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攻势?
年中的时候,司马懿命令“枭狼”派出一支小股部队前往唐旄羌鼠疫爆发区域,搞到了鼠疫的感染源,然后直接前往西凉地区进行传播。虽然这支小股部队最终全军覆灭,但也成功地将祸水引向了凉国的武威、金城、陇西和武都四郡。到了七月份的时候,随着《晋报》上那篇“西凉地区爆发大规模鼠疫”的消息传播开来之后,司马懿便一身轻松地等着看凉国最终会如何收场。
第257卷 第2051节:周郎妙计谋天下(6)
可惜的是,司马懿猜对了这场鼠疫的开始,却没有想到结局。从事后“枭狼”队员再次潜入西凉地区传回来的情报来看,凉国利用《晋报》大造声势宣扬的所谓“大规模鼠疫”纯粹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整个西凉地区在鼠疫传播期间死亡的人口,竟然连一万人都不到!
当司马懿发现贾诩竟然利用这次鼠疫生生从关中地区为赵兴成功拐带过去一百万人口时,当时心里的感受只能用五雷轰顶来形容。
他实在想象不出来贾诩是如何指挥凉国的各级官府对抗如此恐怖的一场人为灾难,并且将死亡人数控制到了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千人之内。在司马懿看来,一场大瘟疫过去,被传染的地区死亡两成以下的人口,都算是一场成功的防御和抵抗。凉国地区的人口保守估计也有近两百万,数千人与两百万相比,可不就是忽略不计吗?
真正让司马懿感觉后背发冷的是贾诩在利用瘟疫事件“借力打力”上,简直可谓炉火纯青,挥洒自如。当时,《晋报》一篇关于瘟疫爆发的消息传播开来,搞得关中地区人人自危,可偏偏消息来源之地的凉国除了一开始有部分老百姓似乎是被人组织起来闯入关中之外,整个凉国都平稳不波。
到了后期,关中地区的百姓跑了一半之后,这些闯入关中地区的凉国百姓竟然调头返回了老家。正是从这一点上,司马懿才察觉到凉国搞出来的瘟疫事件有蹊跷,然后赶紧派出人员前往西凉地区打探消息,最终获得了让他震惊的实情。
司马懿有一种隐约的预感,等贾诩忙完了凉国的内部事务,他回过头来第一件事情就是会针对益州发起一轮狠辣的攻击。这些年与贾诩交手过来,司马懿实在是太了解贾诩的性格和手段了。
贾诩属于那种要么不出手,一出手便让人永无翻身之机的狠人,与司马懿从骨子里就是一类人。
梁子已经结下,现在选择退缩和避让于事无补,所以司马懿对于接下来贾诩的出招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司马懿对于抵抗凉国充满了斗志和信心。
而司马懿真正令人觉得称道和不凡的地方,还在于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大局观。
“枭狼”刺探情报的重点方向是北方,并不代表说司马懿不重视紧邻益州以东的荆州。相反,司马懿一直把荆州视为走出益州,成就宏图霸业的重要垫脚石。因为重视荆州,所以司马懿在荆州也安排了一部分“枭狼”组织的重要力量,时刻关注着荆州的动向。
原本汉中未失之前,司马懿打算在益州积蓄力量,从汉中出兵占据凉州,然后坐视赵兴与朝廷在中原地区厮杀,最终渔翁得利。奈何司马懿的算盘打得响,赵兴设的惊天迷局更胜一筹,结果司马懿率十万大军北伐未立寸功,反倒是丢了汉中。
第257卷 第2052节:周郎妙计谋天下(7)
司马懿现在看得很清楚,以益州现在的实力想要北上收服汉中实在困难,但从东面沿长江而下取荆州却大有机会。当他收到关于刘表在江陵“病倒”的消息之后,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司马懿立即派出一位密使途经荆州前往洛阳面见刘备,准备跟刘备和曹操做笔大买卖。
第八二七章文和收拾五斗教
