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志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志远-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志远紧走了几步,如杨家每一个归家的游子一样,走到了母亲的身前,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张青用衣角擦了擦眼角的泪,说:“起来吧,回来了就好。”伸手把杨志远扶起。

杨雨菲乖巧,说:“张奶奶,小叔叔回来了,你应该高兴才对,怎么还掉眼泪?”

张青拍了拍杨雨菲的手,笑着说:“奶奶这不是高兴吗?走,屋里吃饭去,菜都上桌了。”

知道杨志远回来了,杨石的家里早就坐满了人,杨家的家族长辈一个不落地全到了。杨石看了看,说:“正好,大家都在,没吃饭的一起吃饭,吃了饭的就到各家各户去通知,晚上到宗祠开会,年满十六岁的都要参加。”

第3章将军令下(2)

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规矩,杨家坳更是如此。谁可以上桌吃饭,大家心里都一目了然,不一会,杨石家刚才满屋子的人已经自行散去,只剩下几位家族长老,照老杨家人的规矩,女人是不可以上桌的,现如今改革开放,有些陈年陋习也就自行淘汰了。八仙桌这次也被弃用,大家围成一桌,杨志远自觉地坐在杨雨菲和杨自有的旁边。

杨石说:“志远,今天你是主宾,你得坐首席。”

杨志远连连摆手,说:“这我可不敢,我还是坐这里自在。”

杨石看了杨志远一眼,见他不像是假意,笑了笑,由他,没再强求。

酒是杨家坳自酿的谷酒,比一般的酒的度数要高,杨志远年少时没少和杨广唯他们到酒窖里煮鸡蛋,偷酒喝。经常是喝得醉醺醺的倒在柴垛里睡得香喷喷的,让族里人打着灯笼火把到处寻找。儿时的顽劣早已变成了现时的笑谈。

此时,族里的一位长老就笑,说:“好在那时你杨志远没被狼叼了去,要不我杨家岂不少了一位状元郎。”

杨志远端起酒杯敬了族里的长老们一圈,说:“还是咱自家酿的谷酒醉人,现在喝外面的白酒就像是喝白开水一样,没什么劲。”

杨石说:“那是,咱酿的酒用的可是深山的清泉,发酵的酒母那也是和村口的樟树同岁,少不了几百年的历史,不比人家的酒差。”

杨志远说:“等明儿有了一定的资金实力,我们也把‘杨家老酒’推出去。”

杨石说:“这主意不错,到时我再把我们老杨家的祖传药方传给你,用那药方泡酒,滋阴补肾,保不准城里人会喜欢。”

杨志远心知,杨家长老们真要同意把那泡酒的药方贡献出来,肯定又是一条生财之道。

酒至中旬,村里的广播开始一遍一遍地播出开会的通知,宗祠门前的那口大钟已被撞响。杨志远一看时候差不多了,他举起酒杯敬了各位长老一杯,然后,直言不讳地说:“既然各位长辈们都在,志远现在斗胆向各位长辈要一样东西。”

杨石扫了各位家族长老一眼,也不问杨志远要的是什么,直接点头说:“可以。”

杨志远说:“那好,我要权,我要自主权和行事权。”

杨石笑,说:“我们杨家是行武出身,令出多门必生事的道理我们比谁都懂,这事情我们早就合计了,今后我们杨家的一切事物都交给你去处理。”

杨志远说:“这倒不必,我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家族的内部事物还是长辈们去处理。在商言商,我要自主权是因为我们年轻人的思维和行事风格可能会与长辈们有所不同,甚至还可能有冲突,这就需要长辈们的包容和理解。我在外面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代表家族签合同,不可能事事请示,时时商量,有时候甚至需要做出重大的让步,损失一些家族的利益,这时候我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指责。而我要行事权是因为就是非常之时,我说的话必须得有人听,我需要人去办的事必须有人去办,不然就我一个人,我的许多设想要想变成现实那就只能是痴人说梦,一切都是空谈。”

对于杨志远所说的这些,众长辈纷纷表示认可。

杨志远说:“我的初步设想是,成立一家投资控股股份公司,大家以土地和实物入股,所有的细节我等下会在会上宣布。既然是公司化,就得按照公司的法规处理,刚才我所要求的,我会让杨雨菲整理成文字,还得请长辈们都签字备案。”

有长辈说:“我不会写字怎么办?”杨志远笑了笑,说那就按老传统,按手印。大家纷纷一笑。

见事情谈得差不多了,杨石手一挥,说:“那就先这样,我们现在去宗祠开会去,人应该都到齐了。”

杨志远走进杨氏宗祠。大堂里杨家坳的父老乡亲早就按长幼字辈依次成队列地坐满,因是全村人开会,除了杨姓,自然也有几家外姓,但这并不妨碍杨家坳人约定俗成,井然有序的次序。杨志远随杨石等长辈走进宗祠后,没有落座,他扫了四周一眼,看到一角有块黑板。杨志远招呼了杨自有一声,说:“自有,帮我把那块黑板搬过来。”没待杨志远自己动手,早有杨家后辈把黑板搬了过来。

