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法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校长法则-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474】优生的风波

    初三一班有48个学生,李小萍语文上a优学生人数43人,杨一民的物理40人,初三四班有52个学生,李小萍语文上a优学生人数33人,杨一民的物理36人。正是由于两人突出的成绩,所以这两个班总分上a优线的人数一班达32人,四班达24人,二班和三班,一个班17,一个班16人,全校就算这样,也上89个a优。

    在大家高兴的同时,一场新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杨一民已考虑到了,但没想到来得这样快。

    成绩出来的这周周五下午,初三召开校长会,为了达到好的效果,教务处组织学生家长在学校阶梯教室开会,在统一讲了之后,由各班班主任带学生家长回本班教室具体安排。

    三班和四班部分家长突然有人站了起来,要求学校同意自己的孩子转班。

    李小萍也猜测到了学生家长的意思,此时初三的任课教师都在,杨一民讲了话之后因为要在广播室为其他班讲话,所以并不知道事情的发生。

    几个家长情绪激动,陈正华劝了很久也没用,问清情况,几名家长说了大概意思:这次考试可以明显看出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一班、四班因为有都得好的老师,所以成绩明显高出一截,几个转学来的学生,在一班的和在四班的基本上都上了a优,但三班和四班的转学生,却只有一半多一点上了a优。

    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老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这几个人也知道,之所以导致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有两个人教得太好了,这就是杨一民和李小萍。

    陈正华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很差,他很快在家长的不断提问之下败下阵来,李小萍又不好直接说话,于是让人去叫杨一民。

    杨一民过来,大家见杨一民来了,情绪稍微平静了一下,杨一民在听了陈正华听了的意见后,站了起来,用手让大家坐下。

    “家长同志们,大家先坐下来,我说一下情况,大家看到的问题,我们不是没有分析到,目前正在想法解决,你们先听我说。

    重点班我们是用计算机随机抽取组班的,仅仅分了一个一百名之前和之后,所以各个班就有可能有差异,有些可能还比较大,这不是人为能干涉的。

    大家这次看到了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说明各个班还没有均衡发展,这里面我们分析过,有学生成绩分布的差异,有班级管理上的差异,也有任课教师教学的差异,我们要认真分析。

    但大家更应该看到的是,上半年我们全校上a优线的只有二十多人,而大家可能也没想到吧,这学期接近九十个人,所以无论哪个班,成绩的进步是相当快的。

    我们应该看到进步,看到信心,我们要给教师和学生一个思考的过程和改进的过程,很多家长会打麻将吧,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不是你们打牌,几个小时就决定了胜负;

    而是要每天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多,全部都在这里战斗,你们打麻将手气不好就不打了,但教师和学生行吗?再不高兴,手气再不顺,还得卯足了劲往上冲,所以大家得理解。

    当然,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不是没看到,我们已经在制定办法,一是对教师进行教学问题分析,做到对症下药;二是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要做到平衡发展,如果有问题,我们会给学生开小灶;第三点也是重要的一点,对于部分教学质量没有提高的教师,我们就换,我是有这个决心的。

    此话一出,大家的心情终于安定下来,但还是有一位家长问:“杨校长,你能不能每个班都上上课啊,还有你们的李主任。”

    李小萍拿过了话筒,他得解释一下,她知道杨一民不会怪她的,“家长同志们,杨校长现在上了十节课,还有辅导,但学校校长的工作是相当繁重的,希望大家理解,他不能再多上课了。”

    杨一民笑了笑,说道:“请大家相信我好不好,我如果不当校长,可以上三个甚至四个班的课,但也只能提高这一个学科,一个学科能起多大作用,但如果我当校长,却可以让a优的人数从二十几个人到八十多人,所以大家要相信我这个校长,好不好。”

    大家见杨一民如此诚恳,也颇为理解,纷纷笑着表示同意,更多的人看到了学校成绩的提高,很多没有希望的家长现在看到了希望,所以更多的人是高兴。

    但在坐的教师心里却没有了杨一民那样的淡定,家长的不满,句句印在他们的心里,他们怎样才能不被家长所指责,成了他们心里的危机。

    成绩下来,全校分年级组先分别进行成绩分析,然后再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科成绩分析,用对比说话。

    杨一民让每位教师进行分析,要求必须分析到位,交给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由他们先审,打出问题,再交给教务处,由教务处与班主任商量,决定是否更换教师,如果班主任对某位教师都不感冒,这位教师就将会被安排到其他岗位,但这样的结果,是只能领取百分之六十的奖金,而且得限期改进,重新上岗。

    这不仅是一个更换工作的问题,更是一个教师的面子问题。这样的工作持续了两周,虽然没有人被换下来,但给教师的震动是太大了。

    杨一民这些举措,是沿着治懒治散的思路在做,现在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都可以让人放心。

