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志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志远-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志远说:“这是自然,乡亲们都憋着一口气,就想着赶快让机器运转起来。”

杨建中说:“好,赶明儿我就安排工程技术人员押送设备到你们杨家坳来,你安排几个文化程度高、做事机灵的年轻人,跟着学习。”

杨志远说:“我这里早就安排好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你了。”

杨建中说:“好,你明天就安排人手接货。”

第二天中午刚过,农科所的第一台车就到了,这台设备比较大,有十来吨重。杨家坳没有大型起重设备,好在杨志远早在厂房边砌了装卸平台,杨志远亲自带着杨广唯、杨呼庆和杨家坳的年轻人开始往新建的厂房里移设备,他们用的是杨家坳的土办法,在设备下放滚木,用葫芦拉,用撬棍撬,没费什么事,等第二台车到,第一台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农科所的工程人员直夸,说:“还真是不服不行,还是土办法管用,就是用起重设备也没这么快。”

杨志远干得正欢,杨雨菲急急地赶来,说:“小叔叔,有电话找你有事。”

杨志远问:“谁啊?我现在正忙着呢。”

杨雨菲说:“他没说,他说过十分钟再打过来。”

杨广唯说:“小叔,你先去,这里有我们,没事。”

杨志远不放心,说:“你们可要听技术人员的话,小心行事啊。”

杨广唯说:“叔,你放心,我们知道该怎么做。”

杨志远到小溪里洗了手,心说,这电话没装多久,知道的人不多啊,这人是谁啊,这么火急火燎的。和杨雨菲到了临时办公室,没一会,电话又响了。杨志远一接,竟然是谢富贵。

杨志远奇怪,说:“你怎么知道这个电话号码的,我好象忘记告诉你啊。”

谢富贵笑,说:“我看你是故意不告诉我的吧,怕我追债。”又说,“行了,我可不是找你讨债的,我今天是送钱给你。”

杨志远更是奇怪,问:“你这送的是什么钱?”

谢富贵说:“你忘了,九月初,我跟你到县一中办事,住在新营宾馆,那房间里不是有你们杨家坳的特级毛尖么,包装袋上不是有电话么,你这电话号码我就是从那得来的。那毛尖我尝了尝,口感还不错。本来第二天想问你这毛尖的事来着,可当时事急就把这茬给忘了。今天我们店里的经理告诉我,店里的茶叶快没了,这不就想到了你。你那特级毛尖多少钱一斤?”

看来新营宾馆这个平台还真有效果。杨志远还没考虑价格的事,都是熟人,也不隐瞒,说:“我现在就是在投放些样茶打打广告,为明年的春茶做准备,这价格的事还没定。这么吧,正好你给我参考参考,我这茶卖多少钱一斤,让你们有利润,又要体现杨家坳特级毛尖的身价。”

谢富贵笑,说:“哪有你这么做生意的,就不怕我坑你。”

杨志远笑:“我怕个毬,低了我不卖就是。”

谢富贵说:“你知道‘西湖龙井’现在大约是五千元一斤,你那杨家坳毛尖口感差不到哪去,可人家的知名度高、品牌效应大,要我看两千元的出厂价,三千元零售价应该可以打开市场。”

杨志远知道谢富贵说了老实话,和自己的预计差不多,杨志远说:“行,就按两千元,你要多少?”

谢富贵说:“先来二十斤。再来些大众化的,一百到二百一斤的来个五十斤,赶快发过来。”

杨志远说:“没问题。中秋节后我让雨菲带给你,不过你得到长途汽车站去接货。”

谢富贵说:“就这么定了,你可要快点。”

杨志远放下电话,杨雨菲在一旁已经听明白了八、九成意思。她不无担心地说:“小叔叔,毛尖村里有,这没什么问题,就是包装盒怎么办,两千元一斤的毛尖,怎么着也要像个样子吧。”

杨志远这方面其实早有考虑,他问:“我设计的外包装纸袋,省彩印厂到货了没有?”

