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躬身谢曰:“感二公子、丞相之恩,手札降临,照明肝胆,领命遵依,故将不仁之兄献辕门,听候军令。”
姜子牙拿出早早已经写好推举崇黑虎为新北伯侯的书信,说:“崇侯不仁,黑虎奉书讨逆,不避骨肉,真忠良君子,慷慨丈夫!迸语云:“善者福,恶者祸。”天下恶崇侯虎者不可计数,恨不得生啖其肉,三尺之童,闻而切齿。今共知黑虎之贤名,人人悦而心服,故曰:好歹贤愚,不以一例而论也。吾已和二公子写好书信,共推你为北伯侯,还望不要推迟。”
崇黑虎大喜,连忙回答:“二公子和贤相的大恩,黑虎日后必涌泉相报。”
利益交换完成,剩下的就是处理崇侯虎父子了。
姜子牙传令将崇侯虎父子推出,簇拥而至中军,双膝跪下。
老姜曰:“崇侯虎!恶贯满盈,今日自犯天诛,有何理说?速斩首回报。”不一时推将出去,铡刀一展,崇侯虎父子二人首级斩了,来献中军。
此致,西岐对北伯侯崇侯虎的反击战全面结束。公子姬考、上大夫申公豹和西方教的一众光头在正面战场上打败了崇侯虎的主力军,使其落荒而逃。而二公子姬发、首相姜子牙则带人说反了崇黑虎,令其里应外合夺下了崇侯虎的都城,并在半途擒住了他父子二人,最终将其斩首示众。
这番大功,姬考和姬发算是拼了个伯仲之间,不分胜负。
话说纣王原本准备调停一下西伯侯与北伯侯的矛盾,在他看来,北伯侯还是不错的,按时上缴贡品,且在几次讨伐叛逆的过程中居功至伟,远比首鼠两端的西伯侯一脉强多了。故而纣王已经写好了调停信件,让两边罢兵言和,其中又多偏向于北伯侯一边。
却不想几日后,纣王得知北伯侯已死,且西伯侯擅自出兵,讨伐同朝为官的北伯侯已是大逆不道,现在更变本加厉的推举新的北伯侯,简直就是没将本王放在眼里。
竖日早朝。
纣王对文武百官话曰:“崇侯虎屡建大功,今反被叛臣诛戮,情殊痛恨。传旨点兵将,先伐西岐,拿姬考等人和卖兄贼崇黑虎,以正不臣之罪。”
有大夫进言道:“崇侯虎虽有大功于陛下,实荼毒于万民,结大恶于诸侯,人人切齿,个个伤心。今被西伯侯歼灭,天下无不颂歌。况大小臣工,无不言陛下宠信谗佞,今为诸侯又生异端,此言恰中诸侯之口,愿陛下将此事徐徐图之。如若急行,文武以陛下宠奸逆,以诸侯为轻,崇侯虎虽死,如疥癣一般,天下东南,挖运河当为第一重务,愿陛下裁之。”
纣王一听,沉吟良久,方息其怒。
数月后,正当西岐蒸蒸日上的时候,年事已高的姬昌却身染重疾,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
西岐的一众文武都来到姬昌的病床前,等他交代身后事了,其中又以公子姬考和次子姬发的人马最为紧张,因为继位人选十有八九会在他二人之间产生。
姬昌把姜子牙和申公豹召之床前,弱声弱气的对他俩说:“孤今召卿等入内,并无别论。孤居西北,坐镇一方,统二百镇诸侯之首,感蒙圣恩不浅。方今虽则乱离,况且还有君臣名分,未至乖戾。孤伐北伯侯,虽得胜而归,心内实有未安。今明君在上,不奏天子而自行诛戮,是自专也。与北伯侯一般爵位,孤竟专杀,大罪也。自从杀北伯侯之后,孤每夜闻悲泣之声,合目则立于榻前,吾思不能久立于阳世矣。今日请卿等入内,孤有一言,切不可忘。倘吾死之后,纵君恶贯盈,切不可听诸侯之唆,以臣伐君。卿等若违背孤言,冥中不好相见。”言罢流泪满面。
姜子牙和申公豹虽然都知道周代商兴以是大势所趋,怎可能不去伐它,但口中却答:“臣等受大王重恩,虽肝脑涂地,粉骨捐躯,不足以报国恩之万一。大王切莫以臣等为虑,当宜保重龙体,不日自愈矣。”
姬昌艰难的用手指了指姬考,然后又指了指姬发,正待要对他俩说些什么,却不想一口气没缓上来,就撒手而去了。(是年九十七岁,这在古代已经算是超级高寿的了,想古人常言:人到七十古来稀。)
这下子问题大了,最重要的继承人都没说出来,就死掉了,这就让旁边的一众大臣和姬昌的一大堆子女茫然不知所措,他们第一反应是:“这该如何是好?”