待一切就绪,杨石咳了一声咳嗽,大堂里的嗡嗡声顿时停了下来,了无声息。

杨石说:“今天把大家召集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无须我多说,大家心里都知道。我们杨家坳人世代团结,做什么事情都不服输敢玩命,所以我们杨家坳人历经几百年的巨变,赖以生存了下来。可现在不比从前,时代在变,外面的世道在变,光会玩命没用,得有知识有文化有经济头脑才玩得转。说实话,这些年来,我是有心无力,有劲使不上,心里憋屈得慌。作为村长族长带头人,让大家吃苦受累,让杨家坳人低人一等让人笑话,我杨石愧对大家。”

杨石面朝大家深深地鞠了躬。杨家坳的老老少少,都站了起来。杨志远慌忙扶住杨石,说:“叔,你这不是折杀大伙了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由不得你。”

杨石说:“志远,你别安慰我,这些话我憋在心里好久了,当着大家的面说说,心里反而舒坦。”杨石按了按手,招呼大家坐下,他一指杨志远,说:“杨志远!我不介绍我想大家也都认识。在北京读了四年大学,今天回来了。志远这次回来,不是放假,是毕业了,他放着北京那大地方的好工作不干,回咱杨家坳当农民来了。我们这些族里的老人一早就合计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宣布从今以后,志远就是你们新的带头人,我希望我们杨家坳的老老少少今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今后志远指哪我们打哪,绝不含糊,我就不信我们翻不了身。好了,现在就请志远安排事项。”

杨家坳的男女老少,掌声雷动。杨志远摆摆手,说:“我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一定会尽自己的努力而无愧于大家的信赖。现在我就谈谈我的初步计划。”杨志远停了停,说,“首先,我们必须改变现行各自为政的生产模式,成立一家投资控股股份公司,成立公司的目的就是改单一为唯一。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因为目前大家实行的都是小农经济,粗农经济,日升而作日落而息,整天就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吃饱是没什么问题,可再怎么折腾也创造不了更大的价值。那么怎么办?那就是集中,只要集中,就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打个比方吧,战场上,我们都知道面对强大的敌人,一个人去死拼,那根本就无济于事。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可能把敌人打败。这两个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集中,团结才有力量。”

杨志远为了让大家理解得更为清楚透彻,决定以乡亲们的现实说事,决定给乡亲们算一笔帐,他拿起粉笔开始在黑板上演算,杨志远说:“我想问大家,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

乡亲们纷纷回答,有说六百斤,有说七百斤,也有说八百斤的,但没有超过八百斤的。

杨志远边在黑板上写上八百斤,边笑,说:“还是家乡的乡亲实在,没有说亩产万斤。”

大家轰然一笑。

杨志远说:“那好,我们就以亩产八百斤计算。”杨志远边写边说,“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粮食收购价为五毛五,那就是说我们劳作半年,可得四百四十元,减去化肥、农药、种子、农业税等必须的成本,每亩的收入只怕没有多少,如果再算上人工成本,只怕有些人还会亏损。这就是我们一年到头,看不到钱的原因,因为事实就摆在这里,再怎么算,也就这么多钱。但是我们如果把土地集中起来,把土地平整,连成一块,我们就可以实现集团化,机械化作业,这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还可以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苗圃等高效农业,这样每亩的产值可以上千,也可以上万;又比如我们高山上的茶叶,一亩茶地可收十斤左右的干茶,茶商上门零星收购的价格在四十元一斤左右,可你知道他们卖出去的价格是多少吗?至少二百元一斤。你们知道西湖龙井茶吗?它的零售价至少是五千元一斤,为什么我们茶的质量不比人家的差,而价格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就是因为我们的茶叶没有上档次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而做品牌靠某个人的力量是根本做不到,只能靠集体靠集团公司。”

杨志远在黑板上演算完毕,停下来问:“大家听明白了没有?”

杨志远的帐算得很是清楚,每个人的心里都暗自算了一笔帐,都觉得真要照杨志远说的那样去做,要比自己单干合算。乡亲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杨志远见大家点头,说:“好,那我就是谈谈第二部分,怎么入股。”

杨志远说:“自从实现承包责任制后,除了村前的杨家湖,杨家坳的田地、山林都已细分到户,那么我们就以田地、山林的承包期折股,田地茶山一亩折算成一股,山林两亩折算成一股,村前的杨家湖,村里的碾茶机、烘房等村集体财产,也将按比例折算入股,大家还可以以现金入股,现金按一千元一股计算。当然入股这事并不只限于我们杨家坳人,光靠我们杨家坳人只能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我们肯定要引进外来资本,这样才可以加快发展。”

杨志远还特意就村集体的集体财产折股做了说明,杨家坳不可能只停留在小农时代,它必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必定会发展成一个独特的小城小镇,而小城镇的建设涉及到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亮化工程、医疗救助、养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到时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而村集体的分红就可以解决这方方面面的问题。真到那时,我们杨家坳就会成为一个人人富裕,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和谐江南小镇,到时,看谁还敢说,嫁女不嫁杨家郎,想嫁我们还得看她是不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教养,够不够资格。

