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钢铁大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钢铁大亨- 第6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嵛溪百里风景长廊,听着像是一个旅游项目,实际涵盖很多,既然有这么个机会,郭成泽、陈伟立不会吝啬时间深入而直观的了解一下。
    *
    沈淮入席而坐,陪着崔向东多喝了两杯酒,大家就移师游船。
    大家坐上船,更能直观的看到两岸游人如织的热闹情形,从中是能感受到嵛山这两年来的旅游产业发展是何等迅速,也更能感受到东华市这两三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消费能力提升得极快。
    谢芷陪同到游船码头这边,成怡请她一起到霞浦,她犹豫了一下,还是上了船。
    前几天秘密约见之后,鸿奇、她哥以及苏恺闻当晚都离开东华,仿佛怕多留一刻,会叫沈淮那边觉察到什么蛛丝马迹,而之后几天,谢芷一直都不知道陈伟立在市里有什么动作。
    而魏南辉到霞浦的参观考察,也给安排在五月黄金周之后。
    谢芷不清楚,不代表陈伟立那边真就没有动静——这几天鸿奇跟她哥也都很安静,他们能坐得住、沉得下气,则说明陈伟立这边的动作应还是颇为频繁的。
    谢芷有时候她是不想再去关心这些事,想离得远一些,想着她努力将手里的事情做好就成,但看到陈伟立与沈淮有接触的机会,就又忍不住上船来,想知道事情的进展。
    陈伟立要是这时候不愿意跟沈淮有太近的接触,下午完全可以推说有事赶回市里去,但看陈伟立乐呵呵的与郭成泽等人,陪同崔向东一起登上游船,谢芷就感觉游船之上会发生些什么事。
    从嵛山顺流而下,赶到临港新城北面的渔市,怎么也要两三个小时。这两三个小时,沈淮与郭成泽、陈伟立他们在一起,不可能只聊风月,不谈到地方工作上的事情。
    看着沈淮等人都站在前面的甲板上笑谈风声,而郭成泽与陈伟立挨着站得颇近,谢芷心里猜测陈伟立可能已经跟郭成泽、孟建声、周岐宝他们通过气了。
    郭成泽、孟建声的态度不难揣测,他们也许不愿意跟沈淮起剧烈的冲突,但争取投资规模有二三十亿的项目在东华落地,这么冠冕堂皇的借口,他们也不会弃之不用。
    就是不清楚陈宝齐、虞成震那边,现在对此事有没有一个肯定的态度——富士制铁比较超然一些,省钢跟陈宝齐、虞成震他们,始终是穿一条裤子的,而省钢、富士制铁入局,将是争取丰立集团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筹码。
    谢芷犹豫了一会儿,往前甲板走去,恰好听到郭成泽、陈伟立与沈淮在谈涂渡板项目。
    “淮海湾经济区发展要形成产业优势,要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这是徐书记一直都在强调的事情,”郭成泽说道,“我市的钢铁产业可以说是绝对支柱产业,但对潜力挖掘还不充分。我前些天跟陈副市长一起在食堂里吃饭,讨论到这个问题,陈副市长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制定发展千亿优势产业的详细规划,把方向跟目标都明确下来。我觉得陈副市长的这个想法不错,跟陈书记商议,陈书记也认为有必要旗帜鲜明的提出‘千亿优势产业’这个目标。前期的相关工作就交给陈副书记在负责,还要霞浦那边多配合陈副市长的工作啊……”
    “我跟陈市长是老朋友,周县长跟陈市长可以一直在省委组织部多年相交的老同事,郭市长,你说霞浦会不配合陈副市长的工作吗?”沈淮眼睛似乎给太阳照着了,微微眯起来看着郭成泽、陈伟立,笑呵呵的只当听不懂郭成泽的弦外之音,当作寻常的工作谈话;还不忘夸陈伟立两句,“陈市长的这个想法太好了,我们在区县就希望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可以照走,劲往一处使,没有迟疑,干劲也足。”
    谢芷听到这些,才知道陈伟立也没有说就想明目张胆的就跳出来跟沈淮对着干,也亏得他能想到“千亿优势产业”这个切口,赶沈淮入彀。
    东华的钢铁产业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增长速度是骇人听闻的,待融信、省钢以及富士制铁合资的新津钢铁项目建成之后,东华钢铁产业年炼钢能力将突破一千万吨,即将成为全国第三大的钢铁产业基地。
    虽然新浦、梅溪从开始就注重产业集群的发展,注重对产业上下游的延伸,但起步毕竟较晚,整个钢铁产业的重心都还压在梅钢、省钢等个别企业头上,可以说是骨架以立,而肤肉欠丰。
    东华钢铁产业年总产值,到明年可能会渐渐突破五百亿,离所谓的“千亿优势产业”这个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但也不是不能完成的目标。
    丰立的涂渡板项目,投资逾二十亿,建成后直接创造的产值将有五六十亿。
    在今后五年内要是能争取到五六个与丰立涂渡板相当规模的钢铁类项目,落户建设到东华来;再加上梅钢、省钢以及富士制铁在东华的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完善,产能进一步扩张,这个目标也就突破过去了。
    对于四五年前工业总产值不过三四百亿的地级市,提出五年内发展一个产值规模过千亿的优势产业,是何等鼓舞人心的一个目标?
