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奖励的方式。
袁岳:
在选择工作时,员工的态度可能分两种,一是考虑前途的,二是找不到自我的。对于前一种员工,个人发展的方式就是升官发财,再有就是专家化。向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很有职业声望和能力的专家。公司帮助他进行职业规划的方式就是为他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付学费或parttime(兼职)工资。还有,给他尝试一个新工作的机会,比如,换换工作种类,换换工作地点。如果员工有创新的主意,由公司投资做,则相当于内部风险投资。如果成功了,则与公司分成,没成功算公司的。对于后一种,找不到自我、想不清楚的员工,以及一些觉得工作压力太大,经常忧虑能不能干下去,会不会被淘汰的员工,公司需要对他们进行职业辅导和训练。可以采用导师制,帮助分析他的长处和缺陷,帮助保持平衡的心态。
孙虹钢:
在职业训练中有一种魔鬼训练,最早是从日本传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将一帮人拉出去,到火车站那种地方,大声喊叫。很多公司已经将魔鬼训练作为常规性训练了。具体效果如何评估呢?有一点儿间接。比如,有一项魔鬼训练是投篮,教练拉着你的手去投篮,告诉你应该对自己身边这个人进行充分、完全的授权。如果不信任这个人、不放手,球就投不进去。当时,你确实很有感觉,觉得应该这么做。但完成训练后,你是不是真的学会授权了?效果很难评估。但员工很开心,因为培训都寓教于乐,很热闹。还有一些魔鬼训练达到了真正的魔鬼程度,比如,有一种使用催眠术,创造一种完全封闭的、跟外界不沟通的环境。培训师对你形成群体心理暗示,让你扮演平常无法扮演的角色,与其他人进行角色转换。你是一个大男人,却让你扮演一个弱女子,让你像一个女子一样想问题,这样培养你换位思考的意识。可是,通过心理催眠来作培训,道德上有问题,也涉及隐私,不能鼓励。
袁岳:
还有一种宣泄型训练,比如,骂出所有脏话。正常情况下,骂人话是不能上桌面的,这就是利用了亚文化。员工宣泄得充分,就会减少负面产出。也许没有直接增加公司销售额或产出量,但这种方式对于个人有帮助,使其处于正常和平衡的状态。这种产出的意义直接和间接对公司带来的帮助,从财务指标上未必看得出来。
通过培训真能极大地改变参加者的人格吗?我觉得,个性的根本改变是不可能的,但某些方面可能改变。比如,个性的表现方式。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总是有用的,员工需要不断学习,以在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公司要求。所有职业训练都涉及态度。常规发展道路是加压、加责任,魔鬼训练是泄压的方式。有些不同寻常的领导人、专业人士可以承受持续加压,有些可以承受适度加压,有时要宣泄一下,这是中层。从个人职业规划来说,可以将要求提得高一些,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一些泄压的方式。
孙虹钢:
职业规划是一种正在迅速热起来的项目,国有和民营企业都开始重视职业规划。宝钢和东风等都在寻找职业规划机构做员工职业规划设计,包括作测评,帮助员工找到职业锚。职业锚就是在职业发展中,自身的优势和爱好提供的聚集点。职业生涯规划成为非物质激励的有用工具,有些企业有部门专门为高级主管设计职业发展道路。励志图书的热销也说明了这一点。
袁岳:
大家对个人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但是,职业规划的具体方法,大家不是很清楚。专业化、工具化的程度低。励志类书也只是理念,没有办法,帮助不是特别突出。职业规划包括:资源分析、目标分析和路径分析。有多少选择,哪个更适合你,到哪儿去,要评估是否现实。早年可以探索职业的适合性,但不能一直探索。很多人有出息,就是因为认准了一条路,坚持往下走。要有规划,但不是天天规划。如果你从来没做过规划,偶尔做一件事,的确需要规划。重新确定目标,选择最恰当的路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职业规划不是天天做(2)
规划的制定模式,第一是单方面模式。这种模式周全性不够。第二是双方模式,比如,公司会有意识与员工共同制定规划。在摩托罗拉,主管每个月要跟员工谈话,谈六个问题,谈成就感、下一步怎么做等等。双方模式对公司的好处是,可以将已经成形的人力资源尽可能地保存在可用的框架内。但有一个特点:公司考虑对公司有用,个人考虑对个人有用。这有点儿像谈判游戏。还有一种是三方模式,比如,法律顾问为员工提供专业意见、专业帮助。有些公司在进行重要的人力规划时,引入专业职业发展顾问,这样就增加了客观性。现在,单方规划的情形比较多,公司想把员工用成什么样,这是最主要的。合资公司有一些双方模式。从未来的发展看,双方和三方对彼此有利的程度较高。
孙虹钢:
给自己作职业规划的原则:第一,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第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涸泽而渔就持续不了。一次把一辈子要干的事都干了,以后就没法干事情了。第三,均衡发展。随着市场发展,企业越来越要用复合型人才,个人要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袁岳:
在个人职业规划中,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把自己想做的当成自己能做的。我有个哈佛同学今年59岁了,在哈佛拿的是第七个学位。以前,他是一个医生,现在他想做环保公益工作,于是就想到哈佛读一个公共管理学位。一方面培养人脉关系,一方面做知识准备。要实行转轨,就要做这些准备。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只是在想做什么,但没有分析条件和做准备。条件决定目标能否实现,你可能放弃了一个工作,但中断了之后又延续不上。
孙虹钢:
要解决好四个关系: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现在需要做什么,我现在的机构需要我做什么。
袁岳:
再加一个问题:在新的职业选择和原来的选择之间,比较一下哪一个更合算、更有价值。
孙虹钢:
有一个彼得原理,说的是:人总是要不断地鼓励自己往上发展,直到自己不胜任。一个人从员工、经理、总监、做到VP(副总裁),不胜任后就会被公司裁掉,这说明有时候自己不清楚自己。人需要学习,进行横向转移。企业总是给员工更多钱、更多责任,直到有一天员工不能胜任,老板不会降级使用员工,只会让他走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创业:坚强的神经、良好的身体、行走黑白两道
孙虹钢:
创业有多种,比如,大学生创业,或者跟老板相处不下去了出来创业。有一些“拒无霸”(面试被拒绝过N多次)型的大学生,成立了一个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公司。他们说,因为我们找工作很难,我们想帮别的同学找到工作。这个公司运营了三个月就倒闭了。你们自己都找不到工作,怎么帮别的同学找工作?新东方的胡敏、江博离开的理由都相似,都说在新东方没发展,不受重用了。他们觉得他们的一套体系和思想特别好,想继续沿着自己的方向做。打工时遇到天花板,你需要更多的待遇,更大的权力。你出来后重复做原来的事情,等于重新开始。这种创业意义很大吗?能够做到比原来公司大的,很少见。
袁岳:
有一种人离开原公司出来创业,是原来由于某些原因一个体系没做起来,后来出来做了就成了。《水浒传》中的宋江和王伦就是这样,宋江在王伦的地盘基础上创业成功了。维维豆奶以前被转让了11次,后来才被发现是个大产品。万燕做VCD时,没有做起来,后来等其他公司做VCD时,才做大了。但如果前面已经很大了,后面就很难超过。从微软出来的人,有谁做的超过微软的?
创业有两种模式,有机会的和没有机会的。没有机会的创业模式是更容易成功的。创业的基本条件是坚持,有机会时,人就想来想去,难以定下心来做。创业要有个性,模仿别人的,很难创业成功。在所有人才中,真正适合创业的不超过5%。创业对人才有特殊要求,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创业者风光的一面。中国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古训。
要想成为创业者,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坚强的神经。创业和就业的最大区别是就业可以逃跑,创业是给自己设了一个套,跑不了。遇到难处,有事也要假装没事。如果你没信心,员工就比你还没信心。你要耐得住寂寞、坚持得住、善于郁闷。没有坚强的神经,郁闷一段后精神就会失常。二是良好的身体。老板需要什么都干一干,否则招呼不住人,易被架空。你要比人家多干活,你要求人家做,你自己首先要做得到。昨天,有学生对我说:“我知道创业很艰苦,但我不想艰苦。”你想这行吗?你创业时,你能花钱,员工就比你还会花钱。要求员工加班,自己更加要多干。创业后英年早逝,就业者长命百岁,这种情况很普遍。第三,明白黑白两道。如果创业真的成了气候,抢劫的、绑架的,甚至小偷都知道找你。想勒索的、收贿赂的,也知道找你。黑白两道,不管你选哪一道,你不找它,它都会来找你。光做白道,你承受的压力不见得比黑道小。光做黑道,也担惊受怕。当老板,很多社会因素都跟你有关,因为你不是在一个岗位上。比如,当一个人力资源经理,只要考虑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当老板,你要考虑的东西就要比一般人多。老板的位置其实不是一般人都能坐的,试一试创业没有问题,但大部分人不具备这三条。而且,这只是必要条件,还不是充分条件。创业容易,成业很难。
