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汇率的秘密:汇率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读汇率的秘密:汇率战争-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些劳工挣到了钱后也让钱进入银行体系运转起来。或者,政府可以选择减税,这样老百姓到手的钱就多了,他们也会一样把钱投入经济之中,让其运转起来。由于失业率减少、税收减少,国民收入就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经济也可以更高速的增长。
  财政政策也能影响利率。如果政府增加支出或者减少税率,那么无疑等于政府花的多了或者挣的少了。这样,政府就需要开源才能让自己有钱可花(增加支出),并不至于开始有赤字(减税)。政府来钱的方法也只有借债一条路。因此,如果政府决定增加支出或减税,那么他们务必要从资本市场上吸金。由于国家对货币的需求增加了,那么利率(货币的价格)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汇率也就跟着增加。
  但如果政府觉得现在自己欠钱太多,不利于发展,那么政府也可以减少开支或者提高税率,这样等于政府花的少了或者挣的多了,开源节流。此时,政府这时候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钱了。对钱的需求减少,利率自然下降,汇率也就跟着下降。
  之所以有时也要削减开支,是因为一个国家欠债越多,越有可能还不起债,最后破产,让投资者血本无归。因为如果债务太多,那么政府需要不断提高利率才能借到钱,非常不实惠。
  ***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则是由该国的中央银行控制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货币政策能够达到三个目的:调控利率保持增长、降低通货膨胀以及稳定汇率刺激投资贸易。要了解货币政策对利率以及汇率的影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经济体里,资金是怎样流转的,以及银行起的作用。
  假设有10个人分别存了100元进入银行。银行拿了这些钱后,是要付给这10个人利息的。所以,银行为了赚钱,一定要把钱贷出去,然后赚取存款和贷款利息之间的差价。银行自然希望贷出去的钱越多越好,让每一块钱都能创造利润。但是如果1000元全部贷款出去了,忽然10个人里有一个人来提款急用,那么银行又该如何?如果不能把贷款催回来,连本带息还给存款者,那么银行只能被迫关门了。
  所以,银行为了确保不会因为有人提款而倒闭,一定会自己留一部分钱在手头以便周转。同时,银行还会买一些流动性很高的资产,比如债券,这样万一手头的钱不够,他们还可以把债券卖掉,换成现金用于周转。
  但是,银行究竟留多少钱在手边比较合适呢?如果这个决定由银行决定,那么他们自然还是希望留的钱越少越好,让更多的钱出去产生利润。同时,他们购买的债券数量也不会多,因为债券安全、流动性又高,这类资产的投资回报率相应就低。银行要想赚取高利息,还得去支持那些风险较大的投资。这么一来,银行虽然手头有现钱,也有债券,但是这笔款项的数量未必足够应付经济状况。如果手头留下100元的现金和债券,那么一个人来取钱自己可以应付;但如果另外一个人看到前面有人提取,他也来取钱,那么银行还是只有倒闭一条路可以走。

汇率战争   第八章(2)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就发生过这样的现象。由于银行把太多的钱用于向风险极高的投资项目提供贷款,因此当大家去提款时,银行虽然有点闲钱,但不够应付这么多提取。而银行一没钱,大家自然心里更慌,都去挤兑,所以最后银行只有倒闭,大家的钱也就彻底灰飞烟灭了。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现在银行已经不能决定自己究竟要留多少钱。央行为了安全起见,会要求银行必须留多少钱在手边,也就是储备率。比如央行要求银行的储备率必须达到20%,也就是说银行每收到100元的存款,只能把80元用于贷款,剩下的20元要留在手边以备不时之需。当然,这80元也不是想借给谁就借给谁;一般央行都会有规定,要求银行必须严控自己的风险,不要到时候钱收不回来再次倒闭。
  银行这80元借了出去以后,很少有人会把这个钱压箱底,让钱退出流通,因为这样一来,你还得付利息,还不能让钱再生钱,极度得不偿失。即使那些骗贷的人,也不会压箱底,而是会把钱挥霍一空。但不论是钱生钱还是挥霍,钱总不会消失。钱只要流动,最后的效果都一样;无论我是把这80元钱用来支付设备工资,还是用这80元来吃喝,这80元总在转悠,只不过从我的手里转向了他人手里。但员工、机器设备商或餐厅老板收到这笔钱后,他们这笔钱也还是会被他们存起来或者继续花,但在整个经济体系里,这80元永远在流动。
  但是,每次流动,这笔钱都会少些,因为银行永远要留20%作为储备。比如,我借了80元,把这些钱都吃喝了,此时餐厅老板等于就多了80元。如果他把这80元存入银行,那么银行扣掉20%的储备以后,可以再让64元出来流通。如此类推,最后100元所能产生的效应其实是500元(100+80+64+……)。
