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细想下,这理由也算不得什么,赡养宁氏不过就是一句话,接到祖宅来也一样是赡养。
封建家族,既然聘人为妇,自然也有义务赡养未改嫁守节的寡妇。
但说到底,还是老爷子年纪大了,越发贪生怕死,心里有了各种的顾忌,嫌弃宁氏是个寡妇,不是个好兆头,于是这原本就是一句话的赡养义务,就作罢了。
张汪喘了口气,大过年的像逃命似的搬回了自己家。
夫妇俩商量了半宿,最终还是决定用张汪的老办法——出仕去。
山氏有些犹豫,“如今这世道,外面都在打仗,哪有太平的。”
战乱年头当官,你就时刻做好以身殉职的准备吧。
张汪自然也是知道这些的,又想到家里那光景,死拖是死拖不了多久的,老爷子总是他的长辈,如今尚还给他些脸面,真逼急了,直接发号施令作为子孙他也没法违背。
一咬牙,全为了自家的传承,“就先这么办吧。”
但当官又哪里是你想当就当,想辞就辞的。又不是现代小白领,脾气上来了可以自己炒了老板——准没好戏。
喝西北风去了吧。
当初他二十出头刚举了孝廉,老师同门皆在朝,为他举荐官职的人很多,情况也并不难。
灵帝(即先帝)朝公然买官,三公九卿明码标价,只有你出不起的钱,没有派不上的官职,甚至天才的灵帝,还运用了他超时代的经济头脑,买官的还可以“按揭”。
首付三分之一,剩余的三年内付清。
当为官和金钱挂钩,上任就成了搜刮,换了贷款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腰包,可不是皇上鼓励着大臣们“搞好业绩”。
这样的朝廷要再不倒,就真的是天道不公了。
哪怕心里急,张汪也只有等过了正月再去求人推荐。
然而当初他得官的时候,一来是由在帝都的师门说的话,二来那时候形势也不如现在这么人人自危。
别人知了他的来意,还未等他先开口,就先劝了他,“伯盈(张汪的字)请回吧,今时今日吾等惟苟全性命罢了,至于荣辱功名又哪里是可以乞望的。”
四处撞壁,张汪却仍是不死心,直到听到风声袁术部下孙坚大败了董卓,天下民庶无不松了口气。
然而不过就是一喘气的功夫,讨贼英雄孙坚被短见的袁术派去打刘表,结果被黄祖暗箭射死。
克制的人死了,于是董太师又大摇大摆的晃荡出来,董太师不是个顾忌名声的人,当初柏手称快的那些个名士一个不拉的被收拾了。
一时朝野上下士族阶级又是一阵动荡。
这的确不是个当官的好年头。
初平二年,董卓乱政,就连黄巾余孽都还在闹腾,大打着“黄天当立”的大旗,这个叫作“太平道”的邪教组织,在彼年仍活跃在历史舞台之上。
如果说,存在皆有理,那么真的确是将重回那个“绿林赤眉”的年头了。
战乱不断,陆陆续续又是不断的有州郡县长们殉职而亡,连家族都不得保全。
应有切身体会,张汪惨白着脸,沉默着让关上院门,自此后便不再提出仕的话了。
过继便过继吧,总好过家破人亡。
更何况当他连交际都少了后,赋闲在家,不免看着娇嫩幼小的女儿,一点一滴的由人教着穿衣吃饭,冰雪可爱,天生也不怯人,见了他便叫着爹爹,要他抱。
忽然想到自己已经三十出头了,在这个时代早不年轻了。
因为家事,国事蹉跎了的年华与仕途,再也不会回来、
而这个他半辈子才得来的女儿,他正在见证她的成长。
心中一热,“咱们姐儿今日又学了什么了?”
