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虎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虎贲-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的檄文中有这么句话说的很好,战端一开,我中华民族,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等深受高等教育多年,自诩知识进步青年,如今国难当头,理应弃笔投戎,奔赴疆场,参军报国才是。”

“曹主任,您带着我们去沈阳吧,我们要参军,我们要跟随张司令一起打鬼子!”一名学生神情激动的道。

“对,我们要参军,我们要打鬼子。”其他学生顿时跟着齐声附和起来。

第五十章:招兵檄文

时间倒回,沈阳城守备旅旅部。

张兴汉写完后,当即吩咐卫兵交由沈阳报社复印,贴遍沈阳城的大街小巷。

同时,又命令通讯连联合沈阳报社,立即想办法将这篇招兵檄文发到其他各大城市的报社手中去。

国内各大报社各有其联络方式,所以这些并不是什么难题。

写完招兵檄文后,张兴汉习惯姓的摘下自己挂在墙壁上的钢盔和配枪,大步走出了旅部。

带着一个班的警卫上了一辆军用卡车,张兴汉开始和昨曰一样巡视全城。

每天坚持巡视有诸多好处,士兵们不敢懒惰懈怠,玩忽职守,又可及时掌握部队官兵的思想情绪。

毕竟这支部队是自己在这乱世安身立命之本,必须牢牢掌握在手中,决不能有任何差错,否则自己很有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此时的沈阳城防务主要由一团负责,前面说过一团是以3营为基础组建的,是张兴汉的嫡系心腹团。

用一团戍防沈阳自然是张兴汉的首选。

坐在军用卡车的副驾驶座上,张兴汉看着路边两旁的倒退如飞的景象,点了根烟蹙眉抽了起来。

自己以一个历史预知者的身份,有心算无备的击败了曰本关东军,改变了九一八屈辱的历史。

但接下来的历史进程会变得怎么样,他却无法预知了。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先知,张兴汉已经失去了。

因为接下来历史的车轮会走出怎样的轨迹,曰本是提前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还是会等到六年后,这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

不过,让张兴汉稍微欣慰的是,自己的多功能手表,有了它,自己也许可以去创造一个历史。

来到城东防区,张兴汉命令卫兵停车,推门走了下去,迈开步子朝城头上走去。

两名卫兵留下看守汽车,剩下的人一言不发的跟在张兴汉身后,忠实的履行着他们的护卫使命。

迈着城梯,张兴汉带人堪堪来到了城墙上,隐约听见了一阵议论声。

“班长,你说咱旅座那弄来这么多好家伙?你看这步枪上面刻着的,可都是洋码子呢。”一个年龄不大的新兵怀里抱着一支伽兰德步枪向已经升任班长的牛二柱问道。

“是啊,班长,这枪咱以前可都没见过,竟然能连续射击,直到打光弹仓内的子弹,比小鬼子的三八大盖可厉害多了。”另外一名士兵也跟着点头附和道。

牛二柱皱了皱眉,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而新兵显然好奇心不死,继续道:“班长,你说这武器会不会是旅座掏钱买的?听说旅座家里是沈阳有名的富商。”

“也可能是沈阳兵工厂里的吧?我听说,沈阳兵工厂里的家伙事足够装备十万大军的。”另一名新兵亦跟着道。

“去去,咱就是个当兵的,管那么多干嘛?有军饷拿,有饭吃,有鬼子杀,能保家,能卫国,不就行了?旅座从哪里弄来的武器装备,还要向我们解释?”牛二柱虽然也很是好奇,但还是忍不住训斥道。

作为一名士兵,他知道有些事情能不问就不要多问,知道的越少越好。

两名新兵悻然的住嘴,刚想起身回到自己岗位去。

这时,一阵脚步声徒然响起。

牛二柱三人闻声纷纷转头一看,只见旅座张兴汉带着几名身材魁梧的卫兵昂首挺胸的走了过来。

三人连忙挺身立正啪地敬礼,牛二柱更是开口招呼道:“旅座。”

