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的话很有用跳跃性,“这些天,我发现高清摄像机真是好,因为你不用打断,除非使用斯坦尼康的镜头,这个我不在行。但我能够操控其他所有事情——比如起重机,移动摄影车,手持摄像机。所以,通常我总是在那里很快的重新开始。”
他模仿片场工作时的模样,“我会说:‘嘿!给我再来一遍,快。这样推或那样推或像这样。’一些演员确实能够反应得到因为他们能够把握那一刻。这不是‘停!’然后后期人员参与进来,所有的被推翻,人们开始四处说笑,这种状态被打破。使用高清摄像机,他们可以处于那种情景中,这就好像美式足球中你听到教练一直在你耳边说:‘你还在那里,你还在游戏中,你没有必要停下,没有人吹哨。’
最后的这些话,杜克说的有些散乱,艾伦?德杰尼勒斯停顿了一会,才明白他所说的意思。
杜克的话打乱了艾伦?德杰尼勒斯的节奏,她需要时间稍稍缓冲一下,问出了一个比较寻常的问题,“你拍摄的影片,有单独演员出彩的镜头,也有群戏出彩的场景,这些拍起来有什么不同吗?”
“就拿《独立日》来说吧,每场戏都是群体场景,所以我必须召集我的演员在一起并开始思考如何操控一个团队。”
这样的问题对杜克没有任何难度,“你如何能够安排他们处于正确的位置?当演员不在有创意的工作流程中,你如何能安抚他们不被怠慢?不是所有在多个角色场景中都有同样的表演时间。所以,这是对这部电影而言很大的挑战,虽然相比较纯粹的技术和逻辑问题,它是排在其后的。”
经过短暂的调整,艾伦?德杰尼勒斯又回到了自己的节奏上面,问出了很多人都关心的一个问题,“众所周知,你的影片总是会展示当今电影业最为先进的特效技术,怎样才能保持这些特效不会压倒故事情节?”
相比于之前的那些,这个问题稍稍有了点难度。
如果说九十年代以《独立日》为代表的大制作影片,只凭借出色的特效技术,就能带动票房上的巨额收入的话,那么到现在这个特效泛滥的时代,一部影片只有先进的特效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吉尔莫?德尔?托罗执导的《环太平洋》,在特效方面甚至做到了好莱坞的极致,只是最后的商业成绩,实在有些惨不忍睹。
就像杜克过去说的一样,一部大获成功的电影,绝不是一个方面突出就能够做到的,而是多个方面综合的结果。
“你要有所选择,你想带人们进入一个不要他们想象的境界,但是它们必须是建立在你已经设定好的基础之上。它不是关于‘该死的‘瞬间,而是关于围绕在这些瞬间的细节以及由什么构成这些细节。”
思考了几秒钟,杜克才说道,“现在如果你真的回过头来想,很多故事都是荒谬的,或者至少是非常不真实的。但是当你一砖一瓦建立它们,你不断的建,不断的建,不断的建,最后你创造了细节。这些演员身身负重任因为他们对你的那些想法深信不疑,这个想法是能够说服观众相信他们所看到的是真实的。”
因为节目时间的关系,艾伦?德杰尼勒斯稍稍加快了问问题的节奏,“现在,演员必须在绿屏或蓝屏前表演,或者面对后期添加的假想物体表演。你能够对没有这种表演经验的演员说些什么吗?
“任何演员拿起对白,和另外的演员一起就能够演出一个好的场景。站在一个导演的立场,其实什么都没有——所有你所做的是确保他们都在镜头里,对吗?”
一句反问之后,杜克轻轻摇了摇头,“但是当其他演员没有在镜头里,这就是你要工作的时候了。你利用每个花招,每个你所知道的方式去创造一些,在他们脑海中认为是戏剧般真实的事情。所以你说了很多他们看到的事情,并且尝试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我的意思是,这其实很简单,你必须知道演员可以创造所有。”
“每次你的影片上映,都会疯狂的宣传,”艾伦?德杰尼勒斯转到了她所从事的行业上面,“关于新闻的力量,你有什么样的考虑?”
