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赵顼说要把玉米和地瓜先在南方种植,赵颜也是理解的点了点头,之前他也想过这个可能,却不像赵顼说的这么详细。不过紧接着他又有些不解的问道:“大哥,既然你们划出来种植玉米和地瓜的地方人口稀少,那又从哪里找来人种植这两种作物呢?”
对于赵颜的这个问题,赵顼与赵曙却是相视一笑,然后还是由赵顼开口道:“这个问题问的好,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三哥儿你先听一件事,去年我大宋一年的财政收入是六千多万贯,但是其中有将近五千万贯都花费在养兵上,其中禁军有七十万人,厢军也不少于五十万人。”
赵顼说到这里时,也不禁叹了口气,旁边的赵曙也同样一脸的愁容,大宋虽然富有,特别是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很可观,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很多,特别是官员和军队的数量庞大,每年光是养活这两批人,就已经耗尽了国库收入,根本无力做其它事情,这也是宋朝很少主动挑起战争的原因之一,不是他们不想打,而是一旦开战,军费数量肯定会猛增,到时大宋的财政根本负担不起。
“原来爹爹和大哥你们是想以军队开垦土地,然后在南方进行屯田!”赵颜这时终于明白过来了,以军队屯田并不新鲜,当年的曹操就是靠着屯田把魏国经营成为三国的霸主。
大宋是中原历史上冗兵最严重的朝代,一百多万的军队看起来不多,但要知道宋朝实行的都是募兵制,而不是以前的府兵制,每个士兵都要由朝廷发军饷养活,以宋朝的经济实力养活一百多万军队,绝对是世所罕见,难怪要把财政收入的八成都花费在这上面。
“不仅仅是屯田!”赵颜的话音刚落,赵曙这时却忽然有些激动的开口道,“当年太祖定下在灾荒年间招募灾民中的青壮为兵,本意是好的,但是却加重了朝廷的财政负担,特别是这些年更是让朝廷苦不堪言,所以裁减兵员已经刻不容缓,这次朕打算借着种植玉米和地瓜的事,调集一批老弱的厢兵去屯田,少了这些军队,并不会影响到大宋的军力,而且日后等到这些人习惯了屯田的生活,种田的收入也可以养活全家之时,朕就会将他们的军籍改为民籍,从而达到裁减军队的目的。”
赵颜听到这里也是大为惊讶,同时也为赵曙和赵顼的政治智慧感到佩服,调集没有战斗力的老弱厢兵去屯田,然后再以屯田减少冗兵,这样一举两得的办法,他可绝对想不出来,不过在政治上他虽然不行,但赵颜也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接下来赵曙要谈的事情却非赵颜莫属,而且还见到两个让他十分意外的人。(未完待续。。)
ps: 唉,当父母的都不容易,特别是现在天冷,小孩子更容易得病。
第一百零六章 军器监沈括
“颜儿,军器监已经整合完毕,分别设有监一人,丞一人,整个军器监下属又分为弓弩署、甲具署、兵器署,另外火药武器也按照你的意思,单独设立了一座火药署,就由那个曹家的小子担任火药令,只是这座火药署还只能生产手雷这一种火药武器,未免显得有些寒酸了,颜儿你以后要多支持一下他们。”赵曙最后终于说起今天让赵颜来的正事,那就是告诉赵颜军器监成立的事,他也可以上任担当军器监的顾问了。
“哈哈,刚好儿臣已经在设计一种新武器,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工匠,不知道儿臣什么时候可以见一见军器监的官员?”赵颜也是大笑着道,对于军器监他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排斥了,反正他只是个顾问,虽然可以使用军器监中的人手与物资,但真正的实权还是掌握在军器监与军器丞的手中,所以就算他做的再怎么出色,也不会引起赵顼的猜疑,对于自己这位大哥,他还是比较看好的。
“这个好办,新上任的军器监可是一个十分出色的人才,虽然才三十多岁,但却已经在外任官多年,而且颇有政绩,曾经在南方芜湖那里主持修筑圩田,去年还通过锁厅试考中了进士,为父看他年轻有为,是个可以培养的人才,所以就一直留他在京城,刚好这次重组军器监,选来选去还是这个人最合适!”赵曙提到自己钦点的军器监时,也是赞不绝口。看来他对这个人也是十分的满意。
“爹爹,您说的可是沈括,沈存中?”赵顼听到这里,当下也是笑眯眯的开口道,他之前并不知道新上任的军器监是谁,但是听到修筑圩田时,立刻就想到对方的名字。
“沈……沈括?”赵颜听到这个名字也是大惊失色,没想到这个世界竟然这么小,之前才见过苏轼等人,这时候却又要见到沈括这位古代的全能型科学家。据说对方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质、气相、地理、医学、农学等等各个学科。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和外交家,整个人类历史上能与沈括相比的,恐怕也只有西方历史上那位同样多才多艺的达芬奇了。
“正是此人,前段时间他才刚刚上任。而且此人的确是个人才。短短几天已经将军器监纷乱的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也多了亏有他掌管着军器监,才能这么快整合完毕!”赵曙这时也是笑着回答赵顼的话道,只是他并没有看到赵颜脸上古怪的表情。
