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在叶雄跟紫电较劲的时候,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声有些熟悉的招呼:“叶将军别来无恙否?”于是叶雄顺着声音抬头望去,看见了吕布持戟飞驰而来的身影。

    “吾命休矣!”看到来人竟然是飞将吕布,叶雄痛苦地仰天长叹一声。对于当年一起合作打过几仗的吕布,叶雄怎么会不熟悉呢?如今他重伤自身,如何能够抵挡凶猛的吕布,所以才会发出如此感慨。

第122卷 第974节:郭嘉你给我等着 (20)

    熟归熟,可战场之上不论交情。吕布可劲地催着追月前来会叶雄,当然不是想跟他套近乎。吕布不知叶雄已经受了内伤,所以当战马接近到一戟之地时,方天画戟毫不犹豫地全力出手,直奔叶雄的脸面而去。

    眼看方天画戟快要劈中叶雄脖颈时,吕布豁然发现叶雄压根就没有反抗,手中更是丢了惯用的大刀。若是搁在别人身上,就算此刻发现不对,那也只好顺势一戟削去叶雄的头颅。可吕布却不一样,在如此急迫的情形下,竟然还有余力挪动了长戟的月牙锋刃,正好错过叶雄的脖子,一戟抽中了叶雄的后背。

    已经受了内伤的叶雄,如何承受得了吕布的全力一击,于是应戟而倒,直接向着地面坠落。说时迟,这时快,飞将吕布竟然一戟向下沉去,用那半面的月牙戟勾住了叶雄的腰带,将其海底捞月一般捉到了自己马上。

    本来已经力竭的紫电,遇到了熟悉的追月,加之已经甩掉了背上讨厌的家伙,于是渐渐平复,不再狂奔,反而热切地靠近追月身侧,嘴里还不时发出“恢恢”的嘶鸣声。

    吕布夹住已经昏死过去的叶雄,大嘴一咧,笑着自言自语道:“嘿嘿,这下关亲家该服气了吧,抓了叶雄,救下紫电,俺地功劳可比他高上一筹!”

    第三八九章龙骑军突袭袁术

    声势浩大的第二次高奴大战来的快,去的也快。不过前后两个时辰,双方近十万人的骑兵大决战便落下了帷幕。此战由于飞虎军和苍狼军谋划得当,算计周密,伤亡并不巨大,但收获却是异常喜人。

    乱战之中,吕布抓住了叶雄,关平和胡非亚则分别抓住了张济和杨定,董卓和李儒则在樊稠、段煨等将领的护卫下逃出生天,向着已经渡过黄河的卢植大军投靠而去。

    并州的四千铁甲骑兵损失了一千左右,换来的是杀伤西凉军一万多人,俘虏近三万人的巨大成就。当然,功劳不是两支重甲师独享,没有吕布率领的一万飞虎军和胡车儿率领的两万黄轩骑兵,已经精疲力竭的黑甲铁骑,无论如何也抓不到如此之多的俘虏。

    董卓经此一役之后,带到并州的兵力已经剩下不到两万,前后两次高奴大战,折损了六万人马!镇西将军府的总兵力是十万,其中两万驻守漆县,并州境内还剩下两万残兵,其实力急剧下降,已经快要跟武威的马腾持平。若不是张绣机敏,终于逃出围追堵截,跟上了董卓,则西凉军中的猛将几乎损失殆尽,今后如何与受了卧虎讲武堂专门培训的马超对阵?

    卢植见到灰头土脸的董卓时,两军是在羌马水的南岸相遇的。对于董卓遭受的巨大损失,卢植给予了深切的慰问与关心,并且高声谴责了并州赵兴不守诺言的举动。这便是卢植能够给董卓提供的最大支持了……

第122卷 第975节:郭嘉你给我等着 (21)

    已经兵弱势微的董卓,连个屁都不敢放,夹紧尾巴挤在向南缓缓而行的西路联军之中,打死也不敢再独自行动。卢植心里暗暗高兴,鬼打鬼的结果真的出现,正如当初他心中所想,就算让并州赵兴一家独大,那也好过司隶地区群狼环伺。若不是赵兴故意透露四皇子竟然在董卓手里,卢植都差点被董胖子憨傻矮胖的外表所蒙骗,真把他当成了忠臣。

