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雪枫率部冒着酷暑西进,迅速收复萧(县)永(城)夏(邑)等县。为进一步扩大战果,彭雪枫亲 偾跋撸富拥?师主力于9月11日围歼河南夏邑城南八里庄的集顽军、伪军、土匪三位一体的李光明支队,在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7岁。  江苏省洪泽县和安徽省宿县为纪念先烈而修建有彭雪枫陵墓和纪念碑。  (彭玉龙)


第八部分齐亚诺(1)

  加莱阿佐•;齐亚诺(Cialeazzo Ciano,1903—194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意大利政坛的风云人物,卡布里伯爵的继承者,受封为柯泰拉佐伯爵,曾任意大利新闻与宣传大臣,法 西斯最高委员会委员和外交大臣等要职。  齐亚诺于1903年3月19日生于意大利里窝那的显贵之家。他的父亲科斯坦佐•;齐亚诺即卡布里伯爵,是墨索里尼的至交,法西斯元老,与墨索里尼共同策划“向罗马进军”的主要成员,后来还被任命为墨索里尼的继承人,担任过多年的交通大臣和法西斯众议院议长。老齐亚诺的这种资历和背景使自己的儿子在三方面受益非浅:一是倚仗权势聚敛起来的巨大财富为儿子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是与墨索里尼的特殊关系为儿子今后的发迹提供了攀援的梯子,三是长期的从政生涯对儿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齐亚诺逐渐养成强烈的政治野心。  齐亚诺1925年从罗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即从事新闻工作,同年进入意大利外交部门工作。1930年以前,他先后被派往驻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北平和梵蒂冈等地的使领馆供职。在华期间,齐亚诺有幸结识了墨索里尼的爱女爱达。齐亚诺健壮的体格、非凡的谈吐和机敏的幽默感令爱达倾慕,爱达特殊的身份则使齐亚诺大喜过望。他们很快坠入情网,并于1930年结为夫妻。这段姻缘使齐亚诺从此官运亨通,青云直上。齐亚诺先被任命为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稍后升任驻中国公使馆公使。1934年,齐亚诺出任意大利出版局局长。后来改任墨索里尼的新闻办公室主任。1935年,齐亚诺被提拔为新闻与宣传大臣。1936年,出任法西斯意大利的外交大臣,成为墨索里尼的心腹,不仅负责外交工作,而且还参与党务、内政等方面的重大决策。  齐亚诺天资聪颖,又受过高等教育,因此看问题比较敏感,有一定的远见和主见。而同时,他又有强烈的政治野心,要依附于主子墨索里尼。所以,齐亚诺不断地进行政治投机,企图把自己的见解与 髯拥囊馔记擅畹亟岷掀鹄矗绷秸叻⑸逋皇保佑谧约旱?政治野心,但又时刻不能忘怀自己的“真知灼见”。这决定了他政治生涯的特点就是不间断地投机,并为悲剧性的人生结局埋下隐患。  1935年6月,齐亚诺出任意大利新闻与宣传事务次官不久,即升任新闻与宣传大臣。1936年6月,齐亚诺改任外交大臣。上任之后,完成的第一桩大事是和德国结盟。1936年10月21日,齐亚诺和德国外交部长纽赖特签订一份秘密议定书,宗旨是规定德国和意大利在外交方面的共同政策。柏林—罗马“轴心”由此形成。但在内心深处,齐亚诺反对与德国结成军事同盟,认为没有理由与纳粹德国的命运生死与共。为此他曾策划拖延同德国缔结军事同盟的要求达一年之久。但是墨索里尼固执己见,齐亚诺最后还是于1939年5月22日与里宾特洛甫签订德意《钢铁盟约》。  从希特勒吞并奥地利起,齐亚诺就认识到希特勒的扩张给意大利带来的危险以及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因此,他曾先后与里宾特洛甫和希特勒谈判关于避免战争的问题,但都无济于事。从那时起,齐亚诺就坚信德国人“正在拖着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去冒险”,因而极力劝阻墨索里尼过早参战,同时积极配合墨索里尼对附近弱小国家的侵略,以壮大意大利的力量。  在齐亚诺劝阻下,墨索里尼暂时放弃了与希特勒共同冒险的计划,集中力量来对付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和希腊。齐亚诺极尽孝子之心,替墨索里尼效劳。1939年4月,齐亚诺奉墨索里尼的旨意下令对阿尔巴尼亚发动军事占领。武装占领完成以后,齐亚诺又恩威并用,迫使阿尔巴尼亚选举团的成员同意把阿尔巴尼亚的王冠授予意大利国王,从而完成了意大利对阿尔巴尼亚的吞并。之后,齐亚诺又开始策划利用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地方力量和阿尔巴尼亚人内外策应,企图迫使南斯拉夫就范。同时,齐亚诺伙同墨索里尼开始考虑侵略希腊。而在国内的政治舞台上,齐亚诺进一步确立了中心的地位。1939年下半年,墨索里尼计划对法西斯党和政府的各个部门做一定的调整。齐亚诺向墨索里尼积极进言,施加影响,使墨索里尼接受他的意图而更换大批党政要员。谋求飞黄腾达的官僚朝齐亚诺蜂拥而至,通过各种渠道向齐亚诺寻求各自向往的职位。齐亚诺权盖朝野,进入其政治生涯的鼎盛时期。意大利新内阁因而有“齐亚诺内阁”之称。