众人先是齐齐痛哭,感怀先王姬昌的仁德,一致决定追封姬昌为文王,以缅怀他在位期间的诸多惠民仁政。偶后文武百官才商讨起了嗣位继承人的问题。
原本很简单的一件事,无非就是传位于长子嘛!但眼下却很难办,因为有大量的外部势力介入,使得百官都不敢轻言,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天给捅破了。
姬考有上大夫申公豹和西方教的一众光头师兄们支持,且得到了大多数朝臣们的拥护。
姬发有首相姜子牙的全力支持,他后面还有一大帮子姜子牙的师兄做后盾,且新任的北伯侯崇黑虎也表示全力支持姬发继承西伯侯爵位,故而一部分朝臣也公开表明支持他。
如此一来,西岐就被分成了两大势力对峙的情况。
经过首相姜子牙和上大夫申公豹等人的多次闭门协商,最终同意先一致对外,把伐商作为第一目标,其它的事都可以暂时放一边,日后再做定论。
于是乎,姬考在申公豹和西方教弟子的支持下,自称“明王”。而姬发则在姜子牙和阐教弟子的支持下,自称“武王”。
一日间,西岐大地走了一个文王,却多了两个明王和武王出来,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手机用户请浏览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
第一百零五章 武成王伐周,封神榜出
西岐的姬考、姬发同日称王,这如同九级大地震一般,不但把周边的诸侯震蒙圈了,甚至把朝歌的纣王和一众朝臣也都震蒙圈了。
纣王自然是怒不可揭,在其看来姬考、姬发这两个黄口小儿,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擅自称王,如此恶劣的行径与之前公然叛乱的东伯侯姜桓楚有何两异。
早有朝臣站出来奏曰:“启禀陛下,姬昌已死,姬考、姬发自立为王,颁行四方诸侯,归心者甚多,将来为祸不小。臣因见边报,甚是恐惧,陛下当速兴师问罪,以正国法。若怠缓不行,则其中观望者皆效尤耳。”
纣王:“爱卿所言甚是,但不知哪位卿家愿意领军出征?”
群臣们交头接耳一阵,最后纷纷看向武成王黄飞虎,其意不言而明。因为闻太师出征东夷尚未归来,眼下军中的一把手便是这武成王了,他若不上前领命,何人上前领命。
黄飞虎心中虽然多不愿意于西岐交战,但眼下西岐的一些做法已经使得大商不得不与之一战了,国事面前无私情。
武成王上前一步,说:“回禀陛下,臣愿意领军出征,讨伐西岐,若是姬考、姬发识趣,早早的来朝请罪,尚还有回旋余地。不然则大祸临头,西岐变天。”
纣王大喜,曰:“好!武成王不愧是我朝中流砥柱。武成王听命,即日起出兵十万,讨伐西岐。”
黄飞虎:“遵命。”
大势不变,小势可改。妲己因为没有残害百官,使得双方的矛盾消弭于无形,甚至妲己还在百官那里得了个“贤妃”的称赞。如此一来,商朝的大臣们一个个活得好好的,如首相商容,王叔比干等人。而这武成王黄飞虎也就没有了反商的理由,想他本是纣王的发小,亲如兄弟,且黄飞虎的妹妹还是纣王的妃子,所以老黄头上又多了个皇亲国戚的头衔,如此恩宠之下,哪个白痴会神魂颠倒的反商投周…!
