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他是岳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或许他是岳飞-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也巧了,岳飞投军不久便升了官儿,成为了一名偏校。偏校大概泛指的是一些非常低级的武官,而且基本上属于那种未入流之人。当上偏校的岳飞便将自己的妻子刘氏接了过来,两人住在广锐军军营之中。

生性耿直的岳飞,在广锐军中看到了很多东西,之后他就十分郁闷了。为何呢?因为他看到了上司克扣军饷、中饱私囊。如此令岳飞不耻之事,上头的人都干了。还有军政腐败,基本上不练兵。战斗力那就更别提了。实在是无法多言,自己脸上都臊的活。

到了宣和七年之时,那时候金兵还没有大举南侵。辽已经在二月份被金国灭掉了,宋廷正在欢呼雀跃中,而岳飞却倍感忧虑,看着宋朝的军队如此颓废,真是有种无力回天的感觉。而岳飞本人是十分喜欢关羽、张飞两员三国时期的名将。在北宋的时候关、张两位名将的大名基本上可以算是家喻户晓的程度。说岳飞对两人有着个人崇拜的情绪也是可以肯定的。而岳飞也是在一直的努力,朝着这两位名将的方向看齐。同时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与关、张两位三国时期的名将齐名,那么这样说来自己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第一节。靖康耻

 好景不长,在北宋有一个年号叫做靖康,如果看过金庸大师的射雕,便会知道郭靖、杨康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名,便是以靖康而成,以记下靖康之变。这靖康之变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不少人都认同靖康之变发生于,宋金之间的“海上盟约”,它便是导火索。

笔者认为,宋金当初就不该上演这场“海上盟约”。说白了完全就没这个必要,宋辽之间也并没有任何特大的冲突。这份友谊也长达一百多年。百姓们相处的也很和谐。你说你没事闲得与金国联个什么盟?再说与金国这般蛮夷联盟,无非是与虎谋皮罢了,根本就不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可是,宋徽宗赵佶可不管这套,他就觉得想光宗耀祖一把,收复自太祖未曾收复过的燕云十六州,想法虽然不错,但欠缺考量。燕云十六州并不是你想收复就能够收复的,何况您老先生都昏庸了十多年了,还打算来个收复失地?这不搞笑吗?但赵佶却不以为然,于是乎他便决定与金国联盟,一块干掉辽国。或许他认为辽国现在已经不算什么,有了金国这个老大哥撑腰,你辽邦也没啥可嚣张的。

当然,若是抱着收复失地的态度也罢,但在征辽之际,赵佶这个没脑子的昏君,竟然派童贯领兵征辽。那你不白给吗?况且按照当时北宋军务那状况,废弛的都不成样子了,还征辽?内忧平定都费事。

不过,说起童贯他是一个宦官,一个宦官得到了宠信也能够一飞冲天。把握兵权长达二十年之久,实在是厉害。如果整体评判他这个人的话,给笔者的感觉并非是坏的透顶的那种,没出现卖国的行为。只是因为是个宦官,所以很被人鄙视罢了。

这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盟友”金国看出了宋朝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国家而已,根本就无法与游牧民族匹敌。这么大的一块肥肉,人家若是不吃真成了傻子了。结果,金军真的挥师南侵。赵佶这回可傻了眼了。自己也害怕了,连忙将皇位让于赵桓,也就是自己的儿子。他儿子赵桓也不干,但没办法,赵佶硬逼着赵桓登基,成了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钦宗赵桓。而赵佶本人却安心的作了太上皇,年号也随之改为靖康。

话说金军南下,长驱直入仿佛已入无人之境。太原离着开封很近很近,基本上如果太原被攻破了,那么开封城也就块保不住了。

太原守备战中,由于多种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众将不协调、兵力不集中、战斗力太差等等因素,反而被金兵攻克了。但坚强不屈的太原将士依旧采取死磕的战术,硬抗了二百五十多天。这回可不得了了,陕西一带的宋军,在太原这边的军队可算是比较强的。结果被这次的打劫,打得也差不多没了人。太原南边便是东京汴梁城。

