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啊!我先说哈,这竹荪培育出了得先算上我们一份。”姜立这时候见缝插针的凑上来了,对着梁三平笑嘻嘻的道:“咱们可是老关系了,你小子可不能把我撇下。”
“我啥时候亏待你了?!放心吧,这竹荪采集了第一批就先给你们。”却见梁三平笑呵呵的道:“但包装和宣传,你们得帮我们做好啊!”
“这你放心,咱们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这些都包在我身上吧!”姜立笑呵呵的大包大揽,大家再谈笑了一会儿吃饱了的众人便到椰子树下喝茶去了。
大家喝的是白纱那边采来的绿茶,泡开来顿时树下一阵喷香。而喝了两口茶,去了些油腻。周捷和陈卫平则是急着要去山里看看,看看这周遭的环境和竹荪的生长情况。
但他们却被梁三平笑着拦住了:“两位老师,咱们考察也不忙在这一时。中午您二位先休息一下,下午的时候咱们再继续考察。”
“您二位的年纪不小了,工作是干不完的。休息是必须的。只有休息好了,才能集中精神干工作不是?!所以啊,您二老先休息一下。下午咱们再继续……”
周捷和陈卫平倒是出言反抗,在他们看来这里的老乡可是拿着好酒好肉招待自己的。要是没给人家做出点儿成绩来,还在躲懒休息这可不是他们的做事风格。
但此时黄国文也笑呵呵的凑上来了:“两位老同志,我知道您二位都是为了做好工作。但三平说的没错嘛,休息好了才能更好的工作不是?!您先休息着,下午我找几个棒小伙儿跟着你们进山里看看!”
“我们黎家也有懂药草的,这些竹荪我们能分辨的出来。他们带着你们去找,比你们自己在山里瞎转悠要好吧?!您只管放心,休息一下咱们下午就去!”
黄国文说着,指了指天上的日头道:“您看这日头,他也不是干活儿的时候哪!咱下午太阳没有那么毒了,才进山。那才是好时候呢!”
拗过不去梁三平和黄国文,两位老人只能是苦笑的被安排去休息了。琼岛的日头不可谓不毒,没在树下坐一会儿整个人就变得懒洋洋的了。
姜立喝了会儿茶打了个哈欠,也去休息了。村里的村委会,早已经打好了地铺。炎热的夏天地铺最是凉爽。几人也不娇气,躺下便先休息了。
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夏振东笑着把黄国文拉到了一边塞给了黄国文两百块钱。见得黄国文脸色要变,夏振东笑着道:“老黄,村里的鸡肉、猪肉这也不是白来的吧?!”
“确实,这年咱村子里挣了些钱。但这钱得用在刀刃上,用在吃喝上着实浪费了啊!我们都知道村里老少们的心意,我们都领下了。但这钱,必须拿给大伙儿!”
夏振东说着,脸色变得无比肃然:“要是我们来村里白吃白喝,那我们成什么人了?!这又像什么话?!老黄啊,这个风气可不能从我们这里开端哪!”
“将来过来村里做技术指导的、过来村里帮忙的,只要是我们安天民的人都照着村里一般口粮的标准。想吃好的,自己掏钱。这个规矩绝对不能破!”
