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末英雄- 第9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下机库高度各五米,足够各型舰载机折翼了。”叶在馥道。
  “敬礼!”候在码头上的谭根上校对杨锐敬礼,他的军衔因为沉了长宁被降了一级。一边的造船厂总办陈石英则鞠躬。
  “你小子!”杨锐笑着捶了捶他的,“委屈吗?”他笑问。而后又抚了抚陈石英的背。
  谭根本来很严肃的敬礼,可被杨锐如此亲切的一捶一问。再想到美国佬造了那么多战列舰,终究忍不住笑,他大声道:“报告大人,我不委屈!”
  “很好!”杨锐点头,“不要老盯着自己的一块,要看全体。”他叮嘱之后再问:“你是老舰长了,新舰如何,比早前的长宁强吧?”
  “报告长官,比长宁强!”谭根答道。“新舰甲板长、马力足、油料多、防御强。载机数量也远超长宁,可谓世界第一航母!”
  谭根如此评价新航母,本不想笑的叶在馥等人也忍不住笑了。新航母确实在各国方面远超老舰,其飞行甲板长两百七十四米,超老舰十米,宽三十二;马力则因为使用了新式重油锅炉,每平方厘米压力提供压力超过四十公斤,八座锅炉全功率可提供十七万匹马力,全功率航速时速度为三十四节。巡航时只需八台锅炉速度即可达二十六节。
  如此,再加上海军反复要求过要增大的油库(海军认为实际作战中,实际航程不到理论航程一半,因而反复要求海军设计局增加航母油库容积。在此要求下新航母满载时油料多达七千四百吨,排水三万六千八百吨),其航程可达一万六千海里/十八节。
  防御方面则是一贯的飞行甲板装甲以及两侧增强的防鱼雷隔仓。另外舍弃一百二十七毫米炮后,全舰布置四十八门仿博福斯四十毫米高射炮和六十四门二十毫米、射速三倍于厄利空的改法制西斯帕诺航炮。这般布置,全舰已然是个火刺猬。加上协同防空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敌机要想穿过火网的机会低之又低。
  至于舰载机,两层机库不含升降机总面积为六千二百四零平方米,单层机库长一百八十六米,宽二十米。舰载机为三十六架无常鱼雷轰炸机、三十六架厉鬼俯冲轰炸机、三十六架海东青战斗机、两架灰雁雷达机,共一百一十架;如此多的舰载机自然要大型升降机,但因为下层甲板离海面太近,所以底层机库只能采用舷内升降机,上层为舷侧升降机,升降机宽度超过十八米,每次可提升两架飞机。
  从各项数据上看,新型航母趋于完美,但实际作战能力如何,还有待战争检验。登舰、检阅完甲板上的水兵,之后杨锐在谭根、陈石英、叶在馥等人的陪同下参观全舰,第一个看的就是飞行甲板。
  “装甲外层是vh装甲,中间则是新型纤维和陶瓷材料,背板主要是一种新型钢材和其他吸收冲击能量的辅材。虽然只用了两英吋的vh钢,但实验下来整块装甲具有超过七点五英吋vh装甲的防护效果,可抵挡一千米高空以三百节速度六十度角投下的一千公斤穿甲炸弹……”叶在馥翻开飞行甲板表层的柚木,从下面取出一块复合装甲介绍道。他说新型纤维就是玻璃钢,陶瓷则是氧化铝。“如不是有这种新型装甲,整艘航母的设计就不是这样了。”
  真要在飞行甲板上铺七点五英吋的vh装甲钢,那整艘航母肯定侧翻。设计师考虑的是这个,但舰长谭根却笑道:“我今天才知道舰上有这么宝贝东西,难怪防空火力着重侧舷。一千公斤?美国人的俯冲轰炸机到现在都还没有五百公斤炸弹吧?”
  复合装甲类似杨锐吃过的千层饼,不过他对装甲的防护效果并不惊讶,他心疼是钱。玻璃钢也就是算了,氧化铝是因为硬度高,是一种非常难加工的东西,好在金刚石是人造,人工也不太贵,这才勉强能接受。不过即便这样,他也还是啧啧摇头道:“贵啊!整艘船除了主机,就这种装甲最贵。我听说这两艘航母造价超过一亿?”