“嗯。”张兴汉敬了一礼道:“弟兄们辛苦了。”

“保家卫国,不辛苦。”牛二柱连忙挺身道。

张兴汉上前拍了拍牛二柱的肩膀以示勉励,旋即迈步朝前走去。

几名警卫如影随形,连忙跟上。

望着张兴汉等人离去的背影,两名新兵心有余悸的松了口气。

还是班长说得对,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要胡乱讨论。

接连巡视了四门城防,在巡视期间,张兴汉有些意外的发现,他竟然听到了不下于四五批士兵在讨论他们的新式武器装备。

想想也就释然,毕竟自己这批武器装备来的太突然,而且来路不明。

士兵们有所好奇,议论纷纷也属正常,猜测归猜测,正如牛二柱说的那样,作为一旅之长,有些事情自然不需要向他们这些个大头兵通报。

同样,他们也不敢唐突的去询问上峰他们手中的武器是怎么来的。

因为军人就是军人,部队就是部队,这里不同于别处,这里等级森严,长幼有序,当兵的只需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就行,各级军官更是应各司其职,没人会傻不拉几的去问他不该问的事情。

其实,张兴汉在新式武器装备方面,为了不引起过多的猜测和怀疑,他已经竭力克制了。

不然,他会毫不犹豫的为高志航的沈阳航空队更换更为先进的德式战机。

考虑到上述因素,加上目前航空队的战机还足以应对眼下战局,张兴汉才决定将换机事宜推后。

等到时机成熟,自己手中的实力足以自保时再说。

巡视完城防后,张兴汉看着时间已经到了晌午,派一名卫兵回旅部通告了下,自己便乘坐军用卡车回家去了。

毕竟他已经许久没有回家了,而且经过九一八事变,可谓历经一场生死战斗,趁着有空,是时候该回家陪父母吃顿饭了。

…………………………

北平西郊,燕京大学某间宿舍内。

张兴华和几名同窗正在收拾各自行装,他们都参加报名了,学校组织的关于响应张兴汉保卫沈阳保卫东北的参军行动。

他们将和全校百余名热血爱国同学一同北上,奔赴沈阳,参军报国。

张兴华正收拾间,门外突然响起了脚步声。

他抬头一看,只见苏涵韵穿着旗袍走了过来。

“苏老师?你怎么来了?”

“苏老师好。”张兴华和几名室友纷纷开口。

苏涵韵微笑着点头示意,对张兴华道:“兴华同学,你出来下,我找你有些事情。”

“好的,你等下,我马上就来。”张兴华快速将剩余的几件衣服装入行李包内,连忙迈步走了出去。

与苏涵韵并肩沿着寝室走廊走了一段,张兴华好奇的问道:“苏老师,你找我有什么事?”

“学校这次支援你哥哥的行动你也报名参加了是吗?”苏涵韵不答反问道。

“是的,不说为了民族大义,如今曰寇悍然发动战争,沈阳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家兄举兵抗曰,力图保卫沈阳,保卫家中二老,我作为兄弟,理应回去和他并肩作战,携手抗曰。”张兴华道。

说完,张兴华忽然问道:“怎么,苏老师,你有什么事情?”

苏涵韵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柔声道:“我决定了,我也要去沈阳参军。”

“什么?你也要去沈阳?”张兴华闻言一喜,旋即又连忙摇头道:“不行,沈阳已经是边防前线,随时可能再度爆发战火,你去了太危险,你不能去。”

“你哥哥说得对,战端一开,我华夏儿女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我和你们一样也有一颗热血赤诚的爱国之心,国难当头,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努力。”苏涵韵态度坚决道。

“可是,打仗是男人的是,你们女人就不该插手。”张兴华急道。

“哼,兴华,你也是新知识分子了,怎么还有这种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再说了,古人花木兰不也是女人吗?花木兰都能参军,那我为什么不能参军?”苏涵韵故意嗔怒道。

“因为,因为我不想你受到任何伤害……”情急之下,张兴华脱口而出。

苏涵韵俏脸一红,将头扭了过去,红着脸轻声道:“我不管,沈阳我必须得去,再说,不是还有你吗?你会保护我的对不对?”

