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大的震撼。对于伟大的苏维埃政府这么多年来的工业成就,我个人是相当钦佩的。但是这其中,我也看到了一些不足,希望叶利钦书记你能够理解,我并不是有意诋毁伟大的苏维埃。”
“当然,即便是再伟大的国度,也有自己的不足点,这个不足点,也就是国家将要努力的目标。我们伟大的苏维埃,这几年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要不然,我们伟大的戈尔巴乔夫同志,也不会那么大力的推动改革的事业。我们是能够承认这些不足点的。”叶利钦很坦荡的说到。
至于这份坦荡,有几分真实性,那就只有鬼知道。如果面对一个对苏联毫无了解的人,叶利钦自然是得大吹法螺,诉说苏联的伟大。可刘东这家伙,并不是一般人,虽然他是个华夏人,但他这个华夏人的触手已经伸进了苏联,由于他的公司并没有作出什么不利的举动,所以克格勃也不会找刘东的麻烦。没有克格勃的牵制,再加上刘东在苏联的人脉关系,他对于苏联的了解,也肯定有一些。
在这样一个苏联通的面前,叶利钦当然不好在苏联的脸上贴金,只有说出一些模糊的东西,变相的承认一些问题。反正叶利钦也知道,刘东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深究下去,那样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刘东之所以这么说,肯定是这事儿关系到下一步的动作,刘东才浅谈一下。
叶利钦的推断没错,听到叶利钦这么大方的承认了,刘东也不在这事儿上继续纠缠,开口说到:“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不足点,我就觉得,我应该为苏联做些什么。现在的苏联,缺的并不是资金,而是物资,一些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物资。正是想到了这点,我决定,我们公司所出的那一亿美金的捐赠,我们会把它变成实物,运送到苏联境内。”
“实物?日常物资?你是指哪方面的东西?”叶利钦感觉不太妙的问到。因为这些东西包含的范围太大了,大到电视空调洗衣机,小到锅碗瓢盆卫生巾,这些东西,都能划分到日常物资当中。而且刚才叶利钦还听到了刘东说运送到苏联境内,这意味着什么,叶利钦多少有些明白。
“除了粮食,其他的日常用品,我都能提供。当然,限于我国的科技实力问题,像比较先进的科技产品,我就无能为力了。”刘东很遗憾的说到。
听到刘东这话,叶利钦就知道,之前的猜想变成了现实。刘东这是一笔买卖找两个婆家啊!如果仅仅是给苏联资金,那刘东只能卖个好给苏联,但如果把这资金换成实物,物资,那就还可以讨好另外一个势力。听刘东那意思,是想要把这笔买卖,交给华夏来。用华夏的物资,来顶替刘东给苏联的捐赠。
一亿美元的买单,无论是放到哪个国家,都是一笔大生意。就更何况是现在急需外汇的华夏,如果刘东真这么干,华夏方面,绝对会高兴死。至于粮食这种战略资源,华夏政府也需要,所以刘东一开始就堵死了这条路。
如果一亿美金的单子是给苏联,多少也能改变一下现在苏联工人尴尬的局面,但没想到刘东居然也看中了这方面的利益,连汤水都不想给苏联留下。
对于这点,叶利钦就不太满意了。苏联现在的确是缺乏这些东西,但并不代表苏联就没有这类物资。之所以现在比较困难,完全是没有资金,开工率不足造成的。原本叶利钦还想着这一亿美金到时候分配给哪些部门,但现在看来,之前的那些想法,都是空想。刘东压根就没打算把这笔利益交给苏联来做。
第二百一十八章 苏联的国家利益
涉及到一亿美元的大买单这样大的问题,私交方面的因数就得靠边站。即便是刘东给予了叶利钦相当大的利益,在这样的问题上,叶利钦也不能退让。一亿美元的单子,能救活多少苏联的企业?岂能让刘东就这么简简单单的送给华夏?
于是,叶利钦开口说到:“刘东,你在这点上,就做得不怎么厚道了。一亿美元的单子,怎么可以就这么轻易的交给你们国内来做呢?要知道,这一亿美金,本就是你捐赠给我们苏联政府的,对于这笔钱的使用权,应该是属于我们苏联政府。”
听到叶利钦这话,刘东摇摇头说到:“叶利钦书记,这笔钱的使用权应该是在我的手中吧?好歹这钱是我出的啊?怎么您这一下就把钱变成了苏联政府的了?我这都还没把钱交出来呢?”
