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叶卡捷琳娜-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依然不死的大臣们,她还是不放过,下令流放到西伯利亚。
索菲亚偶然的机会还听说:女皇酗酒成性。这是路易十五的密使埃翁骑士告诉索菲亚的。
索菲亚还了解到:她未来的长辈是一个极爱虚荣又十分敏感的女人。平常里,她特别易怒,容不得半点有违她想法的意见出现。许多廷臣们对此都有领教。人们都对她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生怕麻烦惹到自己头上。
对此,吃亏最多的恐怕要数驻俄罗斯的外国使节们了。因此一些外国大使们对她评价道:“她是一个最难以了解和笼络的女皇。”
尽管女皇在性格特征上存在许多矛盾点,尽管专横而又残酷无情,但她却一刻也不怀疑自己对俄罗斯拥有的神圣的合法的权利。
正如索菲亚和许多人都已了解的那样,伊丽莎白自始至终没有结过婚。她丧失最中意的未婚夫后就拒绝和一切男人正式结为夫妻。没有结婚也就没有孩子。因此从她登基后,她最关心的事就是谁来接她班的问题。身为女人,她对她前面的所有女皇都持怀疑甚至是否定态度,所以她最希望自己未来的接班人应是一位男性继承人。
但是,伊丽莎白恰恰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困境。
当时俄国国内尚存的唯一皇位继承人是伊凡六世。但伊凡智力愚钝,还在婴儿时期就曾“掌权”一年,而他又被伊丽莎白在策划的那次政变中废黜。
她的上台得益于当时的俄国人民对她父亲彼得大帝的怀念,伊丽莎白受到人们的拥戴,人们愿意让彼得大帝的家族继续统治俄罗斯。
在她成为女皇后,她马上就把寻找继承人列为头等大事。她并没有因此而到处寻找。她一下子就想到了她的已故姐姐、那个也叫安娜的亲人有一个儿子。
他就是现在的大公彼得·乌尔里希。这个彼得大帝的亲外孙当时已是一个德国王国荷尔斯泰因的公爵。
由于错综复杂的王族通婚的原因,在伊丽莎白还没有条件考虑他的时候,他已是瑞典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了。
但伊丽莎白抢先一步使之到位,宣布立她的外甥彼得为俄国大公、俄罗斯王位的继承人。这在当时的家族中看来,俄国的王冠当然要比瑞典的王冠来得贵重。于是在他年满15岁时,就被伊丽莎白接到了俄国,作为反复无常的伊丽莎白女皇的合法继承人和心爱的外甥生活在那儿。
彼得三世最终将成为俄国的不幸,唯一能为他辩解的理由即是他童年的生活充满着不幸。他身材矮小,体质瘦弱、性格内向,似乎长大后学上一门手艺而成为艺术家更合适一些。然而他不得不被迫参加那种德国君主认为最可能培养孩子的男子汉气质的严格的身体素质训练。彼得从7岁开始就整天身着戎装,手持比他个头还高的长枪和宝剑,一天数小时地参加规定的军事训练,还像其他普通士兵一样站岗放哨、行军拉练。9岁那年,他被晋升为中士。有一天,他父亲宴请宾朋,他奉命手执武器把守在客厅大门口长达几小时。可怜的孩子口干舌燥,肚子饿得咕咕叫。可是大厅里面一道道美味佳肴从他面前来往端过,使他垂涎欲滴,馋得他无法忍受,就这样,这么一个皇家子弟还是挺过去了。又一次执勤时,他父亲在中途似乎想到了自己的儿子还在受饿,派人接替他去站岗。小家伙奉命下岗后仍不敢进入大厅要吃要喝的,得到他父亲朋友们的夸奖。他父亲一激动,当众晋升小彼得为中尉军官,并请他入席,与大家同席进餐。小伙子在这一严一宠的急转弯中,久久地发呆,有人说小彼得受宠若惊了,只见他顿时失去了食欲,只知望着饭菜怔怔地,吃不下去。甚至滴水难咽。一连几天里,他都处于抗食状态。吓坏了所有的人。但他自己事后说,他被晋升为中尉并被请进去进餐的那天,是他一生中感觉最美妙的时候。因为除了那天父亲把他当儿子看了以外,其他时候他觉得与最可怜的士兵们没有差别。
