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钢现在插手这件事,市里是不是也要通知相关方?”谭启平问道。
“是的。”韩寿春说道。
“那你们站在这里干嘛,等着吃屎啊。”谭启平怒气冲冲的骂道。
梁小林、韩寿春狼狈不堪的逃了出去,谭启平坐下来,怒气难歇的拍着桌子,说道:“尽是些没用货,没有一个人能让人省心的……”
刘伟立为难的站在一旁。
照着日程安排,回到南园小憩之后,就要安排谭启平、高天河陪同省钢的范文智、海丰的谢海诚、长青的孙启义进行洽谈,就重组市钢一事共同签约框架协议。
现在事情叫梅钢横插一杠子,签约的日程安排就给打断,而且相信大家的心情都不会愉快,晚宴之前还要不要安排座谈会,刘伟立也拿不定主意。
明天长青集团执行董事孙启善、西尤明斯工业集团高级副总裁等人到访东华,市里不是真的就不出面,刘伟立也拿不定主意。
见谭启平怒气难歇的样子,刘伟立不知道是不是这时候就能请示他这些问题。
想了片刻,刘伟立才跟谭启平说道:“我看大家参观合资钢厂也非常的辛苦,晚宴之前,是不是安排大家充分休息一下,不再打扰谢总、孙总、范总他们了?”
“好吧。”谭启平也不知道晚宴之前跟范文智、谢海诚、孙启义他们还能谈什么,大家都在各自房间里休息一下更好。
*
谢海诚、谢芷父女坐在孙启义的房间里。
虽然南园房间里的布置没有那么时髦,但大套间除了会客厅、书房之外,还有供秘书休息的卧室,也可以说是相当的奢华。
孙启义那个妩媚得过分的女秘书,与谢海诚、谢芷父女坐在一旁,看着孙启义站在角落里跟孙启善通电话。从只言片语之间,他们知道孙启义跟孙启善的通话,只是寻常的寒暄,并无助于他们判断孙启善此行或许说沈淮邀孙启善到东华来的意图。
孙启义到香港担任长青集团亚太事务部总裁,已经有八年时间,掌管着长青集团在亚太地区总规模高到四十亿港元的投资业务。
在过去八年时间里,海丰实业,跟长青集团在亚太地区、在很多业务上展开合作,几乎长青集团在中国大陆的每一笔业务里都有海丰实业的身影。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十数年时,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长青集团有资本实力,但对大陆地区的政策把握不透,无法控制政策风险,而且在很多投资领域都有政策的门槛,所以需要谢海诚这样与官方关系密切的合作者。
谢海诚也是甘当掮客角色,也可以说是海丰实业这些年来,差不多是依附长青集团而发展。
这么多年合作下来,彼此知根知底,谢海诚当然希望孙启义能牢牢守住长青集团亚太事务部总裁这个位子,这样也才对海丰实业最为有利。
长青集团高层,对亚太投资增涨缓慢,已经颇有不满情绪,倘若孙启善这次出访东华,借孙启义在梅钢二厂项目上的判断失误对其发难,孙启义的亚太总裁宝座,真就不能说是稳若泰山。
而对合资钢厂股权的收购计划,就这么轻易给梅钢狙击,无疑会叫孙启义失更多的分。
但是,倘若被迫抬高收购价码,还兼之要收购梅钢所持有的股份,这笔交易还合不合适,就值得商榷了。
就算整笔交易在价码抬到这么高后,还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比较之前的方案,海丰及长青集团要多拿出一亿一千万元的资金出来,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也会叫孙启义的能力在长青集团内部受到质疑。
