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尉宋昌却独持异议,大声辩驳道:
“大家的意见我不同意。我认为刘氏政权已稳定,朝廷大臣是不是不拥立君王为皇帝的,其理由如下:”
“第一、诚如所言,秦皇朝灭亡后,诸侯、豪杰并起,每个人都有争夺天下的权利,但到最后得天子之位者为刘氏,此天命也,其他人早已绝望了。”
“第二、高皇帝对子弟为诸侯王,相依相附,已拥有相当坚实的盘石,不是那么容易移动的,天下也早已服其强了。”
“第三、汉皇朝建国后,尽除秦朝苛法,法令简约,施惠行德于百姓,人人自安,这种合法性的向心力,已是非常难动摇了。”
“以吕太后的威权,并晋封有三个吕姓诸侯王,擅权专制,力量何等庞大。但太尉周勃持节人北军,登高一呼,将士皆卷左袖表示忠于刘氏,终能诛除诸吕之叛乱,这些都是天命,非人力也。”
“今大臣们即使想有所变心,百姓也不一定会听他们支使的,何况大臣们意见和利害皆不一,不足以形成压制刘氏政权的力量。”
“目前,刘氏皇族在京城内部者有朱虚侯、东牟侯,在全国各地又有吴国、楚国、淮阳、琅邪、齐国和代国等诸侯王,力量绝非功臣之所可比。”
“况且高皇帝仅存的儿子中,只剩下大王和淮南王而已,大王又年长,圣贤仁孝之名闻于天下,是以大臣们为了稳定天下众人之心,不得不拥立大王啊!”
“请即刻接受之,不用怀疑了!”
刘恒便以双方面的意见,向薄太后报告。太后也疑而不能决,乃建议卜筮测之,却得大横之兆。占卜者表示:“大横庚庚,余为大王,夏启以光。”
刘恒问:“我现在不就是王了吗?又有什么王可以当王?”占卜者回答:“所谓天王,乃天子也。”
刘恒便派遣薄太后之弟薄昭往会见周勃,了解其真正意图。
周勃等表示绝对是诚心诚意为了汉皇朝政权和天下的安定而拥立刘恒的。
薄昭回报刘恒道:
“我看大臣们真是诚心诚意,不用怀疑了。”
刘恒乃笑着对宋昌道:
“果然如同先生您所分析啊!我决定负起责任,继任大统。”
弱势君王,审慎作风
刘恒乃派宋昌主持参乘,并由张武等6人乘传,共同前往长安。
队伍在高陵附近,刘恒便下令暂时驻营,并派宋昌先往长安通知,以观察诸大臣的反应。
宋昌到达渭桥时,丞相陈平便率所有人员在此等待迎接。
宋昌立刻回报。
刘恒便下令全队驰向渭桥,群臣拜谒称臣,刘恒也立刻下车答拜。
周勃独自到刘恒身旁,小声表示:
“希望让我们私下先谈一下吧!”
想不到站在旁边的宋昌,当场拒绝:
“如果要谈公事,请现在便说,如果要谈私事,王者是没有私事的!”
周勃闻言,立刻跪下,献上皇帝之玺印及符节。
刘恒则辞谢道:
“先到代王官邸再商议吧!”
群臣便跟随进入代王邸。
丞相陈平等再拜表示:
“现任皇帝刘弘并非孝惠帝亲生的儿子,所以无权奉宗庙。大王乃高皇帝之子,宜继任大统,愿大王立刻即天子之位。”
刘恒仍依礼节,西向谦让三次,南向谦让二次,才就天子位,群臣也依礼在旁奉侍。
接着便是正式进入皇宫的行动了。
但皇宫尚有刘弘在位,所以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清宫。
东牟侯刘兴居表示:
“诛杀吕氏时,由臣兄朱虚侯负责,臣未建有任何功营,请把‘除宫’的工作交给我吧!”
刘兴居便和功臣派代表汝阴侯夏侯婴共同入宫。
刘弘询问来意。
刘兴居表示刘弘非高皇帝血亲,不能为天子,并下令保护皇帝的卫队在缴出兵器后离去。
有几个人不知发生什么事,不愿撤离。
宦官总管张释乃当面斥退之,侍卫才全部离去。
夏侯婴准备了车舆欲载刘弘出宫。
刘弘问道:“你们打算怎么安置我呢?”
夏侯婴回答:“出宫自然会安排你居住的地方?”