  防护是设计师的事情,造价就关系到船厂了,总办陈石英道:“大人,这是首舰,又是第一次以分段合拢的方式建造,大家怕出错,小心又小心,工时浪费了不少。”
  杨锐在日本人面前吹嘘分段造船、分道造船什么的,但实际上以现在技术,分段造船须无数经验才能勉强达成。最先一个是要有合格的焊接舰体用钢,冶金实验时花了十年时间才研究出一种性能优良的分段造船用钢,有了合适的焊接舰体用钢还要有合适的焊机工艺,以及有严格的精度控制——在初次用分段合拢方式建造油轮时,便发生过龙骨偏差太大,导致船体无法合拢的建造事故,最后则是科学完善的流程管理。
  长宁号替换舰不是油轮或者商船,军舰一旦龙骨偏差太大,根本无法切割修补,整艘舰只能报废,陈石英现在想起这一年来的经历,仍有一种心悸之感。
  “错了也没什么。”杨锐开口道,“关键是错了的问题不能第二次出现,一百个问题我们错一百次就彻底解决了,新工艺是免不了错的,我们总要付出代价。”
  “大人教导的是。”杨锐这么说直让陈石英想起这十年来报废的那些试验舰,粗算最少浪费了十万军舰吨位,七千每吨算,这就是七亿。
  “现在都掌握了?”杨锐再问道,他对快速造船可是寄予厚望的。
  “基本都掌握了。”陈石英谦虚点头。“这次造舰基本没有出什么岔子,数度也快,船台期长宁是八个月零四天,永宁只用了七个月差一天,以后建造速度会更快的。”
  “那就好。”杨锐点头。他如此,叶在馥也不惊讶,倒是旁听的谭根被彻底吓倒了,他怔了怔跳起来才一把抓住陈石英,他怪叫道:“你说这舰是八个月造出来的?!”
  “噤声!这是军事机密,不得外传。”杨锐笑着,将他喝住了。
  “先生,这……”谭根太过激动,话都说不出来。八个月下水一艘航母代表什么他完全清楚,这等于看似势单力薄的中华海军一年之内便能下水十余艘新长宁级航母。之前他还在和参谋长奚定谟等人绞尽脑汁的计算如何用十艘大小不一的航母对付美国那十六艘大型航母,谁料这个问题总装备司已经解决了,那就是快速造船。(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误大事

  “什么这啊那的,马上忘掉这件事!”杨锐严肃道。他如此严肃,谭根也只有老实点头,不过他的拳头却还在挥舞,作为饱守屈辱的旅美华侨,他太想和美国佬打一仗了,怎奈国力不足、稽疑院又抠门,十比十六的差距让他和同僚们长吁短叹。
  摆平了激动不已的谭根,杨锐又细看了看飞行甲板中段船两舷半悬空停放的飞机,那些在舷外支撑飞机尾轮的支架,就是一根外伸、大约五六米的金属横杆,底部再有两根从舰体斜向上伸出的支杆从下方撑住横杆。如此,飞机头朝里,尾朝外,有一半悬在舷外,仅占飞行甲板五米左右的宽度,两侧都如此,中间则空出一条大约二十二米宽的通道,看模样似乎是为了便于飞机起飞。
  “飞机……居然这样停?不会掉下去吗?”看着半悬在外的飞机,杨锐哑然失笑。
  “不会,大人。”叶在馥道。“这样停放飞机重心还在舷内,伸出的横杆只是一个支撑。如果按照之前那样停放,整个飞行甲板不但不通畅,排机作业也不方便。改成这样,不但排机方便,一次出击的数量也能大增。”
  一百一十架飞机因为空间限制,很难在一波攻击中放飞,而一波放飞的飞机数量,又关系到航母作战兵力和攻击效果。因此,如何在飞行甲板上最大程度的排机,并利用上层机库、升降机排机就是一件极具挑战现场管理能力的事。为了增加一波放飞飞机的架次,上层机库已设计成可以暖机的开放式机库,飞行甲板也尽可能加长——按照并不成熟的经验。长两百二十米左右的飞行甲板一波可放飞三十架飞机,两百五十米为四十五架左右。两百七十米则在五十架以上。当然,这是以战斗机、俯冲机、鱼雷机三者数量一比一比一来算。若战斗机或俯冲机占多数,则数字还能增加。
