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然几位宰执精通边事,还请父皇请哪位宰执随儿臣前往坐镇!”赵柽听完了,面带难色地说道。

    “皇上,燕亲王所说极是,王右丞有为,深受皇上器重,又颇得朝臣钦服,可随燕亲王前往,定能建功!”李邦彦脑子反应快,在场的就他们四个,蔡京和邓洵老迈,恐怕走不到地就玩完了,就自己和王黼年轻,当然这差事就落到他们俩头上了,死道友不死贫道,自己先下手为强吧!

    “臣附议,王右丞可作为随行钦差前往,辅助燕亲王!”蔡京脑子也不慢,心想反正你们俩儿跟自己也不是一伙的,去哪个都好,既然李邦彦先提出来更好,让你们狗咬狗一嘴毛,他火上浇油道。

    “臣也附议,王右丞可担当此任!”邓洵就是蔡京的铁杆狗腿子,至于他以后叛变是另一回事了,现在还是听话的小跟班,蔡京话音刚落,他也附议啦!

    “皇上,燕亲王少年英雄,他不但精通兵法,而且治吏有方,怎么需要他人辅佐,只要授予其便宜行事之权,那些人怎敢不听,又那个敢不服!”王黼一听就急了,你们他娘的都不傻,就拿我当傻小子耍啊,立刻启奏道,“再说臣离不开皇上啊,臣一日不见皇上便心神不安、两日不见寝食难安、三日不见便小命休矣...”

    王右丞真不愧是表演的天才,拉着皇上的袖子做依依不舍状,哭得梨花带雨,让人一见犹怜,“爱卿何必如此,朝中事务繁忙,又哪里离得开你!”赵佶叹口气拍拍王黼的背说道,王黼得了准信,这才收了泪,恨恨地瞪了李邦彦一眼。

    “父皇,王右丞其言也有道理,王弟独自远赴西北,那里藩夷多不服王化,确需独断之权才能震慑,也显我皇家威严,还请父皇准其所请!”半天没有言声的太子赵桓对举荐赵柽去西北一直心存愧疚,想着能帮点忙是点,也能缓解下心中不安。

    “嗯,既然如此,那朕就授予柽儿遇警急可便宜行事,黜冗帅、减冗兵、募武士、专补授之特权,诸位看可行否!”赵佶沉吟片刻说道。

    “皇上圣明,臣同意!”这回王黼抢了先,不同意自己就可能去西北,他比谁都积极。

    “既然太子与右丞都同意了,老臣也无异议!”蔡京也说道,可心中却不平静,这燕亲王太能钻空子了,利用自己与林灵素的冲突,抓住了自己的命门,使自己不得不为他执掌河东出力。现在又利用王黼、李邦彦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便宜行事之权,其心机之深,哪里像十多岁的孩子!想到此,蔡京又想赵柽先前种种所为,将其都串在了一起,越琢磨越难以理解,难道是为了今天的西北之行吗,可他去那里又是为了什么呢?他看着赵柽稚气未脱的样子,又不像城府深沉的样子,可能自己真的老啦,这双‘毒眼’居然开不透了...

    大事已毕,赵佶在集英殿设宴为儿子送行,文武百官,皇室宗亲,洋洋几百人参加。宋朝的宫廷宴会,分好几个级别,一级大宴在集英殿举行,二级宴会在紫宸殿举行,三级小宴在垂拱殿举行。皇子出知地方已是百年不遇,当然要排场大点。

    宴会之前,“有司预于殿庭设山楼排场,为群仙队仗、六番进贡、九龙五凤之状,司天鸡唱楼于其侧。”张灯结彩,铺设锦绣帷帐,豪华场面不难想见。大殿之上又是一派喜庆,不是欢送胜似欢送。

    宴会宣布开始之后,先是斟御酒。斟酒期间,有一系列的表演节目,口技、奏乐、舞蹈,花样挺多。按例这种宴会需斟酒九次,也是每饮一盏酒都要有一番音乐、舞蹈、杂技的表演。这些日子大家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都是一个个热泪盈眶,频频举杯向燕亲王敬酒,而赵柽今天仿佛异常高兴,来着不拒,酒到杯干,异常豪爽!