进入深秋以来,凉州地界上气温一日低过一日,虽然为出行的人们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利,但从凉国国都高平城通往晋国国都晋阳的大马路上面,每天仍然是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
行人当中,有些是急着从凉国赶回晋国老家过年的旅客,有些是从东北地区返回凉国的行商,还有一些则是行走于玉门关内外的胡人。
如今的凉国,俨然已经成为连接玉门关内外、大汉东西的枢纽,一年四季都有无数的人马和财富经由此处运往各地。如果做个比喻,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后,凉州如今在大汉的地位,就像人身体上的腰椎部位,虽然平时没有心脏和大脑等重要部位显得重要,但真要是出了问题,却可以让大汉落下“半身不遂”的毛病。
凉国取得今日之地位,与前国相刘虞的苦心经营分不开,也与现任国相贾诩的努力维护分不开。
贾诩虽然被人在背后称为“毒士”,但他并非冷血无情之人,更不是嗜杀斗狠之辈。很多时候,为了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贾诩不惜使用让人诟病的一些手段,虽然有些残忍,但却省下了护国军许多将士的性命。世人大可以诋毁于他、嘲讽于他,但他毫不在乎,只要赵兴能够理解他的一番苦心,便足矣!
赵兴当然明白贾诩的苦心,这些年来也一直十分敬重自己这位如师如长的谋士,不仅给了贾诩毫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更是给了贾诩无法拒绝的名誉和地位。
贾诩本人一身兼两职,既是凉国国相,又是凉州军团大军师。这个职位若是搁在后世,那就相当于某大军区政委外加所在地省委书记,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党军政一把抓,权力大的已经没边了。
贾诩的长子贾穆,如今年纪刚刚二十出头,却已经成为主力部队黑山军的军师,这几年随着黑山军南征北战,积累下了显赫的战功,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
贾诩的长女贾莹,已经嫁于龙骑军军长李铁柱为妻,如今夫妻二人恩爱和睦,成就了一段令人羡慕的好姻缘。李铁柱的潜力上限到现在也无人能知,反正将来一个军团长是跑不掉的。而当初就是赵兴为李铁柱和贾莹保的媒,证的婚。
贾诩的次子贾访,现在已经到了当初贾穆入卧虎上年班的年纪,自然是被选入了少年班的“小班”之中,虽然暂时没有跟着赵振邦出去历练,但接下来还有许多的机会,有的是让他出头露脸的时候。
第257卷 第2053节:周郎妙计谋天下(8)
从卧虎庄开始扩建伊始,贾诩的府邸就紧邻着赵兴的府邸,另外一边则是关羽的府邸,这种安排也足以说明贾诩在赵兴集团中的地位。当初赵兴在醉仙楼上招揽到的两位牛人,就是贾诩和关羽。
正因为赵兴如此善待贾诩,所以贾诩才会不遗余力地在高平城内为赵兴镇守着凉国,将来自凉国内部的异动扼杀在摇篮之中,将来自凉国外部的侵袭防御在国境之外。
对于今年当中组织百姓防御鼠疫传播,确保凉国全境安全,同时还为东北输送过去百万人口的大功劳,贾诩在事过之后绝口不提。他觉得做这些事情不过是分内之事,就算是换了另外一位谋士过来,同样可以做的很好。
最近,贾诩并没有仔细琢磨如何收拾司马懿,因为时机还未到。贾诩如今正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收拾五斗米教宗主张鲁(字公祺)身上。
话说自从司马懿以张鲁家人的安危作为要挟,逼迫张鲁先入汉中传播五斗米教,然后又北上关中在司隶地区发展两年多来,竟然被他发展出数十万信教的道众,五斗米道在关中地区更是以野火燎原的架势迅速向四处进行传播。