眼前的困境,对孙启义来说,进也是错,退也是错,可以真说是进退失据、左右为难。
范文智手里拿着韩寿春刚送来的告知函,附有梅钢收购合资钢厂的要约函,他坐在沙发上陷入沉思。
范文智才四十岁出头,担任省钢集团党组书记兼总经理已有四年时间。
范文智去年补选上省委候补委员,与新调任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的徐沛同龄。在所有近九十名省委委员、候补委员中,他们两人最为年轻。不过,说他比徐沛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徐沛是省委正式委员,下一步的目标是省委常委、徐城市委书记,而他下一步的目标暂时还是正式的省委委员,整整差了一个台阶。
为了在省钢这个平台上,实现他这个目标,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省钢与徐城重工、徐城水泥、徐城第一通用机械集团,是当下淮海在效益及规模上居前的四大省属国有集团。
省钢九五年实现产值突破六十亿、利税突破四亿的目标,暂时处以领先优势,但优势不明显,甚至连省内钢铁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都差点给名不见经传的梅钢夺走。
省钢集团要第一个实现省内企业产值破百亿的目标,兼并东华市钢集团,无疑是极为有利的一步。
东华市钢集团,钢铁年产量达六十万吨,加上旗下十数家三产公司,年产值要超过二十亿。
在兼并东华市钢集团之后,省钢离百亿产值的目标,就差一步之遥。
即使知道东华市钢集团这个烂摊子,不好消化,就算赵秋华没有提出要求,范文智也不会轻易放过东华市钢,只是很多事情都是有变数的。
范文智虽然没有跟沈淮有过直接的接触,但不意味着他就没有去了解过沈淮的资料跟背景,也不意味着他没有认真的去分析梅钢及梅溪镇的产业布局。
“梅钢这手棋,打得云山雾里啊,他们的意图,叫人难以猜测啊。”范文智将手里的文件,丢到茶几上,忍不住长叹气,跟坐在对面的梁荣俊说道。
省钢下属徐城冶金研究所所长梁荣俊,也是省钢兼任东华市钢后,将到东华来领导东华市钢重组整顿的总经理人选,他比范文智还要年轻一些。
梁荣俊八十年初大学毕业就进入省钢集团工作,从普通技术员干起,八十年代末竞争分厂厂长失利,外派到德国留学。他本来打算在国外定居,但受当时刚进省钢主持工作的范文智的邀请,才回国主持省钢集团的研究工作,是省钢集团当前的核心骨干之一。
范文智也知道东华市钢这个烂摊子难收拾,才打算让梁荣俊这样的大将率队进驻东华。
梁荣俊脸形瘦长,戴着厚厚的眼镜,拿起范文智丢在茶几上的文件,说道:“要我说,东华市钢这个烂摊子就不应该接手。对我们来,最重要的就是学梅钢,将炼钢厂整体迁到徐城北区,沿渚江北岸布局,这样才借助渚江水运的便利,大规模从其他省市输煤矿,不再依赖于西岭铁矿,而为省钢打开高速发展的瓶颈……”
“你说起来倒容易啊,”范文智苦笑道,“炼钢厂整体搬迁要二十亿,我从哪里搞二十亿去?我跟赵省长争取了多少回,也是答应这次接手东华市钢,赵省长才同意将去年的利润留给我们自用。东华市钢的问题虽然大一些,但好歹不用我们掏钱。所以啊,我们还是把目光放在现实问题上……”