ps:帮朋友求个首订!《超级提取》,风少羽大作!还请支持!/book/
第二百二十六章益智之殇
没有人是圣人,大家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会有私心。随着安天民公司地位的提高,一些在安天民公司的职工们,便开始傲气了起来。
一些吃请的状况随之而出现。梁三平身边的那些,比如夏振东、彭老三、刘二愣子……他们还好。他们都知道梁三平的脾气,也知道这么做会引起梁三平的反感。
所以他们一般都不会接受吃请,即使却不过面子吃下来了。事后也会做出补偿,比如买下些鸡鸭羊肉,送到对方家里去。或者买几瓶酒,送给对方。
但下面的某些员工看到的就不是这样了,吃喝、吃请这时候已经隐隐的形成了一种风气。发现了这个问题的梁三平隐隐有些愤怒。
他很讨厌这种吃请的做法,上辈子就不喜欢。很多时候,上头安排他招待人。当时是招待的好好的,可回来后他就黑脸了。其实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始终是在基层升不上去。
直到临老要退休了,才升上去了那么丁点儿。夏振东和黄国文把话说明白了,黄国文自然是无奈的接过了这钱。两百块钱,这真不是小数目了。
“这股吃喝风必须要刹住,不能形成咱们的风气。”待得夏振东回来后,梁三平沉着脸对夏振东道:“公司里尽快的开个会议,会议上要把这件事情说清楚。”
夏振东点了点头,关于梁三平的这个观点他是同意的。事实上他知道现在的安天民出现了吃喝风之后,也很愤怒。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历史上这样的事情重演了多少次?!
一时不慎、一事不慎,最终导致多年努力付诸东流的情况总是络绎不绝。别看这小小的吃喝风,如果没有及时煞住。那么慢慢的就会有人觉得收礼都理所当然。
人的**都是一点点的增大的,人的想法都是逐渐增多的。一旦收礼的情况出现了。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以权谋私。这不同于朋友之间的交往,礼物只是增进友谊的做法。
一旦牵扯到了权利、利益,那么“礼”这种东西就显得有些变味儿了。梁三平和夏振东,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当安天民公司开始逐渐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他们两个想的是刹住这股风气。
如何刹住这股风气呢?!那就是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才会让其他人尊重并遵守。不然你自己都带头吃喝、吃请。你如何让下面的人去遵守你制定不吃请的规则?!
“嘿嘿……三平啊!你看看这巴戟,这可是好东西啊!我建议你摘点儿回去泡酒,对你这小年轻可是很有好处地!”周捷为老不尊的对着梁三平挤了挤眼睛,手里拿着串药草。
而他身边的陈卫平则是笑骂这周捷居心不良,人家梁三平还是个小年轻呢。现在婚都没有结,你就叫人吃这壮阳大补的药物作甚?!越老越坏了这是。
巴戟,别名巴戟天、鸡肠风,属茜草科藤木植物。宝亭的巴戟多为野生,各乡镇均有产。
巴戟具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等功能。主治阳痿、子宫寒冷不孕、风湿痹通、腰膝酸痛等病症。而以君臣为辅的用方子捡好泡酒。这便是难得的壮阳好酒。
且这酒不伤身,每日小酌几杯。日久之下便可达到强身健体,补肾壮阳的效果。这巴戟并非虎狼之药,而是温补的方子。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这个……是益智?!好东西啊!”没一会儿,周捷又发现了好东西。却见他大步流星的穿过杂草,猛地一下子就凑到了一株植物边上。
而陈卫平则是也跟着凑了上去,仔细的观察起这株植物来。这是益智,属于琼岛特产的四大南药之一。作为四大南药之一的益智仁因其具有助阳温肾。健脾胃的功能。
其主治小腹冷痛,泄精缩脲。外伤收敛,扩张心脑血管等功效。现研究表明它还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是后世大量的养生保健品的主要原料或辅助原料。
比如:虫草益智胶囊、忱中建脑液、香江海狗肾丸、劲酒、灵芝酒……等等保健型产品,都含有益智的成分。甚至其中一些主料,便是益智。
看着益智,梁三平的眼睛也在泛光。他研究过现在的益智市场。就目前而言益智的市场需求并不小。甚至都已经涨到二十多块钱一斤了,原因就在于益智的产量不大。
且它的生产环境狭小,需求在半蔽荫半山腰以下肥沃湿润的土壤,在主要产地琼岛又经常遭台风、暴雨袭击,产量连年下降。远远不能满足此时市场的需求。所以价格一路看涨。
“咱们的益智仁可是经常出口到香江、宝岛、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现在国家外汇蓄备匮乏,所以如果我们申请国家资金,进行大面积驯化种植是很有机会的……”
边上的周捷采下来益智,一边嗅着一边对梁三平道:“现在市场对于益智的需求很大,我们也可以根据益智的方子开发出一些相对应的保健品来……”
周捷的话说到一半,随即便被梁三平打断了:“我们必须要根据益智开发出自己的拳头产品,保证益智的刚性需求。不然,种植面积不可扩大!”
