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得良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种花得良缘-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十六章 卖花银子

    唐月娥坐在院子里嗑瓜子、晒太阳,听到敲门声,开门把许晓成迎了进来,见他空着手,边关门边笑问道:“兰花卖给唐老太爷了?”

    “唐老太爷一眼就看上了,真是翠桃啊。”许晓成心情很好地笑了笑,“你猜卖了多少银子?”

    唐月娥眼珠子转了转,笑道:“没有十两,总有八两吧。”

    “你猜得太少了,卖了六十两。”许晓成把钱袋从怀里掏出来,抛了抛。

    唐月娥惊讶地张大了嘴,一盆花,六十两银子,发财这是。

    许晓成把钱袋放回怀里,在椅子上坐下,道:“去倒杯水来给我喝。”

    唐月娥忙进灶房,去倒了杯温开水出来,双手奉给许晓成,等他把水喝完,笑盈盈地依偎在他身旁,娇滴滴地道:“夫君,六福楼新出了一套银雀头面,奴家好喜欢,明天你陪奴家去买回来吧。”

    “家里那有那么多银子,去买六福楼的头面。”许晓成皱眉道。

    “怎么没有?你怀里不揣着六十两银子。”唐月娥嗔道。

    许晓成愕然地看着她,“这六十两银子是三哥的。”

    唐月娥撇嘴道:“若不是夫君你能干,就那样一盆破花,能卖出六十两银子吗?最多也就五两银子。”

    许晓成听懂了她话里的意思,但毕竟是同床共枕的人,心里还是希望误解了她,试探地问道:“你的意思是,给五两银子给三哥?”

    唐月娥点头,“三哥在码头打短工,三四个月才挣四两银子,一盆花给他五两银子,已经够多了。”

    许晓成猛地站了起来,怒目而视,冷声诘问道:“你既知道三哥在码头,辛辛苦苦打三四个月短工,才挣四两银子,你怎么还能说出这种昧良心的话来?”

    唐月娥没提防他突然站起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仰面看着他,“我……”

    “你素来爱算计,爱贪小便宜,我说过你多少回了,你却屡教不改,愈发的变更加厉,连我兄长的银子你都要算计,唐月娥你真是太过份了。”许晓成懒得与她多说,抬脚往外走。他实在是想不通,言而有信、为人正直的岳父,怎么会养出这么个东西来?

    唐月娥伸手去抓他的衣摆,抓了个空,眼见他开门要出去,忙喊道:“夫君,你要去哪?”

    许晓成头也不回的,开门走了出去,到对街的磨坊里,借了只毛驴,骑着去了三家村。

    六十两银子,对许顺成和鲁春娇的冲击,同样很大,呆呆地看着桌上的钱袋子,半天没反应。

    许俏君是且惊且喜,喜多于惊,果然是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爷把她丢在这穷乡僻壤,好歹也给了点补偿给她,野外都能找到上品兰花,还被她种活了。

    “俏儿,这银子我们不能要,把银子拿去给谷婆。”许顺成回过神来道。

    许俏君听这话,知道许顺成误会这花也是谷婆给她的,道:“兰花不是谷婆婆给我的,是我在野外找到的。”

    “爹爹,这株兰花是在我们家菜园子附近找到的,三妹是听凤九哥说,才认出是兰花,也是凤九哥教三妹怎么种兰花的。”许佳儿着急地插话道。

    “菜园子人来人往,都没发现这株兰花,被我们俏儿找到了,可见俏儿是有福之人,才能在大路旁边捡到宝啊。”许晓成笑道。

    许顺成笑道:“若不是凤九教她,她也不认得,得备份厚礼谢谢凤九才行。”

    许晓成瞄了眼盯着钱袋不放的鲁春娇,勾了勾唇角,道:“三哥,这宝是俏儿捡到的,兰花是俏儿种活的,这银子理当由俏儿来决定怎么用。”

    “那怎么成?她一个小孩子,那知道怎么用钱?这银子得交给我来管。”鲁春娇伸手要去拿钱袋子,她动作快,许俏君动作更快。

    许俏君把钱袋子紧紧捏在手里,“爹爹,这六十两银子,由我分配可好?”