素来不怯场,会叫人的孩子都讨人喜欢。
春华是个伪婴儿,要再让她装作小孩似的怕生,也实在是矫情了。
大大方方说道,“今日嬷嬷们教我童谣。”
鉴于这话用童音说出,无论怎么听都奶声奶气。
又在仆妇乳母鼓励的眼神下,十分无语地一首首背儿歌。
背完后,仆妇们便一通夸赞,“咱们姐儿是最聪慧不过的了,这些谣子奴婢们只唱了一遍,姐儿可就全记下了。”
春华有些无语,作为个成年人被夸“儿歌背得好”,实在是哭笑不得。
合着你们夸我也是夸自己工作好是吧?
张汪却被说得听了进去,拿了首简单的歌教了她。
在全体围观女性们期待的目光下,要自己背不出,可不是把夸了自己的她们通通打脸了吗?
一哆嗦,那自己也没好日子过了,等着给人下黑手,小孩子被人掐大腿扭屁股只要包着衣,真是有苦难诉。
认认真真的把三句歌十八字给复述了遍。
“老爷您瞧吧,咱们大姐儿可真是聪明。”众女无论老少都又翻着新词夸了便。
聪明……我还绝顶呢。
春华一边吐槽,一边想到现在自己数了两个小揪,汉朝小孩子的总角发式,可不是在绝顶吗。
这回轮到张汪看她的目光不同了。
前些年逃命,回家后又遇上交租减人一番磨的,浑然发现错过了许多与女儿相处的时光。
不知不觉,当日那个出生时把全家行程滞下逃过一劫的女儿,如今已经长得如此好了。
这一日后,张汪便得空看顾女儿几眼,有时也会凑巧教认字,或是说说礼典掌故。
每次看女儿是一学即会,欣慰之余,更是叹息。
私下和夫人说,“咱家姑娘确是个聪慧孩子,合着咱家的灵气都凑她身上了。这样好的资质,若是能读书必是有出息的。只可惜是个女孩。”
子嗣是夫妻俩共同的痛。
山氏也只是勉强地说,“子孙缘都是命定的,兴许过一阵便好了。”
从古至今,因为生不出男孩而家庭破裂的又有多少了。
男女平等的理念,说着是容易的,但就是当今社会都无法办成的事。
至于在古代,无嗣更是一家婚姻的头等大事。
人到了一个环境后,哪怕是哭号呐喊,都不得不适应于当前的社会,做出与这个社会价值观最符合的事。
就算是春华,心中仍旧信仰的是新时代的道德宗旨,是非理念,然而行为做事却必须和这个社会本地理念一致。
落后于时代,挨打;超前于时代,被焚。
她不是布鲁诺,更不是汉朝时代的女权主义者。
张家闭其门来自个儿过小日子,就算张汪偶有了旧友来访,也不过是说些例如哪地方的黄巾军被打败了,又或是哪一家哪一族又不听话了,被董大人给革了命。
春华这时候还很淡定,仗着自己对这段历史了解个大概,知道董太师这会儿还得再蹦跶几年,这会儿上前和他作对的准炮灰了。
赋闲三月后,这日张汪正坐在书房里给友人回信,忽然就收到了祖父的一个大红包
——他的小堂弟,正两眼红肿的由一众从祖宅来的下人仆妇簇拥着,站他前面等叫他“爹”呢。
求仁得仁(二)
五叔张岩之子张淮,也即张汪的小堂弟,不过只是个六岁的孩子。
别说张汪夫妇不愿意过继,哪怕是堂弟本人,来的当天,也是哭哭咧咧地被其父敲了通板子才来的。
六岁的小孩昨日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娃娃,到了今日一早便被父母叫来训话,懵懵懂懂的还听不懂什么叫“过继”,却是听懂了从此就要叫别人“阿爹阿娘”了,顿时哭了起来。
张岩与妻子柏氏两个也是听了更是比剜肉还痛,孩子硬哭着不肯走,只肯认亲生爹娘,但为了孩子的前程,张岩硬下心来又一通训斥打了几下板子。
再舍不得孩子也得为他的将来着想。
柏氏毕竟是心疼孩子,想着张汪家此刻条件算不上好,不愿委屈了孩子,派上了一干得用的老人服侍跟过去。却未预料到母亲的此项短见作为,成了孩子的阻碍。
平心而论,大族出身的公子哪怕只是个庶系旁支的小孩,得几个下人照看也是正常的。