  因此,银行里的货币数量的多少,以及货币流通的速度直接影响了一个经济的发展。货币越多、流通越快,经济发展的就越快。反之,货币少、流动慢,经济发展也就缓慢。上述的储备率就是央行控制银行货币数量的手段之一。如果储备率设定的高,那么银行留着后备的资金也就多,能出去流动的资金也就少了。除了储备率以外,利率就是调节系统里货币多少的紧箍咒。
  而央行调节利率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央行直接改变自己为银行提供货币时收取的利息。这样的话,如果银行还想从这笔资金赚取利润的话,他们也要跟着涨才行。除此以外,央行也可以制定利率,让银行必须强制性执行,以此来硬性确定利率。
  除此以外,央行还可以通过债券的发售来调控货币的多少。比如,现在一个人手中有100元的央行债券,这意味着这100元他借给了央行,央行怎么用他不管,只要到时候给他利息就好。但如果央行这100元不用出去,那么这100元就等于退出市场流通,也就无法产生500元的效益了。因此,如果央行希望减少货币流通的时候,就可以发售债券,之后把老百姓买债券的钱收起来,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就少了,货币就紧缩了。反之,如果央行希望增加货币流通,那么就可以回购债券,用钱把这些债券再买回来。老百姓的债券变成了现金,就又可以开始在银行系统里转圈、钱滚钱了。
  当然,这些债券都是有利息的,这就是利率。债券的价格和利率正好是相反的。债券价格涨,利率就低;债券价格跌,利率就涨。只是为什么呢?假如我现在买了国债,一年后到期,利率10%。这就是说,如果我现在借钱给国家100元,那么一年后国家会还给我110元。但刚过了一个月,有一个人特别想投资国债,但此时国家已经不再出售国债了。于是,他想从我这里买,并且出了很高的价格:105元。一听到这个价格,我自然愿意把债券卖给他,因为30天我就多得了5元,比等一年挣10元的投资回报率高多了。但这个人买到我的债券后,最后还要再等11个月,等债券到期。这时国家还是给他110元。但对他来说,利率就不是10%,因为他是用105元挣到了5元,利率只在5%上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市场上债券越受欢迎、价格越高,其利率也就越低。反之,如果我的债券被市场唾弃,但我又想出售,最后95元卖了,那么接手的人就合适了;他最后用95元挣了110元,利率也就升至了16%左右。有些国家由于信用不好,债券利率高,这其实也是在说它债券的价格低,因为没有人愿意买。
  如此一来,央行可以通过发售债券来调节利率。如果央行希望减少货币流通而发售债券,那么等于债券的供应就多了起来,其价格自然下降;债券的价格下降,相当于利率变高了。而如果央行希望增加货币而回购债券,那么债券的需求就多了起来,其价格自然上涨;债券价格上涨,相当于利率变低了。因此,当我们听说央行要提升利率时,我们就知道央行其实是想减少经济内流通的货币;当央行降低利率时,则是增加经济内流通的货币。而货币流通量及利率对货币汇率的影响也是一样。利率低、货币流通的多,汇率就低;利率高、货币流通的少,汇率就高。
  除了利率和发行量以外,货币管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国家并不执行货币管制,因为大家基本上都认为海外投资和贸易非常重要,因此希望资金能够自由地流入国内。但是,有些国家为了汇率稳定,会限制资金流入国内的途径,并会因此导致海外投资减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货币管制会导致货币汇率下跌。
  

汇率战阵   第九章(1)
***
  在三种调控手段中,贸易政策指的是限制进口外国商品的措施以及关税,也是调控汇率中相对不起眼的一个。这是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影响汇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流动的规模非常大,相比之下,国际贸易额要小的多,影响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贸易政策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远不及利率差异。
  按李嘉图的理论,任何形式的关税都是一损俱损的事情。“勒纳定理”也证明了,进口和出口是一根绳子上的两个蚂蚱,为进口品加关税等于为自己的出口品加税。但在现实生活中,贸易保护政策可以让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由于外国人更垂涎本国的商品,他们必须更大量地兑换该国货币,致使汇率上升。
  ***
  对于四大汇率门派来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贸易政策的影响是不同的。
  由于固定汇率和汇率挂钩派国家的中央银行允许任何投资者以固定的比率用外币换取本国货币,所以当政府增加支出或减税后,利率的提升会吸引大量外资涌入。这些涌入的外资让经济系统里流通的货币增加,因此有减低利率的功效。如此一来,政府支出增加和减税的功效基本上和涌入的外资抵消,中央银行只要多印些钞票就能保持汇率和利率的稳定。
  在货币政策方面,如果固定汇率和汇率挂钩派国家降低利率,发行了更多货币,那么其货币就会有贬值的风险,游资更是会抛弃正在贬值的本国货币,逃往外币。这时,中央银行必须收购这些抛售的本国货币、出售外币,才能维持原定的汇率。