    尽管已经与并州达成了停战协议,但卢植的心里并不轻松。按照赵兴惯常的行事风格,他既然敢于在西凉军回撤的路途中发动袭击,保不准驻守在箕关之前的袁术、刘表和刘焉军也会有大麻烦。卢植可是清楚地记得,张辽率领的两万龙骑军一直飘忽不定,最近一段时间又不见了踪影。

    这一次确实又被卢植料中了,自从龙骑军折腾完庞德和马超,张辽直接率军向南急行,现在已经藏在了箕关之下,准备趁着袁术、刘表和刘焉三路人马撤退之时,给袁术补上一记狠的。至于刘表和刘焉的四万人马,如果识相的话,那就装作什么都没看见,赶紧往南撤退。要是不识相的话,他们一定会惊奇地发现,卧虎军的一万人马已经再次聚拢,正跟在龙骑军身后等着打硬仗呢。

    袁术在接到卢植的撤军命令之后,赶紧命令手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箕关这个梦魇之地。现在他是看明白了,四十八万大军都搞不定并州赵兴,自己今后还是老老实实呆在扬州当个小霸王,再不要出来惹事生非。俗话说天塌下来高个子顶,今后赵兴就算要找人报仇,那也是先从紧邻并州的袁绍和董卓等势力开始。他袁术跟并州隔着司隶、兖州、青州、徐州,一时半会还是可以高枕无忧。

    袁术能这么想,一点不比他笨的李严和董扶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仗打到现在,也就刘表和刘焉损失最小,充分证明了“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个朴素地道理。驻守中路的三支部队几乎是同时接到卢植撤军的命令,所以收拾起回家的行囊来,速度谁也不慢。到了最后,竟然是袁术的部队最后撤退。

    袁术其实一点都不想殿后,可他来时带的辎重和粮草最为充足,属于当初卯足劲准备在并州大打出手的家伙,所以返回时包袱自然要重些。袁术这个守财奴肯定不愿意将用不完的粮草辎重丢给箕关之上的赵军,所以收拾起来就比李严和董扶二军慢了半天。

    李严和董扶率军离开营盘时,是腊月二十九日早晨,而袁术率军离开时就到了当日的中午。

    李严和董扶两军先后通过太行山余脉时,已经到了夜里,所幸的是除了道路难行之外,并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和伏击。等到袁术抵达山前时,已经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于是袁术命令大军就地扎营,准备明日继续行军。

第122卷 第976节:郭嘉你给我等着 (22)

    作为袁术帐前书记官的诸葛瑾,在此时非常谨慎地提醒袁术,夜里要防止镇北军团的袭击。袁术也算是听了进去,立即命令大将纪灵前去各营巡视,加强夜间的防护和戒备。

    一直尾随着袁术的张辽,这一次并没有接到赵兴的命令,而是自己做出追击袁术的决定。他的想法很简单,袁术是赵兴最讨厌的家伙,也是这次闹腾的比较凶的几个势力之一,临走前揍他一顿,既能解气,还可以抓一批俘虏。

    以前在卧虎讲武堂上课时,张辽听过赵兴点评天下强军的地域分布,其中并州兵、西凉兵、幽州兵、青州兵、泰山兵、丹阳兵、吴越兵都属于个体战力比较厉害的兵源。所以张辽想抓一批丹阳兵回去,看看赵兴的说法到底准不准。如今被并州抓住的俘虏已经有好几万了,真是五湖四海各地都有,正好可以做个试验和比较。

    似乎已经养成了习惯,镇北军团各军每次发起夜袭的时间,无不是选择在凌晨至拂晓这段时间。这一次张辽仍然是让部队做好三更天之后发起攻击的准备。

    前去探营的暗影队员返回来向张辽报告,说袁术营地加强了戒备,似乎做好了防备。张辽不信,亲自前去侦察一番,然后咬牙切齿地返回自己营帐。按照“贼不走空”的做法,张辽跟在袁术身后一整天,要是空手而归真怕被箕关之上的太史慈取笑。可袁术军中明显已经有了防备,偷袭的突然性已经降低许多,贸然前去攻击万一碰一鼻子灰反倒不美。