    许顺成看了眼鲁春娇,点点头,“好。”

    许俏君微微一笑,道:“我打算给五两银子给四叔,谢谢四叔帮忙卖花,以后若是我再种出好的花,还要麻烦四叔。”

    许晓成笑拒道:“不用……”

    “四弟,理当如此,若不是你忙前忙后,这兰花也买不出六十银子。”许顺成打断许晓成的话道。

    “五两银子孝敬爷爷奶奶,十两银子给大姐置办嫁妆,我要留十两银子买花种和肥料,我听凤九哥说了,不止兰花能卖银子,其他的花也能卖银子。”许俏君把事情又推到李雩泽身上。

    “城里的百卉园是京里百卉园的分店,专门做花木盆栽生意的。俏儿若是想种花卖钱,开春后,让你爹带你进城,四叔认得店里的掌柜,到时候陪你一起去看看,花卉无论贵贱,他们都收。”许晓成因帮蔡掌柜买了间宅院,彼此有了来往,那盆兰花就是描述给蔡掌柜听后,确定是翠桃,才敢托人送进唐家的。

    “谢谢四叔,我知道了。”许俏君获得这重要讯息,高兴地笑了,“剩下的三十两银子,就交给爹和娘。”

    鲁春娇铁青的脸色,略有好转,虽然少了一半银子,但好歹还有三十两。

    许顺成和许晓成都含笑颔首,这本是意外之财,许俏君考虑又比较周全,也没有乱挥霍,就默许了她的作法。

    许晓成和许顺成约定好进城的时间,满脸笑容地拿着五两银子,骑着毛驴回城了。

    许顺成揣着五两银子上了山,许刘氏接着银子,愈加觉得孙女体心,道:“让你家媳妇对三个孩子好点,别动不动就打骂。把孩子们的心寒透了,有她后悔的。”

    至于给李雩泽的谢礼,许顺成打算去城里,好好挑挑。许俏君没有异议,礼物的事暂且放在一边,她去找赵大江,跟他买陶盆。唐老爷说那陶盆有古朴的雅趣,想来这里的人,爱这一口,那她就投其所好,去赵家买陶盆。

 第三十七章 泉陵县城

    “俏儿妹妹,那些陶盆都是烧坏的,你想要,就让小江去拿,不用给钱。”赵大江笑道。

    “大江哥,好的卖贵些,差的就卖便宜些,你这白白送给人,太不划算了。”许俏君数了二十文钱,放在桌上。

    “俏儿,你买这么多陶花盆要做什么?”林秋香好奇地问道。

    “种花啊。”许俏君笑,“小江哥,麻烦你,帮我挑些好看的。”

    “没问题,我挑好了,帮你送你家去。”赵小江笑道。

    “谢谢小江哥。林伯娘,我先回去。”许俏君转身离去。

    林秋香看着她的背影,喃喃自语问道:“这孩子怎么想起种花来了?顺成家的也改性子了,就由得她这么胡来?”

    “娘,种花挺赚钱的,我娘家村子里,就有人专门种花卖花为生,一盆好的花能卖到一两银子呢。”赵大江的媳妇周氏从屋里走出来道。

    林秋香眼中一亮,“这么赚钱啊!”

    “钱是赚得到,只是花比庄稼难伺候,听说连浇多少水都有讲究的,更别说其他的,可磨人了。”赵周氏接着道。

    林秋香一听这话,立刻熄了种花赚钱的心思。婆媳俩又闲话了几句,一起进灶房煮饭。赵大江兄弟俩早已走开,各忙各的去了。

    卖兰花的事,许家人没有宣扬出去,也就没有人留意到许顺成,在正月十一,立春过后,就开始动土,把他家后院的矮坡,开垦出一块地,还找来赵则平帮忙,搭了个小凉棚。

    因正月初八传来太后病重的消息,元宵节的灯会取消了。

    正月十六,许刘氏带着唐月娥去了法华寺。

    正月十七,赵小江把二十六个陶盆送了过来,而周昌修也把做好的两个花架子送来,许俏君的小花坞初具规模,只等明日,去城里买花种。

    下午,许俏君照旧去李家抄书。现在她想去那,鲁春娇都不管,那三十两银子,能让鲁春娇这一段时间里,闭上她那张臭嘴。

    《顾氏兰谱》已经抄完了,不过李雩泽发现抄书,既能让许俏君练了字,又能让许俏君认得更多的字,心中有了主意,拿了本《小儿语》给她,“可用《小儿语》给宝儿启蒙。”

    许俏君愕然,“你让我给宝儿启蒙?”