    突然乐声急变,奏起流星似的“急颭”,一队鬓发蓬松、相貌威狞的力士们走上金殿。在宴会上相扑力士表演已经成为必备节目,这些从殿前左右各军中选拔出来的相扑力士,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专为国家庆典等活动助兴。他们拉开骇人的架势,奋力争交。飘舞的旗帜、阵阵击鼓声和相扑手的吼叫声交织在一起,为了达到使人在杯觥交错之中出一身冷汗的效果,相扑力士要在表演拼尽全劲的喊叫声,可谓声震屋宇,正是应了‘疑是啸风吟雨处,怒龙彪虎角亏盈’这样的诗句。

    两场比罢,殿中叫好声震天,赵佶更是高兴,大把的银子赏了下去,这时忽然鼓声雷动,大家眼往殿中场子一瞅,喝的醉醺醺的燕亲王正亲手擂鼓,一通鼓声过后,他随着鼓声放声高歌: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赵柽歌罢,掷鼓槌于殿上,抢过侍酒小黄门手中的酒坛,一饮而尽,一掌击碎酒坛,手掌染血,扯下殿上的帷幔,以血为墨,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丢下目瞪口呆满殿文武,狂笑而出!

    ......

    次日,赵柽一早进宫拜别皇后,打马直奔金明湖校场,二千亲卫军已经在校场列队。卯时正,皇上亲临,宣圣旨,赐金甲、御马、宝刀,授虎符,斩牲祭旗,赵柽披甲上马,请皇上校阅。

    军号声响起,校场上人如鸿马如龙,刀出鞘冷森森,赵柽接过帅旗,迎风展开,率先纵马走过点将台,身后两千铁骑蹄声得得,四个方队如同刀切斧剁一般整齐,带着雷霆万钧之势,以排山倒海之阵容走过,肃杀之气仿佛压的场中的人喘不过气。人们惊叹之余,纷纷揣测燕亲王怎会在这么短时间内便拉起了一支铁军,可现在已经没人去给他们解释,留给他们的只是雄壮的歌声和漫漫尘烟...

    赵桓率众兄弟送赵柽到城外十里长亭才依依而别,巍峨的宫城慢慢在赵柽眼中消失,他真心的祈祷,有一天自己回来的时候,它依然雄伟壮丽!

 第八十六章 扎营

    第八十六章扎营

    端午节快乐!

    折腾了半天,时间已近正午,但是既然已经发兵,就不能留在京中,否则不定多少人吃不下,睡不香呢!赵柽引兵出了西门,会合了辎重队,一路西行,兵行三十里到达祥符县,这时已是申时,现在昼短夜长,天马上就黑了,要尽快扎营,否则只能摸黑干了。

    大军下寨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军队行军打仗讲究的是行则为阵,止则为营,法云:阵中容阵,谓队伍布列,有广狭之制。欲其回转离合,无相夺伦。营中有营,谓部分次序,有疏密之法。欲其左右救援,不相奸乱。卒有外寇侵轶,皆坚壁全备,莫得而动也。

    首先扎营的地方不得靠近田地和城市,必须离城十里之外,以免扰民;其次便是划分区域,这些事情自有那些官佐操心,不过赵柽还是头一次见识古人如何做的。先由主管按照人数选择地点,辨别方位后,然后立起五展旌旗,以朱雀旌立午地,白虎旌立酉地,玄武旌立子地,青龙旌立卯地,招摇旌立中央。然后令各营派出精兵警戒四周,划分好各自区域下营,这时任何人都不得跨过警戒线。

    赵柽的亲军成立后也曾进行野营训练,但是这么多人还是头一次,不免有些混乱,但是他们毕竟训练有素,又有王瑾、申松岳等一帮有军旅经验的老手指挥调度,很快便井然有序的忙乎起来,周围以大车相围,十步一车,中间以绳索相连,二十步外摆放拒马,划定了营区,分兵把守,布置成车阵,结成营盘。扎营完毕后,才安排人出营放马、汲水、砍柴,要入城买东西,也要营司判官同意才能派人去,个人不得擅自入城。

