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娜?普林茨接下来参与完成的片段中,从洛克希得知狱友被处以绞刑,而自己正面临最后一场审判开始,直到罗西被宣布无罪释放,长达20分钟的法庭审判,镜头的切换节奏逐步加快,内容调子层层积累,最终达到一个积余效果的顶峰。
随着洛克希因没有记者采访自己而失落,镜头之间的切换才慢慢缓和,平缓了之前紧张。
此外,杜克还运用了一部分分剪和插接,营造了一种循环的叙述手法 。
通常,电影场景的构建需要有一组镜头来完成,而在动态过程中也不可能都是平铺直叙的,就需要加入一些修饰性的内容,以使场景的塑造能够更生动与丰富,或者更好地展示人物,或者突出情绪、情感。
分剪和插接手法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影片的时空关系,比如影片开头洛克斯和维尔玛两个主角之间的事件的展开,就属于这种手法的应用。
总之,这样一部华丽又充满嘲讽意味的歌舞片,离不开精良的后期制作。(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四章 竞争者韦恩斯坦
公爵工作室的剪辑室里,气氛比过去一个多月轻松了不少,《芝加哥》的后期工作渐渐接近尾声,无论是杜克本人,还是麦克?道森的剪辑团队,压力都不像前段时间那么大,但态度依然认真而又严谨,以完成最后一段精剪。
“麦克,这里重新剪辑。”
指着监视器中播放的画面,杜克对剪辑师说道,“前后叙事脱离节奏,更改为平行蒙太奇。”
随后,在女犯人凯瑟琳被执行绞刑那一段,麦克?道森按照杜克的要求,使用平行蒙太奇手法进行了重新剪辑。
安娜?普林茨一直站立在附近观摩,看到剪辑完成重新播放的画面时,立即明白了如此做的用意。
这是典型的平行蒙太奇手法,一边是华丽的舞台上进行表演,主持人介绍凯瑟琳进行匈牙利消失表演;另一边是灰暗的天空下奔赴绞刑场的记者做现场直播——伊利诺州第一位被执行处决的女人。
舞台上爬上高高的试跳台和刑场上被押送着上绞刑台,同样的绳索放下,同样的套在身上,唯一的是结局的全然迥别。
镜头同步剪切相互对立而又互相呼应,舞台上只留下空空的绳子,观众的掌声给的却是刑场那没有生命的双脚,如此的讽刺和犀利。
看完这段,安娜只感觉生命就是一场华丽的表演,一场本来残酷的死亡被导演处理的异常美丽。
后期制作到此结束,尽管持续了一个多月,但相比于漫长的拍摄,实在算不了什么。
离开剪辑室,杜克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罗宾?格兰德、帕尼?凯利斯以及华纳兄弟的杰米?约翰逊已经等在了这里。三方还在讨论关于影片的话题,主要是宣发方面。
“华纳方面一直在用你和汤姆?克鲁斯的合作在做文章。”
大导演加大明星首次合作这种宣传点,傻子都不会放过,杰米?约翰逊说道,“针对怀旧和戏剧爱好者的人群的宣传也在进行,根据现有的反馈分析。有大概六成左右的歌剧舞爱好者表示会去看看电影与歌舞剧版本的不同。”
杜克也知道,华纳兄弟制定的宣传策略很有针对性。
帕尼?凯利斯这时也说道,“据我所知,针对性的宣传策略效果还不错,现在影片制作完成,距离上映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杜克,你这边也要适时跟进。”
“具体进度由你来把握,帕尼。”杜克知道她说的凯瑟琳?泽塔?琼斯的事情。
“我已经有了具体的计划。”凯利斯没有多说。杜克转头看向杰米?约翰逊,问道,“发行方面呢?”