  虽然并不了解美军航母确切的机种编制,但可以肯定其战斗机不可能占到一半,这等于说一旦遇到攻击,在攻击编队护航战斗机的纠缠下,真正能阻止俯冲机和鱼雷机只能是防空火力。而从照片上所得知的美航空母舰防空火力密度判断,基本一攻击就死的结局,而增加第一波放飞的飞机架次,它们将死的更快、更彻底。
  ‘避免被发现、避免被击中、避免被击穿、避免被击沉’。航母作战四层防御原则在进攻时是可以倒过来理解的。正在进行的‘天眼’计划针对‘避免被发现’,竭力增加一波放飞飞机架次针对‘避免被击中’,而改良的、价格昂贵的钨芯穿甲弹和新型高空高速航空鱼雷则针对‘避免被击穿’,最后‘避免被击沉’就在于美军的损管能力和己方的炸弹威力了。
  “一次能放飞多少?”杨锐看向犹在为快速造舰而激动的谭根。
  “六十架最少!”谭根红着脸答道,“我们现正正想办法力争做到一次攻击放飞七十二架。”
  “六个中队?”杨锐默算了一下,感觉这个数字极为庞大。
  “是的,六个中队。”谭根自豪道。除了新补充的少部分飞行员,新长宁号上的飞行员全是老鸟,他相信在自己的管理下能达到这个数字。
  “要是出去跑空了呢?”杨锐笑问。故意要为难他一下。
  “跑空?”谭根猛一愣,他随即泄气,声音低了不少,“侦察机主要靠雷达搜索。一般情况下很难出错,不过作战时侦察机与母舰的通讯是否顺畅、发报员是否能把敌舰方位准确汇报,这都是要靠妈祖保佑的东西。如果第一波攻击跑空。就只能寄希望于第二波攻击,如果第二波还跑空。那就是运气不好、人品太次。”
  “你明白就好。”杨锐点头。“战场上什么都可能发生,因此不要绝对;战场上任何选择都有得有失。所以不可犹豫。”
  “谨记大人教诲!”谭根大声道,口水差点碰到杨锐脸上。
  “这只是战场决策原则,任何一个战场指挥官都学过,什么教诲不教诲的。”杨锐不想自己被下面当领袖供着、每一句话都成为圭臬,是以再道。他说的时候正好走到舰桥,手撑到舰桥外墙时,他忽然发现这居然是铝。“这是铝合金?”他奇怪道。
  “是,大人。飞行甲板虽然用的是复合装甲,但依然有两千多吨。为了减低重心,水线以上一切部件都要减重,舰桥因为是舰上最高建筑,所以是重中之重。”叶在馥道。“它不但设计的低矮,非承重部位全都换成了铝合金,还有那些一百二十七毫米高射炮也全部去除,远距离防空交给驱逐舰和巡洋舰。”
  “着火怎么办?”杨锐问道。铝合金也不是不可,但铝合金一遇热强度就不足。
  “所以只在舰桥上大规模使用。”叶在馥道。“一些重要舱室是重点防护的,其他次要……”
  舰桥上官兵不少,是以叶在馥说着说着就不好再说下去了。其实还是因为氧化铝陶瓷价格太贵,是装甲钢的二十倍,每吨价格高达两万华元。仅仅飞行甲板那三千七百二十方所用的氧化铝陶瓷就花了一千三百三十多万,因此,除了底下主甲板再铺设了一层复合装甲外,其他要减重的地方只用了玻璃钢,有些次要舱室完全放弃。
  “成本会降下来的。”杨锐肉痛成本,但却满意其防护效果。他虽不知道美海军俯冲轰炸机的俯冲高度,但可以预想在战争前期美军俯冲轰炸机对己方航母所带来的伤害几乎为零,防御只需提防鱼雷机便可,这种花费的受益,以及对己方士气的提升和对敌方士气的打击,是完全值得的。
