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铸币行为也都是各个城池自主安排。大多数城池同时有数种货币存在,有的贸易特别兴旺的地方货币种类更多。但此时还没有我们现在所谓的汇率,人们评估货币的价值,主要还是依靠重量和成色。
中国铸造钱币的时间大概和西方同步。公元前600年左右,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吕底亚王国开始用贵重金属铸造钱币,这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钱币,而同时期中国周定王时期也已有钱币了。和中国一样,西方的希腊等地也是各自城邦单独铸造钱币。不同的是,希腊人为了做生意满世界跑;虽然当时他们世界的概念也就地中海一带,但毕竟还是有了“跨国贸易”,这样他们自然也就接触了更多种类的货币。在这些最早期的国际贸易中,两国商人在计算货币价值时,和中国一样,以重量和成色为单位。
希腊人这个时期多用金币。他们之后的罗马人借鉴了这种模式,并加以发扬光大,同时发行了金、银、铜三种不同钱币,一直使用到了中世纪查理大帝时期(公元8~9世纪)。
中国虽然在春秋战国也可使用黄金,但大多数黄金被用做储备。只有楚国因为产金,所以发行了金币。后来秦朝统一天下,货币也终于被统一,环钱成为唯一的官方货币,并在以后断断续续沿袭了两千多年;其他交易物则被淘汰为装饰品。秦朝还率先采取了金本位制,而后来汉朝取代秦朝后,也继承了金本位的制度,以黄金作为储存手段。
从此,几乎全部的文明社会都已将贵重金属设定为货币。同时,大家也已经有了远行去贸易的能力。现代意义上的汇率也是由此兴起的。
***
。 想看书来
汇率战争 第十章(1)
使用贵重金属对当时的贸易很重要,是因为当时的国际贸易还没到“当地消费”这一程度。在现代如果进行了一笔国际贸易,我们可以把外币带回中国,然后去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等着换外币,然后去国外花的人很多。但远古时则不同,他们长途跋涉一次不容易,而且一走就是一年半载,路途中又风险极高,可能因为各种可能性失去生命(盗贼、天气、迷路、疾病)。因此这些远行的商人们千里迢迢到达目的地后,当地的货币对他们来说价值不大;他们把这些钱带回去,家乡未必还有愿意过来消费的人们,因此没有什么人会愿意拿手中的当地货币和他们换这些异国他乡的货币。
所以这种交易从本质上和现代的国际贸易还是不同,远没有倒鞋的中国人和倒电脑的美国人交换各种货币便捷。由于路途遥远,当时的商人最喜欢的是两个地方差价最多的商品以及在世界各地都能通行的货币,这样他们荣归故里后才能直接消费。所以,各地黄金以及银子等贵重金属的盛行,对他们来说正合适,可以直接往家搬,搬回去就能花。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基础,在国内继续流通铜钱。但是在国外贸易时,汉朝人使用的货币则是黄金。和现代一样,当时外国的进口品也比较稀罕、价格很高,因此最早消费外国奢侈品的是上层阶级。在封建社会,最上层的就是皇帝,所以中国最高级的异国奇珍异宝都是上贡汉代皇帝的。这些专供皇帝使用的外国货物种类也很多,计有大宛宝马、明珠、印度宝镜等。但和今天不同,当年不购买国货被认为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因为通过国际贸易我们引入了好的洋玩意儿。《盐铁论·力耕篇》就说:“汝汉之金,纤微之贡,所以诱外国而钓羌胡之宝也”。但究竟这番言语是深思熟虑之后的肺腑之言,还是“砖家”在猛拍皇上马屁,就不得而知了。
此时,和中国做生意的对象包括西域诸国,其中有中东的安息国(即波斯帝国),以及更远的大秦国(即罗马帝国);另外还有南越、印度、锡兰等地。除了购买奇珍异宝以外,中国人还喜欢购买玻璃,因为当时我们还不会制作玻璃。而我们输出的货物主要是丝绸,货不够置换玻璃的时候,就用黄金填补(如果现在有时光机器,我们现在用人民币去施华洛世奇扫货,再去汉朝换金子,估计很快就比盖茨有钱了)。等丝绸到了罗马之后,对方付出的除了货物外,支付的货币也是黄金。由此可见,在当时黄金就已成为了世界通行的货币。
虽然是同一种货币,但当时罗马和中国的金价其实并不相同。中国金价相对便宜,而银价则相对高;当时金银的比率大概是一比五。而罗马的金银比率大概是一比十五。因此除了在两地做倒爷卖玻璃、丝绸以外,炒汇也是一个收入颇丰的选择。当时东西的贸易基本上被波斯人所垄断,而中国和罗马之间的金价价差也被他们所利用。和其他中东以及中亚的国家一样,波斯当地使用的是银币;这样一次交易下来,他们能够通过向汉朝销售玻璃以及奇珍获得暴利,卖丝绸到欧洲又能赚一笔。更妙的是,波斯人把中国的金子带到罗马,换成银子后,银子等于凭空多了三倍,因此利用中欧两地金价的差额,光通过倒货币他们还能多赚取三倍的利润。这种利用两地货币的差价大赚特赚的行为,是黄金白银通行的这一千多年里的主题。当时在波斯占有统治地位的帕提亚帝国能够成为一个和罗马帝国势力不相上下的大国,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中欧两地源源不断的黄金白银,以及中间的高额利润。但利用倒货币发家的,帕提亚帝国是第一个,却不是最后一个。