  在贸易政策方面,如果固定汇率和汇率挂钩派国家增加关税,那么他们的货币本该因为贸易顺差而升值。这时,央行会增加流动的货币的数量,通过降低利率来保持汇率不变动。
  对于自由浮动和肮脏浮动派国家来说,当政府增加支出或减税后,利率会提升,这时资金会涌入,造成汇率提升、出口下降。而当这些国家降低利率、增发钞票时,货币的汇率则会下降,出口则会增加。当这些国家增加关税时,一开始出口会增加并导致汇率上升,但之后由于汇率上升,贸易顺差也会消失,所以增加关税的后果是会导致货币增值。
  由此我们可见,对于固定汇率和汇率挂钩派国家来说,其汇率是其预先设置好的,因此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贸易政策影响汇率时,国家必须通过央行干预市场、买入卖出本国货币以及外币来维系原定的汇率。当然,这些国家也可以用调控手段来维护自己原定的汇率。比如,如果有游资攻击汇率、抛售本国货币,那么固定汇率和汇率挂钩派国家可以通过提升利率、货币紧缩来保护自己设定的汇率。
  相比之下,自由浮动和肮脏浮动派国家则是随波逐流,以不变应万变。这虽然降低了固定汇率和汇率挂钩派国家可能会遇到的央行干预市场不利的问题,但仍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调控汇率的政策会使得其汇率如过山车一般,忽高忽低。低一些还好办,但如果一个国家以出口为经济增长点,汇率老是变得太高可就麻烦了;而且汇率浮动也增加商人和投资者的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只有实力比较强悍的国家才敢加入自由浮动和肮脏浮动派。一般需要依靠出口为主要经济增长点、或者本身货币无法让投资者产生信心的货币,一般都会找个靠山将汇率挂钩或固定。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汇率战阵   第九章(2)
***
  通过总结货币、汇率的本质,我们大概知道了汇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通过介绍四大门派和三种主要调控汇率的政策,我们大概也知道一般国家是怎么处理汇率问题的,并知道究竟是什么在让汇率上上下下。
  但要真正地了解汇率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以及汇率战争是怎么产生的,我们还需要了解汇率的历史意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汇率究竟是怎么来的,并能更全面的了解汇率对社会的影响。因此,在接下来的一章里,我们要学习周董“回到过去”,只有了解了汇率在整个人类历史的来龙去脉,我们才能真正知道汇率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第二章第二章世界因我而不同——
  古代汇率战争史从古至今,汇率自一出现,就在人类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虽然在没有货币的漫长岁月里,连现代意义上的贸易都不曾有过,更不要提汇率了。即使在货币出现后的初级阶段,现代意义的汇率也未出现,而这是主要是因为当时没有远行去交易的欲望和能力,因此也就没有双方都能认同为有价值的货币。汇率真正开始产生作用,是在货币发展了一段时间、贸易开始兴盛的时候。但汇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出生就和“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一样风华正茂。现在就让我们追溯到货币初始之际,看看汇率是怎么从有到无,成为一股左右人类文明的力量的。一、远古汇率:“倒儿爷”帝国
  在中国和印度,最早使用的货币就是贝;中国现在很多和钱有关系的字里,还能找到“贝”字的痕迹。这大概是因为当时的内陆地区贝的数量比较有限,因此贝作为装饰品本身价值就很高。另外,贝和金属不同,不需要炼制,直接从海边捡来就能使用。而且,当时的交易量比较小,所以即使贝数量不多也足够用。在中国,即使到了周代初期,经济模式依然以自给自足的小农模式为主,贸易量很小。在这个阶段,虽然有了货币,但易物也非常盛行,所以在周朝允许用币帛一起纳税。就因为货、币兼用,所以在中文中我们依旧称这种交易工具称为“货币”。
  再往后,大家会制造金属了,于是金属开始大量成为货币进入流通。金属的好处是,除了满足上述三个要求以外,还可以人工制造,因此不会像贝那样,数量受到自然的限制。早期金属的制造,依然有着浓厚的实用色彩。春秋战国的三大货币中,布币(农具,多出自中原农耕地带商业中心)、刀币(武器,多出自东北渔猎地带,多为齐燕物)都脱胎于工具。
  用了金属,货币单位也从数量变成了重量。古书提到的赐金多少斤,其实说的是铜;铜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可以被用来制作工具,特别是武器(《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因此赏铜不但是给钱,也是上面信任你不会作乱。一般来说,中国在春秋战国之际,贸易还很有局限性,大多数交易都是在当地完成,因此铸币行为也都是各个城池自主安排。大多数城池同时有数种货币存在,有的贸易特别兴旺的地方货币种类更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