“限于影片的题材类型,首映院线肯定不会多。” 杰米?约翰逊稍稍想了一下,说道,“院线不会在开始就给予这种影片太多资源,因此影片会针对主观众人群,以小范围内试映的方式上映。然后逐步扩大上映规模,我们争取奥斯卡提名。等提名名单公布后,影片再在海外地区上映。”
只要对影片收益有帮助,杜克就会配合华纳兄弟的工作,他也清楚这是歌舞片最正常不过的院线待遇。
杰米?约翰逊没有待太久,就返回了华纳兄弟,他走之后。帕尼?凯利斯说道,“你马上要带着影片去参加多伦多电影节,不要忘记提前跟凯特那边打招呼。”
多伦多电影节现在还没有竞赛单元,《芝加哥》参加的将是影片展映环节,目的当然是为了宣传造势。
相比于简单、粗暴、直接的暑期档影片。《芝加哥》这种的题材类型上先天不足的影片,想要获得成功,宣传会是相当复杂的大工程,其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元素。
比如汤姆?克鲁斯人生中第一部歌舞戏,亲自献舞献唱;比如从七月份开始,八卦媒体就在炒作杜克和他新片的女主角因为拍摄《芝加哥》相恋,只是一直拿不到确切的证据,当事人也从未进行公开回应。
“按照计划,在映前宣传的最后阶段,你会与凯特公开牵手接吻,对外确定情侣关系。”
离开公爵工作室,向着停车场走去的时候,帕尼?卡利斯还在对杜克说着她的计划,“影片上映前后,我会和薇薇安一起制造合适的时机,让凯特正式搬进你的豪宅中,你们会十指相扣走上首映红毯。”
“这些都没有问题。”
从把自己作为重要宣传点开始,杜克就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具体的细节,你可以通知蒂娜。”
见杜克相当配合,帕尼?凯利斯感慨一句,又说道,“如果汤姆?克鲁斯在影片即将上映和上映阶段,也爆出些重量级的新闻,《芝加哥》会更吸睛。”
找大卫?贝克汉姆来跟他搞。基?
脑海里刚刚跳出这个念头,杜克就赶紧摇了头,不说曾经这个传闻的真假,单是汤姆?克鲁斯本人也不会糊涂到同意用这种事作宣传。
再说了,现在的大卫?贝克汉姆貌似也没多少炒作价值吧?
给自己的司机打了个电话,帕尼?凯利斯坐进了杜克的车里,“你准备去哪里?”
“去车行!”杜克发动汽车,拐出停车场,“蒂娜在等我呢,我准备买几辆车子充实车库。”
这当然是玩笑话,新的影片即将上映,他未来几个月必然会频繁出席各种活动,而且家中也会适时举办派对,多辆豪车也是必需品。
车子是杜克早就看好的,出动蒂娜?菲当然是为了讨价还价,抵达车行没用多久,就敲定了一辆房车、一辆suv和一辆旅行车,车行过后就会直接将车运到他的公爵庄园中。
回到家中,杜克发现凯瑟琳?泽塔?琼斯正等在客厅里,边喝着红茶,边跟女管家聊着天,悠闲自在的样子,像极了正在品尝下午茶的女主人。
见杜克从门口进来,女管家艾玛迎上来,接过杜克的手包,低声说道,“琼斯小姐过来两个小时了。”
杜克点点头,向着沙发那边走去,泽塔?琼斯站起来与他亲热的打着招呼。
“亲爱的,你终于回来了!”
听到这话,杜克不动声色的问道,“你怎么过来了,凯特?”
