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的逆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匹夫的逆袭- 第10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勒死我啊,伤还没好利索。”男子咳嗽了两声,在刘汉东肩膀上锤了一下。

    “你没死真是太好了,怎么调到这边来了,是升官还是降级?”刘汉东笑问道,这人是大半年前他在阿富汗经历腥风血雨时并肩作战的战友,阿富汗大使馆武官助理。

    “算是升职吧,现在是武官,助理俩字掐了。”男子笑道,“我死里逃生全靠你了,差一丁点,这条命都搭进去了。”

    刘汉东道:“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回头事情办妥,咱们得好好喝两杯,一直没问你尊姓大名呢。”

    男子道:“我叫秦鹰扬。”

    刘汉东奇道:“秦显扬是你亲戚?”

    “是我堂弟,我二叔家的儿子。”秦鹰扬说,仔细一看,他们兄弟俩眉眼没有相似之处,体型倒是接近,都是瘦削挺拔。

    此处不宜叙旧,两人简单寒暄后一起去和警察交涉,秦显扬犯的是走私烟酒罪,不算很严重的犯罪,再加上外交机关介入,警方说只要缴纳罚款就能放人。

    秦鹰扬决不妥协,据理力争,搬出科林王储赛义德殿下压人,警官说不过他,最终只好答应放人。

    “这帮贪官污吏,不吓唬一下都不行。”秦鹰扬冷笑着说。

    “你和王储殿下很熟?”刘汉东问。

    “说来话长,回头和你细聊。”秦鹰扬跟着警察走进去,把关在囚室里的堂弟接了出来。

    秦显扬受了点苦,但都是皮外伤,无大碍,只是有些消沉,大家离开警察局,开车回办事处,路过巴勒斯坦人开的劳务公司的时候,墙壁上碗口大的枪眼赫然在目,一群穿黑色罩袍只露双眼的女人哭哭啼啼簇拥着一辆卡车,车厢里摆着白布包裹的尸体,死者是谢赫,昨天晚饭时,一颗子弹掀开了他的脑壳。

    穆斯林讲究速葬,今天谢赫就要下葬掩埋,送葬的都是巴勒斯坦老乡,女的居多,因为男的还在医院躺着呢。

    老城区街道狭窄,送葬队伍堵了半条街,秦家兄弟默默看着他们,良久秦鹰扬才悠悠道:“nozuonodie。”

第三十八章 拉面小郎君

    朱小强没当回事,他纵横网络五六年,什么骗局没见过,这种劳务输出八成是骗报名费的,根本信不得。

    他点了一支烟,摆正键盘,啪啪的打起来,一小时后,三千字的开篇写好了,名字暂定为《我们全家都是兵王》,他很为这个书名自鸣得意了一番,在网文界混迹多年,朱小强加了几十个作者群,QQ里存了好多编辑和网编,平时打得火热,关系好得很,想通过关系弄个内签,甚至小买断,都不是难事。

    他幻想起来,如果这本《我们全家都是兵王》能买断的话,哪怕千字十五元呢,一天写一万字,也是一百五啊,十天就是一千五,一个月就是四千五,比当理货员的收入多了一倍,如果能在无线上大红大紫的话,那每月就是上万,甚至十几万了,到时候自己就买一辆车,绝对不能买日系,必须买德系的,大众新捷达就行,开到曾经上班的超市门口,显摆给那帮势利眼看看,对了,对了,可以接大白腿下班,顺便联络一下感情,转眼自己都二十大几了,连个女朋友的毛都没有,又没胆子去洗浴中心,性生活基本靠撸,憋得难受啊。

    想到这个,他不由得怀念起汪红来,QQ上那个熟悉的头像已经变成灰色许久了,每逢节日,朱小强都会给汪红留言,发个表情什么的,可她从来不回,不知道是弃用这个QQ,还是不想搭理自己。

