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叹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叹息-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专门给他打针的小瑞和当助手的毓恩。他去安东(今丹东市)‘御巡狩’(旅行)时,还带着这两个侄子,好每天打针。”“还有一个医生叫黄子正。他曾在长春市开了个大同医院,以后歇了业。不知是谁把他介绍给溥仪,主要是让他偷偷地给溥仪注射性激素针剂,如‘司保命’、‘安乐根’之类。”
    二战结束后,溥仪被苏军俘虏,到1959年特赦,虽说处于关押和改造阶段,但对于他们那个群体,食品和基本的医疗条件是有保障的,劳动也很轻松,因此,除了性方面的低调外,溥仪的身体一直很健康。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
    “我满怀希望地迈进了一九五八年……
    从前每次搬运煤炭和制作煤砖都用不着我们,我们从这年起才开始参加这项劳动。这时我的体质与往年大不相同了。在本组里我和老王、蒙古族老正与一个伪将官年岁较小,凡是重活大都由我们四个人做,我因此得到了锻炼,体质有了显着的增强,从前的毛病已全部消失。在制作煤砖的劳动中,我担任的是比较费力气的抬煤工作。这天因为所长和一些干部都来参加制作煤砖,大伙干得特别起劲。临完工,我和老宪又多抬了三满筐。
    交工具的时候,我听见王看守员对一个同伴说:‘我看溥仪干活是实在的。他不挑显眼的干。’
    我和老宪放下煤筐,到树权上拿衣服穿,所长笑着问我:‘溥仪,你的肩膀行不行?’
    我看看肩膀,回答说:‘不痛不肿,只略有点红。’
    ‘你现在的饭量怎样?’
    ‘干饭三大碗,大饺子可以吃三十多个。’
    ‘不失眠了?’
    ‘躺下就睡着,什么病也没有了。’
    在场的人不论是所方人员还是伙伴们,全冲我乐起来。显然,这是和从前完全不同的笑声。我觉得受讥笑的日子已成为过去了。”
    溥仪的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曾在《溥仪和我》一文中回忆,有一次他们在北京饭馆吃饭(1962年),“一位白胡子直飘到胸前、像个老学究式的长者,很尊敬地走过来和溥仪握手,溥仪边吃饭边和老人攀谈起来。……
    (老人询问:)‘看您(指溥仪)身体满好的,请问今年高寿?’
    (溥仪回答:)‘大爷您看呢?’溥仪反问了一句。
    ‘就像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似的,不过……’老人端详了一阵,又开始掰动拇指计算了:‘宣统年是……’
    ‘我今年五十六了!’溥仪笑着告诉他。
    ‘不像,不像。’老人连连摇头,又很感叹地说:‘你现在一点架子也没有啊!’”
    五十多岁的人在大街上可以被人认作四十几岁,可见溥仪显得年轻。
    不仅外貌年轻,身体的内在素质和体力也是不错的,李淑贤记忆到:“一九六三年一年内,溥仪虽然也常患感冒,发烧,不断就医服药,但很快就能好转,从身体外观看,一直是挺健康的,精神也好。一九六四年间,溥仪先后两次在外地参观访问,能吃能睡,爬山涉水都不再话下。当时我真羡慕他,如果有他那样的好身体,就不至于常常‘掉队’了。”
    “一九六四年里,我和溥仪随着全国政协参观团,两次到外地参观游览。一次到南方,一次到西北和中原。”“每天,我只能在宾馆附近转转,不敢走远,可溥仪一有机会就去爬山,我远看那陡峭的山峰真替他担心,可他安慰了我又去爬。”
    可见,一直到溥仪50多岁时,他的身体还是保养的不错的,能吃能喝,能睡能走,甚至看起来“像一个40多岁的人”。
    三、
    然而,此时,病魔已经潜伏在他的身体中,没过多久,危险开始显现。
    “使溥仪致命的肾癌的先兆,早在一九六二年五月中旬就已经出现了。
    溥仪发现溺血现象后,也曾到人民医院诊治,但未能作出诊断,只是注射维生素K止血。”
    “一九六五年六月,溥仪在协和医院作了左肾切除手术。”
    (李淑贤)“手术住院期间,溥仪每天都到医院看我,晚上也来。由于他当时也手术不久,切除了左肾,又有点儿累着了。而且右肾又发现了问题,出现了尿血现象。”
    最终溥仪因为肾病死于一九六七年。他经历的人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正值天朝上国社会翻天覆地的时代,又由于他的特殊地位,世情冷暖恐怕比旁人更加铭心刻骨。在获得新生以后,寻觅到知心的爱人,对生活满怀热爱和向往,即便处于**初期,溥仪也对“生”充满了强烈的企求。“十月十六日夜间十时,溥仪还以微弱而清晰的声音挣扎着向在场的李以和范汉杰说:‘我还不应该死呀,我还要给国家做事呀!’可无情的病魔还是吞噬了他。四小时以后,即一九六七年十月十七日凌晨二时三十分,溥仪咽了最后一口气。”
    这“无情的病魔”当然是肾病,然而,机体的其他各部都挺健康的的一个人,为何两肾都先后发生障碍,最终剥夺了他的生命呢?这可能是溥仪至死都要发出的疑问吧。
    四、
    有一种说法认为:溥仪有一个不良习惯,即早期过于频繁的**。据老太监和本人的回忆。他在9岁的时候在不良太监的引诱下就学会了**,并且很频繁。
    过度**或性生活会造成前列腺损害,引发前列腺疾病,也叫肾虚。前列腺肿胀会压迫尿道,导致长期尿淤积,上行肾脏感染引发肾炎,肾炎是溥仪的死亡原因。
    说溥仪早期**并引致成年后性无能(也可能有家族遗传等其他原因),由此不育是有充分依据的,在溥仪自己的回忆和他人的回忆中都有记载。但说由此引致前列腺损害,导致长期尿淤积,上行肾脏感染引发肾炎,则依据不充分。在《溥仪离开紫禁城以后——爱新觉罗家族成员的回忆》这本书中,他的家族成员……包括贴身随从、兄弟、侄子、前后几任妻子等,回忆的溥仪从“离开紫禁城”(1924年,溥仪18岁)到去世(1967年)之间的生活,就从未提到这种情形。可以想象,如果溥仪真是因为儿童时的不良行为造成前列腺损害,引发前列腺疾病并导致长期尿淤积而感染肾脏的话,这些回忆中一定会提及的。
    以现代生活看,**的人大量存在,但由此说因为这个原因而导致肾出血、肾坏死的,似乎还缺乏充分依据。绝大多数尿毒症患者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
    那么,还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肾脏受到伤害呢?
    1967年10月17日北京的某个胡同里传来了一声长长的叹息“大清国气数已尽,这个社会挺好的”……
    ……全书(完)
    作者感言:这本书全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吧,也没想到能够写到这种程度,搜集素材搜集了一年多吧!有的时候都是晚上不睡觉,彻夜在码子,一年多了感谢各位的支持,让我走到了这一天!
    ☆、史书记载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名称: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地点: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时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参战方:中国,日本