    便是对整个淮海湾经济区,这样的目标也称得上宏大。
    除了钢铁产业之外,谢芷也看不到淮海湾经济区内,有哪个单一产业有可能在五年内突破千亿产值。
    陈伟立这明摆着要把丰立的涂渡板项目跟“东华发展千亿优势产业”这个概念捆绑在一起,以涂渡板项目作为迈向“千亿优势产业”的第一步,以逼迫沈淮不得有一丝怠慢。
    以往沈淮虽然不能明目张胆的放水,不能让他与青沙县委书记魏南辉的暗中勾结浮出水面,但丰立涂渡板项目毕竟只能是霞浦县的招商项目或者说是梅钢的合作项目,东华市里也不便过多的干涉。
    而此时有了发展千亿优势产业这面高高举起的旗帜,不仅东华市里,便是省里赵秋华、徐沛,都可以随时介入进来询问项目的进展情况,自然是更不容沈淮在背后搞什么小动作。
    谢芷虽然不想关心这些事,但此时知道这些事的全貌,也暗感此策的高明,不知道到底是出自谁的手,但见沈淮脸sè从容,嘴角还挂着笑,心里想他心中多半已气急败坏的在骂陈伟立的娘。
    “我也听岐宝说霞浦这次引进丰立集团的涂渡板项目很有把握之后,才有这个想法。具体工作还是区县在做。”陈伟立见沈淮在听到千亿产业这个概念之后,脸sè从容,心里也有些迟疑,当下也是进一步将涂渡板跟“千亿产业”概念的联系挑开来说。
    “没有市里照亮方向,区县只会瞎干。”沈淮笑呵呵继续打马虎眼。
    “霞浦县再有把握,也不要轻敌了,”郭成泽帮陈伟立加些分量上来,说道,“我听说平江那边也很重视这个项目,在知道你们介入后,也加紧在做丰立集团的工作。我还听说青沙县的魏南辉过两天要到霞浦参观考察,我看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带好心,你们不要大意啊……”
    “青沙县那边说是要提加强两县交流合作,也没有办法拒绝,我们把鸡看好,不叫他们偷过去就是。”沈淮笑道,似乎真是一点都不听出郭成泽话里的告诫。
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容割裂
    嵛溪湿地规划要将嵛口海湾周边近二十平方公里的区域都包括进来,但相关工作年后才开始筹建,需要有两三年的时间才会有一个模样。而早前作为省级保护区规划的湿地也有近两平方公里,有多种国家级珍惜鸟类在这边繁衍,近两年投入不少配套的建设资金,设施相对齐全,算是一个相对不错的景点。
    而在嵛口海湾的东南角,在嵛溪湿地跟石化园区之间,早年是座渔村,兼之嵛口海湾以及往北到淮海舰队驻舶港,都是养殖及渔业保护区。新浦工业园区扩建,将南边的渔港、捕捞企业都迁并到这边来,投资扩建了这边的渔港,又在渔港外建了东华最大的渔市,外围也有大大小小好几十家海鲜餐馆……
    沈淮他们坐船到嵛口的游船码头才下午三点多钟,太阳微斜海面上波光粼粼,大片的渔排沿岸铺陈,仿佛海上渔田;此时已经有大小渔船归港。
    郭成泽、陈伟立将意思传达到,自然不会再留下来陪同崔向东等人在霞浦游山玩水,船到嵛溪湿地游船码头,他们就坐提前赶过来等候的轿车离开;沈淮则先陪着崔向东、吴海峰进嵛溪湿地保护区走一圈。
    嵛溪湿地游人也是不少,沈淮他们走过来,赶巧有一群梅花鹿经过,诱得游人里的大人小孩大呼小叫。
    这群梅花鹿远远的就给吓走,亲近不得;远际碧sè天空有点点白鸥滑翔。
    往湿地深处走,看到有一块风电示范基地建设的告示牌竖在路边,吴海峰问沈淮:“怎么,霞浦这是要上风力发电?”