    经过一个时辰的忙碌,各营已经布置妥当,整个营盘占地二百多亩,其间矗立起上百座大小的牛皮帐篷,空地上升起了篝火,分配到各营的火军已经忙碌起来,开始埋锅造饭。

    虽然是在和平地域,周围没有敌人,更没有盗寇敢袭击军队大营,但赵柽依然要求全军按战时的要求去做,明哨暗哨,潜伏哨一个不少,巡哨更是撒出一里之外,每营还得保持一个都的兵力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战备状态,执法队分成数个小队在营中往返巡查,监督各营的执行情况,纠正违纪!

    利用晚饭前的一点空闲时间,赵仁在中军帐中召开了个小会,邀请王爷列席。赵仁询问了下各营的情况,分配的新兵的状况,士兵的情绪,然后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布置了明天的工作和行军路线,各营的行军位置,当晚的口令,叮嘱各营利用饭后睡前的这段时间,对新兵加强教育,再次宣讲军法,注意新兵的情绪和思想变化。

    瞅着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大将’有模有样的主持会议,颁布命令,谁能想到他不过曾是王爷手下的一个种菜跑腿的小厮。赵柽忘记了前世有人对成功者和天才的一番论述,他认为很有道理:

    其认为天才和巨匠是不能划等号的,这就像自己和老爹在艺术上的成就相比,自己不能说是个笨蛋,可在艺术上自己永远也无法超越老爹,因为老爹就是个艺术天才,就是像蔡京、米蒂那些大家也比不了。艺术上如此,在军事上同样如此,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定会涌现出一堆名将,这就如同买彩票,有的人会一夜暴富一样,战争中也常有一些将领一战成名。

    这其中除了成名者的个人因素外,往往取决于许多复杂、出人意料的偶然因素。这就意味着这些成名者并非注定是成功者,他们只是碰巧处在了一个需要成功者的点位罢了。在这个点位上,如果不是张三,那么势必也会让李四成名。就看巨奖在哪个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地点,恰当的落在谁的头上。

    这是大多数成功者的命运,也可以说是凡夫俗子的命运,但绝不是天才的命运。天才的命运是,不管看上去他离成功有多远,都不妨碍他以异于常人的角度、方式和速度去接近成功,因为造物主已把成功的钥匙偷偷的塞在了他的手里。

    赵仁如果不是碰到赵柽,也许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小厮,自给自足的佃户,发了财的小商贩...但绝不是一个中高级的武将。他的成功不是偶然,当他们同时见到王爷发明的新式火器,采用异于他人的训练方式的一刻,他便敏锐的感觉到了什么。当大家还在被严酷的训练折磨的死去活来的时候,他便凭着一个军事天才的必有本能,准确的预感到战争的将由此改变,顺带会改变的,还有自己的命运。于是他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倾注到了协助王爷打造这支部队中,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赵柽有意的栽培下,已经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战将,可他缺乏的依然是实战,一场让能名垂战史的战争!

    赵仁讲了一通,请王爷发言,赵柽只对大家这几天的辛苦表示了感谢,没有对赵仁的命令提出一条意见,表示任何不满。因为赵柽知道现在赵仁初掌大军,那些与他同时受训的老兵有可能不服,故意跟他捣乱,新加入的人对他又不了解,会跟着起哄;那些分配到他帐下的幕僚,看他年轻,出身又低,也会擎肘。要化解这些矛盾,只能先树立起赵仁的威信才能办到,而自己要做的就是不轻易发表意见,给赵仁自己发挥的空间,给予他充分的支持,放手让他大胆去做,而不是像老母鸡似的将他护在自己的羽翼下!

    ......