“关于媒体我学到了很多,他们可以很疯狂,他们可以像饥饿得发狂的鲨鱼……”
杜克说到这里,对面的艾伦?德杰尼勒斯笑了起来,面对杜克这样地位的导演和制作人,她也有一定的压力,想要挖出些猛料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何况,对方相当忙碌,想要再一次邀请到他,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六章 无限的可能
媒体是把双刃剑,杜克很清楚这一点,不过他也不会刻意回避一些事情,走到现在虽然说以他的性格不会肆意妄为,但也不必三缄其口,况且一些华特迪士尼旗下的媒体,这些年来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诋毁和攻击。
还有一些自命不凡的专业电影媒体,提到他的名字时,总是一副不屑的名字,似乎他拍摄的那些电影都是庸俗的代名词。
“不管媒体怎么评价,我从来没有被打击过,或许可能在个别评论或者类似的情况中有,但是从来没有出现在电影发行之前。”
相比于刚才的平和,杜克的语气中充满自信,“那些从来没有考虑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人只是想,这是一场能够打击我们的运动,我和的团队被制造成看起来像电影史上最愚蠢的人,每次拍摄的电影都是垃圾的类型。”
他耸了耸肩,颇为不屑的说道,“但电影公司花费两亿美元在一个项目上面是为了什么?而且你知道这是一笔巨额的预算,那我们不制作大众主流电影,难道要花费两亿美元制作一部小众片吗?我不会让他们把我的电影毁掉,我将尽我全力拍我和主流观众喜欢的电影。”
“说到你拍摄的影片……”艾伦?德杰尼勒斯的问题渐渐尖锐起来,“你最喜欢自己的那部影片?”
“所有的。”杜克也不是笨蛋,“他们都是我和我的工作伙伴们耗费心血制作出来的,每一个都像是我自己的孩子。”
“据说上个月你参与了一个好莱坞内部的讨论会,参加的人还有大卫?芬奇、昆汀?塔斯蒂诺、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以及彼得?杰克逊等很多好莱坞的大导演,”
艾伦?德杰尼勒斯问出了问题,“你们在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请问这是为什么?”
“这是行业内部很正常的一次讨论,就像是制作理念不同一样。”杜克随口应付了几句,“我们只是对电影行业的未来也有不同的看法。”
实际上,讨论会上产生的分歧比杜克说的要严重的多,可能直接涉及电影业的未来,对**电影圈的运作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变革。
从去年开始。以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和环球影业为首的大型制片厂,就在寻找电影业的新盈利点,计划推出一种足不出户直接在家就可以同步观看新映电影的产品——。
可以将新上映的电影直接通过机顶盒推送到用户家中,一部电影的费用为50美元,支付后48小时内有效,但只能看一次。
另外,它还需要一个特制的机顶盒,以保证用户不能将电影录下来,而用户还需要多支付150美元来购买这一设备。
毫无疑问。如果真能推动这一计划,在dvd光碟没落之后,好莱坞能找到新的盈利点。
像杜克这些大导演参与的讨论会,议论的正是这一计划。
不过这一计划遭到了**电影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昆汀?塔斯蒂诺的极力反对,甚至公开站出来对这一计划加以抵制。
除昆汀?塔斯蒂诺外,反对该产品还有大卫?芬奇。
而杜克、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以及彼得?杰克逊都是这一计划的支持者。
决定双方阵营的无他,就是基于利益的考虑。
如未来很多年内的普通用户的家庭终端,怎么也比不上电影院的设备。像杜克这些导演拍摄的影片,在影院观看和家中观看完全是两种概念。不但不会影响到他们拍摄的影片的票房,还可以以吸引那些不经常去电影院的目标群众,并提高电影行业的整体收入。
像大卫?芬奇和昆汀?塔斯蒂诺的影片,从某些方面来说,使用家庭终端与影院观影的区别并不是特别大,这会直接冲击他们影片的票房。
诚然。他们执导的影片票房向来不是特别高,更多也是依靠后期的线下播放提高收入,但别忘了一点,票房是一部电影营收的基础,如果票房不够高的话。绝大多数情况下,能指望多少人会线下观看。
有些人总是说某部电影票房不好在录像带市场多么火爆,十年时间拿下八千万美元的线下收入,但他们总是无视另一点,像《魔戒》第三部曲和《蜘蛛侠》等票房大爆的影片,仅仅北美首周dvd的销量就能达到1亿多美元,这还不算其他线下的收入。
大卫?芬奇和昆汀?塔斯蒂诺一点都不傻,清楚是商业导演和大型制片厂的福音,却是**电影的一种噩梦。
然而,大卫?芬奇和昆汀?塔斯蒂诺并不能带来任何改变,好莱坞还处于典型的六大时代,像杜克、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以及彼得?杰克逊等很多好莱坞的大导演都跟六大公司一起,成为了公司的股东。
当然,杜克会继续维护影院观影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在现今这个阶段,从创意和经济两方面考虑,影片在电影院进行独家首映是基本也是必要的。
后面艾伦?德杰尼勒斯又提了些尖锐的问题,但杜克进入好莱坞超过二十年了,应对起来也算是轻松。
节目渐渐进行到了尾段,双方的话题逐渐来到了整个电影行业上面。
“现在有很多导演都提出过自己心目中的十佳影片,”艾伦?德杰尼勒斯看着杜克,问道,“能说说你心中的十佳电影名单吗?当然不包括你自己执导的影片。”
“我心目中的十佳电影?”