杨雨菲说:“首批五千包装袋中秋节前我就已经带回来了。”

杨志远从桌子的抽屉里,拿出一张图纸:“你让你爷爷找村子里手艺最好的几个木工,先照样子做一个样品,你多找些人看看,大家提提意见,行了,就批量生产。”

杨雨菲一看图纸,说:“小叔叔,你这是怎么想出来的,用楠木做外盒,还分别雕一龙一凤两种图案,一个外包装袋装两盒刚刚好,方便人家送礼,真是绝了。”

杨志远笑:“记得我们中学课本上那个《买椟还珠》的故事吗?我要的就是那个效果。至于那便宜的,就用竹筒,贴上我们的商标,一样好看。对了,你让你爷爷多准备几斤茶叶,野味。给今天那些来的司机、技术人员每人一份,后天就要过中秋了,人家还来我们杨家坳,不容易。”

杨雨菲尽管只是中秋节回来帮忙,但已经很有模样了,她拿出笔记本,一条条记录,然后同杨志远核实了一遍,这才出去落实。杨志远心说,这小丫头不错,是个好帮手。

没多久,谢富贵又打电话来,说:“志远,再给我来五十斤特级毛尖。”

杨志远觉得这也太快了些,说:“你上次要的毛尖就消费完了?你谢老兄的生意也做得太好了些吧。”

谢富贵叫,说:“什么啊,有顾客尝了那毛尖觉得不错,再一看那楠木盒子,不说二话,一次两斤,直接提回去送礼了。我自家店里就消费了个四、五斤。我都没弄明白,你杨志远这卖的是茶叶还是楠木盒子。”

杨志远笑,说:“给你讲过故事,古时候出了一个很著名的乡巴佬,有一天,他捡到一颗珍珠,乡下人穷,于是就想把这珍珠卖出去,换些银两贴补家用。于是他做了一个盒子,装了珍珠到集镇上去叫卖,这时候他碰见了那个同样著名的大款,那款爷买下了乡巴佬的珍珠,只要了盒子,却把珍珠还给了乡巴佬。”

谢富贵说:“这不就是《买椟还珠》吗,这个故事我这个乡巴佬也知道。”

杨志远说:“那你知不知道这个著名的乡巴佬自从成为了营销学的开山鼻祖,开启几千年以后才有的《市场营销》,我这个乡巴佬现在就是在学他,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谢富贵笑,说:“你少跟我臭美。我问你‘陈记鱼店’的那个乡巴佬是不是也找你要了毛尖,这个陈胖子怎么老是和我对着干啊。”

杨志远得意地笑,说:“这就又引出了一个著名的渔翁的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要不要我说给你听听?”

谢富贵笑:“这么说你现在既是乡巴佬,又是渔翁了。”

杨志远说:“那是自然。”

谢富贵说:“你少得意,我问你,陈胖子店里的那些野菊是不是你提供的?”

杨志远说:“是啊,怎么了?有什么问题?”

谢富贵问:“问题大了去了,我问你,你给陈胖子是什么价格?”

杨志远实话实说:“按朵算,每朵三元。”

谢富贵叫:“我靠,你知道陈胖子卖的是什么价啊,每壶十八元。”

杨志远说:“这好啊,这说明杨家坳的野菊有市场,他赚他的,我不眼红。大家都有的赚,这市场才做得大。”

谢富贵说:“还别说,你这野菊还真适合女性心理,当着客人的面,在壶里放一朵黄色的菊花,开水一冲,轻盈地舒展,色泽艳丽,还不掉一丝花瓣,还没喝,那些女士就已经赞叹不已,而且茶水有一种自然淡黄、口感甘甜,视觉感好,味道又纯正,在陈胖子的店里都卖疯了。”

杨志远笑,说:“我怎么觉得这话从你这个乡巴佬的嘴里应该是说不出来的啊。”

谢富贵也笑,说:“这不是我说的,是从客人的口里传出来。我暗地里找陈胖子打听,这乡巴佬瞒得死死的,我一想,把野菊当作茶卖的点子,本省也只有你杨志远才想得出来,这不,一来找你要些毛尖,二来找你问问野菊的事。那陈胖子找你订了多少?”