    朱小强伤感起来,又点了一支烟,这时候网站编辑回复来了,这本书成色不行,买断希望不大,还是试试分成吧,签约没问题。

    “好吧,我试试。”朱小强啪啪的敲打着键盘,意兴阑珊,他知道自己的份量,混了这么多年没有起色,压根就不是写书的材料。

    次日一早,房东来收房租,朱小强身上只有一百多元了,推说下午再交,糊弄走了房东,他将自己简单的行李收拾了一下,其实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唯一的家当就是那台神舟笔记本电脑,把换洗衣服和拖鞋毛巾牙刷塞进包里,悄悄下楼,坐上公交车,直奔汽车南站。

    朱小强回老家了,他家在农村,有二亩庄稼地,父亲在的时候,有一份泥瓦匠的收入,加上种庄稼的钱,在村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父亲死后,家境一落千丈,但母亲还是在村里维护着自己的面子,说儿子大学毕业,在城里上班,收入多的很,每月都给家里寄钱。

    卧铺长途车风尘仆仆的行驶在县乡公路上,路旁的白杨树一闪而过,这里已经是安徽境内了,再过几公里,就是朱小强的老家。

    “师傅,停一下。”朱小强拎着包来到了车门前,气压门打开,他背起包跳下来,呼吸着熟悉的空气,远处是古老的村庄,土墙、柳树,茅草屋顶,这就是朱小强的老家。

    母亲一个人在家,见儿子回来,赶忙张罗着下面条打鸡蛋,说小强你回来的正好,我托你三婶子介绍了个对象,在广东打工的邻村女娃娃,人挺好,正好回家探亲,你见一下吧。

    朱小强冷笑:“不会是东莞回来的吧。”

    母亲说:“不清楚广东哪里,是工厂里的工人,一个月四千多块呢,人也长得俊,瘦瘦高高的,挺白净。”

    朱小强吞了口涎水,心道见一见也少不了一块肉,大不了不请人吃饭就是,于是同意见面,目前马上联系三婶子,正好明天逢集,到镇上去相看。

    第二天,朱小强换上崭新的衣服去赶集,在镇上的茶室见了三婶子带来的女孩,那女孩果然长得好看,一米六五亭亭玉立,长得白,穿的也时髦,不过和朱小强没说上三两句就接了个电话走了。

    三婶子笑嘻嘻地说:“强子,回家等信儿吧,要是成了,婶子可要吃你的大鲤鱼。”

    朱小强谢了三婶子,出去溜达,集上人多,摩肩接踵的,竟然遇到了刚才相亲的女孩,和两个闺蜜一起逛街呢,她们没看到朱小强,还在谈刚才相亲的事情。

    女孩说:“不行,是个矮冬瓜,长得丑不说,一双眼睛乱看,色迷迷的,看得我发毛,就算嫁不出去也不能嫁给这样的人。”

    朱小强紧咬着嘴唇,默默离开,他被打击惯了,已经不生气了,自己什么德行,其实心里也有数,这个社会,自己这样的人就是用来垫底的,钱是别人的,妞儿是别人的,机会也是别人的。

    忽然一只手拍在朱小强肩膀上,回头一看,是邻村的马玉涛,自己的初中同学,马玉涛是回民,他们整个村子都是回民,经常和邻村打架,向来占上风,乡里也不敢管,毕竟是少数民族。

    马玉涛和朱小强关系很好,多年不见,硬要拉他去吃饭,朱小强拗不过,跟他去了一家清真馆子,点了一桌子菜,聊起往事,马玉涛说:“小强在哪儿干呢,每月能拿多少钱?”

    朱小强打肿脸充胖子:“我在近江一家连锁超市做管理工作,闲暇时候写点书什么的,每月六七千块。”

    马玉涛说:“还行,不过比我差点,我在迪拜打工,每月光小费上千美元。”

    朱小强惊呆了:“你做什么工作,这么来钱。”

    马玉涛说:“劳务输出啊,我是厨师,会拉拉面,会做白案,在饭店里当着客人的面拉面,展示手艺,现拉现下,他们就给小费,都是美元欧元,直接塞兜里,饭店管吃管住,每月还给基本工资,每年几趟来回机票都是他们包的。”

    朱小强艳羡不已:“我能干不?”