    散了会,赵柽出了军帐,没有回自己的帐篷,而是信步在营中闲逛。各队都是以伙为单位宿营,每伙一顶帐篷,伙长都是由老营的军士担任,他们带领着自己伙里的士兵整理加固帐篷,挖排水沟,挖土压帐篷脚,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见赵柽走过,他们都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肃立一边举手敬礼,而手足无措呆立一边的大都是刚入营的禁军士兵,他们还不懂得新军的规矩。赵柽每次遇到都是规矩的还礼,有时会钻进帐篷中看看物品的摆设是否整齐,帐篷脚是不是用土压实,拉绳是否牢固。

    吃的喝的一向是赵柽关心的重点,他来到龙骑一营的伙房,他们也实现了准‘现代化’,每组火军都有三辆专用马车,一辆用来装载做饭的家伙事儿,另两辆拉的是一个营一天的粮食和用水,炉灶都是铁制,搬下来就可以马上点火做饭,烧的也不是劈材,而是石炭。有了这些就少了每次做饭挖灶,砍柴的麻烦,节省了不少时间。

    现在已经在营中的一块空地上摆起了一溜五眼灶,上面架着十八饮的大锅,炉火熊熊,热气腾腾,一帮人在伙长的指挥下烧火的烧火,切菜的切菜,淘米的淘米,忙得不易乐乎!

    “老刘,今天吃点什么啊!”这组火军的伙长是老营辎重队的老兵,如今当上了伙长,手下也管着十多号人,赵柽跟他很熟,虽然叫他老刘,其实他才二十出头。

    “王爷!”老刘在围裙上蹭了蹭手敬礼道,“今天上午校阅,午饭大家都没吃好,晚饭安排的主食是白米饭,副食是一菜一汤,猪肉炖白菜,汤是剔下的骨头熬的大骨汤!”

    “嗯,这汤熬的不错,有点味道!”赵柽点点头,走到锅边,拿起勺子舀了勺汤,闻了闻道。

    “王爷,当然了,我们伙掌勺的过去是醉白楼的二厨,手艺错不了!”老刘得意地说道。

    “你小子手够快的,抢了个好帮手!”赵柽笑着拍拍老刘的肩膀道,“不过人家当二厨每月得有二十贯的工钱,你把人家挖来当兵,不地道!”

    “王爷,这可不是我挖来的,是他自愿的,宋强你跟王爷说是不是?”老刘急忙说道。

    “王爷,我确实是自愿当兵的,虽然酒楼给我二十贯的工钱,但是能跟着王爷我愿意,家里也高兴,那次京城府里挑厨子,让三狗那小子抢了先,家里人埋怨了好几天,这次我说什么也要来的!”宋强一脸严肃地说道。

    “呵呵,当兵光会做饭可不行,还得会骑马,会武艺!”赵柽笑道。

    “王爷,你别看我是厨子,可我也是社丁,英雄社头一次招人,我就被选上了,骑马射箭,行军列阵我都是拔头筹的,去年比武,我还得了只银碗呢!”宋强说道。

    “好,今天我就在这吃了,尝尝你这个当过二厨,还会舞枪弄棒的火军的手艺!”赵柽说道。

    “王爷,还是改日吧,这大锅菜我做不出滋味来,等哪日等我有空闲,再给您露一手!”宋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哎,你可错了,这大锅菜才显手艺呢,不信,今天我做一回你尝尝怎么样!”赵柽说着在一盆净水中洗了手,老刘好像习以为常似的,拿过条围裙给王爷围上,宋强让出了位置,给他大起了下手。

    “兄弟,这人真是王爷吗?”。一个正烧火的士兵问旁边择菜的一个帮厨的士兵。

    “那还错的了,我们这些人认错了爹妈,都不会认错王爷!”那士兵说道。

    “不会吧,我在上四军的时候,一个指挥使都难见,王爷会跑到咱们火军这做饭!”那个新兵说道。

    “这有什么新鲜,王爷在我们那,就给平常人一样,我听咱们指挥使说,王爷的厨艺是天下无双,皇上吃了他做的菜,御厨的饭都吃的不香了,可王爷没事的时候经常到亲手做饭给大家吃,我们都吃过!”那帮厨的老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