接着便将刘弘送往少府,暂时住在那里。
夏侯婴亲自率领皇帝车舆至代王府邸,迎接刘恒入宫,并报称内宫已完全清除。
刘恒也当晚便进入未央宫,仍有宿卫士官十人持朝站端门前表示:
“天子在宫内,足下为何也要进入。”
刘恒便传周勃前往交涉,守卫才缴出兵器,撤离而去。刘恒方得进入未央宫。当夜,拜宋昌为宿卫将军,统领南北禁卫军团,并以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宫殿中的行政工作。
负责官员也分别依法令,诛杀了吕后所制造的假皇族梁王、淮阳王。常山王和刘弘等人。
当晚,刘恒坐于前殿,举行朝仪,并大赫天下。
刘恒便是汉文帝,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人民生活最幸福的“文景之治”盛世,便也在这个时候正式展开。
汉皇朝终于更稳定地进入了另一个和平安定的时代。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类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便会变成僵硬了。
万物草木也是一样,活的时候很柔脆,死了以后则成为桔槁腐朽了。
所以坚硬的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不能发展。只有柔弱的东西才是活的,有生命力的。
因此军队太强大时,反而成为众矢之的而难以取胜,树木太强大了,反会遭到砍伐。
所以凡是太追求强大的,常会居于不利地位。凡较柔弱的一方,反而容易居于上位。
刘邦去世以后,吕后的内心更为不安,她不但无法容忍那些具有威胁性的功臣,连刘氏的诸王也成了她整肃的对象。
由于敌人愈来愈多,愈是不安的吕后只好刻意培植吕氏亲党,让他们强大,最后还让吕产、吕禄掌控禁卫军团,将所有反对力量完全排除在外。
结果到了她临死的那一刹那,却仍笼罩在更大的阴影下,甚至要求吕产、昌禄不要参加葬礼,以免敌方乘机攻击。从惠帝刘盈即位开始,吕后共实际掌权达十三年余,但她似乎势力愈是强大愈不安心。
果然在她死后没多久,吕氏一党便迅速被消灭了;愈是坚强的,的确也愈没有生命力。
婴儿全身柔软,老人身体僵化,弱强之间的微妙关系,颇值得深思。
在诛吕事件中,表现得最强悍的皇族——齐王刘襄,还有一个坚强无比的弟弟朱虚侯刘章帮助,但最后反而因表现太突出,丧失了继任大统的机会。
相反地,表现最消极、最谦让的刘恒,却成了最后的大赢家。
刘邦大传……篇后·实用观点 当暴风雨期来临的时候
篇后·实用观点 当暴风雨期来临的时候
每个集团在形成期的时候,都会患有沟通不良的毛病,外表的客气和未被完全认同的制度,勉强维持在集团的和谐,但内心的不安及彼此的嫉妒仍不断地增强中,如果没有真正的沟通,这种现象持续下去终会引发彼此间的仇恨,以至于崩溃。
但通常领导者都会害怕真正的沟通,而宁可只维持在表面的和谐。因为真正的沟通,各派系的成员必须表示出真正的意见,这种意见非常坦白而强烈,领导者往往会受不了。
所以一般领导者都不愿意让形成期的集团成员,能够进入真正的沟通。
不过,无论领导者要不要让成员进行沟通,成员仍会突破压制地表现出他们的不同意见,这样子集团便会进入暴风雨期。
在斗口不斗力的暴风雨期中,集团成员或许会相互攻讦,甚至口出恶言,破口大骂。但只要不诉诸暴力,或于短期的混乱后有了结果,集团便能重新建立新的规范,并努力去适应它,使集团不断地成长和发展,以趋于成熟。
不过,成熟的集团会更快速发展,结集更多的力量和成员,使集团进入一个新的成长期。
但如果在暴风雨期彼此攻击过分猛烈,甚至产生不共戴天的仇恨,拼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集团也有可能趋向于分崩离析。
因此,当集团面临暴风雨期时,领导者的态度和处事方向非常地重要。
心胸宽广、有容忍能力的领导者,比较容易度过这个暴风雨期。
早年的刘邦,在这方面比项羽要强些。刘邦集团愈战愈旺、项羽集团趋于崩溃的原因,便在于刘邦能接受众人的意见,使集团不因争执而崩溃。
但建立大汉皇朝后的刘邦,立刻面临一个较僵化的集团。他似乎无法适应这样的身分,在沟通上显得笨拙而生硬,终使异姓诸侯一一叛变,刘邦似乎丧失了创业期的魁力。
虽然也有人以为刘邦有效压制异姓诸侯,应属刘邦生命中最成功的阶段。
其实不然,刘邦作皇帝的几年内并不快乐,他甚至比创业期更为疲于奔命,最后临死前仍充满不安和无奈。
这个后遗症更衍生到吕后时代,集团间的沟通不良,使吕后陷入严重的不安,她本来就比刘邦放不开,面对集团的进入暴风雨期,她变得焦虑而神经质。
幸好有萧何及曹参初期的掌舵,以宽厚政策使集团间各派系不至于火并。