第八部分齐亚诺(2)

齐亚诺和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合影    

  1939年9月,希特勒对波兰发动进攻,并很快占领波兰全境。随后,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时,围绕意大利何时参战问题,意大利上层集团内部有着尖锐的矛盾。墨索里尼为在战后的分赃中多捞好处而急于参战,上层集团多次支持他的意见,但齐亚诺认为意大利还未作好战争的充分准备,资源缺乏、军备不足、指挥混乱,不宜急于加入德国一方参战,否则有使国家、法西斯主义和领袖本人毁灭的危险。齐亚诺最终说服了墨索里尼。以后墨索里尼几度反复,都被齐亚诺挡住。虽然齐亚诺从根本上说是服从墨索里尼的利益的,但在巩固法西斯政权和扩大侵略的具体方法上,他与墨索里尼开始出现分歧,致使两者的个人感情开始出现裂痕,由此波及齐亚诺的政治地位。   1940年上半年,希特勒的战争冒险取得巨大成功。面对希特勒的胜利,墨索里尼再也忍耐不住了,终于在6月11日下定决心,排除一切干扰向法国宣战。此时,齐亚诺明白一切背离参战的言行已成多余,遂一反常态而主张参战,并以实际行动来表示自己的战斗决心和对墨索里尼的忠心。他担任驻比萨的轰炸机中队的指挥官,得意地成为“士兵大臣”,受到墨索里尼的高度称赞。6月下旬,齐亚诺指挥所部向法国出击,给法军以沉重打击。10月,当意大利的侵略魔爪伸向希腊时,齐亚诺又一马当先对希腊的中心城市进行猛烈的狂轰滥炸,使大批无辜的和平居民惨遭杀害。  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发展,三方面的因素促使齐亚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一是作为外交大臣,在辅以军事的频繁外交活动中,齐亚诺深刻领教了德国盟友的傲慢自大和希特勒、里宾特洛甫等人的奸诈,在热情“真诚”的款待下饱受的欺骗和屈辱。二是随着意大利的参战,其军事、政治、经济的混乱及上层集团的分歧日益加深。国王、贵族、大资产阶级及法西斯集团的上层分子也都开始反对墨索里尼的亲德政策,主张脱离德国,与英国、法国媾和。三是战争形势越来越对法西斯侵略集团不利。苏德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苏军开始战略反攻。北非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在阿拉曼战役后转到盟军手中。在这种形势下,齐亚诺反德情绪增长,对墨索里尼的离心倾向也日渐明显。  墨索里尼感觉到齐亚诺的变化,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手法,于1943年2月解除齐亚诺的外交大臣职务,改任驻罗马教廷大使。