“东华市钢的问题很复杂,你把担子压在我的肩上,我也要跟你要条件呢,”梁文俊说道,“不过要说现实问题,我们不需要去梅钢背后的意图是什么,其实梅钢这时候跳出来搅一搅局,对我们也是有利的。”
“你说……”范文智要梁荣俊接着说下去。
“我说个方案你听听,”梁荣俊说道,“我们不要去管梅钢背后的意图是什么,也不管富士制铁可能不会同意梅钢掌握合资钢厂50%的股权,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梅钢在谈不拢的情况,就是想把其在合资钢厂15%的股权脱手套现,而且还不能低于八千万。如果总计50%的股份,都由海丰及长青集团接手,他们除了承担一亿两千万的债务之外,差不多还要额外拿出一亿四千万的现金出来。这个对起初只打算拿出三千万现金的海丰及长青集团来说,压力可能有些大。如果说,我建议市钢保留对合资钢厂15%的股权呢……”
第四百二十四章 我心明月
孙启义、谢海诚相视而望;琢磨起省钢范文智、梁荣俊提出的新方案。
范文智跟梁荣俊代表省钢提出的新方案是:
市钢对合资钢厂保留15的股权;将其余20的股权跟一亿元债务;划给海丰及长青集团承接;这样一来;海丰及长青集团只需要再掏出不到八千万人民币的现金去承接梅钢手里15的股权就可以了。
东华市钢的炼钢业务资产以及对合资钢厂持有15的股份加上五亿债务;由省钢无偿接手;而原东华市钢下属所有的三产公司;不管资产或优或劣;完全由剥离出去;由东华市自行消化。
这个方案最大的好处;也许就是将梅钢从合资钢厂彻底踢出去。
虽然叫梅钢白白得去近八千万元的现金;但总比叫沈淮始终有机会跳出来搅浑水、恶心人要好。
海丰及长青集团;即使从市钢、梅钢接手50的股权也不是没有能力;但这个方案超过海丰及长青集团最初的计划太多;而且还有很大的隐患。
海丰及长青集团在炼钢行业里还是外行;没有第三方的牵制;即使拥有合资钢厂50的股权;也很难保证真正去享受合资钢厂50的权益;而不给日方暗中侵夺。
新的方案;梅钢出局;由在炼钢行业有着丰厚资源及经验的省钢进来;自然是海丰及长青集团乐意看到的局面;也有利于他们以后联合省钢;避免在合资钢厂的权益给日方过多侵占。
当然了;对孙启义来说;最主要的还是他必须要拿出一个对长青集团有利的方案出来;避免他大哥孙启善明天赶到东华来;叫他陷入彻底的被动之中。
新的方案;对省钢自然是有利的;合资钢厂15的股权保留在市钢由省钢接手;是预期能稳定盈利的优质资产;改善了市钢的资产状况;不至于省钢接手是完全的烂摊子。将大大小小的三产公司剥离出去;也有利于省钢快速解决东华市钢的问题;是一种快刀斩乱麻的处理手段。
新的方案;对东华市里既谈不上有利;也谈不上无害。
给梅钢这么折腾一下;合资钢厂的股权是增值了;但东华市里没有享受到什么好处。虽然表面上;市钢将近五亿的债务都要省钢接手过去;但三产公司的资产状况以及隐性债务;依旧是一团乱麻。
不过谭启平、梁小林他们;今天是实在给沈淮恶心坏了;只想着事情能早点定下来;不再给沈淮跳出来搅浑水的机会;也同意范文智、梁荣俊代表省钢提出来的新方案。
省钢背后的支持者是省长赵秋华;省钢提出新的方案;市里虞成震不会反对;谭启平、高天河、梁小林都认可;那东华市里就不会有什么变数。
当然了;市钢下边那十几家三产公司;规模都比较小;加起来不到两千职工;即使还有什么问题;市里也能消化。
关键是富士制铁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方案?