    一些乡镇学校来考察、教研室也有人来调研了,局领导再也不说杨一民不行了,教师们也习惯了被参观、被听课的情况。

    不久,学校要举行冬季球类运动会,杨一民和冯碧华商量,打算再进行一次全校范围的应急演习,因为在不断抓住教学改革这一学校最重要的中心工作的同时,杨一民并没有放弃德育和安全工作的监管。

    相反,对德育工作的要求和对安全工作的要求一刻也没有放松,之所以此时才进行全校应急演习,是因为直到此时,冯碧华才分批将学生教师和行政、宿舍、门卫包括食堂和小卖部的学校所有人每个人该做的培训到位。

【475】巧遇演习

    (475)巧遇演习

    时间定在下午第一节课上课之前,杨一民和冯碧华约在一点半到学校,一点五十开始演习,这个决定只有他们两人知道,到时派出所也要来几个警官协助。

    但刚一点,许明芳打了一个电话,让杨一民有点诧异,她说下午一点半左右原来她任副局长的市区几位领导带着几个初中学校的校长要过来参观会谈,让杨一民准备一下。

    准备啥?就是谈谈办学理念、方法,快速提高教学成绩的方法,因为杨一民的名声已传出了平川。

    杨一民想了想,说道:“许局,我们一点五十有一个应急演习,能不能在时间上向后延一下。”

    “那不是正好吗?我也想看看。”

    “这样啊,不能延迟吗?”

    “是不是怕出现问题啊,没把握,怕挨骂?”许明芳见杨一民迟疑,于是问道。

    “怕倒不怕,主要是怕给你丢脸,这种大型活动,我的确不敢保证完美无缺,关键是我没有通知任何人,只有一个派出所的同志知道,我让派出所的同志协助。”

    “这倒是个问题,如果通知老师了,又没有了预想的效果,如果不通知,倒的确可能会出问题,这样吧,我把情况和他们说一下,就算有问题,大家都是搞教育的,也能理解,不过不会太差劲吧?”

    “肯定不会太差劲,这点你可以放心。”

    “那就行。”

    杨一民马上到了学校,他让冯敏通知行政提前到学校,准备迎接来参观的领导,因为许明芳要来,所以大家特别重视,但杨一民并没有通知他们会有演习的事。

    不到一点半,许明芳和曾局长带着一行十多人的队伍来到了学校,杨一民请大家到会议室,冯敏和贺老师忙着给大家倒水,杨一民问许明芳如何安排。

    “这样吧,这里你不管,让冯主任和贺老师陪我们一下,等一会我们也去看看。”

    杨一民对大家说道:“学校还有点事,我让办公室的两位同志先陪大家一下,其他人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这事很奇怪,但大家听杨一民安排,也没有其他多问的,但不一会,冯碧华带着五个警官过来,大家就觉得肯定有什么事了,但看着杨一民严肃的的脸色,也不敢多问。

    杨一民和冯碧华商量了一会,两人对了对时间,他让兰小妮到广播室,说道:“一点五十,准时放紧急集合通知,通知所有学生到操场集合,所有老师到位。”

    行政机灵点的已看出来要做的事了,纷纷到自己负责的地方去看情况去了,两分钟以后,学校校园传出紧急集合的警报,广播里通知所有的人快速集合到操场。

    许明芳带着会议室的人也走了出来,冯敏和贺老师对许明芳说道:“许局长,我们,我们的岗位还去吗?”

    许明芳心里一喜,这说明杨一民真还没给这些人说,大方地说道:“小冯,你们去自己的岗位。”

    来参观的人也明白了许明芳说的没错,的确是没有和学校的其他人说,他们快速到了学校教学楼的一侧,观看着演练的情况。

    学生从宿舍、从教室、从校门飞快而有序地跑向操场,楼梯上没有自然成列,快速之中下楼的左侧却始终留下一个窄窄的通道。

    每一个转角处,突然出现了指挥的人,没有老师的地方有学生,老师一出现,学生就加入了下楼的队伍。

    所有学生整齐地集合在操场,在他们之后,跑来了指挥老师,一切结束,杨一民看了一下,冯碧华拿出话筒喊话的时候,是一点五十五分,也就是说,全校一仟多人,用了五分钟,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完成了集合。

    来参观的人看呆了,许明芳很是高兴,心中充满了兴奋,心中暗暗称赞,她有种冲动,想冲上前去,抱住他,给他一个吻。

    但冯碧华作为专业的安全指导员,而且所有的训练是她在具体负责,通过和协助的警官沟通,仍然发现了不满意的。

    她看着远处的许明芳一行,问杨一民:“今天有人参观?”

    “临时的,没想到会来,是局里的领导。”

    “问题说不说?”