    沈淮笑着介绍道:“淮工大跟挪威方面有个风电能源方向的研究项目,进行了好些年,也出了一些成果,但科技部及省科技厅下拨的经费有限,这个研究项目有些难以维系下去,想落地孵化发展成产业更是遥遥无期。县里跟淮工大搞联合办学,去年就把这个研究项目转移到渚江科技大学。建风电示范基地,是尝试将一些研究成果落地孵化。示范基地建成后,每发一度电县里要补贴三毛多钱,所以规模很小,最大的好处就是建示范基地的资金可以从世行免息贷取……”
    吴海峰看告示牌,这个小型示范基地差不多也要耗资两三千万,抵得上一座小型火力发电厂的投资。当前风力发电的成本很高,国家财政也没有宽裕到大规模鼓励风电发展的阶段,当前部委跟地方zhèng fu主要还是拿一些财政资金支持建示范基地。
    吴海峰到省政协任协,视野要比在东华任市委书记时开阔得多,知道各地在建的一些风电示范基地,规模都很小,上千万的都没几个。
    霞浦这边不用省市以上的政策及资金支持,独自搞两三千万的风力发电项目,已经算得上大手笔了。
    吴海峰清楚沈淮实际还是嫌示范基地的规模太小,毕竟可以通从世行贷取免息的建设资金,同时又能促进风电项目的研究成果在霞浦落地产业化,有着多方面的好处——很显然,世行在支持新能源发展的低息及免息贷款上,也是有额度的,霞浦县不用省市部门的协助,独力办成此事,也说明霞浦的视野开阔、手段过硬,远非普通的区县能及。
    虽然示范基地建成后,没有国家统一的补贴,后续就要县里du li承担发电补贴。这不是一笔小数字,但地方上完全可以在相关产业规模扩大后,用相关的税费收入进行折冲。
    而从另一方面说,沈淮最终为梅钢系制定产业发展方向时,能源领域是极重要的一个方向。以前将这方面的重任寄托在淮能集团身上,关系恶化以来,梅钢直接参与东江电力的组建,后续也会伸出更多的触手进入相关领域。
    对这些,以及在游船上郭成泽、陈伟立所谈的“发展千亿优势产业”概念,吴海峰都不是最关心。
    作为梅钢系的关键人物之一,吴海峰也清楚沈淮此时也萌生离开东华的念头。
    宋炳生在淮生公开省委书记钟立岷找他的谈话,对事态的影响比较大,对沈淮个人的心态影响也比较大。
    一旦徐沛、赵秋华等人在省里有所动作,沈淮很可能不会再有激烈的抗争,甚至可能以离开东华为条件,为梅溪、新浦及梅钢的发展,换取一些有利条件,他个人则不会再强求留在东华。
    这并不是吴海峰他们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在沈淮调离东华之后,梅钢系后续怎么更有效的去维持及加强,才是当前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吴海峰与周炎斌、褚宜良等人最关心的核心问题。
    沈淮在霞浦任县委书记,新浦钢铁等梅钢系的重大项目,都有霞浦县属国资成分在内,故而沈淮得以直接在新浦钢铁兼任董事长等重要职务,也能直接参与梅钢系在其他地方展开的企业投资行为。
    沈淮一直不在霞浦任职,调离东华,与梅钢系的直接关系就会被割裂。
    虽然沈淮在离开东华之后,在幕后还能通过宋鸿军、孙亚琳以及周家,间接的对梅钢系庞大的产业集群施加他的影响力跟权威,但眼下绝不是他退到幕后的良机,梅钢系要保持当前迅猛的发展势头,还迫切需要他的直接领导,需要沈淮带着大家冲锋陷阵。