周捷愕然的看着梁三平,不明白他为何会如此说。而梁三平只能是苦笑。如果没有说到益智,他或许不会想起了曾经益智在琼岛带起的风波。
作为四大南药之一的益智,其利益不可能不被人看到。所以,国家确实曾经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之下拨付了一千万的资金用于扶持益智的种植以便用于出口。
八十年代中后期,益智的价格一度高涨到四十多近五十元一斤。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投入了一千万扶持琼岛农户对益智进行种植。一方面可出口创汇,另一方面则是可以扶贫。
于是在琼岛的琼钟、万城、凌水、五指山、勒东、穹海、顿昌……等市县大面积种植;据当地扶贫办统计:截至八十年代末年全琼岛的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
如灌溉管理得好的,每亩可产20…25公斤;如管理不到位,亩产只有8…10公斤。故1990年产新,益智仁总产量达1万吨左右!
而此时的总需求量在700…750吨,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导致大量货源被积压,库存高企,市场价格突发跳水行情,1990年最低跌至1。8元而无人问津的烂市局面……
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1990…1993年,由于益智仁超低的价格,精明的药商和各大医药公司大量吸货囤积。这样拉动行情逐渐回升至3元多。
由于长时间的低迷行情,产地农户已无心管理,任其自生自灭,由家种逐渐轮为半野生状态;又因益智仁经常受台风、暴雨的影响,产量逐年下降,库存同时也得到减压,市场行情呈逐步回暖。
1997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益智仁市场价格同时涨至1998年的17…18元。由于在低价位压货的部分商家已获利较丰,开始大量抛货,1999年益智仁又出现震荡小幅下滑。
但在当时大部分商家和医药公司继续坚守,当时货币流通宽裕,在大量外围资金的参与下,2000年最高涨至40元。
但是在低价入手的商家和医药公司开始大量出货,行情急转直下。2002年产新后又跌至14…15元,大批在高价位跟进者被深套其中。
因当时大部分商家还未完成原始资金的积累,大部分资金依靠贷款,所以这部分商家不得不忍痛割肉,将货物销售出去来偿还贷款。
2000年以后,信息已经开始逐渐普及。又有庄家大户利用信息渠道兴风作浪,说什么产地把益智仁斩草除根来改种橡胶,库存已显得空虚,社会需求量又逐年上升等等,预计近年益智仁大涨在望。
一时间人气聚集,上次做益智仁赔钱的商家也想从中将赔的钱赚回来,于是你争我抢,又把益智仁价格推涨至25…26元,但终究库存丰厚,行情难以维持。
又因受2008年欧债危机影响,益智仁最低跌至13…14元,所以当时参与的商家赔得很惨。因此益智仁成了参与者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
而这些震荡所导致的是,从前公路两边和山脚下全部都种植有益智仁的地方,后来90%以上已经被砍掉改种橡胶、槟榔。再也不见当年益智盛产的情形。
曾经这样真实发生的实例,如何能不让梁三平心惊胆战?!刚性需求市场没有培育起来,盲目的进行大面积种植最终却导致投入资金全打水漂,行情烂市。
“我们首先要调查的是益智的刚性需求是多少,然后才能够进行种植驯化并限定种植产量。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根据益智研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产品,保证益智在我们手里的需求不会减弱……”