奈何张汪自家日子过得紧巴巴,主子四个佣人只有七个,这么一来当小堂少爷由人带着在门口等候的时候,可谓是大排场了。
小张淮红肿着眼睛,纯粹是早上出门前哭的,原本便是心不甘情不愿,此刻见堂哥家的住处如此低矮破落,不如祖宅气派,锦衣玉食长大的他更是对这里反感。
不说他,就算是他从祖宅跟来的下人们也多有看不起的意思。
再看不起,带他来的也有稍主事的下人上去通报。
“小少爷来访,请大哥行个方便,速去转告大孙少爷。”
张贵横了一眼,作为家中管家主家的事自然也是隐约知道细末的。
下人心里也是有着倾向,哪怕是不悦,面上却不得不恭敬地接过老太爷的书信。
老太爷的信也简单,还是很给长孙面子,没直接下命令,然而也算是意有所指了,人都住了过来,先改了称呼,到时候名正言顺,真是想抗议都没处使。
张汪脸色阴郁,因为当时家中人口简单,也没避讳着山氏。
见丈夫脸色不好,山氏不用问都知道又是为了过继的事,却还是多余的问了句,“家祖信中说了什么?”
“他要让堂弟搬来住。”
搬来住,就是过继的前兆了。
山氏出身名门,这些弯弯绕绕自然清楚,从席上站起,“如此,我这个做嫂嫂的又怎能让小叔在外面多等了,也该尽主妇之责。”
这话说得义正言辞,让张汪如鲠在喉,然而妻子说得也没错,无法反驳,气闷道,“你去吧。”
山氏含笑,悠然地起身,转过角的时候先甩了裙摆拂拢外衫,优雅自如,脸上平和笃定之态让熟识他个性的丈夫都有些不明就里。
夫妇俩都是对这个小堂弟反感的,原本两人统一战线,怎么临阵妻子就变卦了呢。
却说山氏让人开门,亲自迎了出去。
长嫂较小叔年长太多,此刻也不用避讳,山氏一脸慈和,未见已经是带了三分笑意,姿态端庄有礼,这样亲和的任谁都难讨厌起来。
见了个皱眉肿了眼的小孩,小张淮毕竟还稚嫩,把苦大仇深的样子做在了脸上,山氏心里轻笑,却迎上去和蔼地说,“这就是咱家小叔了吧,来堂哥堂嫂家玩儿,可在外面久等了?”
浑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并不像张淮心中想象着的抢人小孩的巫婆形象。
小孩心中的天枰瞬间就倾斜了,本是讨厌这对夫妇,然而现在又有些羞愧,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山氏那么大个成人,自己女儿都三岁了,哄哄孩子是稳赢的,“外面日头晒着呢,小叔快进来,堂嫂给你做甜汤吃去。”
张淮不太会说话,在家里是被捧着长大的,脾气娇惯,除了父母对着外人都是爱理不理,要他作个欢喜小孩说讨喜的话实在对这位小少爷有些强求了。
他不讨厌这位待人亲和的堂嫂,堂嫂说的话他听完了也点点头,却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这就把张岩夫妇出门前教给他的一套都给忘了。
按着父母对他所说的,看到了堂哥就直接跪下认父,务必要做到情真意切,留点眼泪也行。
哪怕再不喜,张汪夫妇却也无法和个小孩计较,骑驴难下,只要自家儿子先叫上口了,又有老太爷在,名分更是定下了大半。
原本小张淮的确是记下了父母的嘱托,心想着等门一打开,走出过中年男人,自己就立马跑过去跪下叫父亲。
然而这样的打算,全被山氏了有亲和力的出场给打断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该怎么叫这个女人,却全被哄了过去,一出“感人至深”的认父戏全被她搅断成了叔嫂相见。
不过六岁的张淮自己心里也没觉得可惜,让他叫别人父母他本也不是愿意的。
这么一缓和,倒被岔了过去。
等晚上事情过去了,夫妇俩在房里,山氏让人给打了水给张汪泡脚,夫妇俩松快下来,自然是要说到堂弟的处置。
张汪随口一问,“堂弟哪儿住的可还妥当?”
