。我们通常会把说服视为沟通,以至于常常沟通失败。

说服必有输赢,沟通则是双赢。

了解他人的感觉,也能正确表达自已的感觉,没有批评、讽刺,诚心诚意地想和对方取得共识,这种沟通才是双赢的基础。

刘邦对大多事情的无心,使他的输赢意念不致太强,也比较能忍受别人的批评,不在意别人的眼光。相反地,项羽从头到尾都很在意面子,他很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语,所以也一直显得放不开。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刘邦是强者,项羽则是弱者。

面对韩信和彭越的暧昧态度,刘邦不以自己为中心,反而能以同理心来接受张良的劝告,接纳韩信和彭越的感觉,这也是他能成为最后大赢家的重要关键。

早年张良便曾称赞刘邦:“沛公殆天授也!”其所论及的便是刘邦重视自己的感觉、也接纳他人的感觉、不把输输赢赢看得太重的特色。”也是这种心态让刘邦能和天下诸侯共,而惟一该赢未赢的大输家便是项羽了。

刘邦大传……第九篇 大汉建国

第九篇 大汉建国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体道的统治者,一切顺平自然,不预作成见,因此经常是无心的,目姓的意见,便是他最为关切的意见。

善民的百姓固然要善待之,不善良的百姓,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使要想办法善待他们,这样有可以得到主体真正的善,也才是真正的德政。

诚实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