1739年,他的父亲不幸去世了。公爵院大元帅荷尔斯泰因人一个叫布鲁默尔的受命担任他的首席家庭教师。可恶的布鲁默尔是一个智力有限、粗野而又有怪癖的虐待狂。他很小从事训马的差事,根本不懂得作为教师的人应有的品行和风格,只知道野蛮地对待一切。因此对小彼得来说,他等于又掉进了另一个更加难熬的火坑。这家伙不顾小彼得身体羸弱的事实,用不给饭吃和动辄体罚的方法强迫他接受非人的训练。一个动作完成不了,他就找来一些干豌豆撒在地上,让他光着膝盖跪上去。而他自己在一旁又吃又喝,折磨得小家伙几次晕倒。以至于他的另一位家庭教师斯特林都实在看不过去,向这个粗野之人提出抗议说:“他这不是在接受训练,而是在遭受折磨。”由于斯特林的出面干预,两个家庭教师之间发生了隔阂,布鲁默尔为了向斯特林报复,更加凶残地对待小彼得。有几次,布鲁默尔还挥起拳头打了自己的学生,吓得彼得·乌尔里希直向不远的卫兵求救,但卫兵们只能在远处静静地看着,没有人敢上来帮忙救助小彼得。在这个残酷的训练阶段里,小彼得喊天不应,入地无门,几乎彻底绝望了。他几次被布鲁默尔打得吓破胆,不知自己是何许人了。在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和残酷手段的胁迫下,小彼得的性格彻底变得胆怯、阴险、狡诈和虚伪了。1742年2月,当伊丽莎白女皇把他接到自己身边时,布鲁默尔也跟随而来了。在这个凶狠的家庭教师面前,小小年纪的彼得在身体和精神方面都已经变态了。女皇不知底细,见了大失所望。她设想的和喜爱的亲侄儿应该是个血性男儿,而见到后的一切事实使她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严重怀疑。她隐约觉得,靠这么一个变态男儿单独支撑俄罗斯未来的江山是万万靠不住的。他的语言只有德语,他的信仰又是路德派,他来到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国家领导天下,是糟糕透顶的事情。但是,女皇的决定已经作出,旨意已经宣布,女皇没有退路了。她只能就地取材,“因人制宜”了。好歹自己还年轻,她目前想要的继承人不是一个实际上的继承人,而是一个假定的、名义上的继承人。她不需要他真正掌权,而只需要存在,以此通过自己确保罗曼诺夫王朝的继往开来。
所以,彼得依然当上了大公。
女皇按照东正教的礼仪,给这位大公取的教名叫彼得·费道洛维奇,并正式当众宣布他为自己将来的合法继承人。
伊丽莎白是想通过自己以后的全力调教,会把一个痴人改变成为一个出色的君王的。但事情并非像她想像的那样。
这个小家伙虽然胆小怕事,但却固执迂腐。他对什么叫东正教,什么叫路德派的宗教信仰并不了解,更难区别它们中间的实质性差异。但一听说要他改信东正教后,他像吃了苍蝇似的,心中不是滋味。
他在公开场合下鄙视自己改信的宗教,嘲弄东正教的荒唐和不科学。尤其是作为俄罗斯人未来的最高领袖,他拒绝学习俄语。
进宫多日,仍然用一口典型的德语与人对话。他甚至当着俄罗斯大臣们的面,说俄罗斯这个民族的坏话,说自己永远怀念和忠于自己的祖国。
因此,许多俄罗斯皇宫里面的廷臣们私下议论:“伊丽莎白女皇把俄罗斯人民看来象征着德国势力的梅克伦堡家族从皇位上撵走之后,却又别出心裁地把一个智力低下的德国人立为皇储,而且还为他选择了一位德国姑娘作为未婚妻!”
