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尽快熟悉前来应聘的新人,便于他们下一步对新员工的培训;二来,因为这两人都曾有带学生军的经验,他想将这两人好钢用在刀刃上,等新聘人员上岗后,就由他们两人带队,边培训,边证订,以免新聘人员因不熟悉业务而影响开发工作的进度。
令高显没想到的是,招聘工作并没有事先想象的那么顺利。前来应聘的人一听说要上门征订,都觉得拿不下这个面子,就算关动荡和林正南再怎么解释,他们也不能接受这样一种工作方式 。大多数来应聘的人都表示只愿意送报纸,那怕是工资再低一点也行,在他们看来,上门订报,万一碰上熟人那多难堪啊。这可是让高显犯了难。但是他清楚这个要求是不能放低的,如果来的人只愿意送报不愿意订报,那他们就无法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发行员,这样的话,即使这次开发取得再大的突破,等这些征订骨干撤回沿江市,东赤新站的发行量就会很快萎缩。这样就有违当初来开发的初衷,当然是不行的。
经过商量,他们最后不得不暂时模糊两者之间的概念,这样才在第五天好不容易招聘到了二十个人。接下来培训过程中,关动荡和林正南先在理论上给这些年轻人讲了一下征订的技巧。等他们将沿江晚报的版面情况完全熟悉后,将这些新人和从发行部调来的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搭配,用师傅带徒弟的原始方法才逐渐将这些年轻人引上路,慢慢地他们也适应了证订工作,也勉强能够上前敲门,开口说话了。但是十来天过去了,别说新招的人员没订到报纸,就是原来在沿江市订报的一些老手们,在这里订报也是经常空手而归,这一下可是急坏了高显,再这样下去,士气一旦低落,想重新鼓舞起来可就难了。
第4节
这天晚上,高显将从发行部带来的二十几个人集中了一下,在宿舍开了一个会,将他们在征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发现在东赤征订难主要是因为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沿江晚报主要是省会城市的报纸,和东赤市民切身相关的事情不多,这一点是在征订前就预料到了的。
2、 对沿江晚报没有很深的认识,没有看报的习惯。
3、 对征订人员的身份有些怀疑,不敢掏钱订报,现在各类的骗术太多。
4、 一些家庭经济情况太差,没有能力订报,有的企业已经半年或是更长时间没发工资,员工在家啃老本,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5、 对这种发行方式不认同,一直以来订报刊杂志都是找邮局,不相信晚报能够送报上门。
6、 征订员业务不熟悉,对自己的报纸认识不够深刻,让居民产生怀疑。
7、 时间跨度太长,有些居民想今天掏钱明天就有报纸看,而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让一个人现在拿出钱来订报,二个月之后才开始给他报纸看,显然有悖常理。
知道了这样一些征订中的障碍,高显又要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一起想办法。大家一下子沉默了。看来这些当初在沿江市订报能力很强的人,在这种环境下也一筹莫展。站内陷入一片沉寂。
高显是早有准备,在他看来,这些问题,在他们来外埠开发之前,有些问题在发行部主任办公会上就争论过很多次了。高显也是不赞成沿江晚报走外埠发行道路的。他认为如果要想沿江晚报走外埠发行的道路,必须在办报上有所改变,多增加一些外埠的新闻才行。按现在沿江晚报的办报思路,其内容以沿江市的情况为主,外加一些国际国内新闻版面。这样一份报纸想在外埠打开局面,真是很难。
但是吴瑞年则不这样看,对于改不改版的问题,他认为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他认为以发行部现在的力量,想让报纸改版,多做一些外地的新闻,可以说是人微言轻,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一旦发行部将外埠开发成功了,沿江晚报在周边的地级市拥有几万甚至上十万的读者,情况就会不同了,到那时就不用发行部再去做报社的工作,自有读者提要求的。
因而大家最终还是不得不赞同吴瑞年的说法。而对于高显来说,他很清楚吴瑞年这样做的真正目的。现在报社正在对干部进行考核,考核完成后将有一个晋升副处的名额,在发行部主任和副刊部主任之间产生。组织部门正在权衡,两边决策不下。吴瑞年急于走外埠开发这一步,其实是想在竞争中为自己增加一个砝码,这一步走成功了,无异于是在自己走向副处的道路上又扫清了一个障碍。为此,他不得不将高显、顾守城和向东英三个爱将派了出来,并给他们下达的是死令……这一仗只许胜不许败。
此刻,看着这些低头不作声的人,高显有些恼火,可是他还是将火气压了下来。
“大家反应的这些问题,我们在决定开发外埠时,有些问题就考虑到了,现在碰到些困难也是正常现象。这一点我不怪大家,但是你们想想,也正是因为难,所以发行部才在各个站里抽调你们这些精英过来参与开发计划。计划一旦成功了,我们将在外埠大量建立站点。到时候,你们当中就会有很多人将会走上站长岗位,如果现在被这么一点困难就吓倒了,那将来你们想在外埠独挡一面,可是很大的问题。现在这种情况既是对大家的考验,这是对我们这个队伍的检验。”
