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装着一口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装着一口泉-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么大的黄鳝,怎么以前没人发现?”这个时候,有人提出问题。

    “那片是刺窝,谁闲着没事过去。这次要不是老常无意中发现,估计黄鳝还藏在洞中呢”刘广聚跟着解释道。

    “小浩,赶紧把黄鳝钩取出来,可别真死了”被刘军奇叫一嗓子,众人才发现忘记取封钩。

    刘军浩忙退钩,哪知道封钩深入黄鳝腹中十几公分,一时半会儿根本退不出来。在取钩的时候,那黄鳝仍然一动不动,好像真死掉了。

    等他费九牛二虎之力把钩取出,黄鳝嘴中渗着血水。在众人遗憾的表情中,这家伙竟然慢慢动弹起来。

    这个时候,刘广聚又开始当事后诸葛亮,“应该是刚才对拉的时候,封钩把黄鳝的气门挡住了,所以这黄鳝缺氧昏死过去的,现在反省过来。”

    “小浩,这黄鳝别吃掉,还是养你家吧。下了黄鳝苗养着,绝对能长大个头。”一个游客开口建议到。

    “汗,就是养一百年也不会有黄鳝苗,这么大的黄鳝,只能是公的。”刘军浩再次为大家科普。黄鳝这东西比较独特,小时候为雌性,生殖一次后会发生性逆转,部分转变为雄性,一斤多往上的黄鳝几乎全部是公的。

    不过他确实有把这黄鳝养起来的心思,早先就有用石锁培育大黄鳝制造新闻的打算。这下更省事,直接通知郭记者来拍照就行。

    时间地点见证人都有,这样更真实。

    “刘军浩,你再下钩看看,说不定还有条大黄鳝”这时又有游客建议到。

    “应该不会有”二麻子跟着插嘴。虽说一个黄鳝洞内可能有很多黄鳝,但是像这种大黄鳝,一般是独居一洞的。甚至它附近都没有其他黄鳝洞存在,主要是这东西消耗的食物惊人,已经有了领地观念。

    刘军浩也觉得不大可能有,不过还是把钩伸进去尝试一下,万一还有黄鳝呢。

    没有万一,试了十几分钟封钩也没有动静。

    满足大家的拍照欲望后,刘军浩把这黄鳝弄回家,偷偷加了些泉水养在木盆中。他打算等黄鳝体内的伤养好了再放入后院的水沟中,后来一想不对。这东西个头惊人,食量自然不会小,如果放养在水沟中,肯定会和自己养的黄鳝争食儿。如果吃不饱的话还有可能拿小黄鳝开刀,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再说水獭打的洞穴直通后院,这些家伙不是省油的灯,说不定自己前脚刚把黄鳝扔进去,后脚它们就给咬死了。

    虽然这黄鳝比较凶悍,但是初步估计仍不是水獭的对手。

    再说还有猪獾,这东西也吃黄鳝。

    思来想去,放什么地方都不妥当,暂时只能用木盆养着。

    这次钓大黄鳝闹出的动静不小,中午做饭的时候张倩就围着木盆拍个不停。

    搞水产的王胖子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听到消息,打电话透露想买走大黄鳝的想法。不过他也知道可能性不大,人家养在刘家沟能创造的效益更大。

