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见他想要起身,又问道:“刚才太后说的那番话,似乎是对你有所不满?你难道也得罪了她?”
端王一怔,随即正色道:“臣并未冒犯嬢嬢,但有一件事却不得不对爹爹禀明,或许正是因此而使嬢嬢对臣,甚至对爹爹也有了疑心……”
“又有何事?”官家不悦道。
端王想了想,便将白光寺发生之事简单叙述一番,但却并没说出钱桦临死前曾向九郎说及“太子”二字。末了,还疑惑不解地道:“臣真是不明白,为什么嬢嬢会与那寺庙中的无名病人扯上关系,就连钱桦也是因为此事而死……爹爹可知那人究竟是谁,怎能令嬢嬢如此在意?”
官家的脸色一阵发白,背上冷汗暗出。
端王虽不知庙中的男子是谁,但官家听了他的叙述,再联系到太后的反常言行,便有了推测。原来她一直将怀思太子藏在汴梁,就在他的眼皮底下!
官家牙关紧咬,半晌不能言语,端王见状,忙关怀道:“爹爹是想起了什么?”
“……朕亦不知太后到底暗中做了什么事情……”官家疲惫地撑着前额,借此掩饰神色的惊慌。隔了一会儿,才哑声道,“那个被劫走的人还找不到?这汴梁城的官差们难道都是酒囊饭袋?竟连这点小事都办不成!”
端王叩首道:“臣也不知为何会迟迟没有进展。但臣一直都未放松,还是暗中遣人查访的。只不过城中有些官员皆是嬢嬢一党……臣在调遣人手时也有所不便……”
官家明白了他的意思,冷冷道:“太后倒是丝毫不肯罢休,年纪已大,还是对权势如此在意。你只管去做,有何不便的来禀明于朕便是。”
端王应了一声,官家又问及北辽之事。他回答得条理分明,官家听了心中有数,当即道:“明日上朝之时,朕自会再处理此事。”
“全凭爹爹做主。”端王顿了顿,又问道,“说来皇叔这次随着爹爹回到汴梁,不知是来探望太后还是……”
“太后的六十大寿已即将到来,淮南王正是为了贺寿而来。”官家缓缓站起,端王忙微笑道:“嬢嬢大寿普天同庆,希望到时边境争端能有所了断,爹爹才好一表孝心,也顺带着彰显我朝繁盛。”
“普天同庆……”官家扬起眉梢,念了这四个字,心中却有了决断。
——怀思太子已不在她手中,所谓的博弈也失去了筹码。太后干政的历史,到那时,也应该有个彻底的了断。
这一次六十大寿,就算是自己宽容大量,赠予潘氏一党最后的奢华盛宴!
☆、80|3。16|
第八十章空教追忆不平事
不到十天的功夫,雍王府中那个逃出汴梁的幕僚已被暗中抓回。此人先是不肯承认,待等那些罪犯与他当面对质之后,他才只能无奈招认。
原来雍王一直对自己被告密而强留在府中思过耿耿于怀,又嫉妒端王最近深受官家信任。于是便趁着官家出京祭扫皇陵,与手下人商议后派人收买城中地痞无赖,想要闹出一场骚乱,好让端王焦头烂额,在官家回京后受到严责。
官家得知内情后大怒,当即召来雍王质问。雍王其时已经听到风声,自然竭力抵赖,说是底下人擅自行事,一切与他无关。其实端王早已将与他商议此事的人员全数擒下,那些人听说官家已在追查内情,为保住自己全家老小的性命,再也不愿替雍王顶罪,恨不能将所有的罪状都推到他身上。
端王呈上一叠厚厚的供述,官家看了之后跌坐于椅上,过了许久才来到雍王被软禁之地,将那叠供词狠狠地投掷于地。
“爹爹,爹爹饶我这一回!”一向趾高气扬的雍王顿时面如土色,跪下连连叩首讨饶。雍王生母袁淑妃也哭着过来求情,可官家寒白了脸色,一言不发拂袖而去。
次日早朝之时,即有诏令宣布,雍王素行不端,被削去王爵,身边涉事幕僚则皆入狱,等待依法行刑。
众臣惶惑震惊,然而官家亦没有详加解释,只是扫视众人以及申王、信王两位皇子,冷声道:“都记着自己的本分所在,切莫利令智昏,做出不该做的事情!”