    虽然梅钢系也聚集了一大批人才,但要是没有沈淮这个灵魂人物存在,离开沈淮敏锐如野兽一般的直觉、在发展区域经济上的过硬能力跟大局观,以及跟斩荆劈棘、开山破海的气魄,梅钢系虽然后续还会有不错的发展,但水准不会比淮能、省钢、融信等集团高出多少。
    沈淮要是从霞浦调离,到省里任职,他与梅钢系的直接联系就会被割断,至少再无借口直接参与梅钢系在淮海湾展开的投资活动中去,直接的影响力跟权威也就受到限制。
    这就是有些人迫不及待想将沈淮调离东华所打的如意算盘。
    陈伟立此时提出发展千亿优势产业概念,不过是有些人想籍此契机对沈淮收紧束缚而已。
    对沈淮后续在梅钢系内部直接领导权的问题,吴海峰这几天跟相关人也谈了很多。
    沈淮与梅钢系之间,无法被人切割的直接联系就是以他母亲名义成立的沈桂秀基金会——沈桂秀基金会虽然是公益xing质,但沈山夫妇作为基金会的主要捐赠人,沈淮又作为沈山夫妇唯一的继承人,对基金会的控制权不可能被谁轻易剥夺。
    沈桂秀基金会后续的公益捐献方向,主要就是支持渚江科技大学的发展。
    渚江科技大学的发展,又关系到梅钢系产业集群后续的发展潜力跟空间。
    除了霞浦县的财政拨款注资外,梅钢系一直以来都是渚江科技大学最主要的建校资金来源,后续也将继续与沈桂秀基金会一起提供办学资金。
    吴海峰与周炎斌、褚宜良、宋鸿军、孙亚琳等人商议,除了直接的资金注入外,各家再拿出少量的产业股权,与沈桂秀基金会在渚江科技大学旗下再组建一个收益用于办学研究、纯公益xing质的产业投资基金。
    这么做,一方面保证渚江科技大学后续的发展能有更充足的资金来源,一方面利用这个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更多的高新研究项目落地孵化,进行产业化发展,为梅钢系产业集群的扩大提供更大的空间跟想象力。
    沈淮在这个公益xing质的产业投资基金会兼以职务,在原则xing问题上不会影响到他在国内仕途上的发展,同时可以利用交错的股权关系,保证他跟梅钢系的直接联系不被有心人强行割断,能够继续直接参加梅钢的投资行动中去。
    解决掉这个关键问题,他人无法再限制沈淮在梅钢系后续发展中发挥直接领导的作用,那沈淮留不留在霞浦、留不留在东华任职,也就无关紧要。
    沈淮进退两便,很多事情相对就容易解决得多。
    *
    崔向东不喜欢搞什么排场,这些年都深居简出,生活简朴。
    沈淮也是知道崔老爷子的脾气,既使有吴海峰在,他也没有正而八经的说搞什么招待晚宴,就在渔市附近找了一家干净的餐馆,吃些霞浦有特sè的海鲜,最后还是他自己掏钱卖单,请老爷子愉快的吃一顿。
    到八点钟,沈淮让梁振宝、肖浩民等人返回嵛山时,负责将崔向东以及崔文英一家人,送回到淮海舰队在嵛山湖北岸的疗养院。
    吴海峰现在也是难得回东华一趟,这次回东华也难闲下来。
    送走崔向东之后,沈淮就陪同吴海峰去北山鹏悦大酒店,在那里再与褚宜良、汪康升、周炎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