按照后世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话来说,宗教这玩意就是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文化思想优于别的,所以借助各种手段进行传播,然后引起许多的纠纷,甚至酿成大祸。宗教对于国家政治而言,实在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而是“洪水猛兽”,一旦任其肆虐,只会造成巨大的灾难和许多的不幸。
正因为一开始便对各种形式的宗教都抱有警惕防范之心,而东汉末年恰好又是道教和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赵兴总是有意无意地拿前些年黄巾之乱提醒手下的文武将领,希望他们有足够的敏锐性和辨别力,不要被各种披着善良外衣的宗教所迷惑,发自内心地进行抵制和防范。
赵兴的潜移默化无疑是成功的,单从贾诩如今对付五斗米道和张鲁的手段便可以证明。
前文已经说过,当时鼠疫传播之初,贾诩故意从关中地区请来一批五斗米道的“神棍们”,让这些奸令、鬼卒为染了病的百姓传道祈福治病,结果不仅染病的百姓没有救过来,这些神棍也跟着死了不少。
一开始,贾诩让人顺着五斗米道的说法,将这个教派吹得神乎其神,等到宗教作为迷信的老底被残酷的事实揭开之后,贾诩又让人对五斗米教进行口诛笔伐,无情地批判。如此一来,五斗米教在凉国境内的形象一落千丈,成了不折不扣的“骗子”,一时之间人人喊打,个个唾弃。
如果只是做到这一步就算完事的话,那也太小看了贾诩的手段。他可不仅仅是想要在凉国境内防止五斗教的传播,贾诩还想借助五斗教造成的影响,为赵兴走上“神坛”进行试探和铺路!
第257卷 第2054节:周郎妙计谋天下(9)
赵兴以前对大家说过一句话:“思想斗争的阵地很重要,如果我们不去占领,便会被敌人所占领!”贾诩觉得这句话虽然说得直白了些,但真得很有道理。既然许多无知的百姓容易被各种稀奇古怪的教义和宗派所蛊惑,那么何不借助于平西王在北方大地各族人民之间树立起来的巨大威望,由赵兴自己主导建立一个强大的宗教呢?
自从贾诩有了这个念头之后,他便不时与赵兴进行沟通,现在脑海之中已经渐渐有了创立新教的轮廓和脉络。
第八二八章莫把百姓当草根
临近年关,往年本该清冷寂寥的凉国高平,如今一番热闹红火的气象。而距离高平六百多里的长安,今年却不复往日的繁华兴旺,变得冷冷清清,少了许多生机。
在这此消彼长之间,定是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故,否则为何堂堂帝都长安却比不上一座西部边陲之城呢?
一切都缘于那场至今想来都让人觉得诡异的“鼠疫传播”事件。
西凉地区爆发鼠疫的消息传到长安时十分突然,前一天城里城外的人们还在谈论这次鼠疫会给凉国造成多少伤亡,第二天便听说有凉国的百姓逃进了关中,接下来就是漫天的流言和无数百姓从西向东的逃离。
在这种乱哄哄的情形之下,朝廷派驻在关中地区的各级官吏充分展示了他们懦弱、昏庸、无为的一面,只是跟着大量弃家而逃的百姓失散,却没有几个真正留下来做点实事。
关中百姓逃离家园,虽然是无可奈何的举动,却也会因人而异,竟然也能分出个三、六、九等来。
那些分散在乡下各处的富家大户们,至少处于六等人到三等人之间,他们让家仆赶着牛车,怀里揣着田产地契,包袱里面裹着金银珠宝,浩浩荡荡地向帝都长安涌来。至于他们留在乡下的宅院和田地,则让留守的家仆负责看护管理。这些家仆若是敢跟着身份自由的下等人逃离本地,一旦日后被抓回来,那就需要把牢底坐穿。
