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蒋介石正忙于对国民党军各级军官们发表讲话。而他的滔滔不绝之所以到了不厌其烦的程度;是因为国民党军的腐败和无能已经使他深感不安。 
   
  毛泽东在王家湾已经住了一个多月。王家湾在青阳岔的西南方向;村子很小;双羊河绕村向北流去。 
  六月六日清晨;国民党军飞机飞临王家湾村上空。——一支蒋介石亲自派来的电台侦测小组发现了王家湾地区存在一个电台群;于是判定毛泽东就在此地。蒋介石命令胡宗南不惜一切代价围追捕杀;一直犹豫不决的胡宗南只好下了决心:“就是牺牲两个师也要捉到中共首脑!” 
  六月七日;刘戡部三万兵力从西、南两个方向向王家湾直扑而来。 
  此时;负责警卫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的作战部队仅有四个半连;兵力二百多人。而彭德怀的主力远在几百里之外的陇东。 
  形势顿时危急起来。 
  晚上;就向哪个方向转移的问题;毛泽东与任弼时再次发生争论。毛泽东主张向西转移;任弼时坚决反对;他认为;彭德怀主力尚在陇东无法赶来;敌人目标明确;数量巨大;而且就是从西边来的;如果往西走;万一与敌人迎面相遇怎么办?此外;西边除了刘戡的部队之外;还有马鸿逵的八个骑兵团;向西显然回旋的余地很小;甚至有被包围的危险。只有向东走相对安全;万不得已还可以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毛泽东一听过黄河就火了。他说;敌人估计彭德怀在陇东回不来;我们只好向东转移;他从西面和南面围过来;就是要把我们往黄河边赶;即使不把我们消灭;赶过黄河就是他们的胜利。“过黄河;我们迟早要过的;现在不是时候;现在向东是绝路;因为这是敌人早已算好了的;就是要我们落入陷阱。” 
  雷声隆隆;要下雨了;这是干旱的陕北少有的夏雨。 
  为转移而提前出发探路的人员已经向东走去;毛泽东坚决不走;持续了一整天的争论依旧在激烈进行。最后;周恩来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先向北走一段;然后再向西北方向转移。 
  毛泽东说:“我不过黄河。” 
  战场的腰部 
  一九四七年四月一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攻击位于黄河北岸的河南汲县。 
  但是对汲县的攻击以失败告终。原因不仅仅是城外的卫河突然暴涨;河水漫出河床使攻击路线上沼泽一片;更重要的是;有情报显示;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军整编三十二师四二三团团长刘荣宗突然叛变;共产党地下组织遭到破坏;虽然三十二师参谋长王启明率领少数起义人员冲了出来;但多数守军的起义已无可能;而且国民党军的增援部队已经接近。 
  在汲县战斗进行的同时;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另一支部队几乎迷失了方向。在令人睁不开眼睛的风沙里;官兵们无论如何也寻找不到准备攻击的目标;甚至连那条与昏黄的天地一般颜色的黄河也找不到了;而他们袭击的目标是黄河上的大铁桥。直到第二天晚上;这支部队才最终确定了袭击目标的位置;但国民党军整编六十六师先头部队的一个旅已经乘火车由河南的驻马店先于他们抵达铁桥;共产党军队的攻击时机已经丧失。 

解放战争字数:3289    字号:大 中 小   连续的失利之后;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向北移动以寻找新的战机。 
  此时;由于国民党军集中优势兵力对陕北和山东同时展开重点进攻;战争在这片国土上呈现出一个“哑铃”状的态势;即集中在东、西两端的大量兵力在不断地作战;而处于中间地带的交战双方均在采取守势。——这个中间地带就是所谓“战场的腰部”。 
  处于“战场的腰部”的共产党一方的军事将领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在这个“腰部”狠狠地戳国民党军一下。 