杨志远说:“这可是商业机密。”

谢富贵骂:“你少跟我扯蛋。”

杨志远说:“第一次两千朵,第二次五千朵,这一回一万朵。”

谢富贵笑骂:“妈的,陈胖子这乡巴佬这次比我先行了一步,闷声发了笔不大不小的横财。这次你也给我一万朵。”

杨志远说:“没问题,我今年的野菊大丰收,要多少有多少。”

谢富贵说:“你今后有什么适合在我们酒楼销售的农产品一定要告诉我。”

杨志远说:“行,我记下了。”

杨志远放下电话,把发货单填给了杨广唯,说:“通知杨自有,立马发货。”

然后杨志远坐在窗边回味了一番刚才与谢富贵的对话,总觉得自己遗漏了些什么东西。他逐字逐句的慢慢琢磨,慢慢地就琢磨出一些味道,知道自己在担心什么:一是毛尖的楠木包装外观很受大家的喜欢,带动了毛尖的销售,这显然是好事,但也有坏处,过不久肯定会有同行仿冒,这不得不防。二是今年野菊的销售已经抢得了先机,明年肯定也会有人来抢这个市场,怎么防?

杨志远左思右想,明白了,这两个事情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已经取得了先机,这就是自己目前最大的优势,自己必须在这个时间段里做些什么,用来巩固市场。他仔细琢磨,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杨广唯等人帮杨自有把货装上拖拉机,杨呼庆跟着杨自有去镇上的邮局帮忙,杨广唯回到办公室。杨志远一招手,说:“广唯,你得马上给我办两件事:一是赶快到工商局去问一下,看哪里可以申请外观专利;二是你跟雨菲联系一下,看看市面上有哪种透明的茶壶深受她们女生的喜欢,想办法找个工艺品厂订做一批,把公司的名字、地址、电话全印上,今后凡是订购野菊的客户每一千朵送一个茶壶。”

杨广唯点头,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这就去安排。”

第10章渔翁得利(2)

此时,晚稻的收割已经完成,蟹苗已经放养杨家湖,杨志远随即又安排乡亲们做了两件事:往年,一旦晚稻完成,稻田就荒废了下来,一般都不种什么农作物了,今年杨志远把整个杨家坳的稻田分成两个区,一个区间种油菜,一个区间种紫云英,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第二件事情就是在原来万亩茶园的基础上,再增加几万亩,凡是海拔在500多米以上的高山,都要栽种茶树。因为茶苗移栽时期应选择在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地下部根系生长较为旺盛时进行,一般是晚秋和冬春季节,秋季霜降前后移栽的为好。所以今秋能栽多少是多少,余下的再慢慢发展。

都知道杨志远把今年的好茶卖了个天价,乡亲们的干劲十足,就像前段时间修路那样,杨志远一声令下,杨家坳的千军万马就开上了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这期间县长向晚成来到了杨家坳。杨家坳自开埠起,从来没有县令到杨家坳来过,向县长来,可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向晚成自然不是一个人来,什么一轻局、二轻局、农业局,县里凡是和农业有些关联的头头脑脑都跟向晚成进了山,桑塔纳、吉普、金杯在村前的大樟树下停了一大溜。

村里的年轻人都随杨志远在山上移栽茶树,村子里由杨石、白欣旺等一干老人留守。一看这阵势,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好在人群里还有两张熟面孔,书记胡学理和乡长周子翼。杨石明白了,这怕是有上面的领导来视察工作,赶忙安排人员热情接待。

向晚成上来就问:“老人家,杨志远呢?”