    中午刚把碗放下,又有游客过来看大黄鳝。这些人上午爬山去了,没赶上看热闹。

    由于参观的人过多,刘军浩索性把木盆搬到院中的楝树下。估计大黄鳝内伤并不严重,在泉水中滋养几个小时,已经恢复活力,好几次身子一窜直接跳到木盆外。

    刘军浩无奈,只好将它倒进大水缸中。

    “刘军浩,我听说你钓到一条巨型黄鳝?”下午…多的时候,赵光明也驮着媳妇过来看大黄鳝。

    瞧过后这货遗憾了很长时间,说本来今天上午就打算过来玩,结果有事情给耽搁了,以至于错过机会。如果当时自己在场,绝对不会让他显威风。

    刘军浩自然不理会这人的吹嘘,而是领着他们往河堤上吹风。

    医生叮嘱过,临产期的孕妇适当活动有好处。这段时间,凉快的时候刘军浩总要带着媳妇到外边转悠一圈。

    河堤周围的野草长得很茂盛,给地面平铺一层色彩斑斓的大毯子,将一片高高洼洼的河沟真面目全都掩盖。

    这条河沟连同大河,水源丰富,沟沿上长着茂密的刺啦秧,芦苇簇,柳条丛。沟边种不成庄稼,不过却成了狐兔鸟虫等小兽们的天然乐园。

    他们一路走来,惊动不少正在刺啦秧中孵蛋的野鸭子,这些家伙见到人类,立刻一瘸一拐的朝远处跑开,那样子分明只要跑几步,就可以撵上。

    可是往往等你撵着它东拐西拐跑出二三十米后,这东西就会突然飞起,把你一个人傻傻地丢在那里。

    赵光明最初不信邪,连追几次都没有成果,这才老老实实的看刘军浩为他指点野鸭筑巢的地方。

正文 第四百七十二章 金蟾

    第四百七十二章 金蟾

    河滩上不少地块的麦子已经泛黄,估计再过半个多月已经能开镰割麦。

    张倩很喜欢这种丰收的场景,特意站在麦田边让老公拍了几张照片。

    扭头之间,她发现一块地中的麦子呈半倒伏状,当即感叹:“哇,这小麦的产量肯定高,麦穗把茎秆都压倒了。”

    “汗,那是风刮的好不好。这地里的小麦算是毁了,今年最多六七百斤的产量。”刘军浩忙在后边纠正。前几天刮了场大风,这地块估计是麦种的问题,麦子倒了一大半。

    老婆纯粹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前段时间看自家油菜倒伏,刘军浩告诉她说是高产的迹象。却不知经验不能照搬,俗话说的好“稻倒二人扛,麦倒二片糠。”意思是水稻如果成熟时弯腰倒下,就说明穗子重,是丰收的好年景。但麦子如果倒下,是根扎的不稳,麦穗绝对是空瘪的,只能碾成糠喂猪,是歉收年。

    所以农村判断是否丰收很简单,站在麦田里一看就知道。

    媳妇这话,纯属外行。别看她来刘家沟几年,也亲自到地里割过麦子,但是关于种地,她要学的还很多。

    “原来如此”周玥儿也点点头。她和以前的张倩差不多,基本属于五谷不分的主儿。

    “再问你一个常识,你说麦穗塞头朝上头朝下塞到裤腿里,人朝前走的时候麦穗是朝上跑还是朝下落?”这个时候赵光明凑趣的笑问道。

    “当然是朝下落,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考我。”周玥儿白了老公一眼。

    “答案恰恰相反,它会一直冲上冲,你走得越快,它冲的越快。”赵光明摇摇头,跟着解释道。

    “为啥?”张倩也来了兴致。

    “你们自己感受一下”刘军浩折下一株麦穗,指着上边的麦芒替赵光明解释,“这里边有个摩擦的问题,麦芒长的是倒钩,人朝前走施加向下的力,摩擦力带动麦穗朝上爬。”

    他所说的是经验之谈,小时候上学,村里的几个熊孩子经常到田里摘些麦穗藏在口袋中,等课间休息和同学们一起打闹的时候,趁人不注意偷偷把麦穗倒放在对方的裤腿里。这样只要对方一走动,那麦穗就会像水蛇一样,顺着裤子嗖嗖地往上爬,一直爬到裤腰间。

    麦芒扎着皮肤,痒的让人难受,拉也拉不下来。有同学知道被人塞了麦穗,一般都是站着不动,想顺裤腿取出来。周围几个同学肯定会一拥而上,根本不给他取麦穗的机会。等上课的时候再蜂蛹着进教室,让这家伙难受一节课。

    “你刚开口我就知道下边肯定又是捣蛋的事儿”等老公讲完,张倩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呵呵,小时候都这样。”刘军浩笑笑在麦地中间找了个青麦穗,然后把麦穗从麦叶内取出来,再对折成一个漂亮的棱形,放在嘴里吹出清脆的鸟叫声。

    “这个还有点意思”张倩如法炮制,却怎么也吹不响。

    “捣蛋是需要实力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刘军浩很臭屁一句,然后开始教老婆其中的技巧。