下朝后,黄飞虎先不去军营点卯,反而是径直回到家中,召集兄弟子侄们商议,看如何出兵。老黄为何要这么做呐?不外乎是黄姓家族为将者甚多,他们家族在商军中占了很大比例,黄飞虎本着先自家人商量一下,再做定论。
不多时,两个弟弟:黄飞彪、黄飞豹。
三个儿子: 黄天禄 (次子 14岁)、 黄天爵 (三子12岁)、 黄天祥(四子7岁)。(长子黄天化16岁,此时正在清虚道德真君那里学艺,尚未归来。)
四大家将:黄明、周纪、龙环、吴谦。
众人齐聚,讨论起来。
身为武将最怕的是什么,绝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无仗可打!黄家世代为武将,家中男丁多在军中任职,不但黄飞虎自己领着一帮兄弟子侄坐镇朝歌大军之中,其父黄滚镇守界牌关,还有个连襟邓昆镇守临潼关,由此可见黄家在军中的势力如日中天,怕是只有三朝老臣闻太师能压过他一头,其他人皆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黄家一众家将们听闻黄飞虎挂帅出征,纷纷喜上眉头,全都要跟着他讨伐西岐,获得军功,甚至连7岁大的黄天祥也叫嚷着要用叛逆的鲜血来为自己请功…!
黄飞虎虽然很是满意众人的表现,但考虑到兵者大事也,不可不察。他向众人问曰:“此番征讨西岐,大王出兵十万,可尚无先锋大将人选,尔等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黄飞彪当仁不让的站出来说:“小弟不才,愿意为大军先锋,直取姬考、姬发的人头回来。”
黄飞豹也不甘落后的表示自己也愿意为先锋大将,破敌立功。
见他俩争着当先锋大将,其他人也就不好上去争了,毕竟黄飞彪、黄飞豹是黄飞虎的亲弟弟,他俩论辈份比黄飞虎的几个儿子大,论身份又比黄明、周纪、龙环、吴谦四大家将高。
说实在的,黄飞虎虽然愚钝,但还是对自家兄弟有几分认识的,他那两个弟弟属于半吊子水平,让他们其中一人去当先锋,着实有些不放心。
黄飞虎向周纪问曰:“将军可有什么别的人选吗?”
周纪欲言又止,看来他心中的确有人选,但碍于黄飞彪、黄飞豹的面子上不好说出来。
这时,黄飞彪拍着胸脯说:“兄长,有道是:打虎还需亲兄弟,上阵不离父子兵。你就放心的将先锋大任交给我好了,我保证打得西岐叛军落花流水。”
黄飞虎闻言,不由更是担心,言曰:“那西岐大军前番征讨过冀州、后来又讨伐过叛逆姜桓楚、不久前又打败了北伯侯崇侯虎,实在是不可小看,我看咱们还是谨慎些从事。”
黄飞彪哪能让煮熟的鸭子飞了,连忙回应道:“冀州之战多是北伯侯在前面顶着,叛逆姜桓楚也是北伯侯主持大局,至于说北伯侯为何会败于姬考小儿,多半是他轻敌冒进,中了埋伏,以至于身败名裂。我若为先锋,定然稳扎稳打,不给西岐半点机会,兄长你就把先锋官予我便是,不胜不归。”
这时四大家将之一的龙环也附和说:“主公,我愿意出任先锋副职,辅佐黄将军,讨伐西岐叛逆。”
黄飞虎遂定下决心,说:“如此甚好,那就由二弟和龙将军一起为正副先锋,为大军开路。”
黄飞彪、龙环齐声回答:“末将领命。”
众人又商讨了好一会,最终得出结论,由黄飞彪、龙环领一万人马为先锋,黄飞虎带着弟弟黄飞豹;儿子黄天禄、黄天爵;家将黄明、周纪、吴谦统领九万大军稳扎稳打,一点点的打败西岐叛军。至于黄天祥(7岁…!)则被留在家中陪伴家人,谁叫他年纪太小。
等到众人散去,黄飞虎留了个心眼,将周纪单独留了下来,问曰:“将军刚才欲言又止,眼下无人,可对我说了吗?”