    结果: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参战方兵力:清军630,000人,日军240,616人伤亡情况:清军31,500人阵亡,日军13,306人死伤(1,132人阵亡)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为此,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
    第二步是吞并朝鲜。
    第三步是进军满蒙。
    第四步是灭亡中国。
    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
    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力。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
    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
    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
    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冲突
    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的。
    早在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笔信》中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蓄意向海外扩张。
    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
    第一款就说:“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
    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
    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但日本并没有遵守这一条约,而是开始积极向中国扩张。
    1872年,日本开始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准备以琉球为跳板进攻台湾。
    1874年,发生了琉球漂民被台湾高山族杀死的事件,日本利用清朝官员的糊涂。
    甲午战前中日冲突和日本大陆政策涂,以琉球是日本属邦为借口大举进攻台湾岛,这是近代史上日本第一次对中国的武装侵略。
    但当时日本和中国实力悬殊,加上水土不服,日军失利。
    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日本向清朝勒索白银50万两,并迫使清廷承认日军侵台是“保民义举”(即间接承认琉球人是日本属民),才从台湾撤军。
    后来,由于清廷的软弱无能,日本于1879年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国,改设为冲绳县。
    随后,日本又开始侵略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特权。该条约第一条即宣称“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公然把朝鲜的宗主国清朝排斥在外,充分暴露了日本独占朝鲜的野心。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中日两国同时出兵朝鲜,清军虽然在这次事件中压制住日军,但日本还是如愿在《济物浦条约》中取得了在朝鲜的派兵权和驻军权。
    1884年,日本帮助朝鲜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企图驱逐中国在朝鲜的势力。
    袁世凯率清军击败了日军,镇压了这次政变。
    但日本人还是利用了清廷的昏庸同清朝订立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出兵朝鲜须互相通知。
    《济物浦条约》使日本取得了以保护公使馆为由出兵朝鲜的权利,《天津会议专条》则使日本取得了与中国在朝鲜共同行动的权利,这两个条约就为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伏笔。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甲申政变之后的十年时间,情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
    这段时间,日本一直关注着中国,日本军界要人山县有朋指出“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
    故自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
    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日本还出动乐善堂、玄洋社等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而在此期间的中国,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初见成效,开始得意轻敌。
    又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认为西方人“并不利我土地人民”,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
    当时北洋水师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
    到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的大沽口、威海卫和旅顺三大基地建成。
    但清朝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陆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0余万人,但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
    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
    这是因为此时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为了准备她在1894年的六十寿诞,将这些费用来修建颐和园,供自己“颐养天年”了。
    中日两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中国失败的命运。
    甲午开战时,清朝陆军总兵力达96万人,而日军总兵力为24万人,清军与日军的兵力之比达到4:1;然而,清军一线战场实际参战部队主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