    李雩泽微微浅笑,道:“有何不可呢?前朝名士杜允明受教于他长姐,我相信俏儿妹妹必能好好教导宝儿。”

    许俏君明眸流转,笑道:“凤九哥对我这么有信心,我不会让凤九哥失望的,我会好好教导宝儿。就算日后他不能成为名士,好歹也能识文断字。”

    “学即教,教即学,互相资矣。不教不学,闷然不见己缺。”李雩泽笑道。

    “还能温故而知新。”许俏君笑道。

    李雩泽颔首笑道:“然也。”

    许俏君认认真真地抄写《小儿语》,李雩泽拿起《通览问疑》,翻看起来。这本书他虽已翻看数次,但许俏君说的对,温故而知新。

    两人在书室里静静地抄书、看书,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许俏君回到家中,对许顺成道:“爹爹,我想了又想,与其说谢谢凤九哥教我认兰花,还不如说谢谢凤九哥教我认字,他既是我的兄长又是我的先生,这礼送重点,也不会让人看出端倪来,猜到我们家卖兰花赚了一笔银子。”

    许顺成惊讶地看着许俏君,笑了起来,“我家俏儿长大了,想事情想得比爹爹还周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我跟着凤九哥认了这么久的字,道理可是懂得不少。凤九哥还让我教宝儿认字,说前朝名士杜允明,就是姐姐教出来的,我也要把宝儿教成一个名士。”许俏君微抬起下巴,骄傲地道。

    许顺成哈哈大笑,“那爹爹就拭目以待。”

    “爹爹就拭目以待吧。”许俏君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好歹她也读了十几年的书,是农业大学的本科生,教小孩子认字,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父女俩说完了话,进屋坐等吃晚饭。

    次日天还没亮,许俏君不用许伊儿喊,就醒了。初次进城,心情雀跃,睡不着觉,这让许俏君略感羞愧,遥想以前,她天天在街上逛,也不觉得怎么样。现如今也只能叹一句,今昔不同往日,进城也成了一种奢望。

    这天进城的人不少,家里有牛、驴和骡的人家,都套上了车子。许顺成早早就跟人说好,父女仨蹭上了一辆牛车。牛车虽然慢,但怎么也比一双脚快,还能节省力气。

    一夜没睡安稳的许俏君,被晃晃悠悠的牛车,给晃困了,掩嘴打了个呵欠。

    许伊儿见状,伸手将她揽入怀里,柔声道:“睡会吧,等到城门口,我叫你。”

    许俏君微微一笑,乖顺地闭上了眼睛。

    许顺成满意地笑了,兄友弟恭,放在姐妹身上亦是一样的。

    山路弯弯曲曲,牛车从天色朦朦亮,走到太阳高悬半空,才到泉陵县城的西大门。

    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城门口就只有两个士兵守门,他们也不去管进城的人,自顾自坐在石礅上晒太阳闲聊。

    许顺成在南门码头打了多年的短工,对县城非常熟悉,带着两个女儿,去了潄玉阁。

    潄玉阁是卖文房用具的店子,许顺成要先为李雩泽挑选礼物。进出潄玉阁的都是文人才子,店小二难免有些瞧不起,许顺成这种庄稼汉,虽然迎了上来打招呼,但脸上的嫌恶之色,显而易见。

    这世上先敬罗衣后敬人的人多了去,许俏君并不怎么生气,只是看不惯店小二那副小人嘴脸,故意问道:“爹爹,城里就这一家卖文房用具的店子吗?”