众人战战兢兢下跪,尤其是两位皇子,更是觉得官家的目光紧盯着自己,皆匍匐在地不敢抬头。
消息传来,皇宫大内一片肃然,荆国公主一听说此事,便急匆匆去凝和宫告诉了九郎。九郎虽早有所预料,但听得雍王被削去王爵之位,还是心觉沉重。
荆国公主郁郁然道:“虽然二哥平日里不招人喜欢,可现在落得这样的下场,也真叫人难以相信……我问爹爹为何那么严厉,他都不愿细说,还讲这已经是宽宏大量,若是真的狠心,都能将二哥流放出去……”
九郎沉默片刻,道:“如果二哥被流放至边远之地,他这样的养尊处优之人,只怕是连几个月都熬不过。但爹爹虽将他削去了王爵,却也并未再加行刑,或许以后还会有所转机。”
“就算爹爹以后气消了,二哥也断不可能再恢复到现在的亲王之位了。”荆国公主叹了一声,撑着下颔道,“入主东宫的机会也更是全都泡汤……”
九郎没再说话,她倒是趁着周围无人,悄悄地道:“眼下二哥被扫出,就剩下三哥、五哥、六哥,你是不是想要帮着五哥上位,所以才与他走得那么近?”
“我何来此想?”九郎看了她一眼,顾自整理着书桌上的东西,荆国公主却道:“难道不是吗?三哥和六哥跟你都不怎么热络,只有五哥还靠得住些。像二哥那样的计谋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可三哥和六哥却不像他那么傻,要是他们看五哥不顺眼,使计将他也踢出局,那九哥你以后的日子岂不是更难过?”
九郎心中自然也明白,但语气还是浅淡。“我又不是他们的威胁,至少目前他们不会来动我。”
“你倒是沉得住气啊!”荆国公主蹙眉道,“上次那个钻在床榻底下的娘子,你是不是已经忘到脑后了?”
“怎会……”他不由说出口,可此时门外有人轻轻走近,九郎立即止声不语。
门扉轻响,冯勉探进身来,向荆国公主问了个好,随后道:“九哥,元昌说等会儿要来。”
他微微一怔,荆国公主见状便起身告辞。冯勉将她送走之后才回到书房,九郎当即问道:“是双澄那儿出了什么事吗?”
冯勉抿唇一笑,扶他坐下道:“请恕奴婢说了个谎,其实元昌没说要来这里,而是奴婢有话要禀告,但公主在旁不好开口。”
“什么要紧事?”九郎微一皱眉。
冯勉躬身道:“倒也并不算急事,是奴婢刚才听宝慈宫那边的内侍说,太后近日来精神仍是不佳,就连后宫妃子们想为她庆贺大寿而去询问其意,都只谈了几句便将她们打发了出去。奴婢觉得太后还是有难以释怀之事,若是九哥能去和太后言和,说不定太后心中一高兴,这病情就好了大半。”
“嬢嬢介怀的事情不止我一件……”九郎说了一半,又转换了话题道,“再说就算我要与她言和,只怕她一想到双澄,就还是耿耿于怀。”
“先是言和,再趁着太后六十大寿的时候向其求情,说不定太后能准九哥先纳了双澄呢?”冯勉小心翼翼地道,“那样的话,双澄就算当不了正妃,好歹也可以和九哥您生活在一起,不用像现在这样啊。”
“嬢嬢怎会答应……”九郎皱了皱眉,心中不再宁静。
******
距离潘太后的寿辰尚有一月,皇城上下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从官员到内侍,无不尽职尽力,希望这一场盛宴能一扫接连不断的阴霾。
然而北方还未太平,官家责令河北经略潘振巍带兵前往边境访查。潘振巍去了之后,倒是禀告说原先在边境上的北辽士兵已经不见踪影,然而等他走后没多久,那些人却又趁着天黑越过边境抢掠新宋百姓,使得当地村民怨声载道。
官家一方面下令严守边境,另一方面则在朝中物色官员,准备要向北辽递交国书。端王这些天亦为此而忙碌,九郎曾问及那银枪枪尖的来源可曾查到,他不无遗憾地道:“问了一些可靠的官员,俱说不知,再有其他人与我关系一般,我也不好去问。”
“既如此,五哥也不必勉强,以免被人利用此事大做文章,反而引来祸患。”九郎想到雍王之事,还是有所警戒的。
端王安慰他道:“我一定尽力询问。对了,双澄那边你最近可去看过?”