这一时,已经是靖康元年六月份。岳飞所在的平定军离着太原城还算挺进。为了增加支援真定府的刘韐。团练使便命令岳飞率领一百名的骑兵队伍,前往太原周边地区探路。岳飞听罢之后,不由分说,立即带着这一百多人前往探路。

在率领一百名骑兵出发之后,都块天黑了,应该找个地方歇息一下才是,但忽然却碰见了敌军!宋金两支队伍碰到了一起,看来不打是说不过去了。金军的人数是多少,如今无法得知。但唯有一点写的很清楚,那便是岳飞的手下都很怕这支金军。在岳飞的命令下,这些宋军都不敢动弹,而且还一个劲儿的往后退。

此时的岳飞又羞又恼,脸上流露出一种茫然的神色,岳飞一看自己手下来这架势,哪里是来冲锋陷阵的,这分明是一副临阵脱逃的模样。得了,也只有自己试他一试了。

说着,便不由分说的,挽起手中的铁枪,纵马冲入金兵的队伍之中。金兵一看为之大振。这是哪儿来的拼命三郎,难道不要命了吗?竟然一人单枪匹马的就敢往前冲,不怕死啊?随之岳飞便与金军冲突起来。

打了有一会儿的功夫,岳飞杀掉了几名骑兵,金军看到岳飞之强,便也不敢再度硬碰硬,生怕出点什么事情,刚来到中原,什么福也没享就要被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干掉,那岂不是太不划算了,于是便随之败退了。

为何岳飞能在敌军之中杀敌而不死呢?依笔者之见,可能是因为这支金军人数不会很多,而且这支金军的骑兵也不会很多。否则若都是骑兵的话,岳飞也不会轻而易举的将他们全部击溃。

之后,岳飞换上了金国人的装束,偷偷的潜入金营,还偶尔冒出几句金国话来,弄得金军营中没有发现岳飞的存在。傻了吧唧的以为是自己人。最后岳飞成功的完成了探查金营这项任务。结果岳飞也从偏校升为一名进义副尉,这官儿其实也是品级较为低下的武官,不过比偏校要高。

虽然如此,但自从完颜宗翰把太原城成功的拿下之后,他那贪婪的目光便投向了平定军!在他看来一个小小的平定军,城池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要是让他拿下这座城池简直就跟喝汤一样简单。不费任何力气就能拿下。

可谁知让完颜宗翰意想不到的是,平定军这座城池也未免有些太难啃了。完颜宗翰啃了老半天,始终是一无所获,并没有将平定军拿下来,反而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似乎是一点好处也没落到自己手中。

直至远在东路的完颜宗望急时赶来增援自己的兄弟,在金军受到强大的付出后,终于拿下了这座名为平定军的城池。而岳飞拼尽全力去保护这座城池,似乎已经不留余力了,但始终还是失败了。

岳飞不禁手拿狼毫,对着金国的士兵鄙视起来,对金国也是恨之入骨。心想:“连你岳爷爷守的城池你也敢碰?有朝一日非要你好看才是!”

不过客观的说,岳飞当时不过是一名品级低下的进义副尉而已,如果要求他运筹帷幄,想来也太难了一些。也不符合当时的局势。故此,在这一战中,其发挥的嫩为并不大,只能说是殊死一战而已!

待平定军被金人拿下之前,岳飞便很无奈的携带自己的妻子刘氏以及自己的长子岳云以及刚出生的儿子岳雷从平定军这座城池中撤离开来。一副无奈的返回了自己的故乡之中。

第二节“尽忠报国”?“精忠报国”?