  自内战爆发以来;晋冀鲁豫野战军和晋察冀野战军在八个月的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近三十万人;自身伤亡近六万;放弃了三十多座城镇;但始终没有让国民党军打通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在这一地域;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已大致相等;但质量开始出现差别。 
  在晋冀鲁豫战区;双方总兵力都在三十万左右。共产党方面的三十万兵力中;野战军已达到十二万人;共六个纵队。随着战场缴获的增加;部队的装备有所改善;特别是炮兵和工兵得到了加强。而国民党方面;由于十七个旅被调到陕北和山东战场;国民党军总兵力仅剩下三十一个旅。 
  在晋察冀战区;聂荣臻部的总兵力约二十八万人;国民党军的总兵力为三十四万四千人。国民党守军因战线过长而布局分散;由于平汉铁路的保定至石家庄段始终在共产党军队手中;津浦铁路和平绥铁路也时常被切断;因此;晋察冀战区内的国民党军大多处在被割裂的状态;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攻势。 
  豫北地区是“战场的腰部”的核心。这个以新乡为轴心的地带位于黄河北岸;是连接陕北和山东的枢纽。自蒋介石发动重点进攻以后;国共双方都意识到了这一地带的重要。国民党军部署了十万重兵;修筑了大量坚固的工事;以保证东、西两个重点战场的连接。共产党将领则决定对这一地带实施攻击;吸引国民党军增援;以缓解山东和陕北两个战场的压力;特别是缓解陕北所面临的军事压力。 
  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心作战;向“腰部”的核心位置狠戳下去。 
  晋冀鲁豫野战军兵力不占优势;只能依靠大规模地运动来调动对手。 
  周旋于“战场的腰部”的豫北战役历时两个月;战役牵制了蒋介石对山东和陕北发起的重点进攻;破坏了国民党军联系东西两面战场的枢纽地带的防御部署。战役中;晋冀鲁豫野战军付出的巨大代价是旅团干部的伤亡。尽管战前各纵队都发出了旅团指挥员应该坚守指挥岗位掌握全局的指示;但是;每一次战斗一旦打响;这些年轻的干部很快就和他们的士兵融成了一体。 
  在豫北战役进行的同时;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在四纵司令员陈赓和政治委员谢富治的指挥下;在山西南部对胡宗南部和阎锡山部进行了反击作战。这是直接牵制进攻陕北的国民党军的作战。 
  从黄河北岸向北约两百公里;以铁路枢纽石家庄为核心;这一地区是“战场的腰部”的要害;国民党军在这一地区驻有十个军;主要任务是确保北平、天津、保定等重要战略要点;保持关内与东北地区的联系。 
  无论出于支援东西战场的需要;还是摆脱被动局面的需要;聂荣臻部都必须有所行动。 
  一九四七年三月三十一日;晋察冀野战军对驻守石家庄外围和正太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发起了攻击。四月九日凌晨;晋察冀野战军对石家庄外围各目标发起了猛烈的袭击。四月十一日黄昏;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从东、南两面;第三纵队从西、北两面;向正定城发起了攻击。炮兵团的两个营首先对正定城墙进行了猛烈的炮火轰击;之后在二纵五旅马龙旅长和李水清政委的指挥下;十四团七连率先在东南角爆破突破;官兵们在班长刘海的带领下;抬着长达十二米多、重达六百斤的大云梯;通过了一百二十米宽的开阔地以及护城河;然后冒着国民党守军密集的子弹把大云梯架在了城墙上。突击组副班长王儒奋勇当先;第一个登上城头。城墙上的敌人拼命地射击;往下扔手榴弹和大石块;并用力向外推云梯;梯子组的官兵不断有人负伤倒下;被石头砸中掉下来的战士满脸是血。官兵们一边死死地顶住云梯;一边向上扔手榴弹;七连连长紧随突击组登上了城头;突破口得以巩固。但是;仅有一个突破口无法支撑整个攻城战斗。七班长黄树田带领几名战士抱着炸药包拼死抵进;在自身中弹的情况下还是把巨大的炸药包靠在了城门上。一声巨响之后;正定城门倒塌。凌晨;各路攻击部队冲入城内;激烈的巷战到十二日上午九时结束;第三军七师少将副师长刘海东和部下四千余人被俘。 