“听说我们的游艇到了。”泽塔?琼斯向着临海一面的落地窗看去,“我特地过来看看,也想要体验一番。”
那艘小型的近海游艇,是三天前交付到位的,一直停在庄园临海的码头边,公主公司还特意留下了一位短期教练,不过杜克最近都在忙电影,还没来得及试试。
“我去换身衣服。”
向着楼梯走去,杜克转头对女管家说道,“艾玛,通知公主公司的那位教练,准备出海。”
火热的暑期档才过去没多久,对于电影公司来说,另一个重要的档期即将开启,新的宣传和上映计划都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当中。
米拉麦克斯是家成立于70年代的电影公司,很少进行大投资大制作,反而是钟情于一些另类和相对小众的题材,经过韦恩斯坦兄弟十多年的努力,以及被华特迪士尼这个大鳄收购,已经成为了全美最为重要的独立片商之一,甚至在去年卡洛克影业因为《割喉岛》破产后,隐隐成为了二线电影公司的领头羊。
“安东尼,从十月份开始,你要搬来洛杉矶!”
肥胖的身体挤在沙发上,哈维?韦恩斯坦跟旁边的英国导演说道,“要配合米拉麦克斯的宣发工作,如果你想在颁奖季有所作为,就要出席米拉麦克斯为你安排的所有公开活动。”
“我会配合你们。”
安东尼?明格拉没有异议,“确定《英国病人》在十一月份上映了,哈维?”
“11月22日。”哈维?韦恩斯坦点点头,“感恩节周末,影片会以冲奖片的宣发方式,在独立院线小规模上映。”
听到哈维?韦恩斯坦的话,安东尼?明格拉沉思了一会,说道,“我前段时间听泽塔?琼斯提过,《芝加哥》也是在这个周末上映。”
“不要担心,这不是杜克?罗森伯格擅长的电影类型,我有确切消息,这部影片的发行策略与《英国病人》类似,不会在市场上形成激烈竞争。”
提到《芝加哥》,哈维?韦恩斯坦心中有些复杂,这也是他非常看好的改编题材,但去谈的时候才发现,电影改编权早就被人抢走了。
“这么说,《芝加哥》也是针对颁奖季了?”
想到上一个颁奖季闹出的那些烂事,安东尼?明格拉眉头紧皱,“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计划?”
“谁也不确定杜克?罗森伯格会拍出一部什么样的歌舞片,但我会向最坏的方向预期。”
从底层一步一步打拼上来,哈维?韦恩斯坦不会小看任何人,而且过去小看了杜克?罗森伯格的人,现在都是好莱坞的笑话,“据说华纳兄弟已经为《芝加哥》制定了一系列的冲奖策略,如果《芝加哥》大获成功,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冲奖。”
他转头看着英国导演,“安东尼,不要太担心,米拉麦克斯会制定相应的针对措施!”(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五章 憋着尿的体验
多伦多国际电影业成立于1976年,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它已经发展成一个四十万人共飨的年度盛事。
最近几年,多伦多影展的成交量已经接近了戛纳,观影人次则直逼柏林影展,特别是在北美观众心目中,它就是世界第一的国际电影节——奥斯卡是公认的好莱坞盛会——戛纳什么的都要统统靠边站,在电影节上大热的影片,总能吸引整个北美市场的关注。
同时,这是业界公认的最有用、最活跃的电影节。
“有用和活跃”,除了指其市场活络,是影片成交量巨大的扫货市场外,还在于它的组织方式和定位——不设立评审团,而由全体观众影迷共同投票选出“观众选择大奖”。
所以,多伦多电影节最重要的就是展映环节,在十天的时间里,将有超过300部电影展映,仅仅是排片表打印出来就有200页,这对任何一个参加电影节的人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即使晚睡早起,也只能观看十分之一左右,每个人不得不在海量的影片中做各种计划和取舍。
电影节的放映分两种,一种是媒体和片商场,有相关证件就可以进去看,一般都会有座位,针对的就是如何才能卖掉影片版权;另外一种是公众场,观众需要买票进,媒体和片商也可以进,不过却要像观众一样排队,
因为《芝加哥》根本不会出售版权,放映的仅仅是公众场。
在这个电影节上,看似所有展映的电影机会均等,实则不然。
由于没有主竞赛单元,也就没有了星光云集的红地毯,媒体的宣传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削落。有如此多的影片参加展映,而每个人的精力相对有限,那观众凭什么选择电影呢?