杨石一指对面山上,说:“他正带人在山上植树,我这就派人去把他找来。”

向晚成一听,来了兴致,忙制止,说:“不用那么麻烦,我们自己上山去找他。”

山村的路,看着不远,可真要走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向晚成在乡里工作过,当过乡长,以前没少爬过山,这会虽然爬起山来有些气喘,但还是相对从容,只是苦了几位局长,平时坐惯了办公室,喝点小酒,打点麻将,一直缺少运动。什么时候受过这份累,一个个气喘吁吁,别提有多狼狈。可又不得不咬牙跟着,有县长在前面看着,谁也不想给县长留个不好的印象,真要让县长看不上眼,那仕途只怕就此打住,搞不好还会发配到周洛这样的穷乡,从此就在乡镇打圈圈,那可就是永无宁日了。

向晚成爬到半山腰,见周子翼不紧不慢地跟在自己的身后,当即表扬,说:“周乡长,看来平时没少下村,农村工作就是要到乡村地头和乡亲们打成一片。”

向晚成这样表扬,周子翼虽然表面平静,内心都是波涛汹涌,无比激动。

新营是农业县又是山区,管辖的地方比一般的县要大,新营地广人稀,全县有三十多个镇,数十个局,全县的正科级干部林林总总有数百名之多。到县里开会,虽然都是科级干部,却也是人分九等,这从会场的座次就能一窥究竟。每次开会坐在前几排的,哪个不是县委、政府部门的头头脑脑,这些人在书记、县长的眼皮子底下工作,自然有机会和书记、县长接触,搞得好会来事的,说不定还能跟上级发展很好的私交关系,仕途自然一帆风顺。而乡镇干部,除了靠近城关几个乡镇的镇长、书记可以直起腰走路,那些个坐于墙头角落的,一看就是不得志的乡镇干部。

周洛乡尤其偏僻,经济在全县排名靠后,更是入不了书记、县长的法眼,周子翼即便是想跟书记、县长套近乎,可也得有门路。别说是书记、县长的家门,就是办公室的门也不是谁想进就可以进的。周子翼是周洛人,干事、副乡长、乡长一路走来,书记、县长到周洛的次数屈指可数。而近几个月,向晚成接连到周洛两次,上次和县长见面,县长对他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今天竟然知道他的姓名,还加表扬,周子翼岂能不激动。

县长表扬,周子翼自然不可无动于衷,得有所表示,周子翼忙说:“我们这些乡镇人员,本来就是农民出身,不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岂不让人骂我忘祖。”

向晚成点头,说:“能记住自己是农民,这一点很好。可是我们干农村工作,仅仅知道自己是农民还不够,还要知道怎样带领乡亲们致富才行。”

周子翼汗颜,一时不知道向晚成这是表扬还是批评,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好在向晚成替他答了,向晚成想了想说:“这也不能全怪你,对于你们这种本地干部,县委、县政府有义务帮助你们提高眼界,开阔视野。”

周子翼一听,连连称是,说还是县长考虑的周全。周子翼平时哪里有机会和县长如此近距离的说话,现在自是巴不得这路是越长越好。眼看到山头了,周子翼直后悔,早知道能和县长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自己就该做些准备,早该到杨家坳来走一走,向杨志远请教一下农村工作的思路,这样就可以给向县长留下深刻印象,给自己加分。

别小看了这上山的半个多小时,能和上级交谈如此之久,对于周子翼这种级别的乡镇干部来说,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尤其是向晚成兴致很高,心情不错,才会与周子翼如此心平气和的交谈,照平时,向晚成哪会有这份雅致和自己的下属谈心,三言两语,直入主题。

向晚成一行爬上山包,杨志远就看见了,赶忙迎了下来,说:“县长怎么今天如此雅兴到杨家坳来,这是视察还是督导?”

向晚成喘了口气,笑:“二者兼而有之。”

前几天,财政局长伏涌军到向晚成处汇报工作,向晚成和他的关系,自然不同于其他下属,工作谈完了。正好向晚成手头上没什么要紧的事,两人就坐下来闲聊,说到了杨志远。伏涌军前几天到税务局去了一趟,正好了解了杨志远公司的一些情况,知道这几个月杨家湖农业科技发展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