说到这位未婚妻索菲亚,彼得大公是打心眼里欢迎的。
但他的欢迎还不能表现为深层次,而只限于毫无个人目的的热烈的关心、亲切地接待而已。对于进宫以来彼得大公对索菲亚的种种热情,小公主心中是充满感激之情的。
然而正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姑娘对未婚夫的感激之情也是浅层次的。因为姑娘已看出了他的种种不足,比如言谈无知而幼稚,感情浮泛,缺乏诱惑力等。
每当他们见面交谈的时候,彼得之所以经常高兴得手舞足蹈,完全不是因为她作为他未婚妻而存在,恰恰是因为彼得感到:在异国他乡,自己终于遇到了一个来自同一祖国而又年纪相仿的交谈伙伴。。 最好的txt下载网

洞悉内幕(3)
也就是说,假使不是索菲亚,而是另一个同样的德国姑娘并且年龄相当,彼得也会这样感觉的。
  索菲亚就此在后来的《*》中写道:“同他的短期相处中,我发觉而且懂得了他并不十分关注他将成为统治者的国家,也不关心谁将成为他的妻子。他仍笃信路德教,他不喜欢周围的人,他仍然孩子气十足。”

尽管索菲亚从自己的眼里看出了他许多的不足,但她作为完成使命的不可动摇的目标,依然永不偏离那个既定的方针。
因此她仍然极有礼貌也极小心谨慎地对待彼得大公。所以,接触一段时间后,彼得感到这个女孩是可以信任的,也是知心的。何况他也知道她最起码是自己的表妹,当然是可以作为朋友交往的。
但作为爱情,他似乎从未有过认真的思考,他觉得应该与之相爱的是另一个姑娘。
这个姑娘的名字叫洛普金娜。
可怜的姑娘的母亲因为涉嫌一政治阴谋案而被割去了舌头,被伊丽莎白女皇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了。
仅凭这一条,洛普金娜就完全不可能取代索菲亚,但彼得大公却不明底细,也不认为她母亲的事可以成为他们相爱的障碍,所以仍然与之交往。
孰料这种交往害了洛普金娜,她很快因此被永久地赶出了宫廷。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彼得还认真地就此跟索菲亚聊天时说:“我本来是准备与这位姑娘结婚的,但不知何故,她离开宫廷了。听别人说,我只有娶你——索菲亚为妻了。因为我姨妈乐意这么安排。”
就这段话,索菲亚后来写道:“当我听到他这番不近人情的谈话时,我的脸上泛起了红晕。我感谢他毫无掩饰地吐露了真实情况,也感谢他由此信任了我。”
然而,从索菲亚的内心世界来说,她现在也许是永远不会真心爱他的,她只是想做大公名义上的妻子。
她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也是自己通向未来顶峰的必须。
对于这一点,她在动身来莫斯科之前已有所预测,并且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所以,当她已深知自己未来的丈夫在许多事情上缺乏应有的见解,甚至完全是个傻瓜蛋的时候,索菲亚也从没有动摇过做他妻子的决心。
索菲亚已过早地成熟了。
长途跋涉来到异国他乡,她是为了完成一种政治业绩而来的。
在独自一人暗暗替自己盘算的时候,她对自己已有了公正的估价。
虽然年纪还不满15岁,但她对自己的过去是问心无愧的。她没有跟自己的母亲学习,在上流社会中间不断地卖弄风情。
她虽然也像其他女孩一样喜欢玩耍,喜欢旅游,但她毕竟一刻也没有放弃过攻读学问。以至于现在,为了做好应付新情况下的准备,她对克里姆林宫的一切也还在洗耳恭听。
  为了取悦于女皇,赢得大公的信任,慑服宫廷要员,获得大小廷宫的理解和同情,她处处表现出一种谦虚谨慎。
  所做的这一切都无疑地表明:她有决心变成一个如同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俄罗斯人一样。对彼得大公,他是他那一套,自己是自己的做法。
  因此每当那位痴呆的表兄经常把德国那些做法挂到嘴上去念经,从而引起俄罗斯宫廷官员们的不愉快时,她却十分用心地在加速学习俄罗斯的文字和语言,甚至背弃父亲的竭力主张,全神贯注地在接受和模拟东正教礼仪了。
她进宫不久,小姑娘主动向女皇提出请求,希望派一名教义老师为她传授东正教。