汇率战争 第十章(2)
由于外贸数额逐渐增大,中国的金子消耗了很多,多用于和波斯的海路、陆路贸易,以及和拜占庭的陆路贸易。西汉后,海上贸易更加盛行,即使到了两晋南北朝这样的乱世,贸易也不曾停止。由于贸易昌盛,中国后来不但金子少,银子也少,金子都给了用金币的拜占庭,而银子则给了用银币的波斯。
后来由于生产丝绸不再是中国人的专利;为此,我们也开始经营多样化,基本上什么都做,贸易额越来越大。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国内战乱不断、货币混乱,加上各种国外金银币货源充足,中国很多地方甚至只愿意用外国币,而不收本国钱,以免因为国内货币不靠谱,造成贬值。从这一点上看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有了近代美元化的风范,主动将自己波斯化、拜占庭化,以避免货币失去价值。
***
对外币的依赖一直延续到了隋唐,是大唐盛世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唐朝政权稳定后又开始统一规格铸造铜钱,因此铜钱再次成为国内的货币。但在和西方贸易时,对方仍要求用金银支付,因此金银依然是中国外贸时使用的货币。中国从此又回到了双轨制:铜对内,金银对外。
唐朝的金子很多,一部分是来自北方黑龙江一带的开采,另一部分则是来自海上贸易。当时唐朝的主要贸易伙伴有波斯、印度以及本身产金,素来以多金闻名的南洋及大食国(即*帝国),所以金子滚滚而来,根本不成问题。唐朝的银子也经常被拿来当对外货币使用,这主要是受中亚影响。中亚地区银子很多,因此流通的也是银制货币。唐朝在与他们交易时有时投其所好,直接付给他们绢帛,而在绢帛不够时就会用银子来计算。
唐朝外贸路途很多,像波斯、大食等国既有陆路贸易,也有海路贸易,岭南、福建、扬州等地皆有外商,都城长安也有不少,但其中广州人数最多。即使到了唐朝后期国力衰退之际,广州的外国商人仍数以万计。据说黄巢攻陷广州时,被杀的回教徒、犹太教徒、基督徒、拜火教徒就有12万人。而福州则是中日贸易的中心。
唐朝的国势是如此之盛,以至于除了金银,波斯和日本以及西域诸地也可直接使用唐朝铜钱结算,因为这些商人意识到他们日后反正还要回长安消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时的唐朝已经有了中美鞋和电脑贸易时汇率结算的雏形了。另外,唐朝铜钱也作为官方货币在这些国家流通,这就等于扭转了当年的局面:中国不再被别人波斯化、拜占庭化,而是外国开始被大唐的铜钱“唐钱化”。另外,唐朝使用的汇票“飞钱”更是已有了纸币的雏形。
但在汇率方面,唐朝最大的成就恐怕就是将其职业化,并利用汇率获得了大额的财富用于支撑起这个巨大的帝国。当时的长安为唐朝的政治、文化、金融中心,是各地外商向往之地,很多外国商人直接长期驻扎在皇城里。而当时的汇率不规范,每个外国商人从本地带来的货币自然各有不同;另外,即使是中国本地人货币也不一定就一样,因为唐朝的货币是由各地的铸币局负责制造的,没有中央统一的规格。这样一来,长安城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货币,龙蛇混杂,因此使得当时就开始有专门从事兑换行业的商人组织以及金银店从中渔利。而这些商人通过汇率赚取的利润,就像血液一样,在中国境内不停流转,创造更多的财富。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汇率战争 第十章(3)
虽然获取的财富同样惊人,但唐朝时的兑换和波斯人的手段有着很大不同。在汉朝时,金银更像是货物,波斯人套利的方法和利用货物差价赚钱没什么区别;而唐朝的兑换是由于各国贸易频繁,此时的金银更像现代意义上的货币(即我拿了外国的钱是因为将来我出国消费比较划算),因而这些货币的兑换和换算也更像现代意义上的汇率。
除了唐朝以外,另一个通过汇率获得极大利润的国家是*帝国。统一了中东地区的*取代了波斯人成为唐朝与西欧贸易的中介。西欧当时生产力比较低,查理大帝时期虽然可以通过*中介得到中国货物,但只能输出金银而无产品,因此*人做生意的利润极高,从中国倒腾些东西过来就能换到金子,稳赚不赔。除了贸易的巨额利润以外,*人继续利用中国银贵金贱、欧洲金贵银贱的传统从中大发横财。汇率产生的利润是*文明兴盛的重要支撑点之一;依靠着贸易和汇率产生的财富,*人打造了和唐朝不相上下、欧洲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巨大帝国。
***
虽然,汇率是缔造帝国的一大功臣,但在此时仍是一种筹募资金的手段,和贸易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其对经济的重要性还不能完全体现。汇率真正开始展露其能兴国、能亡国的真面目,是在宋朝。而其不幸的受害者,是金国;它成为汇率击溃的第一个帝国。二、第一场汇率战争:比将军更强大的纸币俗话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唐朝也不例外,最终盛极而衰。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唐朝虽然靠和胡人贸易发了财,但败也是败在安禄山、史思明两个胡人手里。中国由此开始进入乱世,外贸生意虽然还在做,但已不是核心,因为对老百姓来说,还是活下来比较重要一些。再说五代十国中各国都发行了不少货币,搞定自己国内的汇率换算都难,更不要说影响国外了。