说到这里,高显逐个逐个地看了一会在坐的人,见他们仍然都低着头,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但是总自己一个人说也不起作用啊,他决定点将。
“希望大家不要气馁。我们一起想办法,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的。你们当中有些人也是参与过沿江市晚报开发的,那时的晚报刚开始走自办发行的道路,开发难度比现在要大十倍。那样的难,我们还不是挺过来了,现在发行部很多站长都是在那时候崭露头角的。越是关键时候,越是能体现个人的能力。关动荡,你看看,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做,说说你的看法。”
关动荡低着头坐在角落里,没想到高显会点到自己的名。他抬起头,无可奈何的笑了笑,说道:
“大家说的几个问题,我认为除了第一条和第四条我们无能为力外,其它的一些问题我们还是可以解决的。在这里,我先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供大家讨论,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首先,我们可以要求发行部加大对东赤地区的样报发放比例,这样我们可以大量地向各住户、门面、摊点和办公场所加大样报的投放,以加强东赤居民对沿江晚报的了解;其次,我们可以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报纸的内容进行培训,群策群力,找出报纸适合当地居民口味的东西,进行宣传和征订;第三点,我们应该做好征订工作的笔记,对那些对时间跨度上持怀疑态度的订户,我们采取亲情征订的策略,不定期地投放样报,让他知道我们时刻在他们身边,让他对我们的工作有所了解,我想经过这些工作后,我们的局面会打开的。
高显显然对关动荡的说法很满意,他正要开口,林正南却举起了手,没等高显表态,他就抢着说道:“我很赞同关动荡的观点,我认为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东赤地区的开发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有了这两个人带头,屋内的气氛明显地活跃了起来。大家一扫刚才脸上的阴霾,恢复了往日的活力。高显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决定明天再出其不意地给他们来一剂强心针,那时所有的工作就会水到渠成了。
第5节
东赤国营棉纺织厂座落在市中心的一个小山坳里,这个曾经2000多人的企业在八十年代初还是当地一个很不错的企业,也曾经是东赤人的骄傲。没想到改革逐渐深入以后,这么大一个纺织企业居然竞争不过沿海的一些小纺织作坊,曾经红红火火的企业说倒就倒了,转眼之间厂里就发不出工资来,棉纺织厂几千人的吃饭问题一下子就摆到了市政府的桌面上。要命的是在东赤市还不止一个这样面临倒闭的企业。市政府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采取关停并转的方式,算是救活了一些小企业和部分的车间。棉纺织厂就是这样,现在仅有的还在运转的几个车间,大多数也已经承包给了私人,私人用工当然就要求少而精,如此一来,企业面临大量的裁员。现在东赤国营棉纺织厂在岗人数仅原来的1/5,也就是说有近1800人下岗在家自谋生路。在这样一个工厂的宿舍区订报纸,关动荡心里还真没有多少底气。
此刻,关动荡站在棉纺织厂宿舍区的中央,心里在不停地打鼓,这样一些阴暗低矮的小房里面能订出报纸来吗?高显是不是脑袋有点进水了,他还想在这里创造一个奇迹,在关动荡看来,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虽然心中这么想,但是关动荡清楚,自己不能灰心丧气,流露出半点失望的情绪,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全队的士气。因为按照高显的安排,关动荡今天是带队的人员,白天他仿照在城南站培训学生的办法对新老员工进行了再培训,看现在的样子,士气还是很高涨的。
正是吃晚饭时间,也是报纸征订的黄金时间,大多数家庭这个时候都有人在家。他们要么是刚刚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小憩;要么就是正在厨房里忙着一家人的晚餐;要么就是刚刚吃完饭,准备梳洗完后看电视,或者出门散步、娱乐。白天高显安排人到这个小区里挨家挨户发过样报,晚上他们就将全部人马带了过来,订报纸就是要这样趁热打铁。关动荡没有迟疑,他将几十号人招到自己面前,然后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给他们分了工,基本上是按一个老员工带一个新员工的原则来分配的。高显今天将自己当作了一个征订员,他站在人群当中第一个举起了手,积极地要求带一个新招的女员工。等关动荡同意之后,他向那名叫杜娟的女员工挥了挥手,“走,我们去十一栋,十二栋看一看。”那名女员工很乖巧地跟在高显后面,两个人头也不回地钻进了楼道。