    张辽左思右想,忽然一拍自己的大腿,心中暗骂自己傻蛋。龙骑军这次来偷袭袁术,目的不是全歼丹阳兵,不过是顺势教训一顿袁术。既然如此,用龙骑兵随身携带剩下的一半手掷轰天雷一起招呼袁术,还不吓得袁术屎尿齐流?张辽想到便做,立即召集手下将领前来,对着大家一通吩咐。几位师长领命之后,满脸的坏笑,赶紧出帐进行布置。

    第三九零章李铁柱计谋魁头

    按照张辽的指示,龙骑军战士们将自己腰上挂着的手掷轰天雷全部上交,集中在一起,然后被送至袁术大营外。在这里,有一群臂力过人的战士,将对营盘内的袁术大军进行集火投射。

    “预备,放!”黑暗中,有人沉声下令。

    数百投掷手听到命令之后,立即将手中“滋滋”冒烟的轰天雷丢了出去,然后立即弯腰转身,从身后的箩筐之中取出第二枚轰天雷。

    “轰隆……轰隆!”落下袁术大营的轰天雷顿时炸响起来,剧烈的声浪伴随着摇曳的火光向四周迅速传播开去。

    已经熟睡的袁术,被轰天雷巨大的爆炸声惊得浑身一哆嗦,一下子从行军床上蹦了起来。“卫兵速来账前护主!”袁术缩在行军帐内,冲着外面大声喊道。

第123卷 第977节:郭嘉你给我等着 (23)

    抢先一步出来的纪灵如一阵风般冲进袁术的大帐,焦急地报告道:“启禀主公,营外发现大量并州士卒,疑似龙骑军,正在向营内密集投掷轰天雷!”

    “快、快!传我将令,大军立即起营,连夜南下,切莫被并州军包围。”惊慌失措的袁术口不择言地下达了一条让纪灵都瞧不起的命令。夜间行军历来为兵家所忌,更何况是要穿越山区,如今营外并州军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便要贸然起营,这不是乱命又是什么?

    纪灵本欲上前解释几句,结果发现袁术已经开始忙着穿戴披挂,压根就没有想过死守此地。纪灵只好在心中叹口气,转身出营传达袁术的命令。

    一轮接一轮轰天雷的爆炸不断响起,将营盘之内的袁军吓得魂不附体,没有人敢于出来与并州军决一雌雄。正在这时,传来州牧袁术下达的撤军命令,于是本来就没有主心骨的袁军,急急忙忙地收拾东西,纷纷向南部的山区里逃逸而去。

    有了带头撤退的士卒,袁术手下的丹阳兵一哄而散,鼓不起任何作战抵抗的信念。

    看到丹阳兵开始逃散,张辽立即命令龙骑军对袁术大营进行围困,嘴里高声喊道:“袁术已逃,放下武器者不杀!”龙骑军于是跟着张辽放声高喊,在黑夜中传播起来非常迅速和谣言。

    临时撤退的袁军,有不少在混乱中跑错了方向,竟然一头扎进了等候在营门外的龙骑军这一方,自然被逮了一个正着。

    张辽并不急于对袁术军发起攻击,而是让投掷手继续抽冷子向袁军大营投放轰天雷,目的是继续惊吓和搞乱袁术的部队。

    这么折腾加闹腾的整了近乎一个时辰之后,袁术带着手下能跑的士卒急匆匆地钻进黑漆漆的太行山,跑得慢被张辽围住了的,自然成了瓮中的土鳖。既然袁术都不要他们了,这些丹阳兵也就听天由命地甘心做了并州的俘虏。

    说起来,这些丹阳兵的战力并不低下,只要有人组织指挥得力,完全可以跟张辽的龙骑军一较高下。但袁术只顾着自己跑路,加上张辽专门带着早些时候被袁术遗弃在箕关之下的几百丹阳伤兵,让这些已经被并州救治过来的伤兵喊话,自然可以蛊惑人心。