    说到麦秆,他至少能说道四五种玩法。有一种是选那种茎秆粗壮的麦秆,截掉两头的关节,只留中间的一段空心,用小刀在上端劈两道半公分深的口子,一分四条,往下扳成漏斗状。再在地中间找一粒筛拉秧籽儿放在上面,然后仰起脸从麦杆下端吹气,那圆圆的筛拉秧籽儿就缓缓升起。只要控制好吹气的力度,筛拉秧籽儿会在麦秆上方起起伏伏,沉沉落落,非常神奇,如同变魔术。

    那时候他们经常比赛看谁吹得高,吹得时间长。刘军浩换气速度比较快,而且又有耐心,因此是这方面的常胜将军。

    还有种是吹弄些肥皂水,用麦秸秆吹肥皂泡,大家在一起比谁吹的最大。

    “啊……癞蛤蟆”周玥儿蹲在沟边想洗下手,突然惊叫着跑到路上。

    “哪里,哪里?”赵光明为在媳妇面前先是威风,立刻拽根木棍冲到沟边,跟着愣在那里不动。

    “跑了吧”刘军浩随口问道。癞蛤蟆虽然是五毒之一,但一般情况下碰到人也会赶紧爬跑的,不会呆在原地等人捕捉。

    “没,刘军浩你赶紧过来看下,哥们可能发现一个世纪奇闻。”赵光明指着草丛激动的说道。

    不会又有什么“大发现”吧?他这兴奋的语气和上次张倩发现蜂鸟鹰蛾时很相似。只见那只癞蛤蟆一动不动趴在柳树根边,后爪以奇怪的姿势从后背反翘到大嘴边,爪子尖拉扯着嘴边的蟾蜍皮往后面用力拽。

    “这就是你说的世纪奇闻,不就是癞蛤蟆蜕皮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刘军浩看着这货反问。

    “大哥,这可是癞蛤蟆,不是蛇”赵光明出言强调。

    “我知道,既然蛇可以蜕皮,癞蛤蟆为什么不能。”

    “癞蛤蟆也脱皮?”张倩和周玥儿听了这话,却觉得分外稀奇。她们也还是听说这东西竟然可以蜕皮,很是稀奇。可是她们又不敢下去看,只能听赵光明描述。

    “我怀疑你非人类,你从哪本书上看到过癞蛤蟆可以蜕皮的,这绝对是大发现。”赵光明觉得刘军浩的反应太平淡了点。

    “多新鲜,中药的蟾衣听说过吧,说的就是癞蛤蟆皮。”刘军浩跟着解释了句。其实他看到癞蛤蟆蜕皮并非不激动,而是早激动过。

    很小听老人们讲过故事,说是癞蛤蟆蜕皮,只有贵人才能够看到。要是把癞蛤蟆蜕的皮放进钱匣子内,里边的钱就会源源不断,永远花不完。

    这个故事跟人们案头放的招财金蟾差不多,想想也能知道多不靠谱。只不过大人们说者无心,他们一群小孩子在旁边听得有意。

    还特地跑到河边捉癞蛤蟆,最后刘军浩真找到一只正在蜕皮的癞蛤蟆。在伙伴们羡慕的眼神中,他举着癞蛤蟆往家跑,边跑边大叫:“我看到癞蛤蟆蜕皮了”

    那兴奋的神情,不亚于捡几个大元宝。

    回到家,刘军浩没有丝毫耽搁,立刻按照大人们的说法,把癞蛤蟆放进水桶中,然后上边扣上竹筛子,单等这东西把皮脱下来。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三章 古怪的水沟

    第四百七十三章 古怪的水沟

    按照大人们的说法,癞蛤蟆为不让财宝被人类得到,皮一蜕下来就会自己吞食掉。

    因此要瞪眼看好,只要癞蛤蟆蜕掉皮,就必须立刻放进钱匣子中,一刻也不能耽搁。

    几个熊孩子都瞪大眼睛围着竹筛子,单等癞蛤蟆把皮蜕掉。

    这东西蜕皮全靠两条后腿使劲儿,后腿必须轮换着反翘到嘴边,抓着蟾衣慢慢地往后面拽。刚开始很慢,他们瞪得眼睛发酸,不过后来脱到大腿根时速度陡然加快,就好像剥香肠一样,爪子把大腿的皮一拽,整块就全脱下来了。