杨家坳人一直讲究规矩,主事人在台前讲话,下面的人都是很仔细地听,也没有人在下面唧唧喳喳的议论,随意走动,一般不是关键的问题,根本就没人插话。当然,也不是就搞一言堂,到了讨论的时间,大家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才会综合各方建议,形成最终决议,决议一旦形成,各家各户必须无条件的执行,没有什么条件可讲。这次杨志远在台上讲话,下面的人即便是族中长辈也都是中规中矩的坐着,并不因为杨志远年少,而有所轻视。这次有个特例,因为杨志远要求杨雨菲做好会议纪要,杨雨菲被安排在台前第一排的位置,照平常,按杨雨菲的辈分,只能坐在一方的某个角落。

杨石这次忍不住了插话,他说:“那敢情好,关于志远说的娶媳妇这一条,我看现在就可以写进村规条约,别让人觉得我们杨家人的门那么好进。”

杨志远笑了笑,接着往下说:“按照公司法,我们有必要对今后的股金红利作出明确的规定,写进公司章程,作为法律依据。综合其他大多数公司的做法,我提议公司今后每年将全年纯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作为分红,其余部分作为公司的发展资金,进行再生产。”

杨志远停了停,问:“关于入股分红这种关乎乡亲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乡亲们有什么建议和看法尽管提出来,我们协商解决。”

以田地、山林的承包期折股,别说是杨家坳人闻所未闻,只怕是放眼全省,这也是破天方的第一次,乡亲们还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杨志远只好点名,他一指杨自有,说:“自有,你当过兵,见过一些世面,你说说你的看法。”

杨自有看乡亲们都望向自己,忙说:“这我可说不好,毕竟我们大伙都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志远,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反正我杨自有是跟定你了。”

杨石也说:“志远,这事你只要尽量做到公平,不让乡亲们吃亏就成。”

杨志远说:“这个自然,即便是以后引进外来资本,我们村的股份再怎么稀释,也必须在百分之五十一以上,必须达到控股权,这点是公司的底线,无须置疑。”

杨志远又说:“当然,土地的承包权在大家的手上,我们还是应该遵循入股自愿的原则,这次我们不搞族规族矩那一套,入股自愿,愿意入股的,等会到杨雨菲那里登记一下,在公司成立前必须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以便在工商部门备案。当然如果觉得入股不妥当,不愿意入股的,我们可以以另外的模式进行操作,可以由成立后的股份公司从你们手里直接租赁土地、山林,同样以二十年为一个周期,土地按最高产量,两季稻,每亩按八百元一年;茶山按每亩十斤干茶,每斤四十元,一年四百元,由股份公司租赁,公司还承担所有的国家规定的农业税,而且如果物价上涨,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两年作出适当的租金调整。”

乡亲们说:“志远,你说了算,没必要这么麻烦。我们杨家坳人自古就是同甘苦共患难同进退,不存二心。”

杨志远说:“既然是公司化,就按公司化运作,亲兄弟明算帐。毕竟公司是有风险的,谁能保证稳赢不亏,真要是到时亏了怎么办?市场经济,我杨志远说了不算,赢不赢利最终得市场说了算。我知道我们杨家坳人自古就有同甘苦共患难同进退的优良传统,可传统归传统,经济是经济,这次还真得大家自己拿主意,大家自愿参加,决不搞谁不服从就家法伺候,痛打五十大板的事。”

乡亲们哄堂大笑。

杨自有说:“志远,你看着办就是,不就几亩薄地吗,闲着也是闲着,拿在我们手里生不了几个钱,就算是跟着你搏一搏,也比闲着好,乡亲们说是不是?”

乡亲们说:“志远,是这么个理。志远,不管是赢是亏,咱们都得干!”

杨志远说:“好,既然是这样,我们就把这入股的事情先放一放,大家可以回去想一想,和家里没有到会的人商量商量,我们先不急着马上搞定这事,我现在手头上有一件事情必须马上有人去办。”

第3章将军令下(3)

杨石说:“志远,你说,什么事?”

杨志远说:“昨天我在省城的时候和省农科所的杨主任谈定了一件事,省农科所同意把四百万野生雄鱼的种鱼以及鱼苗赊给我们,广唯今天没有同我一起回来就是去办这件事情去了,我估摸着,明后两天,这几百万的鱼就会到了。我们现在合计一下,做些分工,别到时手忙脚乱的,乱了阵脚。”

杨志远回来,一直都没来得及和杨石说起这事,杨石一听,也和乡亲们一样惊讶,说:“四百万的鱼,人家凭什么赊给我们?”

人都有那毛病,轻易得来的东西都不知道珍惜,杨志远怕乡亲们被这笔飞来的横财击垮了斗志,忙说:“赊,也就是借,借了钱是要还的,人家同意我们三年后有了收成再还,我们将以村委会的名义与人家农科所签合同,打欠条,到时还不了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