有了高显带头,其它小组也都不敢怠慢,全都向自己的目标楼道里跑去。有几个小组就近走到在小区内路灯下聊天下棋的人群当中做起了宣传。一群小孩围在这样一群陌生人的面前,好奇地看着他们,有大胆的还走上前来,在员工自行车的后座架上抽样报看。关动荡友好地朝他们笑笑,安排一个新来的员工在空地上看管自行车。自己也带着一个新招的员工余婵,钻进了旁边十三栋的一单元,他先一口气上到了六楼,然后从上往下按响了第一家居民的门铃。
开门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个子高高瘦瘦的,带着眼镜,显得斯斯文文,此刻他正带着审视的目光看着眼前的不速之客,显得有些迷惑。关动荡想到今天高显都主动出击了,自己不拿点数字回去肯定是不好说话的。想到这里,他略向后退了半步,站直身子。用普通话说道:“您好!我是沿江晚报的征订员,上门来征订报纸的。白天我们在这里发了样报,不知道您看到没有?”说完这样一段话,关动荡有意地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小伙子的反应。
小伙子显然对这样一次突如其来的推销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他扶了扶自己的眼镜框,“沿江晚报、、、、、、”他在嘴里嘟哝着,并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下室内,显然他还没有想好怎么样应对眼前的局面。顺着小伙子的目光,关动荡看到室内客厅里的沙发上坐着一位面容清秀的少女,灯光下也看不出多大年龄,正伏在沙发前的茶几上看一本杂志。关动荡忽然有一种直觉,认为这一家征订成功的可能性应该是很大的。
他连忙从手中的样报中抽出了一份递给站在门前不知是进是退的小伙子,嘴里说道:“没关系,您先看一下我们的样报,可能您对我们的报纸还不是很熟悉。”
小伙子将报纸拿在手中并没有看,他回头望着室内的少女喊了一声,“姐,订沿江晚报的。”
那个少女这时才抬起了头“哦”了一声,从茶几边站了起来,“那请他们进来吧,进来坐、、、、、、”她抬起头,望着关动荡一行两人露出了善意的微笑。见他们走进客厅,女孩走到电视柜前,准备倒茶。
关动荡看出她的意图,他连忙制止道:“您不用客气,我们是上门征订报纸的,您对沿江晚报了解吗?我们白天发的样报您看到了没有?”
“我们知道沿江晚报的,也经常看。”少女笑了一笑,回答道。
这倒是出乎关动荡的意料,“那您是从哪里买到沿江晚报的呢?”关动荡紧跟着少女的话问道。
“我在沿江市上班,我弟弟在沿江市读大学。今天刚好我们一起休息,回家里玩一天,明天就要去沿江市了,可能我们不会订这份报纸,因为订了也没人看。”
听到少女这样回答,关动荡简直要绝望了,这简直就是说他想要从他们家里订这份报纸不可能的了。但是关动荡还是不想放弃。他顺着话题问道:“那您家里还有其它人的吗?”
“就是父母了,”少女显然对他们并没有敌意,“两位老人都是教师,现在退休在家,他们订有杂志和老年报,我们也没有时间陪他们,都在沿江市要忙。”
听到这里,关动荡眼前一亮,他有了主意,“哦,那也是啊!你们都在外地,两老在家里肯定很孤独。”关动荡故意将话题扯了开去。
“是啊,我们也想在两老面前尽一下孝道,但是没办法啊,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竞争也激烈,我们又没有分身术。”
“那你们就更应该订一份我们的报纸了啊!”关动荡忽然又将话题扯了回去,并且将声音抬高了半度。
少女显然对关动荡的话有些不相信和吃惊,他不解地望着关动荡,没有吭声。
“是这样啊、、、、、、”关动荡感觉机会来了,继续做着他的说服工作,笑着说道:“你们都在沿江市工作,对我们的报纸肯定很是熟悉,我就不多说了。可是你们知道我们的服务宗旨吗?我们能承诺每天风雨无阻的将报纸送到你家里来,如果你们姐弟俩出钱为父母订上一份报纸,那当我们的投递员每天将报纸送到你们家里来的时候,这份报纸对你们父母来说就不是一份简单的报纸了,他就是我们投递员代你们做儿女的送给他们的一份问候,一份关爱,而且这份问候和关爱是每天都到,风雨无阻的,你说对吗?”
说完这话,关动荡紧张地看着面前的少女。少女显然是有些心动了,他转回头去看了一眼弟弟。谁知没等她开口,弟弟就说道:“姐,订一份吧,我觉得这样还是不错的。你们真能每天送吗,东赤离沿江市这么远。”
“没问题,肯定能每天送到。”关动荡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道。“我们现在到东赤来就是做这个工作的。不久的将来,东赤市的人也每天都能看到沿江晚报了。”
“那好,订一份吧,先订一个季度的,如果你们送得好,我们再接着订。”少女说着就去拿钱去了。
开完发票收完钱出门,跟在后面的余婵朝关动荡竖起了大拇指,“关老师,你可真是厉害,这样你也能订出报纸来,要是我早就绝望了,呵呵、、、、、、”
第6节
等到关动荡从十三栋里面出来,天已经黑透了。晕黄的路灯下,他看见高显早就站在小区的中心花园边,悠哉游哉地走来走去。刚才出发前的紧张表情从脸上消失了,看样子他很放松,也肯定很有收获。
出楼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