    马玉涛说:“恐怕不行,人家只要回民,就是穆斯林,连门童都是印尼来的穆斯林,干土建的劳工是巴基斯坦来的,全是信仰伊斯兰的。”

    朱小强一瞬间就下定了决心,他已经无路可退,马玉涛的经历给他指明了方向,劳务输出是条光明大道,只要学会拉面,走遍世界都不怕。

    回去之后,朱小强向母亲要了几百块钱,到县城参加了一个下岗再就业培训班,学拉面,他从来都没这么认真过,他在超市当理货员的时候天天搬货,臂力过人,学起来事半功倍,学期结束的时候,他的手艺虽然比不上老师傅,但什么毛细、二细、大宽、龙须,都拉的出来,还学会了在面团里加蓬灰的技术,开个小面馆,糊弄一般吃客是足够的了。

    朱小强在县公安局办了护照,每天在网上学习穆斯林的生活方式,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严格遵循,不再吃猪肉,不喝酒不吸烟,每天规律生活,一段时间下来,身体素质都好了许多。

    拉面出师之后,朱小强就开始寻找稳妥的劳务输出代理,他在网上找了一家相对可信的企业,江东省外事办下属的近江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劳务输出服务处,先在网上报了名,然后千里迢迢过去详细咨询。

    工作人员热情无比的向他介绍了情况,劳务输出到迪拜,服务员、司机、维修工、厨子,各种岗位都有,包吃包住包来回机票,住的是公寓楼,吃的是员工餐,每月底薪是一千美元,加班费和奖金另外计算,如果客人给小费也是自己留着。

    朱小强听的心动,他说:“我会拉拉面,还懂得穆斯林习俗,你说我能干啥。”

    工作人员说:“那你牛逼大了,迪拜最缺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才了,以前有个河南老几,拉面拉的好,跟头发丝一样细,在迪拜七星帆船酒店餐厅里,专门给各国政要拉面,有一回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去吃,吃的高兴,当场打赏两万美元,我看你也行,赶明儿咱给奥巴马拉面吃,也赚他们的美金。”

    朱小强兴奋起来,当场缴纳了三千元报名费,又把护照和相片等相关资料压在了服务处。

    过了几天,服务处来电话说是签证批下来了,正规的劳务签证,朱小强跑去看了,自己的护照上果然贴了签证纸,曲里拐弯的阿拉伯文字,自己的照片可不是假的。

    下一步就是缴纳中介费了,这笔钱数目很大,要五万块,朱小强自己毫无积蓄,家里仅存的几万块是老娘的棺材本,为了讨要这笔钱,朱小强费了老鼻子劲了,如果赔进去,就再也没脸回家了。

    迟疑片刻,他还是交了钱,工作人员给他开了收据,还给了他一张航空公司行程单。

    一周后,朱小强辞别母亲,踏上出国之路,他从上海乘机飞往迪拜,同机前往的还有十几个同胞,都是去迪拜淘金的。

    他们乘坐的是卡塔尔航空的班机,望着舷窗外渐渐远去的祖国河山,朱小强升起一股淡淡的离愁别绪,不过很快就被壮志豪情所取代,他已经无路可退,打拼几年毫无起色,唯有出国淘金才有一线希望,他闭上眼睛,开始幻想自己衣锦还乡,和相亲小姑娘在集上邂逅,拿出大把钞票来震慑对方……

    一觉醒来,飞机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在多哈机场中转,朱小强下飞机活动腿脚,完全没有注意到,距离他二十米外,就是同样在候机飞往迪拜的刘汉东。

第三十九章 梦碎伊拉克

    飞机再次起飞,朱小强等十余人终于抵达了中东第一销金窟,梦幻都市迪拜,当刘汉东乘车前往哈里发塔阿玛尼酒店的时候,这些劳务输出的同胞们还在机场等待大巴车。

    等了足有一个小时,当地合作单位的一辆凯斯鲍尔大巴车将朱小强等人接往驻地,车里冷气很足,望着窗外的异国风情,朱小强激动万分,踌躇满志,同车的除了十几个中国人,还有三十多个肤色黝黑的南亚人,叽里呱啦说着听不懂的话,但大家的兴奋之情是一样的,仿佛等待他们的是无尽的钞票。