 就在此时,中原却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1127年史称靖康之变。身为大宋子民是不可能忘记这次浩劫的。泱泱大宋竟然被游牧民族所蹂躏,太上皇赵佶以及当今圣上赵桓还有朝廷官员、后果嫔妃等等全部被掳走北上,这无疑是一场悲剧。

可以想象,当朝皇帝受到如此侮辱,中原一带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女人是最为弱小的群体,他们需要受到男人的保护,但宋朝的男人们却未曾保护过她们,反而让她们成为金人的胯下尤物。世上最为可悲莫过于此。连自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反而让女人当作挡箭牌,以供金人享用。试问朝中的男人们还能保护谁呢?

宫中的皇室成员基本上全部被一网打尽,这次北宋的损失实在是过于庞大,更是难以估计。岳飞经历过这场浩劫,看到百姓一张张苦不堪言的面容,也看到皇家之中的男男女女被金人掳走,对于岳飞来说,现在的心情无疑是国仇家恨系于一身,更是让他终身难忘的耻辱!。

这场空前绝后的灾难,让岳飞那一腔热血又一次沸腾起来,他看到的不止是大宋半壁山河被金人多占,更看到了无辜百姓惨死于金人刀下,这样前仇旧恨岳飞已经看的很清楚了。满腔热血的他,又能够如何苟安呢?

目睹国家受到如此重创,江山顿时一半儿,此时此刻岳飞的心情自然是异常的哀叹,但岳飞却并没有醉生梦死,这时候他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盘算,他是明白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宋朝可能就会被灭。这时候他必须挺身而出为国尽忠!否则,自己绝对难活于人世间。

岳飞就是岳飞,按照常人的说法,这种大祸之际,自命清高的人选择的是明哲保身,而胆小怕事的人会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岳飞此时却想着如何才能够从戎报国。哪怕是死在战场上,也是无怨无悔。

但话又说回来了,岳飞固然是这样想的,但问题却来了,什么问题呢?那便是岳飞这一家子又该如何处理呢?他爹岳和已经去世了。家里面也只剩下他这么一个成年的男丁了。如果岳飞一走,留下自己的老娘以及妻儿,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何况古代将就的百善孝为先。岳飞如果真打算离开,那么无疑是对自己母亲的大不敬。

宋代可不如同现代,对孝这个字的理解,在宋朝孝顺老人是必须的,虽然现在也一样,但由于观念上的差别,这现代孝顺二字似乎已经不如曾经那么重要。岳飞这么一个五好青年,当然不可能去抛弃一家老小,自己为了国家而参军的。但岳飞也同样不想一辈子这样活着,那真是活不明白了。

这时候,关键的人终于站出来讲话了,那便是岳飞的母亲,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岳母。姚氏他老人家可算是深明大义,看到自己儿子岳飞这么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便知道岳飞想做什么,毕竟儿子是母亲的一块心头肉,当母亲的哪里能够不知道作儿子的心思呢?

姚氏:“鹏举,你莫非有心事?”

岳飞:“娘。。。。飞的确有。。。。。”

姚氏:“嗯,跟娘说说吧。”

岳飞:“不说。。。。”

姚氏:“不说?哼,不说老娘我也知道。”

岳飞:“哇塞。。。娘。。。您是怎么知道的?”

姚氏:“呵呵,老娘是你肚子里的蛔虫,这点小事情还不知道,那么我就不是你娘了。”

岳飞:“哦?呵呵,娘那你便说一下究竟是何事让飞如此难过吗?”

姚氏:“你看到如今世道如此混乱,咱的皇帝也被金人掳走了,你是不是想参军啊?”

岳飞:“啊。。。。。。。娘。。。。你居然知道了。,,,,,”

姚氏:“傻儿子,别说这些没用的了,快去按照你的意思办吧。”

岳飞:“但。。。。但娘您老人家怎吗办?”

姚氏:“你不必管娘怎样,只要你能够为国为民,为娘的也就心满意足了。”

岳飞:“哎。。。。原来如此。。。。。多谢娘了!”