  之后;聂荣臻部迅速转兵;从河北进入山西;直指阎锡山的地盘——阳泉。 
  共产党军队死死地围着阳泉;令守军日日胆战心惊;不知攻击在何时何处突然发起。阎锡山也是提心吊胆;最终他认为聂荣臻的真正目的必是攻击太原;于是决定放弃阳泉;将赵承绶的第七集团军从阳泉收缩至寿阳;而后西进;在太原以东构成防线;与正在东进的孙楚的第八集团军一起;对聂荣臻部形成夹击之势。 
  赵承绶立即命令阳泉守军独立第十总队的荆谊部向寿阳转移。荆谊接到命令后;八千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沿着铁路向西跑。晚上;先头部队在阳泉至寿阳之间的测石驿附近与整编四十六师会合。荆谊以为自己安全了;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聂荣臻部的总攻击开始了。 
  战斗基本平息后;只有阳泉以西四公里处狮脑山的守敌还在顽抗;这让共产党官兵很是诧异;后来得知这是一支五百人的日军。——日本投降已经两年;在中国的国土上居然依旧存在日本武装力量;他们被阎锡山收编并为其与共产党军队拼死作战。攻击持续整整两天;这股日军依旧不放下武器;直到三纵官兵完全切断了日军的水源之后;日军大队长藤田信雄才派代表送来一封信;内容大致是:敝国战败之后;兵无斗志;因回不了国;混碗饭吃;有些问题可以研究。从送信人那里;共产党官兵得知;这些日军担心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他们妻子儿女的安全。二十三团三营营长马兆民跟随送信的人来到山上;藤田信雄向他致军礼;并表示愿意投降。日本军人列队架枪;捧上一本详细记载官兵名单、伤亡名单和武器清单的花名册。在交出电台的时候;日军军械官对电台仪表玻璃上的裂缝表示抱歉;他说这决不是故意破坏;而是这个仪表玻璃早就裂了。藤田信雄再次表示出对他们的妻子儿女的安全的担心。马营长火了:我们和什么敌人作战;都没残杀过妇女和儿童!藤田信雄犹豫了一会儿;向身边的军官示意了一下。在一个看样子只能容纳十几个人的小小的岗楼里;陆续走出来一百多名衣衫褴褛污秽、面容惊恐的日本妇女和孩子。这个情景让性格强硬的马营长突然感到一阵心酸。——狮脑山上投降的日军;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向我军投降的最后一支军队”。 
  正太战役歼敌三万五千余人;晋察冀部队伤亡六千人。 
  战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了一片。 
  夏季攻势 
  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并没有把杜聿明的东北战场包括在内;这让杜聿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蒋介石根本没有意识到东北战场是影响全国战局的关键。这是蒋委员长的短见?还是那帮幕僚低能?杜聿明百思不解;苦恼万分。 
  一九四七年夏季来临时;东北战场的形势已发生微妙的变化。 
  首先;国民党在东北地区所控制的地域越来越狭窄;面积仅为整个东北地区的百分之十二。兵力不足;国防部非但没向东北增兵;反而向华北调走一个军。内战爆发一年多;东北地区的国民党正规军已损失三个师十六个团五十一个营;总计二十二万五千多人。二是战斗力严重下降;作战时被俘和投降官兵比例大大增加。连同非正规军在内;总兵力约为四十八万人。 
  一九四七年六月;共产党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四十六万余人。野战部队共有十五个主力师、九个独立师、八个独立旅、七个骑兵团。这些部队经过大量翻身青年农民和改造过的俘虏兵的补充;员额充实;每个师都在万人以上。同时;由于缴获甚丰;武器装备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重武器的数量大大增加;炮兵连已达一百六十个之多。经过土地改革;共产党人在东北占据着多数面积的土地;拥有绝大多数农民的支持;农业和工业生产得到恢复;这为进行战争上提供给了物质保证。 