于是,在展映的长长名单中,名导和明星的影片,就成为了最吸引观众的所在。
毫无疑问。杜克和汤姆?克鲁斯这两个名字,想不吸引人都难。
《芝加哥》的第一场展映放在了电影节第二天晚上七点,六点半左右的时候,汤姆?克鲁斯曾经专门派他的助理去影院前看了看,结果门口排了数百人的长龙,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和记者,这些人尽管等待的很焦急,最终却还是没有入场,因为剧院六点多一点就坐满了。
永远不要怀疑电影节观众的热情。杜克和汤姆?克鲁斯首度合作的影响力,也足以达到轰动性的效果。
在多伦多电影节,观众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大概是历届影展中存在大量新人作品和某些导演的实验影片,无论什么样的影片结束,观众认为是不是精彩,往往都会给予极其热烈的掌声,还会持续数十秒之久。
所以。《芝加哥》落下字幕,这个多伦多能排第二大的影院中。超过千人起立鼓掌的时候,杜克和剧组其他的人也不是太在意,即使是来自伊朗或者南韩的实验影片,放映结束后,也会得到这般的掌声。
杜克也在站起来鼓掌,放眼向后看去。影迷完全是以中老年人为主,这也是多伦多电影节的一大特色,也有中老年电影节的称号。
为什么多伦多电影节最后由观众票选出的观众选择大奖影片,总是与奥斯卡的口味很接近呢?这可能就是原因之一。
《芝加哥》来参与多伦多电影节,实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幕,几排中老年阿姨默契的组成了联盟,猛夸汤姆?克鲁斯在影片中的表演和歌舞,方式热情而又开放,似乎靓汤有提前成为中老年偶像的趋势。
坦白地讲,杜克认为克鲁斯在《芝加哥》中的表演确实有很大进步,已经脱离了耍酷卖帅的低级阶段,毕竟就算是头猪,用了半年多去准备一部电影,又在重复ng的煎熬中拍摄了近四个月,也会有所突破。
乱哄哄的观众互动结束之后,华纳兄弟早就安排好的记者,也向杜克等剧组成员问了一些问题,这完全就是为了宣传需要。
“罗森伯格导演,你怎么看待与克鲁斯先生的这次合作?”
站在银幕前的舞台上,记者的提问过后,话筒从其他人手中传到了杜克这里,他说道,“我想先说明一个情况,汤姆为了这部影片,连续上了超过半年的舞蹈课和声乐课,他的努力让人敬佩,而表现出的水准有目共睹。”
为了需要,杜克说谎根本就不用草稿,“汤姆是我最想合作的演员,任何导演与汤姆合作,都会感觉到轻松。我不知道为什么,外界一直有非议汤姆的声音, 但我认为这是在造谣,我看到的汤姆,是一个认真、努力、谦虚,同时又极有天赋的好演员。”
记者随后又问到了克鲁斯,靓汤就算再不会做人,也明白现在该说什么,也是不住口的夸赞整杜克,夸赞剧组所有成员。
又例行问了泽塔?琼斯和娜奥米?沃茨几个问题后,华纳旗下一家八卦媒体的记者站了起来。
“杜克,从最近媒体上的新闻来看,你和泽塔?琼斯小姐关系很密切,是不是在约会?”
这是事先设定的问题,帕尼?凯利斯也拟订好了答案,杜克转过头,与向他看来的泽塔?琼斯深深对视一眼,说道,“凯特非常漂亮迷人,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带给了我许多帮助,也给了我很多灵感,遇到她是我的幸运,我们现在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不等记者再次发问,主持互动的罗宾?格兰德就宣布结束,剧组迅速退场。
多伦多电影节既没有正式的开幕式,也没有正式的闭幕式,来参展的剧组,往往参与一次展映之后,很快就会离开多伦多,《芝加哥》剧组也不会在此长留,但还会再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