刘东这话,让叶利钦有些尴尬。刘东说的是事实,虽然刘东已经答应了捐赠给苏联一亿美金,但他之前可没有说,这一亿美金是以什么方式交付给苏联的。现在刘东说要以物资抵押,在一般情况下,的确没有任何问题。
这钱虽然实际上来说,是刘东给苏联买卖人才的买路钱。但这笔钱的幌子,是捐赠。只要是捐赠,捐赠的方式就理应由捐赠方来处理,被捐赠方也不能要求太多。别人给你钱都算好了,你还要唧唧歪歪,这就不道德了。
但这捐赠实际上是个幌子,真正的用途是买路钱。如果算成买路钱,那得到钱的人就肯定能有使用权。但这事儿又不能明明白白的写在合同上,所以这事儿要真说起来,两方都有理。但刘东这边毕竟是捐赠方,有着一定的优势。
但一亿美元的单子不是一个小数目,就算刘东占据着优势,叶利钦也必须争取。有了这一亿美元的单子,叶利钦就能够拿这单子,诱惑其他的人,让那些人跟着自己走。
所以,叶利钦这个时候也放下了苏联副国级领导的架子,开始和刘东据理力争:“刘东先生,你可别忘了。你们公司这一亿美元,可是无偿捐赠给予我们苏联政府的,其原因我们就不用再说了。你知道这笔钱意味着什么,相比起你们华夏来说,我们苏联更需要这笔单子。现在我们国内那些工厂,开工率可是严重不足。有了这笔钱,就能够让更多的工厂受益。而这个,比起一亿美元本身,更加能够得到我们苏联的友谊。所以,无论如何,这笔单子,都应该交予我们苏联方面来处理。”
“叶利钦书记,话可不能这样说。对于苏联来说,这是一笔大买卖,对于我们华夏来说,难道就不是?要知道,我们华夏的底子本来就不厚,相比起苏联这样伟大的国家,更加需要发展。所以,这一亿美元的单子,给华夏比给苏联更加有意义。”刘东也毫不示弱,就像在菜市场和卖菜的大姐讨价还价。
“可是,刘东先生。你不觉得,得到我们苏联的友谊,更加可贵么?你是一个对苏联十分友好,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华夏人,难道不应该多考虑一下我们苏联人民的利益么?只要你把这笔单子交给我们苏联方面,相信你在苏联的生活,会更加愉快。”叶利钦说到这里,都开始利诱起刘东来。
一亿美元的资金,并不能让叶利钦这样重视。但一亿美元的单子,就不得不让叶利钦都像一个卖菜的大姐一样唧唧歪歪。因为一亿美元的单子,能推动的力量,比起一亿美元的资金,更加巨大。这也就是一个股市上的亿万富翁,比不上一个现实资产达到亿万富翁标准更加有力度的原因。虽然大家同样有钱,但能够影响到的人,却是天差地别。
“叶利钦书记,您不用怀疑我对苏联人民的深切友谊。但是这单子,还是由我们华夏去做更为妥当。因为那样才能够利益最大化,当然,这是我从商业角度上来分析的。”刘东说到。
听到刘东死活都要把这笔单子放到华夏去,并且还说出这样的理由,叶利钦也顾不得自己的身份尊贵,没好气的说到:“刘东先生,为什么在你们华夏才能保证物资利益最大化?而在我们苏联却不行?难道我们苏联人民,没有华夏人民勤奋么?”这话都隐隐带着威胁的意思了,要是刘东一个没回答好,叶利钦绝对会乘胜追击,把单子拿到手。谈到两个民族之间的优劣性,可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题目。
但刘东并没有为这件事情犯愁,叶利钦既然这样逼迫,就不要怪刘东当面揭老底了。拿这个问题来为难刘东,叶利钦纯粹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叶利钦书记,我可没有这样的意思。我仅仅是阐述一个事实。我举个例子吧,您知道我们华夏自己生产一件羽绒服需要多少钱么?”刘东问到。
“这个我还真没有研究过!”叶利钦很老实的说到。
“不到一百元人民币,这还是要最顶级最贵的那种,一般情况下,三四十块钱就能够买一件相当不错的羽绒服。”刘东给出了答案。
听到这话,叶利钦惊讶的说到:“我的天,怎么可能价格这么低?”太不科学了,即便他不知道苏联的羽绒服多少钱一件,但也知道,不可能达到这么低的成本。
看到叶利钦那样子,刘东觉得他大惊小怪。华夏的东西,历来是以低成本,高价值闻名于世,物美价廉得不可思议。如果再用上一些不合规矩的手段,那成本能低到买白菜。
过几年苏联解体后,那些倒爷卖的羽绒服,成本都能压到十块钱左右,而且出厂价还得便宜,仅仅只有几块钱。要知道,九几年的消费水平可比现在高很多,那个时候都能把成本弄得那么低,苏联能比么?当然,这样只有几块钱成本的所谓羽绒服,在苏联肯定会把买衣服的人给冻死,因为那衣服里面装的并不是羽绒,而是废纸。也就是这样的倒爷多了,等俄罗斯缓过劲儿来,对于华夏的商品,本能的厌恶。
话题有些扯远,还是回到谈判桌上。对于刘东那举例的成本,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叶利钦虽然惊讶,但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不就是成本低么?这有什么了不起,成本再低,没有科技实力的东西,卖的价钱都不会太高,能赚取的利润有多少?