1943年7月初,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军迅速溃败。同时,盟军开始空袭罗马、那不勒斯等地,而对败局已定的形势,齐亚诺决心与墨索里尼决裂。他认为只有推翻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独裁统治,退出战争,才能挽救意大利。这时,意大利法西斯党内的一些元 弦捕阅骼锬崛找娌宦F胙桥涤谑腔锿ü踉谀诘姆茨骼锬?分子,策划推翻墨索里尼统治的政变,他们要求召开法西斯最高委员会会议,以实现政变目的。1943年7月24日,委员会召开会议。委员们对墨索里尼进行猛烈抨击后通过决议,要求恢复君主立宪制(墨索里尼于1938年下令取消议会),要求把军队指挥权全部交还国王。齐亚诺对此投赞成票。7月25日,国王命令逮捕墨索里尼,并免除其全部职务。  希特勒得知意大利发生政变的消息后气急败坏,立即决定采取报复措施。希特勒首先想到的就是把推翻墨索里尼统治的主谋者齐亚诺抓起来,然后设法营救墨索里尼,在意大利重新恢复法西斯统治。当时意大利国王决定拒绝法西斯政权的显赫人物进入新内阁,并调查包括齐亚诺在内的前政府人员贪污案。德国人遂提出帮助齐亚诺经德国逃到西班牙,以摆脱困境。齐亚诺轻信了德国人。德国人一旦将齐亚诺骗到德国,便将他投入监狱。1943年9月墨索里尼被德国人营救出来后,建立了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政府。10月,齐亚诺被押回意大利,关进维罗纳监狱。1944年1月,墨索里尼在希特勒的坚决要求下,以叛国罪判处齐亚诺死刑。  齐亚诺任外交大臣期间,作为墨索里尼的心腹,不仅负责外交工作,也参与党务、内政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对这个时期的意大利内政外交及与德国的合作非常熟悉。他把自己掌握的很多有价值的情况记入日记。其中最珍贵、最精彩的部分有战争狂人希特勒的狰狞面目,墨索里尼在希特勒胜利面前的嫉妒与尴尬,德意“轴心”之间的互相倾轧与狼狈为奸,意大利法西斯党的内部矛盾及意大利实力空虚的事实情况等。齐亚诺写这些日记,本来并未打算原封不动地出版,而是为晚年写自传积累材料,因而对许多事件不加掩饰,事后也未加修改。因此,日记的真实性总的说来是可靠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德国情报部门曾千方百计想得到它,乃至不惜重金收买以免落入英美敌国之手。齐亚诺身陷囹圄之后,他的妻子化装成怀孕的农妇,用细绳把日记吊在裙子里逃出德国占领区,偷越国境到了瑞士。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记得以出版,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材料。  (刘新)


第八部分丘吉尔(1)