那些原本住在长安城内的豪门大族,则在三等以下人涌进长安的时候,坐着舒适的上党造四轮马车,拖家带口地出了潼关,直奔东都洛阳而去。这些三等以上人,既然能在西都长安成为豪门大族,自然就有亲戚朋友住在洛阳,他们过潼关不会受到官兵阻挠,过函谷关时还会有来自洛阳的亲随迎接,整个迁移的过程压根不像逃亡,反倒似一场郊游归来。
与上等人和中等人相比,六等以下的百姓就要可怜许多。鼠疫来时,穷苦人家除了“丑妻薄地破棉袄”,家无余财,身无长物,所以他们逃得坚决彻底,也逃得毫无章法。穷苦的百姓随着人流走到哪里算哪里,在青泥隘口遇到阻拦便往潼关,在潼关被官兵明晃晃的刀枪呵退,便向北前往上郡,总之哪里能有容身之处便去哪里。
第257卷 第2055节:周郎妙计谋天下(10)
幸好,这一次贾诩并非只是想跟关中地区的百姓开个玩笑,而是提前已经与身处卧虎城的平西王做好了商量,所以一路逃进晋国境内的百姓得到了救济,在沿途官兵的护送和组织之下有序地进入了晋国、幽州和冀州,最终绝大部分迁往东北地区。
若是搁在以往,这种突然爆发的大规模流民潮过去之后,至少要折损三成以上的人口。而这一次除了最初在关中地区造成了个别人员伤亡的情形之外,所有进入晋国的流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没有发生人为的伤亡事件。
关中地区原有人口近三百万,胡人寇长安时逃走了一部分,还剩下两百五、六十万。这次鼠疫过后,便只剩下一百五十万人。
没有了那些下等人充斥关中地区,按理说留下的富户们、达官贵人们应该高兴才是,毕竟再也没有衣衫褴褛、容貌猥琐的穷苦人跟他们同时出入长安城的十二道城门,就连城内的空气都要新鲜干净一些。然而,留下来的人如今真的是高兴不起来。
以前只要富人出钱,就可以在集市上雇到各种寻找伙计的劳力,就可以让穷苦下等人在自己的田地之中劳作,可现在他们就算掏出再多的钱来,竟然发现雇不到人来做工!虽然留在关中地区的一百五十万人仍然还可以分出三六九等,但最苦逼、最草根的那一层却消失不见。
如今还留在关中地区的百姓,最不济都是家有田产,可以混个温饱的那种。以往那些度日如年、为了养家糊口而辛苦奔波的草根们,已经被这场鼠疫一笤帚扫到了晋国境内,去“祸害”和“埋汰”平西王赵兴去了!
后世帝都的某位狗屁学者砖家不是曾经叫嚣要限制低收入人群进入京城吗?身处大汉最底层的百姓们是多么的可爱,他们不用别人限制和驱赶,便乖乖地便去了别的地方,留给西都长安一片纯净的天空和一座干净整洁的城市,让这些富人们继续过人上人的生活。
只是,若是下次又有瘟疫爆发,而且就在长安城内开始,该卷着铺盖滚蛋的又会是哪等人呢?
新任车骑将军皇甫嵩大人的府邸位于长安城内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他如今便是这座昔日皇都的实际主宰。在他的府邸两侧则分别是镇西将军皇甫坚寿和京兆尹皇甫郦两位大人的府邸。有这三位大人坐镇长安,一时之间长安还是安全无虞的。
这一日,皇甫坚守和皇甫郦照例前往博望侯府向皇甫嵩请安。众人落座之后,身为京兆尹的皇甫郦有些忿忿地说道:“那赵国昌忒得欺人太甚,竟然借助《晋报》散布谣言,欺骗关中百姓去投晋国,害得我们治下如今人口大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须发皆白的皇甫嵩摇头苦笑,缓缓说道:“你可曾想过赵国昌为何能将关中百姓诱骗过去?若是易地而处,我们在晋国境内散布这样一条谣言,晋国的百姓会逃往关中吗?”
第257卷 第2056节:周郎妙计谋天下(11)
不等皇甫郦回答,皇甫坚守先开口说道:“莫说是晋国,就算是凉国的百姓也不会逃往关中!据下面的兄弟报告,这次鼠疫过去之后,一开始逃进关中地区的少量凉国百姓全都返回了老家,根本没有一人愿意留在关中!”
皇甫郦不傻,他已经从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