    大巴车并没有开进繁华的迪拜城市,而是开进了海边一处巨大的营地,这里到处都是集装箱改成的房子,一眼望不到尽头,饮水槽旁蹲着上百个头戴小白帽的南亚人,他们洗衣服刷碗,有的直接蹲着洗澡擦身,看的朱小强等人目瞪口呆。

    “到站了,各位。”中东籍工作人员用蹩脚的英语招呼大家下车,从空调车里下到地面上,烈日当空,热浪扑面,朱小强的眼镜片立刻被蒸汽蒙上,啥也看不见了,其他人也怨声载道,说你们承诺的不是酒店客房么,怎么把我们拉这儿来了。

    工作人员解释说:“临时出了一点状况,本地劳务公司倒闭了,现在没有工作给大家,你们先住下,等两天,我们会想办法的。”

    有人不满道:“你们这是骗钱!我要退钱,回国!”

    工作人员说:“不要激动,我们也是受害者,你们先暂时忍耐一下,我们立刻联系其他公司,总之绝对给你们安排好工作。”

    既来之则安之,大家谁也不想折腾,暂且听信了他的话,住进了集装箱,这里条件极为艰苦,铁皮房子酷热难当,屋里架着三层铁床,污秽不堪,老鼠横行,没有空调,只有中国产的电扇,吹出来的都是热风,而且饮水洗澡都得排队。

    十几个中国人失望之极,聚在一起商量,讨论来讨论去,谁也拿不出个主意来,巨大的落差和身在异国的惶恐,让他们失去了勇气,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劳务公司的良心上。

    劳务公司的人给他们送来了盒饭,印度咖喱饭,米饭浇上黄色的咖喱汤,连勺子都不给,入乡随俗,中东人吃饭都是手抓,在这个营地住着的上万南亚建筑工人也是用手抓,中国人就别搞特殊化了。

    “把饭盒留着,洗洗干净,下次还能用。”工作人员说。

    朱小强等人吃完饭,拿着塑料饭盒去刷碗,顺便喝了口自来水,呸的一声就吐了,自来水有股怪味,见多识广的人就说了,迪拜的水都是海水淡化的,就这样价钱还比汽油贵,能喝上清水就算不错了,别穷讲究了。

    “那那那富豪们喝什么?”有个比朱小强还年轻的结巴小伙子傻乎乎的问道。

    “废话,富豪当然喝欧洲进口的矿泉水,玻璃瓶装的那种,一小瓶就得几百块。”朱小强适时卖弄着自己的见识。

    “强强强,强哥,咱咱咱,咱以后也能喝上几,几百块一瓶的矿泉水吧?”结巴小伙瞪着眼睛,望着远处灯火璀璨,纸醉金迷的迪拜夜景,痴痴地问道。

    “能,一定能。”朱小强斩钉截铁的说道。

    一夜难眠,迪拜夜间温度也极高,白天被晒透的土地夜晚散发出热量来,集装箱改造的铁皮屋毫无隔温能力,热的人辗转反侧,汗流浃背。

    就这样等了整整三天,劳务公司的人连影子都不见,包括十三名中国人在内的五十名外来劳工陷入绝境,他们的护照都被收走,语言不通,异国他乡,虽然没人看守,但也不敢走出营地,只能每天花钱从邻近的孟加拉建筑工人那里买东西吃。

    第四天,就在朱小强等人商量着进城去找中国领事馆的时候,劳务公司的人终于来了,给每个人赔礼道歉,说是经过他们紧急协调,终于联系上另外一家用人单位,待遇变动不大,不过工作地点不在迪拜,而是换成了科威特。

    大家一想,科威特也不错,富得流油的海湾国家,在那儿打工,一样能赚大钱。

    工作人员给他们每人一份新合同,满纸都是阿拉伯文,大家也看不懂,到这份上也没啥可顾虑的了,一个个签了字按上手印,听天由命吧。

    五十个劳务人员再次登车,这回不是豪华的凯斯鲍尔了,而是印度出产的TATA长途客车,又破又旧还没空调,行驶在沙漠公路上,就跟烤炉里的面包片差不多。

    朱小强在颠簸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