妻子是个最能干的主妇了,又哪里需要担心,不过是找个话头。
山氏也知道丈夫心思,说道,“全安妥着呢,您就别担心了。”
一边用干巾给他擦干脚,一边又问着丈夫下步怎么打算。
早上张汪不过是被祖父长久的压力给逼急了,这么大半天的也早缓过脑筋想通了,任他们夫妇俩再怎么不喜,面上却必须做得周到。
例如今日山氏去迎,不过是叔嫂相见。对于个六岁孩子,虽然他有一对算计着自家家业的爸妈和祖母,夫妇俩的不喜也不能放脸上。
不但不能表示得不喜,还得好好养着他供着他,得比亲闺女还周到的对待他。
要哄个六岁孩子还不容易?名分上不定,这就是个堂弟。
“先让住着吧,他今日才来,还是祖父来的信,现让回去太拂人面子。”张汪如今也冷静下来,恢复了一贯的果断。
山氏也应声,“便是这样。”
又凑近带着点儿亲昵地小声和丈夫嘀咕,“那孩子身边光乳母就带了两个,咱家毕竟不如大宅的条件,也不用咱们多说,他便先觉得受罪了吧。”
这话的确说的不错。
张淮在家是最小的孙子,向来被老爷子娇惯,其祖母还是老爷子晚年最宠爱的糜氏,可真是在糖水里泡到现在,一点苦也没吃过。
论起娇养的程度,可谓比他侄女春华还金贵,后者可是到了祖宅,老爷子连卖她爹面子都不肯抱她一下。
在整个物质条件匮乏的时代,张汪家的条件并不差,当官任上颇有孝敬,就算灾乱连年,也不见家人饿过肚子,拽着地契田产,日子过得稳当又不显山露水。
谁都不知道他家塌下究竟压着多少斤金。
但毕竟小家庭不如百年的大家族讲究摆谱,菜式饮食可口却不讲究样式精致,起居用品舒适却不贵重。
生长环境不同,春华对于目下的日子很是珍惜,而同样的日子,她的小叔叔张淮只住了一宿就在棉麻制的榻上辗转难眠,夜里叫苦,把下人们怨气地支使着。
对于一个一出生就用最柔软料子蓐着,平日最差也是盖锦衾的孩子,不过就是让他用寻常的棉布做的被子,对他自己心里,却有一种被虐待了犹如赶去睡在贫民干草铺地的草窝一样。
日后便是回去了,就连他带来的下人们也绘声绘色地给柏氏吐苦水,“咱们少爷打娘胎里出来何曾吃过这样的苦头,那哪是个士族大公子该过的日子,拮据小气得也不害臊,家中一日两食,每饭只有两个菜和黄黍米,夫人女眷穿着随意,不戴贵饰。不说旁的,就连咱们少爷每天早上的蜂蜜水都供不上。”
世家的起居矜贵自有一套养生,张汪也没虐待堂弟,平时怎么过日子堂弟来了依然这么过,甚至还要更好上些,但即便是这样两边的家境差距仍是不可逾越的。
送儿子去过继,心里知道是为了他好,母亲柏氏心里却苦的和黄连似的,不说其子在棉布铺就的榻上辗转难眠,就连她这也睡在丝缎铺就的榻上也同样辗转难眠。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早上起来外边有昨日儿子身边的人跪在屋外,等着求见。
一听说儿子夜里睡不好觉,白日又吃不好,柏氏急得真恨不得马上过去亲眼见见儿子。
才有这么个念头,就被丈夫张岩拦下了,“荒唐,孩子是去过继的,你去做什么?”
“老爷,”柏氏用帕子抹了眼泪,“咱们儿子可在人家家里受苦,您让我这个做娘的如何放心的下。”
张岩听了这话真以为侄子侄媳在虐待孩子了,但到底是当家做主的人,问了下人后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