  舰桥并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地方。和老舰之不同就是增加了舱室火灾检测系统和射击指挥仪系统。前者也就罢了,后者碍于技术限制。海军设计局和总后装备司并没有弄出杨锐所期望的东西,基本是在日本海军、情报局弄来的英国海军射击指挥仪基础上的自我发挥。全舰火炮各自为战,区域防空。
  从上到下全舰参观完再次回舰桥休息,杨锐喝茶时忽然想到放弃的vt近炸信管(历史上vt近炸信管研发费十亿美元,且只能用于五英寸高射炮,为了减重,新长宁级最大口径的高射炮仅四十毫米,即便有tv近炸信管也无法使用),他叹了一句,“我们对雷达的使用太过低效了。或者说我国数学水平、计算机水平还很落后。我的看法是,火控系统最好是能统一指挥、雷达实时侦测、并由计算机计算、解算、自动调整火炮角度,最后以炮火实施拦截的功能。刚才看的那种每分钟射速七百五十发的二十毫米高射炮,若将它集合为一门多管高射炮,射速做到每分钟七千五百发,完全可以直接拦截飞机和炸弹。”
  叶在馥、陈石英、谭根都乐观于新长宁级的战斗力和防御力,此时被杨锐一说,当即像有一桶冰水从头顶灌顶而下,心中喜悦消失的无影无踪。其实杨锐说的是后世舰船上的密集阵。那东东,不但要有高性能晶体管计算机,高精度电机及传感器,还要雷达技术解决‘闭环多点’。以当下的技术,没有二十年这东西肯定见不到踪影。如今,雷达滤波问题都未解决、计算机也不见踪影。高精度电机、传感器还在纸上,可伟人既然说了落后。那就是落后呗。
  “大人……”叶在馥抹了把汗,他道:“现在装备司正在尝试解决单座火炮的射击指挥精度以及盲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能在这一两年内解决,新航母设计之初,炮位上也留出了安装新式指挥仪的位置……”
  “那东西我知道。”杨锐打断道,“那仅仅是一种依靠雷达测距、机电模拟计算机计算、解算的半自动、半人工单座火炮射击指挥仪,这是比之前的机械式指挥仪好上不少,但依旧不够。另外它还有一个软肋,如果敌机在进攻时像我们一样,先洒一把铝箔,又会怎样?”
  ‘卟!’谭根一口茶喷了出来——杨锐知道美军会有vt无线近炸引信炸弹,可这东西在他看来形同废物,在机群攻击时专门派几架飞机狂洒铝箔,或者干脆在俯冲轰炸机装上几只装有铝箔的小火箭,俯冲时先射小火箭,让进攻轴线前方充满铝箔,那些离开炮口的vt无线近炸炮弹肯定以为铝箔是飞机,四处乱炸,这就宣布了vt无线近炸引信死刑。但如果敌军如法炮制,用这一招对付己方的新式射击指挥仪,也将宣判新式射击指挥仪死刑。
  “这……”叶在馥再次抹汗,他不是装备司的人,但他是总后的人,现在装备司没人在,只能是他扛着。“大人,那咱们不用铝箔对敌行吗?”
  “这个……在无线电干扰机达到效果前,不能不用。”杨锐道。“我们的船抗打,还是用铝箔把大家拉回到机械射击指挥仪上来吧,或者看看激光行不行。”
  “你回去告诉光庭,我知道他经费紧,但他弄出来的这堆破烂玩意我看不上眼,让他那些越来胖的手下多动动脑子、多到前线走走。我们的东西是比别人强一点,但强的很有限,再说这点优势是靠十几年积累达成的,一旦开战,如何敏锐的利用现有技术解决战场的实际问题,是很费脑子的问题,他那边的人要多吃核桃,补补脑子。”杨锐道。
  “是,大人。”叶在馥赶紧点头,他此时有些庆幸杨锐说的是装备而不是航母设计。
  “不过今天又些玩意是值得表扬:第一是锅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