谭启平、高天河、梁小林、孙启义、谢海诚、范文智、梁荣俊等人;在翠华楼的贵宾厅里;都在等山崎信夫在跟富士制铁总部沟通后赶过来;给他们最后的答案。
不过范文智相信;与其叫梅钢得到合资钢厂50的股权;富士制铁断没有道理拒绝他们的方案。
山崎信夫坐在车里;沉默的看着南川园路两边低矮的建筑;九五年刚刚过去;东华破落的市区并没有太多的改善;叫人难对这座城市生出亲切之情。
然而这座城市还是能叫生出敬畏之心;依旧有着很多不能忽视的人物隐藏在背后;掌控着整座城市的一切。
山崎信夫在他的办公室里;也差不多同一时间收到梅钢意欲收购合资钢厂股份的告知函。
富士制铁并不介意市钢所持股份;转手给海丰及长青集团持有。
这对合资钢厂及富士制铁的利益;几乎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反而更利于富士制铁利用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以及实际掌握合资钢厂运营的管理层去控制合资钢厂。
然而市钢所持的股份转给梅钢持有;事情的性质将会变得完全不一样。梅钢完全可以借助梅溪电厂、梅溪港码头的优势;获得合资钢厂实质的控制权;而且梅钢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也有着完整的资源;甚至进一步将富士制铁从合资钢厂逐走都有可能。
山崎信夫没想到局面一下子变得这么凶险;一时间也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跟总部解释当前的局面;也不知道要怎么去收拾当前的局面。
山崎信夫紧急跟富士制铁在中国聘请的法律顾问讨论法律跟政策问题;希望在向总部汇报之前;能有相应的对策案拿出来;不叫自己陷入被动。
将晚时分;韩寿春代表市钢、市计委;打来电话;将省钢提出新的方案告之山崎信夫。
相比较合资钢厂50的股权;落到梅钢手里;山崎信夫自然知道这50的股权由淮海省钢铁集团与海丰及长青集团分另持有;对富士制铁要有利得多。
山崎信夫猜不透沈淮在打什么主意;但是问题要控制他能决定的范围之内;他也只能推动新的方案给各方面认同。
轿车停在翠华楼前;山崎信夫先下车来;再让司机将车开去停车场。
市委办主任刘伟立站在门廊前;等着山崎信夫的到来。
山崎信夫恍然而悟:难道这个就是沈淮最终的目的?
沈淮请邵征他们到家里帮忙收拾行囊;准备这两天就去嵛山报到。
因为资料跟书籍太多太凌乱;沈淮怕别人装箱乱了秩序;不方便以后查阅;不敢让别人帮忙;他爬上爬下;将书跟大堆的材料;从书橱里搬下来;亲自整理装箱;拿透明胶布封装。
“三个臭皮匠还能抵一个诸葛亮呢;对方未必就没有聪明人啊;我看你的如意算盘;未必就能成功。”孙亚琳的声音;从电话扬声器里传出来。沈淮正一边给行囊打包;一边按了电话的免提键;跟孙亚琳通话。
“是未必能达到我最期望的结果;但无论他们选择怎样对他们有利的方案;实际上都将对东华有利的;”沈淮笑着说道;“东华这个池子里的水还太少了;只要能给东华引来更多的水源;更恶心人的事;我都愿意去做。”
“陈兵过来了;我就不跟你在电话里瞎扯了;”孙亚琳在电话说道;“对了;你猜我这次还带了谁到东华来?”
“我又不在梅钢担任职务;正打理行囊准备滚蛋;我管你带了谁谁谁啊。”沈淮听着孙亚琳的语气略带戏谑;自然不会中她的圈套。
“哎呀;你对你的喧同学都不想念了啊?”孙亚琳笑问道。
沈淮听着电话那头似有胡玫小声的娇怨;看到周裕从客厅里走过来;直接将孙亚琳的电话给挂掉。
“对了;合资钢厂这件事上;你最希望达成的结果是什么?”周裕依着门问沈淮;似乎对孙亚琳后面的话没有听见。
“如果他们没有其他选择;市里及省钢又不想因为合资钢厂的股权问题;拖延市钢重组的时间;最好的选择就是将合资钢厂的股权及相关债务暂时从市钢剥离出来。而能临时代表市里接管这部分资产、而不会影响市钢重组进程的公司;就是京投。而且;京投是市政府独资控股企业;也完全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即使他们没有人想到这点;杨玉权也完全可以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来。这接下来;无论是海丰及长青集团联手收购这部分股权;还是富士制铁被迫全面收购合资钢厂;都能叫京投跟梅钢收拢大量的资金;”沈淮说道;“当然了;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无论是市里;还是省钢;还是海丰及长青集团;还是富士制铁;都不是没有更多的选择;就看他们能不能达成一致。”
看到周知白跟邵征又拿了两只纸箱子进门来;周裕往客厅里退了半步;似乎这样就能跟沈淮拉开距离、撇清关系。
周裕颇为惆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