    “不管他们,按我们的。”

    冯碧华在简单总结后说道:“今天我们还是发现了问题,特别是住校生,没有注意自己休息时衣物放的位置,所以到操场的时候有的没穿衣服有的没穿鞋,而且住上铺的同学下床的方法没有形成习惯,所以好多人是错的,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害。

    部分老师反应不到位,也是在住校生的管理上,老师去了除了指挥学生跑下楼梯,并没有快速检查寝室情况,这样如果出现情况,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而且有些老师认为是演习,所以没有大声呼喊,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冯碧华看了看杨一民,杨一民点点头,说道:“我们下一步还要对各种特殊状况下大家应该怎样做进行培训和演习,希望大家要更投入,因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安全。演习结束,大家马上回教室上课,衣服没穿好的同学赶快回寝室穿好。”

    大家都笑了,学生们结束后并没有乱跑回教室,而是不同的班级从不同的方向向自己的班级移动,虽然队伍并不整齐,而且速度很快,但感觉上却是有序的。

    杨一民从主席台上下来,和冯碧华等派出所的警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警官们也上了车,快速离开。

    杨一民这才来到许明芳的身边,许明芳很高兴,说道:“小杨,这样吧,先到会议室,再你给介绍这次来参观的领导。”

    这种参观学习都是浮于表面的东西,杨一民也不想介绍得太深入,有很多东西,自己并不愿说出来,各念各的经,取得好的成绩并不是只有一条路,随着其他学校来参观的多了,杨一民已形成了一套办法,介绍到哪种程度,这样似乎有新的东西,但却不多,大家也不会觉得你太骄傲。

    学校干部怎样介绍,杨一民也专门做了要求,所以学校无论哪个人来介绍,都会让你觉得理念很新,做法有新的东西,结果很好,好的原因,就是大家努力。

    什么叫努力,为什么大家会努力,这就不需要谈得太多了,正因为如此,大家来了一趟后,如果不深入,是根本不可能学到更多东西的。

【476】醉了

    只有深入得越深,才明白得越多,如果有人听课,他就会发现,老师的准备之充分,安排之合理,绝对是反复思考了的,而且都能感受到,这堂课学生能得到最大的收获。

    今天都是领导,本来也就是泛泛而看看,不想却看到了这场演习,看得越细,就能看到其中的不一般,这些领导在杨一民介绍后,冯敏作为讲解又带着大家参观了校园,然后回到会议室座谈。

    大家对杨一民的管理很有兴趣,其中一名校长问:“杨校长,你们学校的老师敬业精神真值得学习,而且你们和派出所的关系相处得相当好啊,让人羡慕。”

    杨一民也不多解释,倒是顺着他的说道去:“平川的老师,思想相对要纯朴一些,派出所的领导对我们学校也很关照。”

    问来问去,大家在杨一民似是而非的回答中似乎得到了答案,但却也不是特别懂,只有许明芳平静地看着杨一民,对于杨一民的回答,她是清楚的,这小子根本就没有成心要介绍经验。

    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对于这种交流来说,不是要学经验的,而是来增进感情的,增进感情,是建立在学习安排的周到与否中,建立在招待的级别之中。

    所以接下来的,就是招待了,许明芳觉得在走之前还是要表个态,自己到这里不多,今天的确让自己振奋,得给杨一民的手上一点士气。

    她让杨一民通知所有行政到会,说道:“同志们,今天我陪原来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到了城郊中学,给我们的感觉是耳目一新,说明你们的领导班子很团结,你们的领导班子很有干劲,你们的领导班子很有创新,是我们平川教育的最好的一个班子,大家好好干,我不想给更多承诺,但有一点,我会专门奖励你们这个班子的。”

    杨一民和陈正华、向红梅送大家出门,许明芳说道:“小杨,上车,晚上陪陪远到而来的领导。”

    虽然这是一种特殊的待遇,但杨一民实际上是不愿意去的,这种酒是陪酒,和陪酒女或许没多大差别,小心看着别人的眼光,小心说着话,小心看揣摩领导的意思,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自由,最后醉的,也往往是自己。

    杨一民看了看两位副职,向红梅笑道:“老大,你给城郊中学出彩了,去吧。”

    不出杨一民所料,三段式的陪吃陪喝陪玩结束后,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杨一民基本上醉了,最后是谢梅打电话让李艳来接杨一民回家的。

    第二天是周六,许明芳拉着李艳,说了一会话,李艳点着头将杨一民扶上车回了家,怎样洗脸怎样洗脚,怎样脱衣服,他完全不知道。

    因为新婚两人很疯,所以两人一直住在杨一民买的房子里,过着快乐的两人世界,但今天却麻烦了,忙得李艳一身汗才将杨一民弄上床睡好。

    第二天早上,李艳熬好粥,煮了鸡蛋,到小区外买了面包,回到家,这才去喊杨一民起床,杨一民睁开眼,看了看李艳问:“艳子,我昨晚怎么回来的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