但曹参死后,王陵和陈平便无法掌握局面了,终使吕后将一切导向极端。
于是她创建了吕氏党,分别向刘氏党和功臣党挑战。
虽然早期时,由于吕后的合法领导地位,使吕氏党表面上占尽优势。但实质上,吕后的不安和挫败感,在她无法和其余两党进行有效沟通的时候更形恶化,临死前她似乎比刘邦更为焦虑及无奈。
吕后去世,吕氏党立刻遭到刘氏党和功臣党的联手攻击,终至于灭亡。
不过,在这次集团的火并暴风雨中,刘氏党和功臣党取得完全的沟通和谅解,使大汉皇朝很快进入新的规范期,不但创造了千古盛世的文景之治,更在汉武帝刘彻时代,由于集团成熟所产生的力量,顺利地迈向国际化,建立了一个空前未有的大汉帝国,也使“汉人”成为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最为通用的代号。
刘邦年谱(秦、汉时期历法,每年以冬10月为岁首)
刘邦大传……写在编后
写在编后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完了刘邦的传记。
面对这个谜样般的历史人物,很想知道他是如何在输输赢赢。成成败败的打击中,度过失败、迈向成功。
原先也一直以为,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是个大输家,面对百战百胜的项羽,刘邦几乎屡战屡败,最后是在不可知的运气中成功的。
这是千百年来史学家、小说家以及戏剧家所共同认定的,很多人都认为项羽是位英雄,刘邦的成功来自于其狡猾的天性与过人的运气。
但写完楚汉相争时,我确定我的假设全错了。在楚汉相争的第2年,刘邦便已取得优势。
以作战能力和战术运用而言,项羽的确是空前绝后的天才,一部非常高效率的战争机器,在这方面,刘邦是远不如他的。
但刘邦的经营眼光和器识,却比项羽高出很多。
项羽是战争英雄,但绝不算是优秀的经营家。相反地,刘邦是位卓越的经营英雄。
他的处境相当恶劣,但却能在不断隐忍的努力下,吸引优秀人才为其效命,而转劣势为优势,一步一步坚实有力地迈向胜利。
刘邦的成功,没有半点侥幸和运气,是凭着只有比人更多的努力和累积出来的实力,去击败项羽的。
第一次荥阳对峙时,刘邦采用张良的建议,成功地结合了彭越和英布的力量,便已在战略上取得了击败项羽的优势。
此后,刘邦统辖下的人口、军队、土地、粮食、物资日益庞大,项羽则日益缩小,胜败之间早已决定。
楚汉长期对抗时,韩信成功地攻略下魏、代、赵、齐等地,彭越掌握了梁地,英布在淮南仍有丰沛人脉,加上萧何统有的关中、汉中,刘邦阵营的实力已数十倍于项羽之上,项羽的败亡,指日可待。
相反地,汉皇朝成立以后,刘邦顺利铲除诸侯,史学家大多认为,这段期间的刘邦在经营上是成功的。
但如果以经营的眼光来看,作为皇帝的刘邦,远不如汉王时代来得胜任。
只要仔细观察刘邦和诸侯间的互动,就可以看出刘邦作得并不成功。
最后甚至疲于奔命,在无奈中去世。
但这个失败的后遗症,仍导致了吕氏作乱的悲剧,差点造成新成立皇朝的崩溃。
不过,刘邦在大汉皇朝政略的规划上,仍作得相当成功,这是史无前例的创见,不同于封建的周王朝,也相异于中央集权的秦皇朝。
在萧何的设计上,汉皇朝的制度,的确颇符合幅员广大、文化性差异颇大的中国。所以史学大师汤恩比在比较东西方文明史后,将刘邦列为和罗马的凯撒同属对人类文明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历史人物。
由于他们两人的存在,东西两方的文明史分别有了灿烂辉煌的发展。
不过刘邦出身低微,“邦”这个字可能还是成功后才取的名字,年轻时他甚至于连名字都没有。
甚至,他的出生日期也不明,有的人认为他是在公元前十百四十七年——也就是秦庄襄王3年时出生,但也有人认为应是公元前256年出生。
因此,刘邦到底活了几岁,也众说纷纭。
刘邦去世于公元前195年,如果以公元前247年为其生年,去世时应为53岁,如果以公元前256年为其生年,则为62岁。
也有人以鸿门宴前刘邦和张良对话中,曾比较张良和项伯年岁作为对项伯称呼的参考,而认定刘邦和张良同岁,应属公元前250年前后出生。如果真是这样,则刘邦享年56岁。
或许连刘邦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几岁。
这样一个没有名字、没有生辰年月日、没有身分的野汉,却成了人类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这岂是只靠运气所能作得到的!?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霸气 书库 —http://。。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