女皇很快派来了西蒙·肖多斯基来担任她的传授人,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很被俄罗斯廷臣们所欣赏。
西蒙·肖多斯基是一个非常精明、博学和思想开阔的一流牧师。他竟然也会德语,而且德国话讲得非常地道,这使索菲亚学习起来容易多了。
从他的解说中索菲亚才得以知道:东正教和路德教之间并不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存在着种种抵触,在某种内容和形式上分析来看,不仅没有隔阂,甚至还有许多共同之处。
索菲亚非常高兴听到这种分析,因为假如真的是这样,她现在所改信的宗教信仰,并不违背她向父亲已经作过的许诺。
当父亲真正弄通这一切时,也会原谅女儿改变信仰的决定的。每当想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她有时也感到自己过于没有原则和圆滑了。但转念又一想:这是前途的必须,何况不存在道义上的差异。当俄罗斯帝国把全部赌注都押在自己宗教皈依上时,上帝应该会原谅自己的,父亲也不会责备女儿的。
为此,她给父亲写了封长信,认真解释道:在这两个教派之间,其实并不存在教义上的冲突。东正教与路德派之间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表面祭仪”。
显然,这种“表面祭仪”以其东方特有的盛况使索菲亚迷惑不解。
在自己祖国时,她是在严肃的路德教熏陶下长大的。而在俄罗斯这个白雪覆盖的天地里,她所看到的却是香火、圣像和蜡台。所见之处,尽是一些屈膝跪拜的教徒,而听到的都是哼哼呀呀的神秘的圣歌。
渐渐地,索菲亚甚至有了尖锐的感受:所谓这派那教的,都是为了征服“不听话的百姓”而编造、设计的一种空洞无物的排演。
索菲亚以为,在社会信仰方面,最重要的是打开人们的心扉,让人们有一个适当的场所诉说真情,而不是追求伴随宗教狂热而进行的盛典。
什切青的凯斯帝昂…奥古斯特接到女儿亲笔信后,对索菲亚如此迅速的皈依十分惊诧。
他抱怨女儿不守信用,辜负了他对女儿的殷切希望。
因此,他动真情地立即给女儿写了信,表明了自己依然坚持的态度,要求女儿绝不可以放弃祖国的宗教信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洞悉内幕(4)
可惜的是,奥古斯特并不认为自己的回信是徒劳的自作多情。因为索菲亚早已作出了自己的抉择。
  她写信告诉父亲,仅是对自己违背父亲意志以后的一种申辩,并不指望父亲真的支持自己的决定。写信给父亲仅仅是一种“通知”,而不是请求裁决。
  连日来,索菲亚试图使自己彻底“俄罗斯化”的愿望愈来愈强烈。就像当初从圣彼得堡紧急赶往莫斯科一样,她认为自己俄罗斯化的进程必须加快,因此她十分刻苦,绝不偷懒。
女皇为她安排的俄语教师是阿道都洛夫,刚教学没有几天,老师就对索菲亚赞不绝口。
这教师激动地向女皇说:“多少年来,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像索菲亚这样刻苦用功的学生。”
每天,规定的课时上完了,她还要求加时间、加内容。老师有时熬不住了,索菲亚就自己去干。
深更半夜,索菲亚经常起床了,穿着内衣,光着双脚,坐在屋里捧着笔记本背诵俄语词汇表。
整个早晨,她在那房间里动也不动,别人还以为她正在睡大觉,殊不知她已经学习几个小时了。
她因此而伤风感冒了。
起先只是鼻子感到不通气,接着打喷嚏,而且喷嚏越打越糟糕,伴着讨厌的鼻涕流个没完。
不到几个小时工夫,侍从们已明显感到小公主在发烧,而且烧得度数可能还不低。
约翰娜闻讯赶来,她用手一摸索菲亚的额头,吓得一声惊叫:索菲亚的身体烧得烫手。于是她抱怨索菲亚不注意保重,又说她太娇气。
索菲亚迷迷糊糊,并不答话。
约翰娜又严厉地责怪侍女、随从们没有关照好,让小公主身体不爽是要造成后果的。
约翰娜自言自语道:有人正想对大公未婚妻的健康状况吹毛求疵呢!
医生很快赶来,诊断为急性肺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