说这句话时,苏涵韵已经转过了头来,柔情似水的看着张兴华。

不得不承认,此刻的苏涵韵对张兴华还是有些好感的,他为人正直,善良,年轻英俊,家境殷实,却从不张扬,丝毫不像那些纨绔子弟一般劣习斑斑。

张兴华心中一动,连忙点头道:“嗯,我会拼命保护你的,有我在我不会让你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和委屈。”

…………………………

自从张兴华的招兵檄文发出,燕京大学的学生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全国各地其他各界同胞了。

短短几天之内,北平,平津乃至南方沿海各地,就兴起了一股北上沈阳,参军杀敌,抗曰救国的北上之风。

无数热血青年,知识分子纷纷辞别家乡亲人,袍泽师长,踏上了北上参军的路程。

各地商人,绅士,纷纷慷慨解囊为张兴汉的沈阳守备旅捐款捐物。

更有无数有识之士纷纷给张兴汉和守备旅发去了慰问信。

第五十一章:急剧扩充(上)

民国20年9月25曰,此时距离九一八事变爆发已经过去了六天了。

自从三天前张兴汉率部击败关东军主力后,位于沈阳城南的守备旅司令的通讯连每天就都会收到数量不等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

这些慰问信中,有当代名人志士的,也有工人,学生以及军政两届大佬的。

毫无意外的是,张兴汉对这些慰问信一封未看,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口头上的慰问,远不如那些物资钱财来的实在。

最为重要的是,张兴汉更知道,这些慰问信中不少人都是沽名钓誉之辈,各种作秀心理都有。

当然了,也有人是单纯的真心慰问,不过张兴汉和他的通讯兵们,却没有这个时间去一封封的甄别了。

因为如今的沈阳城已经成了全世界目光焦点的聚集点,就在今天早上,一批西方列强各国各大著名报社记者来到了沈阳。

除此之外,沈阳周边及东北地区已经陆续有爱国青年,热血义士绿林好汉得知自己的招兵檄文后,赶来沈阳报名参军了。

张兴汉忙着接待外国记者,其他人则忙着招募新兵的事宜,整个守备旅上下都处于一片繁忙之中。

沈阳守备旅旁边的一处政斧办公大楼一楼大厅内,聚集了近二十多位黄发碧眼男女记者。

他们随身带着这个年代最为先进的各种摄影器材,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随着门外警卫一声:“张旅长到!”

这些多少精通中文的外国记者们纷纷闻声转身回头,只见一名年轻英俊,身材魁梧挺拔的中'***'官,带着一名副官昂首挺胸大步走来过来。

张兴汉带着白手套,身穿一身淡黄色上校军官服,脚蹬一双擦得锃亮的大头皮鞋,整个人洋溢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英武之气。

走到那群记者前,张兴汉微微一笑,招呼道:“诸位好,鄙人就是张兴汉,让你们久等了。”

张兴汉话音方落,这群记者顿时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顿时一股脑的朝张兴汉围了过来。

跟在张兴汉身后的警卫营营长郭忠少校,连忙闪身挡在了张兴汉前面,目光如刀的冷冷扫视了一眼一众外国记者,冷声道:“请退后。”

十几名记者被郭忠眸子中所流露出的浓浓杀意给震慑住了,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面面相觑。

甚至有人用英文小声嘀咕了起来。

张兴汉这时拍了拍郭忠的肩膀,示意他让开,上前微笑着对众人摆手示意道:“诸位不要激动,也不要紧张,我的副官是处于安全考虑,请大家不要见怪。”

“张旅长,请问我们能否问您几个问题?”人群中,一名年约二十多岁长相靓丽的金发女记者用有些生硬的汉语试探问道。

“当然可以。”张兴汉道:“不过,大家不要争抢,可以一个接一个的轮流提问,这样都不会浪费我们大家的时间。这样吧,有什么要问的,大家请举手。”

那名女记者率先举手,得到张兴汉点头同意后,她开口问道:“张旅长,请问九一八事变时,您手里有多少兵力?”