  杜聿明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林彪绝不会偏居北满一隅;共产党军队必定要大举攻城。 
  五月上旬;杜聿明让郑洞国亲自到南京去一趟;面见蒋介石晓以东北局势之利害攸关。“你这次去见委员长;一定要陈明利害;无论如何要请委员长再给我们增加两个军的兵力。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至少也要把第五十三军调回东北。” 
  但是;郑洞国在南京蒋介石的官邸里遭遇了挫折。蒋介石面容憔悴;表情严肃;当郑洞国将请求增兵东北的理由说完之后;他态度十分坚决地答复:“东北的情况确实很严重;你们一定要设法稳定住局面。但目前我派不出军队到东北去;你们要自己想办法。东北固然重要;南京更为重要。现在各个战场的兵力都不够用;我不但不能给你们增加两个军;就是第五十三军也不能调回东北。” 
  第二天;郑洞国见了国防部长白崇禧;希望他能明白东北之重要;然后设法说服蒋介石增兵东北。令郑洞国没想到的是;白崇禧和蒋介石的观点一致——“白将军认为华北比东北重要。”郑洞国不由得哀叹道:“东北守不住;华北更守不住。” 
  心情黯淡的郑洞国回到沈阳。“东北固然重要;南京更为重要”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杜聿明;杜聿明沉默良久之后长叹了一口气;他对郑洞国说:“眼下也只能按照委员长的指示精神办了;我们在一起苦撑吧。” 
  杜聿明制定了机动防御的部署;这个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此刻万般无奈;他既要确保已占领地区和主要交通线的安全;还要继续分割共产党的各个解放区;这导致了他的兵力严重分散;最终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特别是其防御要害中长铁路长春至沈阳段两侧兵力明显薄弱。 
  精于计算的林彪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杜聿明最担心的事就要发生了。 
  中共东北局制定的夏季攻势的计划是:北满八个主力师和两个炮兵团越过松花江南下;在东满、西满、南满和冀察热辽部队的协同下;从各个方向向长春至沈阳铁路的中段展开攻势;歼灭两侧分散孤立之敌;打通南满与北满的联系并实现会师;彻底结束各解放区被分割的状况。 
  林彪的夏季攻势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兵力占据微弱优势的对手拥有主要交通干线;而此时东北大地上的江河都已解冻;万一战斗失利;北满主力已无可能从封冻的松花江面上撤回安全地带。 
  越过松花江的北满部队主力相继攻占农安西北和西南的哈拉海、三盛玉、伏龙泉地区;其中第二纵队包围了怀德。怀德很快被攻下了。 
  怀德失守令新一军慌忙向长春撤退。自此;长春城门紧闭;商店关门;全城戒严;一时人心惶惶。 
  林彪没有下达攻击长春的命令。 
  一纵沿着铁路绕过四平继续南下;切断了沈阳至长春的铁路。二纵则直逼四平城。 
  在北满主力南下作战的同时;南满部队的进攻方向是山城镇和梅河口。 
  五月十日;南满部队在军区司令员萧劲光的率领下;沿着四平至梅河口的铁路向西南发展;仅用一个晚上便全歼山城镇和草市守军;切断了吉林至沈阳的铁路。在杜聿明的严令下;国民党军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指挥二十二师发动反击;南满第三、第四纵在南山城子地区与其展开激战。四纵十师三十团三营七连在夺取大华山阵地时连续五次冲锋;全连百十号人仅幸存一名副连长和三名战士;手中仅有三支步枪和一枚手榴弹;但这四个人依旧发起了第六次冲锋。共产党官兵的决死精神;令号称“国军之花”的新六军二十二师官兵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国民党军拥挤在公路上;用重炮四处轰击;在数次突围未果的情况下;放弃辎重向辽宁境内的新宾方向撤退;共产党官兵开始追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