重复了一遍这个问题,杜克脑袋快速转动了起来,不但给出了电影名单,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星球大战》,它为全美创造了一段无与伦比的神话,改变了电影的发行模式;《终结者:审判日》,哪怕是现在,它依然是震撼性的;《侏罗纪公园》,它是好莱坞电影真正征服全球市场的开始;《阿甘正传》,他是九十年代当之无愧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号》,不但引领了流行文化的热潮,还为好莱坞彻底打开了全世界的市场……”
“《斯巴达三百勇士》,扎克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电影风格;《阿凡达》,将电影业推入了一个新时代;《玩具总动员3》,不仅创造了动画电影最辉煌的时刻,还要偏离方向的皮克斯工作室拉回了正轨;《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哪怕不将超级英雄拉下神坛,也能拍出新高度……”
很显然,以杜克的性格和偏好,说出口的自然没有一部真正的老电影,或者是被无数学院成员缅怀的所谓黄金时代的产物。
所谓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真的比现在这个好莱坞还要辉煌吗?恐怕明眼人轻易就能得出答案。
艾伦?德杰尼勒斯的目光落在了杜克的左手上,试探的问道,“这是订婚戒指吗?”
杜克也不否认,轻轻点了点头。
“能问一下,”艾伦?德杰尼勒斯继续问道,“杜克,你与斯嘉丽?约翰逊小姐订婚了?”
如同过往一样,杜克对于这方面的事情,既不刻意张扬,也不会回避,“前几天才发生的事情。”
艾伦?德杰尼勒斯似乎还想说什么,却被杜克的话打断了,“到时你会收到邀请的。”
“那真是荣幸之至。”艾伦?德杰尼勒斯露出惊喜的表情。
最后,她又问道,“关于未来几年,你有新的计划吗?”
“当然有,星战系列和漫威系列都处于关键阶段。”杜克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未来我还要拍摄制作更多的影片!”
节目到此结束,杜克婉拒了艾伦?德杰尼勒斯的派对邀请,直接离开了电视台。
这期节目也可以算是对杜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次总结,他也说出了心中很多真实的想法,尤其是对外进一步表明了自己在电影方面的制作理念。
与此同时,《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继续在北美和海外市场放映,北美票房超过11亿美元之后,无论是排片还是上座率,都以及进入了每部影片必然会到达的低谷,而海外市场方面,尽管有一些新的地区加入放映,其中却没有任何大市场的存在,海外的热度也已经冷却。
时至今日,《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全球票房累计已经超过31亿美元,留给后面的追赶者的,是一条巨大的鸿沟。
虽然婚礼正在筹备,但这方面的工作杜克交给了专业的公司在操作,自己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漫威影业和卢卡斯影业的下一阶段计划上面。
漫威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复仇者联盟之间的内战即将开启;星战系列的第二部也在准备筹备,外传系列会先期推出……
另一方面,杜克也构思了一个关于未来的科幻题材,在忙碌之于,也开始动笔,只是近两年的工作计划已经排满,只能等几年之后才能提上日程,好在这是一个完全由他自己构思的类型,也需要时间来完善世界观和打磨剧本。
未来他还有无限的可能。
第九百四十七章 尾声(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几年的时间如同奔腾的流水般一去不复返,但好莱坞还是那个光鲜亮丽的好莱坞。
虽然中国市场崛起并且取代北美成为世界第一票仓,拥有主场之利的中国电影也迅猛崛起,但放眼世界范围,好莱坞依然是世界电影中心,这一地位从没有动摇过。
就像杜克说过的一样,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电影业想要取代好莱坞,都不是只依靠电影本身就能做到的。
尽管时间已经进入到了2030年之后,这个世界还是西式文化横行的世界。
如同好莱坞在全世界电影业中的地位一般,奥斯卡颁奖典礼依然是那么光鲜亮丽。
好莱坞大道崭新落成的罗森伯格剧院前,数以千计的媒体记者和数以万计的影迷汇聚于此,迎接即将开始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杜克?罗森伯格会出现在这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吗?这是所有媒体记者都关心的问题,如果他缺席,刚刚搬迁到新剧场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无疑会失色许多。
“我认为他不会来。”
站在媒体拍照区,一位三十多岁的记者直摇头,“别忘了,从2010年之后,杜克?罗森伯格就没有出现在任何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面,传闻中他跟学院的很多人理念差别巨大,而且以他500亿美元票房导演的名头,需要用奥斯卡为自己增加光环吗?”
周围不少人都在点头,确实就像这位记者说的一样,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全球商业电影圈几乎完全是杜克?罗森伯格一家独大的局面,只要他执导的影片上映,无数影迷如同中了狂欢诅咒一般,纷纷走进影院疯狂的购票观看。
在凭借《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成为史上第一位个人总票房跨入200亿美元的导演之后,在之后的十八年时间里,他的十八部影片又豪取300亿美元。从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500亿美元导演。
诚然,这其中有中国市场飞速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到放眼全世界,在同一时间段内。杜克?罗森伯格还是无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