    到了天放亮时,张辽让人清点了一下这次欢送袁术的收获,结果让他又咧嘴笑了很长一段时间。抓了四千丹阳兵,还有袁军仓惶之间来不及带走大量粮草辎重。至于龙骑兵的损失,除过扔出去的几轮轰天雷,基本上没有别的损失。

第123卷 第978节:郭嘉你给我等着 (24)

    张辽打仗打了十年,越来越喜欢少见血多收获的打法。赵兴以前就经常教导手下将领说大家都是汉人,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何必要整的不死不休。现在张辽算是渐渐体会出赵兴说这话的意思了——战斗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敌人,而是为了消灭战争,特别是发生在汉人内部的争斗,能不动刀子,那就不动刀子……

    虽然赵兴曾经说过汉人内部的争斗,能不动刀子,那就尽量不动刀子,可他同样对卧虎少年班的小虎们说过,对于像狼一样只知道侵略和杀戮的外族,只要他们敢来,那就全部堆成景观!

    一向把赵兴的话奉为神谕的李铁柱,在对待魁头这次率领大军南下的事情上,恨不得自己亲手抓住鲜卑人的大头领,然后将魁头的脑袋砍下来送给主公做夜壶。俗话说的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李铁柱天天琢磨着如何活捉魁头,某一日竟然真想出一条大胆的计谋来,于是立即派出暗影前往五原向徐晃请示。

    鲜卑人的头领,之所以很难抓到,很关键的就是他们骑着马,可以任意驰骋在无边无垠的大漠之中,而且身边还有大量的族人护卫着。但是,世事没有绝对,如果鲜卑人进了城池,自然就得下马,到时候派了大军堵住四门,岂不是可以抓住魁头了?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鲜卑人这次是被人给忽悠了。魁头本以为兴师动众地南下并州,可以有一份不错的收获,可惜不仅在临沃吃了闭门羹,在广牧更是被武安国给狠狠地修理了一番。如今他就像一头发怒的公牛,却找不到出气的对象,只好从一座城池下面流窜到另外一座城池下面,对着高大坚固的城墙抓狂。

    李铁柱给徐晃的建议是:五原城装成防守兵力不足的样子,让黄轩族和南匈奴部落中收留的原鲜卑人假装叛乱,在混乱之中故意让出五原城,留一些破烂给魁头,让魁头觉得占了五原就是发大财,然后集中沃野、广牧以及呼厨泉一部兵力,迅速将进城的鲜卑人给围困住,然后等待南下的胡车儿率军北归,一举干掉城内所有的鲜卑人!

    李铁柱的这个计谋是典型的逆向思维。鲜卑人只知道汉人的优势就是龟缩在城内,借助高大的城墙进行防守,所以一旦城池失守,他们就会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可以将得到城池作为据点,借助高大的城墙抵御城外汉人的反扑。殊不知,坚守城池的先决条件是后勤补给要充分,否则只会困死城中。

    鲜卑人南下带的给养肯定不多,所以汉人敢于凭借城池坚守不出,熬到最后将鲜卑人熬走。但双方如果打个颠倒,则形势就会向另外一种结局发展。只要李铁柱和武安国等人,率领大军围死了五原城,不让鲜卑人突围,那么时间拖的越久,魁头被活捉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123卷 第979节:郭嘉你给我等着 (25)

    第三九一章空城策鲜卑遭陷

    徐晃很快就收到了李铁柱的密报,对于李铁柱提出的在五原城一举歼灭鲜卑主力的疯狂想法,徐晃看了之后心动不已。

    大本营几乎从未间断过向北方传递西河一线的战报,徐晃自然知道如今南方战事基本结束,并州已经可以腾出手,专心致志地解决北方如癣疥之疾的异族入侵问题。

    如果能够布局一举全歼魁头此次带队南下的鲜卑人,则并州北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再无边患。不仅仅赵兴对于鲜卑人贪婪残暴的民族劣根性深恨不已,就是徐晃也觉得这个只知道破坏和杀戮的民族,实在不适合生存在汉人居住的周围。

    鲜卑族要么被汉族同化,要么像西迁的匈奴人一样到别的地方祸害其他民族,想继续留在并州北方作威作福,赵兴不答应,镇北军团十万将士也坚决不答应。

    经过再三思虑,徐晃觉得故意弃守五原的这个风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