“就是这么低,叶利钦书记。这样给你说吧,在日常用品物价上面,你们苏联产品的价格,除了少数一些东西,基本上都是我们华夏产品的两至三倍。还有一些物资,差距更大。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就意味着,在我们华夏,用同样的价钱,却能比在苏联用同样的价钱,采购到的物资多至少两至三倍。并且这还是在我们华夏那些工厂充分保证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仅仅是成本价,那价格还会更低。”刘东说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听到这话,叶利钦沉默了。他知道刚才刘东为什么说在华夏采购物资才能够把这笔钱利益最大化。因为这成本的控制,苏联被华夏甩得老远。刚才那翻对刘东有些威胁的话,变成了叶利钦自己在打自己的脸。
这下,他也不能说什么华夏人民和苏联人民之间关于勤奋的问题了。再问下去,他叶利钦就得撞墙了。但是,叶利钦实在是不想放弃这么好可以拉拢那些企业的机会,即便是知道如果真是在华夏采购,比起在苏联采购更加有利于苏联人民的利益。
人民的利益能比国家的利益更高么?显然不可能。那苏联国家的利益主体是什么?是那些官员和企业的利益。叶利钦不可能放着国家的利益不要,而去要人民的利益。到了他这个位置,考虑得更多的,理应是国家利益。
看到叶利钦还想说些什么,刘东赶忙打断说到:“叶利钦书记,你听我说。其实在华夏采购这批物资,比起在苏联采购这批物资更加有利于您。这么一笔庞大的物资,明显比在苏联采购更多。更多的物资,就意味着更多的人能从这笔物资当中获得好处。得到利益的人,难道会忘了叶利钦书记你么?”
刘东这里的人,并没有加上民字。叶利钦当然能够听懂刘东那话里的意思,刘东所说的人,那就是苏联的高层人士。苏联的高层人士现在是什么模样,叶利钦比刘东更加了解。本来只够十个人分的利益,现在多出了两三倍,甚至更多。那理所应当的,能够分得利润的人就更多,原本只够十个人分的利润,那现在至少够二三十个人分。
做为这件事情的主要操作者,叶利钦能够分出去的利润就更多。有了更多人得到叶利钦的好处,叶利钦的地位也就更加的巩固。相比起那些企业,这些高官在国家利益里面占据的份额,更加重要。孰轻孰重,叶利钦还是能够明白的。
于是,听到刘东这话以后,叶利钦沉默了半响,终于开口说到:“好吧,为了伟大苏维埃的利益,我会努力让这笔巨额订单,放到你们华夏去。当然,这是要在刘东先生你能够保证物资充足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情况。如果情况并没有你所说的那么美好,这事情就不太好办了。”
为了获得占据更多国家利益的群体的支持,叶利钦毫不犹豫的就把那些企业给丢弃到一边去。在苏联所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大概也就在此,叶利钦的选择非常符合苏联国情。
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服列夫捷特
当刘东和叶利钦谈妥关于计划的一些细节性问题后,时间已经悄然走向了中午。为了庆贺一笔大合同的谈成,叶利钦主动邀请刘东一行人吃了顿午饭。虽然午餐并不丰盛,但能让叶利钦主动邀请,共进午餐,对刘东来说,也是非常难得。
现在的苏联,还是两极之一。能和叶利钦这样的副国级,并且前途无量的人一起享受午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是很多见。刘东能以二十多岁的年纪,走到这一步,相当的传奇。
叶利钦之所以这么热情,那完全是刘东抬手就把这份政绩送给他的缘故。虽然叶利钦也不知道,为什么刘东会花费大代价,和他亲自谈这个事情,而不去找那些级别稍微低一些的人。但这份政绩最后是到他的手中,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既能够送给他利益,又能够送给他政绩,这样相当于副将的角色,叶利钦热情一些,也是理所应当。虽然目前来说,这个合同还仅仅只是一个大概的构思,想要实行,还需要多方面的考虑,最终的决定权,还需要上会议讨论。但如此优厚的条件,叶利钦都不能拒绝,又何况是其他人?
而且做为现在苏联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最缺的就是物资资金一类的东西,实行改革,少了这些东西怎么行?用现在暂时无用的人才,交换回那么多的物资,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他也没有拒绝的理由,总书记尚且如此,就更何况其他人。
所以,基本上刘东和叶利钦之间谈好了,这其中就不会有太大的障碍。说是离成功仅仅只有半步之遥,也不过分。正是如此,刘东和叶利钦对于是否能够通过这项决议,并没有太大的担忧,刘东都决定,从现在开始,要加紧速度来完成挖掘人才的事情。要不然,等计划通过后,再慢慢招人,纯粹是浪费时间。
之前亲自招聘的行动,现在看来也可以放弃了。那样不但效率不高,而且还容易出现误会,就像之前招聘谢洛夫那样,弄出一堆麻烦事儿可就不好了。相比起刘东这个外来者,苏联政府机构来操作这件事情,无疑是更加合适。那些人不喜欢刘东,难道还能反抗政府?
由苏联政府出面,比起刘东拿着大洋乱撒,效果肯定会好很多。既然这样,刘东决定,把列夫捷特招到莫斯科来。他准备把列夫捷特,弄进这个项目当中,做为苏联方面的代表,来处理这件事情。
对于列夫捷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毕竟,他现在的官方级别并不高,虽然他也没打算过多的往上爬,因为他没有这样的兴趣,但免费的镀金机会,还是不能错过的。能由这个项目接触到叶利钦这样的高官,就算是对于列夫捷特,也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如果他干得好,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