但赵匡胤创建的宋朝对当时混乱的时世很难说是一剂猛药。宋朝虽然文化兴盛,但征战真的不是外族的对手。在货币政策方面,北宋货币体系复杂,有纸币、铜铁钱、白银在国内同时流通,而且各个地方各自为政,都发行不同的货币,只有银绢为全国通行。因此在汇率方面,宋朝初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解决内部矛盾上,大家都想利用国内汇率的不同发财。
唐朝货币的兑换,本来已有现代货币兑换的雏形,但到了宋朝又被打回原形,货币还是被当作货物来看待。如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两川的法定货币是铁制钱,但当地铜价很高,因此商贾争以铜钱入川,把铜钱直接当作铜来卖掉,然后在当地再换成铁钱,拿出去流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宋朝虽然保持了唐朝很多的传统,但两个朝代的运营方向实在有很大不同。比如宋朝依然保留了唐朝的金银交引铺,负责金银、纸币等不同货币的兑换,但唐朝设立金银铺,本来是为了解决外贸带来的问题,而宋朝设立金银铺却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内问题。
宋朝不如唐朝强势也体现在其铜钱的下场上。和唐钱一样,宋钱也有自己的宋钱区,比如非洲、印度、南洋等地。但更多的时候,他国使用宋钱并非因为宋朝国力强盛、万国来朝,而是因为外国把宋币当成货物进口,直接买来作本地钱币使用,其中最明目张胆的就是日本。因此导致宋朝铜钱严重流失,以至于铜钱剩下没几个,在国内的购买力远胜其他货币。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汇率战争 第十章(4)
但宋朝在货币政策上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北宋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但交子即使在国内流通也不甚广,更不要说国际上了;外国人跑到中国来不换金银绢帛,只拿走一堆纸,岂不是形同入宝山而空回?因此,当时宋朝外贸还是以贵重金属结算为主。和唐朝金银并重的手法不同,在宋朝外贸一般用白银结算,而且白银的价格一直颇为稳定;相比之下,宋朝的金价则奇高,因此外贸时很少用上,多做储备用。宋朝之所以选择使用白银,说起来还有些悲哀。如上所述,在西域白银是国际通行的货币,而辽、西夏由于要和西域做生意,因此武力强迫宋朝每年进贡时都付出白银,而白银也就如此糊里糊涂地成了宋朝的主要外贸货币之一,大多数不垂涎宋朝铜钱的国家都接受白银。而像*这样有自己货币系统的国家,国际贸易则仍用传统的金银绢帛结算,不过此类交易的比重比原来少了很多。
两宋长期使用白银,使得白银价格稳定,不但不通货膨胀,甚至颇为保值,和纸币等货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银价格大致稳定,是因为宋朝通过出口获得了为数众多的银子。此时金银价格的比率保持了原有的趋势,在欧洲为一比十二,在中国和*则都是一比六左右,故双方都愿意用银子结算:欧洲人付银子便宜,中国人得到的银子国内价高。这样一来,中国出口换回来的大多数是银子。比如中亚素来盛产白银,欧洲12、13世纪产银也很多,但两地后来银子都紧缺,据估计这些银子可能都流入了大宋子民的囊中。
而*素来不缺黄金,相比之下银价较高,据说这是因为当地银子较少的缘故。但后来*的银价实际上是下跌了,金银价格的比率从一比六下跌到了一比十。很多分析认为,这是因为*通过代理贸易获得大量白银,而银子的数量甚至能够影响到当地金银比率,由此可想象这几百年中*获得的白银数量之多。这许多白银中,有很多是*为中国做欧洲贸易中介时得来的抽成,以及从汇率中获得的利益。做倒爷做到这个地步,真是做到极致了。
宋朝大量使用白银结算而不是用金子,主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上面提到过的:宋朝的金子太贵。金子贵是因为宋朝纸币通货膨胀太严重,大家都想存着金子保值。再加上乱世黄金之说盛行,因此兵荒马乱的宋朝有钱人都愿意留着点金子,以便逃难时备用。因为被所有人攒着,金价自然居高不下。除此以外,黄金还有别的用处,比如打造招纳信宝,免费发放给金国的宋朝老兵,以此来做他们的路费和招降的信号。这样一来,宋朝自然更没有剩余的黄金来做贸易。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南宋。当时日本由于政府信用陷入低谷,因此大家都不接受官方铜钱,而既有的宋钱又不够用。无奈之下,日本只好再次从宋朝进口铜钱以作国内流通之用,而日本人拿来交换的则是他们的特产:黄金。由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