    那蛤蟆皮薄如蝉翼,呈透明色。

    说时迟,那时快,早等待不耐烦的刘军浩立刻把竹筛子掀起,然后从癞蛤蟆爪子中抢过蟾衣。刘启勇则送上纸盒子,里边放满大家搜集的一分二分硬币。

    他们小心翼翼把癞蛤蟆皮放进纸盒内,商量着等明天再查看。

    当时几个孩子还为纸盒放谁家差点打架,主要是害怕被人抢先揭开,钱落不到自己手中。最后商议纸盒放刘军浩家,不过每人要在上边做个记号,然后找块大石头压住纸盒,等第二天一起查看。

    他们心中期待着像大人们说的那样,明天纸盒内塞满硬币。这样可以买糖、买雪糕、买弹球……

    第二天一大早,这群家伙就聚集在刘军浩院里。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他慢慢地挪开大石头,打开纸盒癞蛤蟆皮还在,可是分币一个也没增加。

    众人以为时间短的原因,决定继续等待。

    第三天、第四天……直到大家彻底失去耐性。

    再后来,见的次数多了,他们才知道癞蛤蟆脱皮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这东西和蛇很类似,一年总要蜕几次皮的。不过癞蛤蟆皮蜕掉后大都被它们自己吃掉,因此人们很少见。

    “真的很常见吗?”赵光明仍然有些不相信自己发现了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不信你自己上网查”刘军浩说这把手机递过去。

    “还真是这样”几个人看过网上的介绍,彻底相信刘军浩的说辞。

    其实要说他们的反应也正常,随着环境恶化,许多习从前以为常的东西在人们眼中都成了稀罕物。像前段时间市区有市民捉到一只猫头鹰,结果周围的人都不认识,最后找动物专家鉴定,这事儿还上了报纸。

    发现癞蛤蟆蜕皮的事儿只能当乐子,几个人在河滩上转小半天,看太阳快落山,才施施然的朝家走。

    快走到家门口,赵光明才想起有事儿找刘军浩,“小浩,明天你们两口子去我那里一趟,想找你帮个忙。”

    “啥事儿,”算算时间,媳妇的预产期还有半个多月,现在他实在不想到处跑。

    “你帮我们去钓火头,不用耽搁太长的时间,最多两个小时……”赵光明上午没到刘家沟,就是和一帮哥们去村后边钓火头去了,只是忙乎一上午也没把火头钓上来。

    他知道刘军浩钓火头技术好,下午本来想打电话过来,结果听说人家钓到一条大黄鳝,这才打消念头。

    “钓个火头你也要我去呀,这个时候的火头正产卵,随便下钩都能钓到。”刘军浩摇摇头道。

    “那只火头特别鬼精,我们费了两天功夫都没钓起来,这不才找你的。”照赵光明的说法,他们村后边那泥塘有条一二十斤重的老火头。可是周围水草太多,而且这东西太狡猾,只在沟边乱转,根本不吃钩。他钓了几次都没钓上来,才想让刘军浩过去帮忙。

    钓火头,最多个把小时的事儿,自己明天还要上街买东西,去一趟也行。刘军浩点头答应下来,不过末了又多问句,“那火头窝是青窝、黄窝还是黑窝,告诉你,如果是青窝和黄窝我可不去。”

    “放心吧,知道你将讲究,正宗的黑窝。”赵光明强调道。

    到春末夏初时候,火头在产仔之前会游到浅水处,咬掉藏身处的水草做巢穴,形成一个碗口大的亮水窝,此时称为“青窝”。过段时间火头产卵后,周围咬断的水草已经被晒成枯黄色,加上鱼卵在碗口大的亮水中呈黄米团子一样,因此称为“黄窝”。这个时候亲鱼时刻在窝边游弋,绝对不会让任何东西惊扰鱼卵的孵化。

    到了盛夏,火头苗生长两厘米左右,颜色逐渐变成黑色,如团黑雾在水中上下翻滚,粗略看上去和蝌蚪很像。,不过蝌蚪是头大尾巴小,火头苗则好像梭型,此时称为“黑窝”。

    不管是青窝、黄窝和黑窝,肯定有两只火头在附近守候,片刻不离,只要将饵钩递过去,这东西绝对会冲上来。一般都是体型较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