    “隔壁街还有一家。”许顺成穷归穷,该也有的气性还是有的,再者女儿又给他使了眼色,他当然要帮着自己的女儿,“比这家的东西要好,就是路远了点。”

    “路远点不要紧,爹爹,我们是来买东西的,又不是来买脸色看的。”许俏君高声道。

    店小二翻了个白眼,穷鬼的生意,他不屑做。

    ------题外话------

    注:“学即教,教即学,互相资矣。”出自明代王肯堂《交友》。“不教不学,闷然不见己缺。”出自唐代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情节需要,架空借用。

 第三十八章 众生百态

    店小二是不屑做,可掌柜的不这么想,生意再小,它也是生意。他正陪着客人下楼,听到这话,冷冷地扫了店小二一眼,扬声道:“这位客官请留贵步。”

    许顺成停下脚步,转身不卑不亢问道:“不知掌柜有何见教?”

    掌柜的对身边的锦衣男子,歉意地笑了笑。

    锦衣男子笑笑道:“孙掌柜请自便。”

    孙掌柜见他要旁观的姿态,也只得随他的意,走到许顺成面前拱手笑问道:“小老儿是这家的掌柜,小姓孙,不知老弟贵姓?”

    “孙掌柜有礼,小可免贵姓许。”许顺成拱手回礼。

    孙掌柜向许顺成赔了礼。

    许顺成不是得理不饶人的性子,人家客气,他也客气,两人攀谈起来。

    在孙掌柜的推荐下,花一两银子,买了个小叶紫檀笔筒,三两银子买了一套洮州出的,雕着蟾宫桂花的文房四宝。这事到此原本算是圆满解决,偏那店小二嘴里嘀哩咕噜地说酸话,什么穷鬼穷讲究,占了便宜还卖乖……

    许俏君听得火大,这小叶紫檀再贵重,它也是块木头,之所以能卖到一两银子,无非是笔筒上雕刻的图案是马上封候,喻意好。要不然塞灶膛里,还没杂木好烧。

    洮州的文房四宝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那里一连出了两个状元,把名声给吹大了,用起来,跟别的文房四宝没啥大的区别。

    许俏君虽想忍一时风平浪静,奈何有人不知所谓,还把她性子好的爹气得满脸通红,回头道:“掌柜的是做生意的好手,可惜挑伙计的眼光不好。俗话说,童叟无欺,和气生财。掌柜的要想生意兴隆,还得好好教教伙计才行。”

    “小大姐说的是。”孙掌柜嘴里应着,内心苦涩,这店小二是东家姨娘的亲戚,生意不会做,还尽得罪客人,偏生赶又赶不得,教又不肯听,他也很头痛。

    等许家三人出了店门,免费看了一场戏的锦衣男子,也笑笑地往外走。

    出了潄玉阁,许顺成满怀愧疚地看着两个女儿,“是爹爹没用,让你们受委屈了。”

    “爹爹,没关系。”许伊儿浅浅笑道。

    许俏君挑眉一笑,“爹爹,我没有觉得受委屈,他狗眼看人低,我们犯不着跟狗一般见识。”

    许顺成哑然失笑,嗔道:“你这孩子。”

    “走吧爹爹,还有很东西要买呢,别耽误时间。”许俏君扯着他的衣袖道。

    “走,我们去给你大姐买布料去。”许顺成带着两个女儿进了绸缎庄。

    鲁春娇就给许伊儿买了那么十来尺做嫁衣的布料,其他的都打算用土布,许顺成是不同意的,只是懒得和她白费唇舌,打算过些时日,自己亲自去帮长女买几匹好布。

    现在手头上有了银子,就不用再等了,进了店门,许顺成很财大气粗地道:“伊儿,挑你喜欢的买。”

    许顺成能有这么大口气,也是因为这家店属于中等偏下的店子。掌柜的接触的大多是平头百姓,也就没有那种狗眼看人低的坏毛病,热情地道:“小大姐,你来看看,这几匹布是年前才进来的,是绵江细绫布,穿在身上又舒服又好看。”

    许俏君不懂布料好坏,见许伊儿伸手去摸,她也伸手摸了摸,到是挺柔软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