一个人,要选择创业道路,必须坚持锁定的目标不动摇。即使你水平不高,只要坚持,创个小业也还是可以的。很多事情不成功,原因在于三心二意。在进行职业目标的讨论时,我会讲到一个英国大臣的故事。小时候,班上同学写作文谈长大后的愿望,每个人都写了各自的愿望。后来,小学老师想看看有谁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发现只有一个人实现了。这个人写他要成为###长,后来,他真的成了英国的教育大臣。为什么只有他成功了呢?这个人是个瞎子,他看不到其他东西,他只有这一个目标,他锁定了这个目标,坚持就做成了。很多人说喜欢这个,后来又喜欢那个。转来转去,结果什么都没有做成。很多人看我,觉得我应该什么都可以去做,但我很清楚,研究咨询是我的终生职业,我不会动摇这个目标。
孙虹钢:
创业要有退出机制,创业不成就回去打工。李金水从康柏中国区总裁的位置离职了,出去开家小公司,干干不行,就又回跨国公司做CEO了。新浪高层的股票基本卖干净了,公司上市后,他们的身分已经从创业者转变成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就业中,就出创业的味道
袁岳:
可以在就业中,就出创业的味道。很多企业的业务骨干都接受培训,这种机会多了,对老板也是恶梦,老板怕他跑。这时候,老板会给他一个紧箍咒。如果你是一个营销工程师,会创新、会管理,老板会说:“你当副总裁,给你15%股票。”这时你就成了二老板了。很多老板接受这个观点,为了公司利益,与员工分持不同比例的股票。有些人是专业人才,自己单独做公司,可能搞不好。我们的一位同事很擅长做数据分析,但是他拉生意不行;有个同事拉生意很行,但研究水平真的很一般。单一的资源可能就做不成事,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自己当小老板。
孙虹钢:
企业要学习营造一种创业的状态,让员工用创业的心态做事情。比如,重新设定一些目标,让中层和员工都有危机感。创业的情形是,可能今天有生意做,明天就关张,而守业的公司没有死亡的危机意识。特别是跨国公司,更是没有这种意识。用各种方式让员工有创业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创新性,这成为了管理的一种手段。企业的老板也要有很强的创业意识,比如二次创业、三次创业……
袁岳:
创业时,人都是有热情的。由于某种原因,人们对某件事有热情,于是就创业了。天天干一件事情或几件事情之后,消磨了热情。一个公司在有创业热情时,你能够感觉到它人际关系的单纯度。没事干时,就易生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兼职:可能将公司相关的资源转移给个人
孙虹钢:
有些地方鼓励兼职。通常,企业不允许自己的员工在外面兼职,但是接受其他企业的员工来兼职。员工兼职让老板觉得他的工作不饱和,工作态度有问题。接受兼职人员是因为觉得雇一个长期员工不划算,或者工作本身用兼职人员就可以搞定,只需要付劳务费就可以了,降低了用人成本。
袁岳:
兼职的情况很多。一类是老板兼职,很多情况是老板在社会上兼职。有些老板一掏名片,对方就会发现他兼着青联、协会或大学的很多职位。老板利用社会兼职来扩展自己的社交面,扩充社会资源。老板兼职是因为对方看重你的资源、贡献和能力。另一类是自由职业的兼职,比如专栏作家。第三类是对一个普通职员来说,工作不饱和,他可以做更多工作。比如大学老师,他们有知识、时间和实力做兼职。这类人通过兼职来支持自己提高职业状态和生活质量。第四类兼职是下岗工人兼职,这样做是为了维持生活条件。最后一类是个人资源有可利用的转移价值,比如离退休干部当顾问。以上这些兼职都能给双方带来共享价值。我们公司用下岗工人和大学生做访问员,还聘请兼职专家顾问和培训讲座的临时讲员。
但是,在两种情况下,老板不大愿意让员工去做兼职。第一,本身是全职员工,但去兼职。比如,国有中学校长,在外面办了一所私立中学,这样可能将相关的资源转移给个人,这涉及资源外借,可能会转移工作重心,这通常是不允许的。第二,公务员兼职。你是公共管理部门的,比如你管土地,但是还在房地产开发商那里当顾问,这就有瓜田李下之嫌。公务员兼职让对方有了行贿的合法渠道。
孙虹钢:
个人兼职有不同的心态。有些人想多打几份工,增加收入。也有人通过兼职,为自己留后路,比如,有人在对自己的前程不是很放心的情况下,寻找兼职。脚踩两条船,就有谈判的余地。个人寻求兼职,是对现在的利益心存疑虑。老板需要看看现在给员工的利益是不是足够,看看公司和员工能否重建共识,看是不是需要采用措施来拉拢住员工。
袁岳:
有些兼职可以增加资历,但如果一个人兼职多项工作,那么在他求职时,我就会考虑是不是他在我这里也会这样。兼职不会真正投入精力,很难保证工作的节拍。本来,通过这种兼职应积累公司资源,但兼职的人对外宣扬的是自己,而不是公司。这时,兼职让公司流失了资源。所以,我个人不主张在自己的公司核心人员中有兼职人员,尤其不主张将有名的社会人士作为自己公司的兼职顾问,因为他已经有了标签和立场的设定,会影响我们明确而独立地界定自己公司的定位。
每个专业人才都是顾问型人才
孙虹钢:
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