周纪对着黄飞虎一礼,说:“主公恕罪,先前末将心中是有一个先锋大将的人选,可后来见黄飞彪将军战意高涨,便不好说出口来,且让黄将军和龙将军领军打过一场再说吧,保不定那西岐叛军不堪一击,大军到时他们自己便土崩瓦解了。”
黄飞虎追问一句:“那将军原本心中的人选是谁?”
周纪:“青龙关总兵张桂芳。”
话分两边。
西岐自文王去世后,一改过去蒙头搞内政的作法,转而变成了全面发展军备的方针。众人也知道明王姬考、武王姬发这一自封之后,大商朝廷势必不会干休,兵戎相见那是迟早的事,故而已做完全准备。
由于有了阐教和西方教的鼎力支持,姜子牙等人觉得商军即使大军压境,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最多不过就是前来送死的。但眼下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却必须立刻去做了,那就是向天请命,主持封神。
姜子牙命人筑起一座九层高台,择良辰吉日,向天请命:“弟子姜尚,替天行道,扶周灭商,匡扶正义。今祷告上天,望护我大周,剿灭暴商……”洋洋洒洒上万字说完,天生异象,祥瑞四出,封神榜、打神鞭从天而降,落入姜子牙手中。
封神榜一落,陷入神仙杀劫中的几大教弟子便心有感应了,那早早就被写上榜的燃灯道人、魔家四将均心神不宁,而截教那一百多个自愿上榜的弟子也心有灵犀,仿佛觉察到了什么。
首阳山中的老子,面色不变,还是照样在炼着自家的丹药,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昆仑山玉虚宫中的元始天尊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天意如此,让我阐教弟子主持封神,看来这次通天那厮要自认倒霉了。”
金鳌岛碧游宫中的通天教主,看着坐下正在听道的弟子,一言不发,好在他心中比较放心的是,自己的亲传弟子们都在北俱芦洲的问道宫中做客,一时间是不能够回来了,反倒是省去了一些担心。那谢道友也给自己私下说了,大劫之中,准圣以下皆有可能陨落,但人人又都有入劫破劫的必要性,是以多宝等人如何入劫,问道宫已经帮他们谋划好了,只要他们自己不乱来,是没有危险的。至于其他截教弟子,那些根性差的,又没功德护身的,那就该怎样就怎样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本就是截教的教义所在,这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西方教灵山中,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相视一笑,看来他们也觉得很是如意,不管怎么说,自己的西方教弟子顺天应命,扶周灭商已经是大势所趋。看来扶持一个姬考的作用还真是不错,不但将西方教的教义传播到了中土,而且还在封神大劫中占据了绝佳的位置,和阐教形成了天然盟友,想必这下子截教有难了。
问道宫中,谢天虎正在和四位夫人以及一群吃货们聚餐,共同庆祝战神小诸天里移栽的人参果树第一次结果。当然了,劳苦功高的小李子(黄中李)被众人追星捧月般高高举起,直夸他是个好青年,弄得面皮薄的小李子满脸通红,忙谦虚的说这只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突然,谢大神一顿,察觉到了封神榜和打神鞭降世,自言自语的笑曰:“终于来了,再不来老子都要上紫霄宫去问问鸿钧老头了,这破事要拖延到几时……”
众吃货们不由一愣…!
小李子小声的问吃货小囡囡:“囡囡,你可知道谢当家说的是什么吗?”
吃货小囡囡嘴吧塞满了食物,口齿不清的回答:“不……不知道,但是这个人参果做的蛋糕很好吃( ̄︶ ̄),小李子以后要加油哦,囡囡的幸福就靠你了哦。”
小李子……
………………………………
第一百零六章 问道宫在行动
殷商渑池县府衙中,守将张奎和夫人高兰英正在热情的招待师傅和几位师伯、师兄。
来者是谁?自然是胖胖的乌云仙、六耳猕猴、赤尻马猴和龟灵仙子,他们四人受谢当家的委派,专门来这谋划封神的,让那些该上榜的尽数上榜。原本小孔雀孔宣也嚷嚷着要来的,但谢当家念其新婚不久,就让他多休息几天,并表示,以后有你出场的机会,安心等着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