“去过一次。她在院子里种花种草,还养了一池子鲤鱼。”说到双澄,他的眉宇间便拂上了另一种温暖神色。
端王笑道:“没想到她还这样心灵手巧,等有空的时候我也去看看。”
这话听起来像是玩笑而已,可第二天,他倒是真的去了那个宅院。一进门,便闻到满院馨香,这原本空空荡荡的院子四角,竟都已开得花团锦簇,嫣红金蕊的五瓣花朵层层叠叠,其间粉蝶翩然飞舞,轻盈灵动。
“双澄,这是什么花?”他站在墙下,望着那些花朵微笑扬声问道。
双澄本在房中忙碌,听说端王到访,忙小跑了过来,“藏报春啊,端王不知道么?”
“听过这名字,却未曾见过。”
她蹲下来,扶起一株有些歪斜的花枝,“这花不名贵,所以你才不知道吧……”说着,又抬头诧异道,“王爷怎么会想起来这里看我?”
阳光映在她的眸中,清亮如泉,明澈流丽。
端王微微怔了怔,随即一笑,“听九哥说起你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花草,还养了鱼,便想来看看。”
“昨天死了一条……”双澄一下子郁郁寡欢起来,垂着眼帘道,“不知今天会不会再有死掉的……”
他负手走到池边,望着水中游来游去的红鲤鱼,道:“不必着急,这种鲤鱼我府中也有,要是你想要的话,我等会差人给你送一些来就是。”
她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养不了那么多,万一将王爷的鱼也都养死了,那岂不是更要难过?”
端王回过头,看着她这很是认真的模样,不由笑道:“那如果是九哥送你鱼,你也会拒绝?”
双澄愣了一下,脸颊微红,小声道:“他才不会送我鲤鱼。”
端王扬了扬俊眉,“是吗?那他送过你什么?不会什么都没送过吧?”
“不是……”她想起那荷包,还有屋子里的梳妆匣子,可又不好意思说出口,脑子中转了转,才吭吭哧哧地道,“他……他就算什么都不送,我也不会怪他的……”
一语既罢,已经觉得自己足够胆大,竟敢在端王面前这样表露心声,不由低下头,弄弄裙边,眼波羞涩至极。
端王望着她那素丽的妆容,微微喟叹一声,过了片刻才道:“为什么你会对九哥这样专心不移呢?”
她不知该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想了想,道:“因为他是九哥,也是阿容。”
“是小时候就喜欢他了?”端王蹙眉问道。
“不是啊,那时不懂得,只是把他当做朋友而已。”双澄倒是老老实实地回答。
“那难道是后来重新遇到他,再一见钟情?”