  温斯顿•;伦纳德•;斯潘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ser Churchill,1874—1965),英国著名的国务活动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出任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  丘吉尔不仅在政治活动和国务活动上是“性急的年轻人”,就连出生也是急成忙就的。1874年11月30日,丘吉尔比其父母预料的提早两个月降生在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附近华丽的希伦海姆宫中。祖父约翰•;丘吉尔是马尔巴罗家族第七代公爵,曾是英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是其第三个儿子,母亲珍妮特•;杰罗姆是美国一位百万富翁的女儿。丘吉尔的童年正处在大英帝国由鼎盛转向衰落的时期,民族利益的种子很早就播植在他的心中。从小受到典型的贵族式教育,8岁上学,14岁进入哈罗公学。但他生性好动而固执,学习“疏懒”,不肯学数学和拉丁文,却嗜好历史、古典文学和军事,是班上出名的劣等生。经过三次投考,终于在1893年考进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895年毕业后经其母亲多方周旋,得以进入他理想的第4骠骑兵团任骑兵少尉,从此开始了他自幼向往的戎马生涯。此后他以军官和战地记者的身份参加过西班牙镇压古巴人民起义的战争、英军镇压印度西北边境人民和苏丹的战争以及南非的英布战争。作为随军记者,他改变了幼时疏懒的习性,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以后走上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丘吉尔把在印度作战的经历写成《马拉康野战部队纪事》,于1928年在伦敦出版。  1899年丘吉尔以保守党候选人的身份首次参加竞选失败,1900年再次竞选获胜,被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完成了他生活中的重大转折,开始了为之奋斗终生的政治生涯。但丘吉尔一直反对保守党的保护关税政策,1900年终于退出保守党,加入自由党。1906年自由党大选获胜,丘吉尔首次入阁担任殖民事务次官。以后又任商务大臣、内政大臣。1908年,丘吉尔与克莱门娜•;霍齐娅结婚。  1911年,丘吉尔担任海军大臣。此时欧洲风云紧急,德国力量的膨胀严重威胁了英帝国的霸权地位。丘吉尔改组海军部,建立海军参谋部,改良海军的装备,使海军拨款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积极促动政府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又自作主张,派海军舰队攻打土耳其,以求从背后袭击奥匈和德国,结果英军惨败。1915年丘吉尔被迫辞职。两年后的1917年7月他又出任劳合•;乔治政府的军需大臣。他改组臃肿的机构体制,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且促成了大规模的坦克生产,使军需供应屡屡获得前线的好评。  战争结束后,面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政权,丘吉尔忧愤交加,竭力反对布尔什维主义。1919年1月改任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后,他主张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敦促制定干涉苏俄的计划。这一态度招致以劳合•;乔治为首的自由党的反对,却重新获得了保守党的同情。1922年自由党大选失败,丘吉尔也失去了大臣的职位。1923年他退出自由党,次年重新加入离开了20年的保守党。1924年11月,保守党领袖鲍德温组阁,年届半百的丘吉尔当上了内阁中地位仅次于首相的财政大臣。但他对财政事务所知甚少,上台后下令恢复金本位制,此举很快被证明是错误的。1929年保守党因无力解决失业和工人运动等严重问题而被迫让位给工党,丘吉尔则再度下野。  此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丘吉尔十年赋闲,一身轻松,沉醉于写作和出国旅行的消遣之中。他继《世界危机》四卷本之后,又写了《早年生涯》、《思想和冒险经历》、《马尔巴罗的生平及其时代》、《伟大的同时代人》等著作,获得了传记作家的尊称。  丘吉尔一生中最悠闲的这十年正是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危机迭起的十年。德国法西斯夺取了政权,成为欧洲新的战争策源地。1936年至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组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战争的波涛,严重地威胁着英帝国的地位。面对法西斯这一人类的最大恶魔,丘吉尔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主张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对法西斯侵略者实行坚决遏制和抗击的强硬政策。他认识到德国法西斯的真正目标是控制整个欧洲,夺取世界霸权,是英国最危险的敌人。因而他主张运用传统的均势外交战略,一面迅速地、大规模地重新武装英国,另一面联合欧洲一切力量来约束、抑制、挫败德国的霸权。他甚至放弃了对苏联的一贯敌视态度,主张化宿敌为盟友,向苏联政府呼吁:“为什么我们不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呢?为什么我们不以共同的势力来粉碎它呢?”时代的号召,政治家的胆略,加上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终于使年近花甲的丘吉尔步出了“政治上的荒漠状态”,开始了他在英国政治舞台上以至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最重要最辉煌的一幕。


第八部分丘吉尔(2)

丘吉尔与英国参谋长委员会成员合影    

  30年代中期以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