“爹爹。这个沈括能够让您和大哥如此称道,儿臣也对他有些好奇,现在就想见一见对方!”赵颜这时也反应过来,立刻开口道。
托后世教育的福,提倡什么全能型人才,所以赵颜也是满肚子的数理化知识,只可惜在大宋这个时代,极少有人会理解那些知识的重要性,甚至赵颜连找个讨论这些知识的人都找不到,当然这个沈括除外,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沈括才是赵颜真正的知己,当然这句话反过来也同样适用,也只有赵颜才知道沈括的伟大。
“这个好办,现在沈括肯定还在军器监,为父这就派人召他前来!”赵曙看到赵颜如此积极,心中也十分高兴,之前他还担心自己这个懒散的儿子会偷懒,现在终于放下心了。
“爹爹不必了,既然儿臣也是军器监的顾问,现在却还没有去过军器监,实在有些说不过去,所以不如您派人带儿臣去一趟军器监,一来认一认门,二来也与那个沈括见一面,商议一些对军器改进的事!”赵颜再次主动说道,他现在的确研究着一种新式武器,只可惜因为工匠不合格,所以一直达不到他的要求,使得那种武器也只能存在于他的想像中,刚好趁着这次去见沈括的机会,向他要几个这方面的工匠来。
“好好好!既然如此,那就让五德带你去吧,军器监是国之重地,他们皇城司在那里也派了许多人,让他带你去刚好合适。”赵曙看到赵颜对军器监如此上心,也是十分欣慰的道。
黄五德听到这里也立刻领命,当下和赵颜一起出了寝宫,然后坐上马车边走边聊,从对方的口中赵颜得知,军器监整合了弓弩院和南北两作坊后,整个机构也更大了,光是工匠就有一万两千多人,再加上一些官员、杂役等,那人数可就更多了。
因为军器监是由弓弩院和南北作坊合并过来的,再加上分离出来的火药武器,所以现在也主要分成四大区域,其中弓弩院改为弓弩署,南作坊改为甲具署,北作坊改为军器署,至于火药署,以前则是弓弩院的火药作,人数只有几百,根本不够资格单独做为一署,但是在赵颜的强烈要求下,还是被单独划分出来,地点依然在城外,规模也扩大了一些,现在主要生产手雷,并且优先供应与西夏人对峙的西军。
另外黄五德还帮赵颜介绍了一下军器监四大署内部的结构,结果当赵颜听到光是弓弩署就有上百个作,而且每个作都是分工极细,彼此之间配合密切时,也是大为的惊讶,在他看来,整个军器监其实就是一个分工精细的大工厂,源源不断的大宋的军队提供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想要把如此庞大复杂的工厂管理的井井有条,肯定需要过人的管理才能,反正赵颜觉得自己肯定没有这个才能,否则王府里的大事小情也不会全都交给曹颖了。
弓弩一向是大宋军队最为犀利的武器,也是步兵克制西夏和辽国骑兵最有效的武器,所以弓弩署在军器监中最受重视,军器监的总部也与弓弩署设在一起,就位于踊路街与南门大街之间,东边是太平兴国寺,西边是吴起庙,一个佛法无量,一个杀人盈野,军器监就位于它们中间,说来也十分有趣。
赵颜的马车来到军器监,结果发现这里是一片占地颇大的建筑群,外面的高大的围墙耸立着,看起来十分的坚固,虽然看不到里面的情形,但是却可以隐约听到里面铁器击打和工匠们的大声吆喝声,根本不用进去看,就可以想像出里面的热闹景象。不过黄五德告诉他,里面只是弓弩署,真正的军器监并不在这里。
马车转过弓弩署来到最西边,也就是与吴起庙相对的这一侧,赵颜这时看到有一个不大的院子与弓弩署连在一起,这时黄五德才指着眼前的院子道:“郡王请看,这个院子里才是军器监,掌管军器监的监、丞两位官员都在这里办公,另外还有一些随员,因为人数不多,所以就只占了这么一个小院子。”
赵颜听到这里也是点了点头,没想到沈括还挺务实,偌大的军器监竟然只占用了这么一个小院子,不过这也不奇怪,做为一个科学家,务实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否则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成就。
当下赵颜与黄五德下了马车,刚走到军器监门前,立刻有一队禁军上前盘问,毕竟军器监是国之重地,防卫也是十分的严密,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整个京城除了皇宫外,就数这里的防守最严密,这点光是从刚才弓弩院外面高大的围墙就可以看出来。
黄五德向守卫出示了自己的令牌,这才被这队守卫放行,而且在进门之时,又被守门的护卫再次盘查了一番,另外赵颜还发现几处暗哨,由此可知这里的防卫是如何的森严。
不要把古人想的那么弱智,老师傅教徒弟还知道留一手,更何况一个国家的军事部门?比如传之后世的武经总要,有人说这本书的编纂使得宋朝的军事再无机密可言,但其实在北宋一朝,这本书一直都是军事机密,整个大宋也只有少数高级将领才能看到,而且每人按照职能的不同,也只能看到一部分,像军器监中就保存着一部分武经总要的军器篇,这些都是大宋最高的军事机密,自然是守卫森严。
经过盘查之后,两人终于进到这座军器监的总部,这时赵颜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当下开口问道:“老黄,刚才爹爹只说了担任军器监的官员是沈括,另外还有一个军器丞,不知这个职位由谁担任?”