她红着脸道:“……他哪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端王笑了笑,道:“好极,我要将这句话回去告诉他,看九哥是如何的神情。”
双澄果然着急,求饶半天,端王方才道:“玩笑而已,何必当真?”顿了顿,又道,“其实当初官家是要派我去邢州的,只是后来大理寺那边有案件要查,我无法分身,嬢嬢又病得重,于是九哥才代替我离开了汴梁。说起来,你与九哥的重逢可真是机缘巧合,只不过这其中也有我的功劳了。”
“那是要谢谢王爷了。”双澄倒背着双手,站在明亮亮的池边,向着他微笑,“我能遇到九哥,很开心。”
******
临近中午时分,端王离开了小院。说是要回王府,其实马车却是从半途转道,驶向了城南。
到了一处僻静的小巷,便有人上前迎候。他今日穿着一袭素白长袍,看上去只是个寻常人家的郎君,走在这小巷也不显眼。随着那人转了个弯,方才进了一户人家的后院。
院门一开,便有一位老者作揖相迎。端王随即还礼道:“晚生是借由程大人才得以能找到穆老,此处是您府邸,理应是晚生要拜见穆老才是。”
老者连忙道:“程大人对老朽有大恩大德,郎君既然是他的朋友,老朽自然也不会怠慢……只不知郎君专门到来,所问的到底是何事?”
端王朝前示意,老者这才颤巍巍地引着他进了不远处的一间屋子。那屋子虽不小,但走进去之后遍地满墙全是铁器兵刃,竟让人几乎无处可站。
老者连忙收拾出一角,解释道:“老朽就这点爱好,家中房间几乎全被堆满。”端王见屋门已关,这才从随身携带的包裹中取出一截银枪枪尖,轻轻放在了桌上。
“就是此物。”他抬手指了一下,轻声道,“请问穆老,这枪尖是出自何方?”
老者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将枪尖托在手中,眯着双目细细审视,还时不时地伸手轻轻触摸。过了一会儿,才望着端王,道:“郎君是从哪里得来的此物?”
端王平静道:“是有一位朋友所赠,说是前朝留下的利刃,知道我酷爱练习枪法,便给我一观。我见了这枪尖觉得很是锋利,想仿造着它再打造一些,可问了其他工匠都说无法造出一模一样的来,后来程大人向我推荐您老人家,我便贸然到访了。”
老者拧着花白的眉头,沉声道:“这枪尖的制法确实来自于前朝,而且是专门用来沙场杀敌的。但从打造工艺上来审视,却是近二十年来才有的。”
“您是说,有人仿造前朝图鉴,在本朝也铸造了此类利器?”端王不由皱眉,“但为何我问了好几个在军营中谋过事的人,都不曾提及?”
老者抚摩着枪尖,缓缓道:“郎君有所不知,下令铸造这种枪尖的人已因重罪而死,此后再没人敢依照前朝图鉴来铸造武器,现在的工匠们就算认出此物,也是为了避嫌而不敢说出实话啊!”
端王一惊,“因重罪而死?到底是什么人?”
老者犹豫了一会儿,才道:“就是先前的兵马大元帅,傅泽山。”
端王笼在袖子中的右手不由一攥,但随即又面露讶异,“傅泽山?!晚生倒是听说过此人的大名,原来这枪尖正是由他下令铸造而成的?莫非当时他手下的将士们用的全是这样的?”
“一般的将士武器都由兵部统一分发,但傅帅与其长子傅昶都对刀枪棍棒十分痴迷,觉得当时的枪尖不够锋利,便搜集了许多兵刃锻造的书册,从中琢磨出这种打造手法。”老者一边说着,一边叩了一下枪尖,顿时屋中嗡嗡萦绕,“这枪尖一旦刺入敌人身子,枪身一拧,鲜血便顺着五道凹陷汹涌而出。当时北辽人见到傅帅手中银枪便吓得两腿颤抖,都称之为‘五梅枪’。傅帅起先只是在军营中找了工匠单独锻造,老朽也忝列其中,后来这银枪的威力越发明显,傅帅便上书先帝,请求以此枪代替以前的长枪。但先帝以军中武器不宜大肆更改为由,拒绝了傅帅的请求。”
端王凝视着枪尖,“那后来,这银枪就真的没再铸造出来?”
“先帝既然不准,傅帅也没有办法。”老者说到此,不由叹息一声,“其实如果真能将这五梅枪广铸下发,说不定后来的几次战争胜负还有变数……不过傅帅也实在是爱枪如命,先帝虽没同意他的请求,他又让我们这些人给他手下爱将们锻造了一些五梅枪,傅昶少将军天天带着将士们在营前操练枪法。银枪如电,铁甲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