梁三平感慨,如果没有完整的市场调研和产品规划。轻易的踏足一个产品,那无异于自杀啊……
第二百二十七章山中一夜
琼岛曾经就是因此而吃了不少亏,后来痛定思痛才由政府出面协调建议。将种植片区和农产品进行全面的规划,形成供求产业链这才解决了问题。
后世每年琼岛都会由省级领导专门带队,前往全国各省会城市参加农产品交易会。大力的对琼岛的农产品进行推销,甚至带队领导不惜载歌载舞来帮忙销售。
而梁三平现在做的就是避免走这些弯路、付出这样的代价。而他的观点也让陈卫平等人点头赞同。的确,整个市场需求就那么多。如果没有估算到市场需求而盲目种植。
最终只能是跌价卖不出去。那时候,谷贱伤农的情况就会出现。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几人考察到了晚上,直接就在山上露宿而没有回到村里。
好在琼岛的老百姓们一直就有在山上种植山兰稻的习惯。山兰稻,是仅琼岛特有的一种干旱地带种植的稻种。这是琼岛的黎族先民们,根据琼岛的地理特点经过许多年培育出来的一种琼岛特有的稻种,基本上离开琼岛你找不到一样的稻种。
1932…1933年,中山大学农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崖县发现了“庞粒”的野生稻种,在宝亭亦有类似的野稻栽培种发现。
史书曾有记载:“山稻,种于内图及黎山中,燔林成灰,因灰为粪,不需牛力,以锥土而播种焉,不加灌溉,自然秀实,连岁有收,地乃去之,更择它处。”
山兰稻虽好,但种植却不易。需经过砍伐树木、焚烧、下种、看护、除草、收割等一系列的生产过程,属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利用焚烧的方法。
首先需要将地面的草木烧为灰烬,随后才能开耕撒种。草木灰则是作为作物生长必需的肥料,同时燃烧也使地表接近10厘米的土壤变得疏松,有利于耕作,而且也能烧死地表的害虫。
哪怕是直到后世。琼岛很多地方的黎族同胞依然保持着这种习惯。在山上直接烧开一块空地,然后下撒山兰种。待得数月后,边直接收获。其中不用太多管理。
仅仅是需要在山上搭上一个毛寮,收获季节看管着不让山猪、鸟雀来偷吃便是。而现在梁三平和周捷等人,便是住在了用来看山兰的毛寮里。
带着梁三平他们上山的是村里的老猎手了,却见几个年轻的汉子嘻嘻哈哈的在丛林里转了一圈。随即便抓来了几条河鱼,摘来了些野菜。
村里带来的腊肉也被拿了出来,新砍下来的竹子被灌山兰米、腊肉。而一个汉子则是把竹子劈开,装上河水便在已经用石头垒好的火堆边上烧了起来。
水滚之后。便把一些抓来的小鱼、采来的雷公根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菜往里放。没一会儿,这毛寮里边香气四溢。鱼汤的鲜香和糯米腊肉的醇香,随即弥漫开来。
嗅着这香味,不由得让人胃口大开。竹筒里装着的水咕嘟咕嘟的冒开了,几个黎家汉子则是忙着做现成的竹筷子。这可真是现做的,却见他们把背在身后的砍刀拿下来。
随意的把竹节削了几下,便出来了几副筷子。这一手倒是让周捷很新奇,他虽然也在野外采集过药草。可基本上他都是和同事们带着一堆的锅碗瓢盆。
像这些个黎家汉子们这样,直接就地取材连煮带炖的却是没有见过。这还不止。不知道这些汉子从哪里摸出来一张张芭蕉叶,在略平的大石头上一扑。
好嘛!这就是一张桌子了,而一张张的芭蕉叶还被他们折成了一个个的小碗。把炖好的汤直接就盛了上来。几个竹勺子也被做了出来。
没一会儿,却见有人扛着几个椰子过来了。三两下的就把椰子去皮留下了壳。上面打开个眼,笑着摆在了周捷等人的面前。梁三平和陈卫平倒是见怪不怪了。
琼岛的黎族同胞们经常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