军器监即是机构名也是官职名,算是整个军器监的一把手,但是除了军器监,另外还有一个军器丞,这个职位虽然级别比监要低,但却掌管着军器保养和军器出库的权力,甚至有些军器生产不合格,军器丞也有权力拒绝收入库房,这点连军器监这个一把手也无权插手,可以说是一个极有实权的职位。
“嘿嘿,启禀郡王,这个军器丞说来也是郡王的熟人,等一下您见到对方就知道了。”黄五德故意卖了个关子道,结果就在他的话音刚落,赵颜就听到前面的主厅那里传来一阵剧烈的争吵声,其中一方的声音十分熟悉。(未完待续。。)
ps: 女儿的烧还是没完全退下去,现在是心急如焚,这几天的更新时间是中午一章晚上一章,希望大家可以谅解。
第一百零七章 死对头
“沈判监,按照之前的规定,弓弩署每月要上交床弩百具,可是现在却只完成了八十具,整整差了二十具,这么大的缺口如何能上交武库?”一个让赵颜感到熟悉的声音高声质问道。
大宋的官职十分复杂,一般来说都分为寄禄官和职事官,寄禄官只是规定官员的品级和俸禄,而职事官才官员真正要干的活,而且职事官前面一般要加一个“判某某”、“知某某”、“权某某”等等,比如军器监这个职位,一般都是判军器监,简称为判监,沈括自然也就是沈判监。
“苏判丞,本官之前不是已经解释过了吗?之前因为连日的大雨,使得阴干的弩臂受潮无法使用,这才使得床弩的生产数量达不到要求,甚至下个月还会减少,这是天灾,非是人力所能及!”只听里面一个中年人浑厚的声音为自己争辩道,看来这个人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沈括了。
“这些都是借口,本官负责每月清点武器入库,现在少了二十具床弩,必须让弓弩署把缺口补上,否则等到上头要调拨武器时,本官从哪里找来二十具床弩?”这时那个熟悉的声音再次高声道,他也有自己的职责所在,自然不能马虎。
“苏轼?他怎么在这里?”赵颜这时终于听出来里面的声音是谁了,竟然是之前在西园雅集上有一面之缘的苏轼,只是他记得苏轼好像在登闻鼓院担任一个闲职,现在怎么竟然来到了军器监。难道他就是那个新上任的军器丞?
看到赵颜已经猜出军器丞的身份,旁边的黄五德也立刻笑道:“启禀郡王,新任的军器丞正是那个以诗词名动京师的苏轼,军器监掌管着军队的武器装备制造,可谓是十分重要,所以重组军器监这件事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前段时间欧阳相公向陛下推荐了苏轼,陛下也觉得该给这位大才子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所以就让他担任了军器丞一职。”
赵颜听到这里却是心中感慨,他穿越之后对历史的影响已经初见效果。不但让军器监提前重组。同时也影响了沈括和苏轼的命运,在原来的历史上,他们两人可没有在军器监任过职。不过让赵颜感到有趣的是,原来的历史上沈括与苏轼有关系可并不怎么和睦。甚至可以称之为死对头。把苏轼整的死去活来的乌台诗案。就是沈括最先举报的,这也使得后世人对沈括人品的评价降低了许多。
大厅里的争吵仍然在继续,赵颜越听越感觉有趣。同时也不禁感到命运的奇妙。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原因,使得沈括和苏轼这对死对头竟然提前在一起共事,而且听刚才他们争吵的样子,看来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和原来历史上一样糟糕,只是希望他们的私人关系不要影响到军器监的正常运转。
想到这里,赵颜迈步进到大厅里,只见厅中两个年纪都不大的官员正在争辩的面红耳赤,其中那个年轻一些的长脸青年正是苏轼,而在他的对面则是一个留着短须的官员,只见对方大概三十出头,中等身材脸色黝黑,额头上已经隐现几丝皱纹,看起来好像比实际年龄大一些,但也更显得成熟稳重,只是现在也被苏轼气的不轻,胸口剧烈的起伏不定,看样子两人已经争吵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
“哈哈,本王都在外面听了半天了,两位还没有吵完吗?”赵颜刚一进来,立刻大笑着开口调侃道,其实他也听出来了,两人争吵的事情谁都没有错,只是一个遇到了天灾,一个是职责所在,谁都不肯相让,所以才闹成这个样子。
“郡王殿下,您……您怎么来了?”苏轼看到进来的赵颜也是一愣,旁边的沈括并不认识赵颜,听到进来的这个少年竟然是一位郡王时,也同样十分惊讶,他们两人虽然知道军器监有一位未露面的顾问,但并不知道顾问其实就是赵颜。
“陛下有旨,广阳郡王从今日起担任军器监的顾问一职,希望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