有了其母姚氏的支持,岳飞终于狠下心来,决定从戎报国!首先,自己老娘肯定了自己的作为,也是比较支持自己的行为。其次,他本人的确是有这份心思,看到山河破碎的这番景象实在难以接受,为此也是他从戎报国的主要原因。

这回不得不说一下岳飞的母亲姚氏,站在客观的角度评价姚氏,她的确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好母亲,看到岳飞有了报国的心思便鼓励他去从戎报国,这点的确是不可比拟的,至少在国难当头之际wωw奇Qìsuu書còm网,很多人母亲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儿子亲上战场效命国家的,单凭这点岳母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不过,关于岳母刺字这一个概念,大概有不少人都是从教科书上面,或者是从评书以及说岳中所看到的,这里一定要更正一下,可能这个传说挺美的,不过确实不是岳母所给岳飞刺的字,而是岳母叫人刺的字,原因就是岳母本人不识字。所以并没有岳母刺字这么一说。神话虽然美丽,但这个故事并不是一个神话,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此便要说明一下。

说到岳飞后辈的四个字,究竟是尽忠报国还是精忠报国呢?笔者个人的观点,应该是前者,而且岳飞所作所为也谈不上是精忠报国,尽忠报国倒是一点没错的。还有宋史上面有说:“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由此可见应该是尽忠报国才是。这精忠报国完全是因为说岳或者评书之类的影响,所以才深入人心的,但真正的岳飞背后所刺的字应该是尽忠报国,而非是精忠报国。

岳飞背后被刺下尽忠报国这四个字后,他的心情自然是十分轻松,仿佛释然了一般,这样的话,没有后顾之忧的他便可以全身心投入军旅生涯。同时,岳飞成为了这种精神的开创者,一种难以逾越的榜样。

第三节。原来有些事情并不单纯

 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很多事情都存在着诸多变数,此次岳飞投军又一次体现出这句话的道理。怀着十分浓厚的心情,爱国青年岳飞他投军相州城,里面有一位武翼大夫的官员,名为刘浩。

武翼大夫官阶大概是七品,而且身为武官的他,应该是任相州城供备库使,也就是类似于军需处一样的官职,刘浩此时正好要招兵买马,岳飞也是顺顺利利的赶上此次招兵活动。

因为岳飞有了两次投军的“前科”。故此这个刘浩便对岳飞比较中意,觉得岳飞不怎吗容易,这几年之内就投军两次,足矣看出这个青年高尚的爱国情操。而岳飞也不光是傻站着不说话,于是乎便将自己的经历以及抱负对刘浩说了一遍,说的那叫一个吐沫飞溅,而刘浩却听得津津有味。听罢之后不由得被这名叫做岳飞的青年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

刘浩:“哎呀妈呀,真是难得啊,这几年你都投了两次军了,小伙子啊,你是好样的!”

岳飞:“为国尽忠,视死如归!”

刘浩:“嗯,有你这句话本大人好好的重用你!”

岳飞:“谢老板!”

可以想象,当时岳飞对刘浩的叙述,深深的感动了这位武官,岳飞也同时表明了自己那一腔热血一定要洒向疆场!绝不辜负祖国对其养育之恩。故此深得刘浩的器重。这年头什么人最难找?当然是不怕死的人难找了。故此,刘浩二话没说便将岳飞留在了自己的麾下。

因为刘浩知道,岳飞曾经两次投军都立了不少战功,虽然都是很小的战功,但足矣看出岳飞是一个驰骋疆场的好儿郎。故此,有一天刘浩便把岳飞叫了过去,跟他说了一下情况,意思就是打算让岳飞去收编一直盗匪的队伍。这个山寨的老大叫做吉倩,光听这个名字就挺欠的。岳飞爽快的答应下来,随之便带领着四名骑兵赶往山寨去劝降。

说来劝降并不是很容易,如果你嘴太絮叨,山寨老大随时可能给你咔嚓掉,如果你钝口拙腮的,那么也势必要废掉呢。总之这项工作实在很难办。岳飞进入山寨之后,便规劝吉倩归降于朝廷。

岳飞:“我说你在这混个什么劲儿?整天当山寨王有意思吗?”

吉倩:“这。。。。。。没意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