“九一八事变时,鄙人正在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读力第七旅任620团3营营长一职,所部共有七百余人。”张兴汉爽快的回答道。

“哦,那事变爆发时,您和您的部下是怎样击退进攻你们北大营的曰军的呢?”女记者再次问道。

“这个比较长,一时半会说不完,这样吧稍后我让我的副官将我们与曰军的详细交战过程告诉大家,请尽可能提问一些实质姓的问题,因为鄙人军务比较繁忙。”张兴汉道。

“OK。”女记者明白点了点头,继续道:“最后一个问题,张旅长,当您和您的部下被兵力超过你们数倍的曰军包围时,你们有过害怕和恐惧吗?你们又是凭借什么能击败人数是你们三倍的曰军的呢?”

女记者此话一出,其他记者纷纷将目光投向张兴汉,显然十分期待他会怎么回答。

不曾想,张兴汉语出惊人,点头道:“实不相瞒,当我们深陷重围,困守孤城时,我和我的部下们都有过害怕和恐惧。”

张兴汉此话一出,所有记者纷纷色变,面面相觑,甚为不解。

张兴汉毫不在乎,继续道:“是的,我们都很害怕,因为我们也是人,也害怕死亡,我想世界上没有人会愿意去死,没有人会缺乏对生的渴望。

但是,身为中'***'人,我们只能面对死亡,因为我们背后就是沈阳的数十万同胞,他们当中有我们的妻儿老小,有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无路可退。”

张兴汉一口气说完,那些记者们先是一怔,旋即回过神来,在那名女记者的带头下,开始了激烈的鼓掌。

“至于,我们凭什么能击败兵力是我们三倍的曰本关东军,我想说的是,我们中'***'人,从来就不比曰本军队差,我们中'***'人更不乏肯为国捐躯的热血勇士。当我们的祖国受到侵略,当我们的亲人危在旦夕时,我们无所畏惧,一心只求保家卫国,在这场卫国战争中,我们绝不会向曰本人屈服,纵然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会。”张兴汉顿了顿又道。

“张司令,请问如果曰本人再度向沈阳发动进攻,您认为您能否再次创造奇迹,击败他们呢?”另外一名记者举手提问道。

“这位朋友,我想借你之口,向曰本,乃至全世界传达一个消息,有我张兴汉在,曰本人想要吞并东北,攻占沈阳,门都没有,如果他们敢再来侵犯,我和我的将士们,将会用最猛烈的火力惩戒所有来犯之敌,犯我中华者——死!”张兴汉正色朗声道。

…………………………

应付完了一干记者后,命令部下为他们安排好住处后,张兴汉带着郭忠朝沈阳城的一处招兵点走去。

当张兴汉乘坐汽车来到招兵处时,发现整个招兵处已经是人满为患,甚至在街上排起了长长的人龙。

一些情绪激动的青年学生手里还举着参军报国,杀光曰寇,保卫沈阳,保卫东北等字符,不断的挥舞着。

张兴汉见状心里颇为高兴,看来国人的抗曰情绪还是蛮高的,可惜啊,张小六身为东三省的土皇帝,坐拥几十万大军,又有三千万人民群众为基础,竟然不敢抵抗,将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曰本人。

真是令人费解啊,失去了东北,他张小六的东北军还能保得住吗?

此刻,张兴汉对张小六有了一个新的认知,那就是脑残。

再度腹语鄙夷了一番张小六后,张兴汉下令开车,他要去医院探望一下受伤住院的战士们去,这是一个笼络人心的好办法,张兴汉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